(第二屆蕭大宗師宗教哲學研討會)
天德教教主蕭昌明大宗師行年簡考 天帝教/劉普珍 摘 要 作者依據天帝教教內的資料及若干教外文獻,逐一耙梳有關天德教教主蕭公昌明生平的記載,並對之作細密的考證。基本上,這是一篇站在天帝教立場發表的論文,而本文所呈現的整體印象則是記載蕭宗主與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本師世尊李玉階先生(以下簡稱世尊)間的師徒關係。由於作者不易蒐集到與蕭宗主直接有關的資料,因此無法對他的生平多作詳細的考證。雖然有此限制,但作者仍透過天帝教內提供的資料,並搭配以若干外部史料對蕭宗主的生平作了縝密的考察,凡是形諸於文字的,皆屬信實可靠。 本文先從蕭宗主的家世及修道經歷談起,再提及民國十九年世尊皈依其門下後的若干事蹟,如廿二年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的成立、廿三年的天帝於南京光殿賜封「十八真君」及宗主於上海開辦全國傳道師資班、廿四年陜西省宗教哲學研究社的成立、廿五年的「江山事件」與世尊偕郭大化赴太白山訪雲龍至聖、廿六年世尊歸隱華嶽和宗主蒞陜垂慰世尊、廿七年宗主於漢口啟建石林法會及在黃山舉辦彌羅法會,最後提到卅二年宗主於黃山證道。文末並附上〈全國各地宗教哲學研究社通訊處〉及〈各省市省開導師名單〉,資料猶為珍貴。 蕭宗主諱始,字昌明,四川省樂至縣蕭家灣人,生於光緒廿年(西元一八九四年)農曆臘月初八,為天帝道統第五十四代天德教之創立者,其道脈承第五十三代天鈞教輔宗雲龍至聖心傳。宗主幼時忽夭,越三日復甦。其時天界逆知三期末劫將至,無形古佛發願救劫,遂以分靈倒裝下凡,借屍還魂,故宗主此後即與往昔迥異。及稍長,遇異人攜遊失蹤,家人疑其復亡。十餘年返里,詢所至,默不言,人亦無所從知。宗主天性聰穎,具夙慧,事母至孝,待人真誠,格物窮理,好學不倦。然是後參加軍旅,數年不歸,因受後天習氣感染,無形古佛原靈無力遙控,致使宗主神性漸失,忘卻下凡使命。天界得知消息,令雲龍至聖前往顯化,以期頓悟道緣。雲龍至聖,俗姓鄒,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人,前清康熙末年武舉,遇異人傳授絕技,在湘西深山修煉,持誦《玉皇心印妙經》一百萬遍得道。民國三年,至聖用盡方法,先動之以情,使其脫離軍旅,返回故鄉;再諭之以理,度其赴湘修真。期間,他對宗主不斷加以考驗,時而善,時而惡,酒色財氣,時有戲弄。然本性卻因之啟蒙,得悟道緣。後宗主偕至聖入山苦修,數年大成。期間深得心法,透徹玄奧,了悟人生,並集五教精華,成廿字真言。因預知浩劫將至,不忍坐視,遂下山救世,創天德教,宏道湘、鄂,並於南京著《人生指南》,以化人心,而挽世運。復創精神治療,醫人疾苦,輒見奇效,遠近聞風皈依者眾。[1][1] 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O年) 卅七歲 是年冬,宗主自漢口東行宏揚天德教,因弟子佘子諴、樂一鴻、茅祖權等發起籌組南京特別市宗教哲學研究社及東方精神療養院,並在二郎廟芙蓉照相館內成立光殿恭迎宗主蒞臨首都之故,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簡任秘書李玉階先生即於此時皈依宗主門下,並蒙賜道名「極初」,從此以身許道。 [2] 民國廿年(西元一九三一年) 卅八歲 是年孟夏,宗主於長沙落星田啟建彌羅法會四十九天,並分派各省縣市開導師。[3][1] 民國廿一年(西元一九三二年) 卅九歲 是年冬,南京特別市宗教哲學研究社正式展開活動。同時,世尊在上海亦邀同大慈善家王震、上海市商會會長王曉籟等發起籌設上海特別市宗教哲學研究社及東方精神療養院,由二王分別擔任籌備主任。 先是,宗主至京以來,數年來未公開活動,世尊拜入門下後,南京宗哲社尚在籌備階段。