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帝教身心靈疾病觀 要略

(第四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天帝教身心靈疾病觀  要略

 

發表人:黎德安(光蛻)

 

 

(天人研究中心研究計畫   計畫編號TS001)

 

摘要

 

中西醫在疾病研究論點有異同,大體上中醫以證象診病, 扶正為主,強調正氣強, 邪氣不干。西醫以病灶診病,於人體較具侵犯性,強調除邪排異,各有千秋。隨著時代變遷疾病的診斷治療似乎與日俱進,然而新的疾病興起不已甚至熾盛,中西醫束手無策之際,為尋求解決疾病的需求,宗教醫療即此興盛。

宇宙生成,先有炁後生氣, 炁氤氳,天帝教強調生生不息,以仁為體愛為用,認為疾病是靈肉不平衡, 身心靈整體失調所致。  

西方希臘希伯文化將人性分為靈肉二元, 經基督教經典啟示有身心靈三元理論, 中國傳統身體三元論為精氣神, 可以心物一元二用貫通中西心靈哲學並配合和子與電子,性與命關係交叉思維萬法為心造,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和子與電子結合後化生,心氣(意識與力量)即在人身作用,隨著時空過逝,親和力傳導性降低,心氣失調以致生病。大同之術導心順氣”,可使其相通, 進而精氣神, 身心靈如一依據和子電子親和理論與有關心性系統、靈意網路、氣化系統、生化系統等身心靈文獻,配合《內經》精神觀, 陰陽五行理論串成疾病思維,如此應可明白人類疾病成因。老子的三生萬物觀。從宇宙,天人,疾病許多事實都明確地指出,在一分為二的二極中間,存在著一個不斷變化、轉化和分化的“中間帶”。從兩極擴展三角關係顯示生我我生生生不息的恆動, 而此恆動卻都可趨向調和

由上述得知疾病產生原因,大致上分為精氣神不平衡,或身心靈障礙,天帝教則認為靈體肉體不調引致和子與電子衝突對立甚而排斥,心氣失調而有疾病。想要有效養生保,不外平時的五門功課,從煉靈,煉心,煉氣三方下手,而天人炁功為身心靈以誠為熱準三角親和關係的一種炁療技術

出生衰老死亡為人類必經,養生預防勝於疾病治療, 主動掌握自身具有運用自然律之條件,性命雙修,提升正氣而心息相配,返本還原,氣通竅開,達到身體通暢,疾病減少的佳境。而人生之究竟,即為自我創造與奮鬥,在探索生命的真相,疾病生死去從轉化,只是注重的層次有別而已,藉由宗教有效去實踐的日常生活功課持之有恆,應可達到既定的目標。

 


天帝教身心靈疾病觀  要略

 

黎光蛻

前言

    本要略是天帝教身心靈疾病觀》一冊的摘要該冊歷一年(2003.1~2003.12)完成,其內容如第2頁“內容大綱”,計110頁,此摘要分前言(動機與目的)主文(如內容大綱的第一章~第九章)兩部分將於後文依次簡述其中第五章(三角與五原素親和觀)是摘錄較多原冊中第四章附論之部份與第五章的併合,以方便研討。該冊曾二次請示無形併批示相關疑問對於個人日後繼續從事生命醫學研究有不少啟發今於此紀念日發表希望能對有心探討天帝教疾病觀(首席批示:生命觀.救劫觀)的同奮有所幫助

 

緣起

  師尊昔日有二段話“人體從母體生下來,一到世界上,靈魂從天門進入肉體,靈魂與肉體合為一,就是人類生命的開始,歷經 ‘衰老’、 ‘疾病’ ,最後靈魂又離開肉體而告死亡,這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天地的造化”。(天命與使命研究80-10.23) “往往有很多人靈魂有病影響到肉體,肉體有病同樣影響到靈魂,所以一定要靈魂同肉體平衡發展都沒有毛病,最後這個人才精神煥發,可以卻病延年”。(天人學本 80-10.17)

    四期高教班聖訓(82-7.22)揭示獨特法寶“靈體醫學有診治人體之原則、過程、原理。

維生首席春劫闡道文(91-7.16)指出“春劫是在一個大的宇宙空間中發展,而且是以 ‘無中生有’ 為主要的發展途徑”,科學與宗教應扮演更積極角色,使人能安身立命,與自然環境和合,而人天更加親和。

天人炁功, 天命換人命都是處理身心靈整體失調的利噐, 唯理論稍嫌不足。現有 心性系統” 靈意網路” 氣化系統” 生化系統” 的理論分散於帝教現有文獻, 雖有同奮整理示文, 精微處仍無法一貫, 通盤瞭解, 嘗試以本文天帝教身心靈疾病觀 ,引述教義聖訓經典 師尊等現有文獻, 裁剪編列以便利需要者閱讀,強化信願行, 進而積極樂觀奮鬥人生。

 