時世尊以上海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若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必能帶動全國宗哲社成立之風潮,遂發願籌組之。適巧上海市長吳鐵城介紹友人承包上海硝磺運銷業務,有筆鉅額傭金,世尊即以此作為社務開支。同時,世尊又得坤元輔教過純華女士及蔡禹民、應雲從、孫佩兮道長的苦心擘劃,積極籌備,上海社之成立始現端倪。規模初定後,世尊等聯名呈准上海市黨部、上海市政府,依法組織,上海社乃於廿二年冬正式成立。[4][1] 民國廿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 四0歲 十二月,上海特別市宗教哲學研究社奉准設立,社址在英租界白克路五百卅二號,奉天帝敕殿名為「太虛殿」,世尊恭迎宗主及眷屬蒞臨主持開光典禮。卅一日,舉行成立大會,出席社員及各省代表共二百餘人。此外,市長吳鐵城、國府委員周震麟、市黨部常務委員兼教育局長潘公展及學界名流百餘人均應邀參加,會後並當場票選李玉階、王曉籟、王一亭為常務理事,章文迺、章頌周等為理事,上海各大報皆以大幅版面刊載。化風所及,遂有蘇州、江陰、長沙、漢口、北平、杭州、蕪湖、江山等地的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5][1] 上海社既立,四川葉孝侯在滬皈依宗主,奉命勤參子午,調靈調體,百日功圓。曾蒙諸天垂演《德教闡微》、《德言》、《法言匯要》諸書,洩造化未洩之機,明古今未明之理,集五教精萃大成,誠人間空前至寶。宗主囑世尊集資精印,每部裝訂四冊,並親題「玄外之音」、「味之者法」,以傳後世。[6][1] 民國廿三年(西元一九三四年) 四十一歲 (一)二月十三日(癸酉十二月三十日),李玉階、過純華及王震、王曉籟、佘子諴、樂一鴻、茅祖權、唐懷群、孟蘭吟、劉涵之、查世翰、陳恢泰、王笛卿、李希白、張頌周、金少偉、閔仲謙、舒石父等十八真君在南京光殿宣誓拜命。其中,世尊蒙天帝敕封為「忠字主宰-威靈妙道顯佑真君」,坤元輔教為「孝字主宰-智靈覺道顯仁元君」。[7][1] (二)是年夏,宗主為培養全國傳道師資,指定李玉階、佘子諴、樂一鴻、孫佩兮、趙連城、包道平、謝君如、張香泉、章文通、蔡禹民、劉望之、應龍翔、唐懷群、劉卓之、金少偉等廿餘人在上海法租界山東會館參與百日閉關。每日子、午、卯、酉四時,宗主親自會坐,上、下午講解《德教闡微》與《道法要義》。閉關圓滿後,宗主頒授度牒,派世尊赴陜西宏教。[8]行前,並致訓數語以壯行色。語謂: 夫大仁若山,大智若水,山可以納群物而藏虎豹,因其穆穆無聲無臭而已;水可以瀦巨鱷而藏鯨鯢,因其水蕩蕩能容能平而已。故曰:仁者若山,智者若水。聖人之道,若山若水,吾之道亦若山若水耳。在功而不居功,在名而不居名,在道而不居道。在功而不居功,功成;在名而不居名,名成;在道而不居道,道成。此乃防身立命之法,急流斯退,功則不匱,明哲者固如是也。天地鬼神,世俗環境,其奈我何?天地壞而我在,江海竭而我存,如斯者則可以跳出五行,逃出環境,此乃大智慧,大丈夫為人之道也。極初其勉之![9] 民國廿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 四十二歲 (一)三月十二日,世尊邀集社員舉行籌備會議,公推郭英夫、路禾父、張扶萬為籌備主任,並決議五月廿日開成立大會。籌備期間,長沙社郵柬來邀世尊參加成立大會,世尊擬往參加,遂請路禾父主持社務,遇事與林梅鶴、盛慎言道長相商。至於每日求診,平均約四百餘人,若非戴震山、杜澂之、成春山、沈悟耐、孫悟真等熱心同道熱心診治,始終不懈,幾至無以應付。世尊抵湘,於任務完成後,應湖南省主席何健之邀與各省代表同遊衡山。五月九日,世尊由湘返陜,主持社務,並籌備宗主蒞臨典禮。時崑崙山性空祖師弟子惸聾道人亦專誠西來,參加成立大會。十九日,世尊率弟子眾同往西安車站,恭迎宗主蒞臨,宗主一行駐錫世尊私寓。廿日正午,西安社開成立大會,邵力子主席親臨致訓,地方耆宿、各界名流聯袂來賀,並邀演劇助興,開陜西各慈善團體未有之盛況。次日,全體社員舉行投票,票選路禾父為理事長,盛慎言、林梅鶴、成春山等九人為理事,景梅九、吳敬之、張玉山等為監事。西安社既立,宗主普施法雨,開示講道一週,闡明人生大道,聽者踴躍,皆大歡喜。事後,世尊偕坤元輔教恭請宗主與惸聾道人、蔡禹民、林梅鶴、盛慎言、王覺源等,同謁周文武陵、周公墓及城郊各處名勝古蹟,有感輒相唱和,宗主盡興而返,遂於端陽後二日,偕蔡禹民東行,陜社諸子齊集車站,恭送如儀。[10][1] 民國廿五年(西元一九三六年) 四十三歲 (一)是年春,浙江省發生「江山縣事件」,使天德道脈幾乎中斷,僅陜西省之宗教哲學社倖免。 先是,民國廿三年上海社成立時,東方精神療養院亦同時成立。此後,大江南北各省紛紛成立「宗教哲學研究社」及「東方精神療養院」。因精神治療不需酬勞,影響中、西醫的營業與生存,故江蘇省、浙江省及南京、上海兩特別市等地之中、西醫公會以各地精神治療違犯醫師法且不合科學原理為由,上呈中央請求禁止。豈料竟予照准,各省宗哲社及東方精神療養院遂一律停止活動。時陜西省主席邵力子因深知世尊協助政府精神開發西北之用心,即允陜西社繼續活動。至抗戰勝利後,陜西省宗哲社與東方精神療養院依然存在。[11] (二)八月廿八日(七月十二日),世尊與郭大化同登太白山訪雲龍至聖。 先是,宗主命同道郭大化自武昌前來西安,與世尊同登太白山,叩謁雲龍至聖。因二人皆未曾見過至聖本人,為求達成任務,曾用天人親和方式請示,蒙至聖降臨光幕顯示法相,並指定大弟子流水子楊宗畏於半山相迎。世尊遂與郭大化二人搭乘隴海路列車赴郿縣登山,徘徊於深山窮谷、雲氣溟濛中二日,始遇大師兄流水子,並導游於煙霞、雲岩兩洞,引領面晤至聖,承授玄機妙道,九月二日下山返。至聖指示曰:「明夏浩劫將興,國難臨頭,汝應於明年農曆六月初一前,攜眷潛居華山白雲峰下,看守西北門戶。」並命郭大化速報宗主歸隱黃山。[12][1] 民國廿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 四十四歲 (一)七月三日(五月廿五日),世尊辭官攜眷歸隱華嶽,由華山北峰主持馬法易嚮導之,兒輩業師郭雄藩等人隨行,諸弟子聞訊趕赴車站恭送。四日,世尊一行登山棲居雲台峰,從此隱姓埋名,自號「涵靜老人」。 是時,宗主亦在黃山向政府租地開荒,種植桐樹,從事生產。[13][1] (二)重九後,宗主偕弟子包道平、謝君如、應雲從,由漢口適陜登蒞華嶽,垂慰世尊,並以山嶽高聳,兒輩尚幼,山居清苦,生活不便,邀勸世尊遷居黃山。世尊以奉命闡教西北,自當貫徹始終,完成使命,何敢因私廢公以違初衷,且深知華嶽與中華民族關係重大,我民族、文化、宗教皆沿華山東展。當此倭寇猖獗、民族危殆之際,誓願與華山共存亡,堅持信念,發心長期祈禱,冀感格天心,減輕劫運,確保關中。宗主許之,南遷之議遂寑。後宗主偕諸子遍歷五峰,漫遊太華,並於蒼龍嶺巔親題「雲海」二字,鐫石留念。時葉孝侯、楊紹時、陳榮叔、郭哲丞等由省專誠上山叩謁,宗主顧而樂之,暇時輒召諸子,互相吟詠,至農曆九月下旬,宗主一行始辭山東返。後世尊作〈雲海恩深〉三首誌之謂: 師徒應運喜逢原,三六劫前是本源,不是無形一化,極初那得運乾元。婆心一片漏天機,法雨繽紛洩道微,氣接虛無復本性,三期了結萬流歸。德教闡揚列第一,光明廿字篆龍文,無形結了有形果,普化大同報師恩。[14][1] 民國廿七年(西元一九三八年) 四十五歲 (一)五月六日(四月初七),宗主於漢口石林啟建救劫法會,世尊應召,偕閻道長及北峰馬法易主持赴漢參加盛會。然以徐州會戰,時局緊張,世尊未待法會圓滿,即匆匆叩辭返山。[15][1] (二)五月廿四日,宗主於黃山道場啟建彌羅法會四十九永日,祈禱世界和平,發十大願力,並且日上一表,辭甚哀悽,字字血淚。