背景

人自呱呱落地即與自然環境奮鬥中國古籍中並未對疾病下過定義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認為人身上感到不舒服不能自由活動或從事勞動生產就是疾病並引用Chalfant氏醫學社會學描述其三個概念疾病(disease): 病患或病痛(illness) 患病(sickness) 大多數所謂疾病是指病痛或患病。瑞典的病理學家Folke Henschen就曾說: 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 。然而近代學者Dethlefesen & Dahlke二人在《疾病的希望》裡談到把疾病當成最親密最誠實的朋友與它對話,誠然人居三才中得與天地匹配應驗人就是具備解除不舒服或痛苦的能力。可是隨著文明的發展物質精神的不協調,對於許多疾病仍是束手無策,歸因於身心靈無法整合,故研究疾病致因療理進而發展深化醫學是有意義的

中西醫在疾病研究論點有異同, 大體上中醫以證象診病, 扶正為主, 強調正氣強, 邪氣不干。 西醫以病灶診病, 於人體較具侵犯性, 強調除邪排異, 各有千秋。 隨著時代變遷疾病的診斷治療似乎與日俱進, 然而仍興起不已甚至熾盛。

值此春劫百毒齊發, 維生首席的宗教經驗中體認:人類身心靈體失卻和諧的均衡,或由於感染者正氣不足,失卻了對不正之氣的抗衡能量。陰毒之氣,轉化成為春瘟病毒由五門功課反省懺悔,解開心結,提升正氣而心息相配, 氣通竅開,達到身體通暢,疾病減少的佳境。

今以近十餘年有關身心靈論著舉例部分大抵分為身體,心理與宗教三方面:

1.身體

杜正勝《形體精與魂(1991) 劉長林說氣(1993)丸山敏秋中國古代氣的特質(1993)強調氣是中國文化特質核心對於它的理解愈深愈能掌握中國文化特質村上和雄《生命的暗號》(1997)說明基因可以支配人荷爾蒙系統自律神經系統當前科技可以複製但是需要一個自製感恩心來約束如此睡眠狀的基因變成ON狀然後展開美好人生王明輝中醫氣學理論與臨床應用》(2000)將氣於科學理論實驗哲學思辯醫學臨床應用做了整合

2.心理

王修璧《中國人體特異功能探秘》(1992)李嗣涔難以置信(2000)闡述人的潛能是無限更強烈說明意念資訊能量的功能王敏弘《黃帝內經有關神的研究(1996)論述神的重要性舉凡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針術及攝生都以治神為第一要義宋光宇王鳳儀的性理講病(1997)點出病是什麼?就是過。把過道出來,病就好了。Jacob Liberman 《光-未來的醫學》(1997)將光線色彩運用於身心化零為整合而為一達到自我治療劉見成《形神與生死》(2001)以形神奠基於氣論並理解心靈

3.宗教

柳澄昌《天帝教靈魂觀之研究(1995)從靈魂的角度探討與其他宗教異同Marry Pat Fisher21世紀宗教》(1999)當今新舊宗教受到衝擊以政治,社會,科學心理及宗教史各角度分析其複雜特性王米渠編《佛教精神醫學》(2002)佛教醫學百病一惱百治一心的看法藉著精神力量和積極態度可治癒許多病

另外陳勝崑先生《中國疾病史》(1982)《醫學心理民俗》(1982)則廣泛討論疾病與醫療史的多項問題,皆有所論述。杜正勝醫療社會與文化-另類醫療史的思考(1997)認為醫療社會文化意義是多樣的不是純粹的技術或醫療理論與知識

綜合上述筆者體認心物不合當導致如此宗教能帶給人類身心靈光明希望而天帝教有著豐富靈魂理論文獻更有著活潑生動的天人交通(靈魂)機制若能有系統地整理相關文獻並紀錄印證藉此當可克服身心靈疾病進而積極樂觀奮鬥人生。

 

目的與重要性

    數千年以來人類即自各種巫術魔法中尋求治療疾病的方法 無論中國的軒轅氏或神農氏古代巴比倫祭司術士 埃及醫生都試著從自身的經驗與不斷試驗尋求疾病的根源治療方法與藥物但求解決疾病保障人們生命

西醫自文藝復興以後開始了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的研究,17世紀的生理學、18世紀的病理學、19世紀的細菌學、20世紀的藥物治療都是受機械論思想影響,從生物學觀點出發來研究的。這雖然使西方醫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到20世紀中葉逐漸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心身相關的問題引起了醫學界高度重視,到1972年美國醫師恩格爾(EngleG.L.)首先提出生物醫學模式的缺陷,指出生物醫學模式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的論述。客觀地反映了醫學發展規律。中國的傳統醫學根本沒有受到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它不僅一直重視心理和社會與人體的關係,而且把人看作是與大宇宙相關的小宇宙。學習這種傳統的中國醫學對於醫學模式進一步全面改變是一條捷徑,21世紀的醫學隨著生命科學的飛躍也將有很大的進步,近代醫史家程之範指出2O世紀以來發展的物理學、化學和計算機科學提供了強大的研究手段,不斷發展出新的診斷和治療的方法,但是人這個生物是物質世界中最最複雜的物質,人們對人體本身的真正瞭解還有一個很漫長的道路,仍需要幾代人、幾十代人,甚至幾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代性危機學者Benoist氏認為個人因全球化而感到失了根自覺失勢的人築起了高牆即使這道牆既脆弱又可笑值此春劫時期,百花齊放,百毒齊生,引用 師尊及 首席啟示:“讓我們必須更加關切科學與人類的關係,…..科技在物質的發展使得人的心靈愈來愈失落,更加需要宗教的啟發,在宗教之中安身立命,然後才可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新的世紀是科學與宗教共同合作的世紀