[16][1] 民國卅二年(西元一九四三年) 五十歲 元月十五日(壬午十二月初十),華山清虛玄壇傳來宗主黃山芙蓉居證道噩耗。 據世尊追憶,民國廿七年,宗主在漢口石林舉行全國性救劫法會,時上天行劫方案已定,應劫者之黑籍早已造好,集中於王總天君處。法會期中某一天酉刻,宗主突然要世尊及其他數位開導師及光生至房間,惟見宗主用掌光請王總天君調齊黑籍,然後下令「全部焚毀」。是以行劫魔王狀告金闕,經天曹緊急會議,將宗主貶謫為地曹主宰,而他亦因此與行劫魔王種下爭端根源,並圖伺機報復。其後,宗主轉返黃山。由於戰事逆轉,蕭夫人乃攜家眷避居湖北京山農場。京山一地全無戰略目標,突遭日機空襲,蕭夫人不幸殉難。因子女尚幼,太夫人於四川省樂至縣老家物色到一德性不錯的女同道宋明華女士 (即日後在香港青山傳佈天德教的蕭夫人) ,電召宗主回川再婚,然後挈眷同居黃山,此事最使宗主痛心。民國卅一年冬,對日抗戰方酣,宗主深感「浩劫已起,使命失敗」,意志極其消沉,屢上血表請求回天。後無生聖母卒允所請,於臘月初十午時由無聲玄母 (即蕭先夫人) 接引回天。盧禹鼎在《蕭昌明大宗師傳》中述之甚詳: 三十一年臘月……初八日,為聖誕正祝之旦。清晨,大宗師出庭院散步,見諸門人熙攘佈置,狀頗歡喜。近午應眾人之請,設席坐於正廳,讓眾人參拜祝嘏,情緒洋溢忻樂,答諸門人之敬意,措辭莊諧備至,惟忻樂之餘,已可察知大宗師眉宇之間,似有隱隱籌運者在焉。 臘月初九,壽辰已過,大宗師復閉門焚香慎獨,師母亦在旁侍坐,甚少言談。……至臘月初十日,遠道弟子,開始擇日下山,計劃回家度歲。一早,眾弟子照常趨前請安,或辭行下山,待入其室,不見師尊,叩問師母,始知大宗師早出中庭散步。復至庭院,果見大宗師不辭嚴寒,衣著輕裘,獨步於「三月池」旁。……大宗師端步繞池三匝,然後站立階上,遙望對面五老峰,喟然長嘆!旋即舉步回房。眾見其狀莊嚴,似有非常之事隱於心頭,咸亦隨之入室,都覺得有異,叩問師尊有何不適?師尊曰:「沒有。」繼曰:「人心已死,天意難回,劫難化而災豈能消乎?奈何!奈何!」覺得心中很難過。又曰:「救人乎?度魂乎?」說完掉下幾點珠淚。眾弟子跪在地上懇求說:您為救眾生,為挽災劫,如此悲憫,有傷佛體,請師尊安心,民心會慢慢向善,災劫待漸漸化解。師尊長嘆一聲曰:「人心愈挽愈惡,災劫愈演愈烈,可嘆呀!可嘆!」此時為師尊最傷心的時候,眾見金光一閃一閃,知是末劫悲運將臨,諸弟子含淚滿面,又再勸慰師尊:「您老人家為度眾生,悽愴悲憫,而眾生仍舊是瞶眊不醒,您又何必這樣痛心呢?」師尊嘆曰:「人數已定,天數難回,惟有度靈也。」這時金光燦爛,不時送來陣陣異香,正是午刻時分。師尊曰:「外面有戲法,你們出去看。」大多數人都不願離開,外面有人叫:「你們看,師尊與先師母在太陽當中!」所有師尊室各道友齊出向太陽跪拜。這時太陽特別大,非常明顯的現在眼前,陽光並不刺目。霎時太陽冉冉淡沒,師尊與先師母也不見了。大家回到師尊室,祇見師尊盤坐床上,似入定狀。有人說,師尊不像在打坐,引起眾人疑惑不定。又有人說,我們進光殿請光訓如何?大家來到光殿,只見師尊在光上很沉痛的批曰:此次三期,大劫重降,余棄蓮台倒裝臨凡,挽民心而化劫運,可嘆人心難挽、災劫難化,余豈能忍心拋棄諸子,重返天宮,更不忍視眾生墮落孽海。人心既已難救,吾只有繼續渡靈,望諸子繼吾之志願,宏揚德教,並立遺囑,望諸生遵守力行。……遺囑: 余闡揚廿字真諦,垂四十餘年,莫非欲正人心,挽回末運。是以畢生以來,殫精竭慮,大聲疾呼,以期喚醒迷途,回頭是岸,凡吾同道及社會人士,當所共見共知。余逝世後,雖軀體解脫,而我之精神依然存在,靈光佈滿虛空,永遠不滅,若是虔誠祈禱,感應尤深。望我同仁提倡道德,正己化人,祇要身體力行,自多善果。對於道務及各項生產慈善事業,務須繼續吾之志願,更宜精誠努力,發揚光大,推行達於全球,共享大同之樂,庶不失衣缽之真傳而遺吾憾,是所至囑。[17][1] 附錄、〈全國各地宗教哲學研究社通訊處〉及〈各省市省開導師名單〉 按自民國廿二年十二月世尊於上海成立宗教哲學研究社以來,天德教在大陸各地曾有過蓬勃的成長,這在民國廿四年世尊於西安開辦陜西省第一期開導師訓練班的畢業紀念冊《闡教法乳》中記載的〈全國各地宗教哲學研究社通訊處〉及〈各省市省開導師名單〉中可以看出,前表詳列各地宗哲社的所在地、所屬省份及地址,後表則明載天德教於各地的開導師姓名,皆頗富參考價值。據此二表,可知天德教在大陸全盛時期的概況,日後若要進一步研究昔日天德教的發展過程,吾人或可親赴當地考察。以下即列出各地宗哲社通訊處:
上海社(江蘇) 成都路二七七號 南京社(江蘇) 首都娃娃橋街六號 長沙社(湖南) 落星田明心里三號 漢口社(湖北) 模範區銘新街裕潤里五 武昌社(湖北) 候補街六十六號 北平社(河北) 西單牌樓西拴馬樁二十 東海社(江蘇) 新浦東後街 九江社(江西) 交通路二十號 江陰社(江蘇) 城內龍頭橋西倉巷 蕪州社(安徽) 冰凍街廿字堂 當塗社(安徽) 城內東大街 杭州社(浙江) 衢州社(浙江) 長竿街二號 金華社(浙江) 城內桐升巷四牌樓五號 雲和社(浙江) 城內西街葉桐圭城內柳 漢陽社(湖北) 三槐里七十號 漢川社(湖北) 城內積善堂 宜昌社(湖北) 東正街太平會館 沙市社(湖北) 南嶽廟街六號 石首社(湖北) 團山寺鄭永泰 京山社(湖北) 城內大正街文化印書館 徐州社(江蘇) 新東門外半鄉圓內 蘇州社(江蘇) 平門內平門路 泰縣社(江蘇) 曲堂辛郭莊 廣州社(廣東) 越秀北路一一四路 廣州社(廣東) 淨慧路三六號 廣州社(廣東) 百靈街牛巷二十四號 香港社(廣東) 油麻地廣東道三百號至 西社 西京大皮院 江西社 南昌市宮保第第十九號 高安社(江西) 高安縣南城荊怡山房 萬載社(江西) 城內泉佳嶺孫祠側辛家 萍鄉社(江西) 城隍街黎家祠十號 南豐社(江西) 南豐祝家巷五七號江宅 吉安社(江西) 吉安縣中山路 萍鄉社 南門外東山下第四號 開封社(河南) 開封車站官坊街十三號 河東社(山西) 運城南大街郭家花園 石莊社(山西猗氏) 石家莊楊氏家廟 四川社 成都文廟西街 重慶社(四川) 蔡家石堡新街五十號 寧鄉社(湖南) 城內關帝廟 桃源社(湖南) 常德漆家河漆市社 耒陽社(湖南) 普濟文化社 郾城社(河南) 車站菜市街四號 潼關社(陜西) 象家山北極 上高社(江西) 河南上街育嬰堂內 黎川社(江西) 賢市街邀月山房 南城社(江西) 南城將軍嶺三號 寶慶社(湖南) 中山公園 泰縣姜郾社(江蘇) 姜郾鎮三義莊 溫州社(浙江) 蛟翔巷湖南會館 大荔社(陜西) 二聖巷五號 鄠縣社(陜西) 城內觀音堂 吳興社(浙江) 城內三元洞府簆業會館 長熟社(江蘇) 縣後街十六號 南京特別市 佘子諴、茅祖權 上海特別市 章文通 江西省 劉望之、王笛卿 河北省 謝君如 山東省 蔡禹民 陜西省 李玉階 山西省 曾紀青、楊紹時 漢口市 楊在春 四川省 仲儒 重慶市 譚吉西 湖北省 李佛衷 河南省 李希白 安徽省 樂鵠亭、崔松谷、鳳仲屏 浙江省 陳粟階 江蘇省 舒石父、閔仲謙、華訓忠 湖南省 包道平 香港市 趙連城 廣東省 張香泉、黃忠漢、單樂生 廣西省 馬曉軍 徐州市 周光濤
號
四號
祠堂張宅
三百零四號
大屋
[1] 關於蕭宗主入湘修道一事,見盧禹鼎編《蕭昌明大宗師傳》(台北:天德堂總堂,1977印),
頁1-27;150-65;、《奮鬥感應錄》(台北:天帝教中華民國主院,1987),頁46-47、〈恭祝恩
師天帝道統第五十四代天德教主蕭公昌明百齡華誕壽文〉,收入《天帝教教訊》一一九期,十
八至廿六版、郭雄藩等撰《上方恩深紀白雲》(台北:帝教出版社,1996),頁1、〈坤元輔教
過智忠女士回憶錄〉(二),收入《天帝教教訊》一三八期,四十二至五十版及〈師尊憶述當
年受天命上華山之因緣〉,見《天帝教教訊》五十七期,廿、廿一版。惟世尊說宗主修道的地
點在湘西深山,而王笛卿則謂宗主在湖南中部湘潭縣之昭山修行,見《德藏經》〈天德行品‧
王笛卿夫子寫真全集〉(台南:天德聖教廿字聖堂印行,1986),頁96。按光緒十一年重刊的
《湖南通志》卷十三〈地理十三.山川一〉記載,「昭山……,一名馬山,在長沙縣南七十里,
臨湘水,……與湘潭分界,截江而起,仄立萬仞,怪石磅礡,異木層蔭,微露喦崿,舟過其
下,隱隱見石窗喦牖,窺攀莫及,洵異境也。」見曾國荃等撰,《湖南通志》(台北:台灣華
文書局,1967影印),頁556。如此隱蔽之處,自是適合修行所在。故王笛卿所言,當可採信。
此外,《奮鬥感應錄》謂:「雲龍至聖因蕭師天爵崇高,不居師位,相約以兄弟稱呼……」,是
以天帝教教徒稱雲龍至聖為師伯公。按該書記載,宗主自湘西下山,先至鄱陽湖,而後至長
沙、武昌、漢口,最後至南京傳道,發願以廿字普化全國。再者,《人生指南》一書,出版於
民國十九年,是宗主至南京成立南京宗哲社時所寫,今天帝教始院亦有發行。至於文中所謂
「天帝道統第五十三代天鈞教、五十四代天德教」者,是根據〈道統衍流〉之說法而來。按
〈道統衍流〉為世尊一家移隱華山大上方後,由世尊長子李維生傳下的侍文。今悉錄於《天
帝教教綱》(台北:帝教出版社,1991),頁39-96中。最後,關於宗主的出生時間,乃是根據
王笛卿而來。見《德藏經:王笛卿夫子寫真全集》(台南:天德聖教念字聖堂印行,1976),
頁16。
[2] 本師世尊於民國十七年二月任財政部簡任秘書一職,並在該部駐滬辦事處辦公。今天帝教天
極行宮史料館所展示的聘書影本可以證明此事。再者。當時世尊正為草擬稅法而煩惱,因聞
宗主至南京,遂利用週日由上海搭夜車至南京請教,豈料一見如故,訂下師生之緣。見黃敏
思整理〈師尊憶述當年受天命上華山之因緣〉,收入《天帝教教訊》五十七期,廿、廿一版及
世尊自述〈我的天命〉(二),收入《天帝教教訊》一O七期,十九至廿三版。又國民革命軍
第四十軍軍長葉開鑫及其部屬皆拜於宗主門下,葉解職時,與部屬多人一同至南京,他們決
定請宗主從長沙到南京活動。葉的部屬佘子諴昔日為其軍需處處長,後來在南京開設芙蓉照
相館。見世尊自述〈我的天命:從五四運動到成立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之始末〉(未刊稿)。
不過,據王俯民等人記載,葉開鑫曾任職國民革命軍四十四軍軍長,而非世尊所言四十軍軍
長。見王俯民,《民國軍人志》(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二刷),頁87。此外,相
關記載,亦見於《傳記文學》第四十六卷四期(1985)〈民國人物小傳〉中,頁138。
[3] 按王笛卿的說法,彌者,廣大高遠無際無邊之謂;羅者,絡也,羅天地萬有之性靈,咸崇德
化,悟道成正。而彌羅法會又稱雲城法會,雲者,萬有性靈的正氣上升為雲之謂;城者,四
圍堅固,晝夜通明之意。見《德藏經》〈天德行品‧王笛卿夫子寫真全集〉(台南:天德聖教
念字聖堂印行,1976),頁13-14。此外,關於本次法會的出處,則見《德藏經》〈天德行品‧
王笛卿夫子寫真全集〉(台南:天德聖教念字聖堂印行,1976),頁105。
[4] 見《天聲人語》書前影版之〈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前後幾件大事紀〉及郭雄藩、李旭如、
李今悟及世尊著《上方恩深紀白雲》(台北:帝教出版社,1996初版),頁2及〈師尊憶述當
年受天命上華山之因緣〉,收入《天帝教教訊》五十七期,廿、廿一版。按上海總商會會長王
曉籟曾任勞資調解委員會委員,與世尊交情甚篤。上海社的成立,亦與此有絕大關聯。見世
尊自述〈我的天命:從五四運動到成立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之始末〉(未刊稿)。
[5] 相關記載,見世尊自著《德教史料紀實》(民國65年自刊),頁 4;《天聲人語》書前影版之
〈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前後幾件大事紀〉及《上方恩深紀白雲》,頁2-3。此外,上海社
成立之後,對天德教鼓舞甚大,因此各地亦紛紛建立道場,見本文附錄之〈全國各地宗教哲
學研究社通訊處〉及〈各省市省開導師名單〉。
[6] 見《天聲人語》書前影版之〈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前後幾件大事紀〉及《上方恩深紀白
雲》頁17。按前者所言,《德教闡微》一書,共計十八卷三十章一三八篇,但《天帝教復興
簡史》頁10-11中卻說:「葉子孝侯……蒙諸天上聖高真古佛降筆垂演《德教闡微》、《德言》、
《法言匯要》,……是書分十八卷三十六章一百三十八篇……」。其中所言「是書」者,未悉
是指何者?我想,應當是指《德教闡微》一書。按今天德教所發行的《德藏經》(台南:天德
聖教念字聖堂印行,1986)可見,《德教闡微》該書共分十八卷卅章,故知〈上海宗教哲學研
究社成立前後幾件大事紀〉所言《德教闡微》篇數,與《德藏經》相符。至於《德言》與《法
言匯要》篇數如何,在〈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前後幾件大事紀〉、《上方恩深紀白雲》及
《天帝教復興簡史》中,實未有說明。此外,據〈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前後幾件大事紀〉
可知,宗主曾提「玄外之音」四字於《德教闡微》前,然按今天德教所印行之《德教闡微》
來看,其前尚有「味之者法」四字,故我於正文中一併提及。
[7] 按十八真君即廿字真言中的護法主宰,除雲龍至聖及彌勒古佛外,獲上帝遴選者尚有十八位。
正文中所提及諸人姓名,在《上方恩深紀白雲》中未見記載,此乃世尊及坤元輔教事後所回
憶者。見《天帝教教訊》五十七期,十六、七版。其中,王震為大慈善家、大書法家兼革命
家,曾在上海發起二次革命;王曉籟為當時上海總商會會長;王笛卿為宗主三傳弟子,昔日
曾當過團長,後來放下屠刀修道,在江西奮鬥多年。大陸淪陷後,隨政府至台灣,宏揚天德
聖教;陳恢泰是宗主五傳弟子,時任江西省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副司令;茅祖權曾任國民政
府司法行政院院長。
[8] 見世尊所著《德教史料紀實》(民國65年自刊),頁4-5。當世尊籌組上海宗哲社之時,曾央請
宋子文部長讓他在財政部上海辦事處辦公,宋表示只要不耽誤工作即可通融,這應該是世尊
日後得以參加在上海山東會館開辦的開導師訓練班的原因。見李維剛整理,〈智忠夫人回憶錄〉
(一),收入《天帝教教訊》九十一期,十三、四版及世尊所著〈恭祝恩師天帝道統第五十四
代天德教主蕭公昌明百齡華誕壽文〉,收入《天帝教教訊》一一九期,十八至廿六版。
[10]見《上方恩深紀白雲》,頁7-8及世尊所著〈恭祝恩師天帝道統第五十四代天德教主蕭公昌明
百齡華誕壽文〉,收入《天帝教教訊》一一九期,十八至廿六版。此外,關於長沙社的成立方
面,《蕭昌明大宗師傳》有收錄宗主所著〈長沙宗教哲學研究社引言〉、〈研究宗教哲學系統
表〉、〈本社廿字研究圖〉、〈天德聖教宗旨摘要〉等,堪為可貴之一手史料。見盧禹鼎編《蕭
昌明大宗師傳》,頁176-88。
[11]見《上方恩深紀白雲》頁15和世尊於第一期精神療理訓練班之開訓致詞,收入《天帝教教
訊》六十三期,十八、九版與世尊自述之〈我的天命〉(五),收入《天帝教教訊》一一七期,
十八至廿版。又按李維生所言,當天德教自上海社及東方精神療養院成立以來,風行於大江南
北,僅江浙一帶便有數十個據點,包括江山縣亦有「宗哲社」及東方精神療養院。時情治首領
戴笠之舅於江山開設中醫,以江山道場之免費診療行為影響生計為由,污衊各地東方精神療養
院以符水為人治病,並聯合江浙一帶中、西醫業者透過黨務系統上呈中央,使天德教各地據點
被迫停閉,僅陜西省據點因世尊與當地政、情界關係良好之故,免遭池魚之殃,此即天德教發
展史上有名之「江山事件」。不過,天德教前期同道王樸對此事卻有另一番說詞,以為該是當
更名為「衢縣事件」,並且發生的時間在民國廿六年三月。按附錄之《全國各地宗教哲學研究
社通訊處》所載,浙江省確有衢州社,而江山縣則在衢州西南。但此事若發生於民國廿六年,
則邵力子當時已不是陜西省政府主席,如何又能准允陜社繼續存在?故此處姑從世尊言。
[12]本段記載參見世尊所著,〈中國正宗靜坐第一講〉,收入:《上帝的安排:奮鬥感應錄》(台中:
天帝教中華民國主院,1987),頁47-48及《上方恩深紀白雲》,頁14。不過,兩處所述之上
山日期頗有出入,按〈中國正宗靜坐第一講〉所言,太白山終年積雪,人煙罕見,每年只有農
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雪融開山,可供朝山進香。據清宣統元年重纂的《郿縣志》所引
〈唐呂賜遠門太白廟記〉記載,「太白山四時雨雪,經年不消,惟夏盛暑,人趕至巔,其巔三
峰連峙,每峰巔匯一池,深不可測。六月四方會朝者大集,人各為社,絡繹奉香火,終月迺已。」
足可與世尊所言對照。見沈錫榮所修《郿縣志》( 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影印),頁73-74。
再者,世尊在〈中國正宗靜坐第一講〉中謂,雲龍至聖遂指定其與郭大化於農曆六月十九日上
山。不過,在《上方恩深紀白雲》中卻言,世尊等人於農曆七月十二日登太白山。若依太白山
雪融開山的時間來看,六月十九日上山,距封山時間尚遠,應不致在深山窮谷之中遭遇風雪,
只有在七月十二日上山時,才有遇到風雪的可能。可知,此點應以《上方恩深紀白雲》的記載
為確。
[13]見《德藏經》〈天德行品‧王笛卿夫子寫真全集〉(台南:天德聖教念字聖堂印行,1976),頁
102。
[14]見《上方恩深紀白雲》,頁21及《清虛集》,頁19。
[15]見《上方恩深紀白雲》,頁26。
[17]宗主焚劫冊事,《上方恩深紀白雲》中未見記載。世尊於民國七十九年十月七日新竹市初院
成立的致詞演說中提及此事,然其時謂法會舉辦地點在武昌。但在世尊自述的〈我的天命〉(四)(收
入《天帝教教訊》一一三期,十四、五版)中,卻說該法會在長沙舉行,不知何為者為確?惟
據李維生告知,該事當在廿七年石林法會期間,姑從前者所言。再者,在《蕭昌明大宗師傳》
中,亦曾言及宗主「獨挽崩天裂地浩劫」事,惟所述與世尊所言略有不同。其次,關於「京
山事件」一事,《蕭昌明大宗師傳》中說,在武漢附近,有一地名為京山 (該書稱之為「金山」,
與世尊所言不同。今據附錄之〈全國各地宗教哲學研究社通訊處〉及〈各省市開導師名單〉,
可知世尊所言為確。),該地有天德教信徒開設的農場,一面可收容失業同道,在農場工作修
道;一面又可將農場所得,辦理慈善事業。中日戰爭時,京、滬失守,我軍封鎖馬當,日機猛
炸漢口及長江沿岸,農場避難份子多而複雜。其時,宗主正於漢口辦理四十九日金光明大法
會(當即本文所載之「漢口石林法會」),不克前往。蕭夫人認為,前來避難的人太多,且掩
蔽不好,應設法遣散;其次,另有吸毒的人,要勸他們戒掉,以免影響天德教聲譽。因此,蕭
夫人便率同卅餘位同道自漢口前往。詎料,一行人到了京山,竟遇到日機空襲,蕭夫人因而殉
難。見盧禹鼎編《蕭昌明大宗師傳》,頁148-49;208-09。此外,關於宗主證道日期,世尊所
著〈恭祝恩師天帝道統第五十四代天德教主蕭公昌明百齡華誕壽文〉(收入《天帝教教訊》一
一九期,十八至廿六版)謂是三十一年臘月初十。不過,《天帝教復興簡史》卻說是卅二年一
月。其實,民國卅二年一月即農曆壬午年臘月。因此,二者所言相同。這在盧禹鼎編《蕭昌
明大宗師傳》頁283-89中亦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