    人生而有性命教義所言性者先天也,神也,和子也。命者,後天也,精氣也,電子也 所有的宗教其教義必有一靈魂之說靈魂在帝教教義亦說為和子。人與自然環境相處為獲得性命延展必有所挫折或不順, 而疾病就產生, 常言人身有三寶:神與氣精; 《黃帝內經》之《素問.評熱病論》記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氣是生物體保護身體的特殊能量, 精與神的轉化氣是相當重要的, 正氣強盛病邪不干。 教義又指出由無形而至有形,必須自然與物質適切配合,和子與電子達到相當熱準,把握現實,天人合一,方可澈底征服自然

    《新境界.和子論》點出:和子(即陽)與電子(即陰)兩相配合,一元二用,然後宇宙始能具有物質與自然之現象,各種生物始有發展其生機及自覺性之機能。和子與電子的相配關係由於自然定律有各種變化,因此人類身體亦有生理(如運動、五識感覺)心理(如怨性癡性)靈魂(神明果決)的變異,其中靈魂佔關鍵作用;當陰陽不協調不平衡時,人就產生不舒服疼痛或情志憂鬱或失聰發瘋。《黃帝內經》: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誠如一個人陰陽調和,和子與電子達到相當熱準,把握現實,精氣神若一,舉凡個人生理機能,心理情意及體質地域時間社會環境等自然致病因素,必不有所侵犯,如此身心靈疾病何來?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治病不如先預防,預防莫若性命雙修,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以達真人境界,衝越自然,探索生命本原。

 

 

第一章 緒論

天帝教重返地球立教有一定意義,道統衍流 提示宇宙自然律的運化中地球都會呈現成住壞空的景象, 生生死死宇宙的定律便是 無形涵蓋有形,無形運化有形,無形創造有形”[1]其組成“無形宇宙指的是性靈所組成的宇宙,對整個有形宇宙──物質世界──產生不可思議的控制力量與調和力量[2]根據帝教現有文獻指出宇宙的形成, 有先天炁而無固態物質, 而炁之轉動才產生各種元素, 經由各元素輕清之質才有後天氣的產生, 因此先有無形再化有形, 先有炁能再有質體, 無形世界為有形世界的母系。

靈陽真炁” 是來自於金闕(上帝所在)是何種狀態?《天人親和真經》記有[3]:

      天之正氣 是名恍惚 盈而不滿 昃而不缺恆彌其邊 恆實其虛 是

故以靜有動 有靜有動 應和之性是以配實親和之氣名命親和。

所謂 靈陽真炁” 為一正氣,若有若無,具有 不滿” 不缺” 無邊” 無虛” 的特性(比照《老子.十四章》形容 道” 的狀態:是謂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 是謂恍惚) ,進一步說出其功能與性質如:天地真陽之炁[4] ,祖炁[5],特種鐳力[6],昊天心法最大的關鍵[7] ,鐳炁是宇宙最大至剛至烈的能[8]因此串成一句大抵祂是來自於金闕具有極高能量的先天炁為宇宙炁氣絪緼的本源具有無法形容的陽剛性質是帝教昊天心法重要獨特的力量。

 天人親和” 可以說是天人間在一種互動的過程中所產生一種亙補的均衡態度,是基於誠、動、和的觀念中所產各種不同的面貌。整個宇宙的二大勝善就是 同” 異” ,這是宇宙絕對的規律。大致可以分為:一、親力,由同引異排律形成;二、和力,由同排異引律形成。[9]在宇宙形成的過程中已經含藏了親力與和力,《天人親和真經指出宇宙形成的這二個主要力量,所以親和力是從先天來的,不是從後天產生。宇宙的原創力量是生和,瀰漫充沛在整個宇宙,通過二大勝善,在創生變化和交替組合的過程中,創造萬性萬靈,於是整個宇宙的本體充滿了生命,師尊說: “自然中有生命,生命中有自然” ,和子與電子的親和生成,而 十大天人” 的層次即是宇宙生命的落實。《教綱.教義》指出:形成心物和合,一元二用的世界,所謂無所謂心、無所謂物,兩者為渾然一體的兩面,繼而 宇宙之中實為心物並存,統一調和之場所,即和子與電子之一元二用的世界[10]

在自然法則人的生命中,大空之炁經由靈意網路系統氣化系統與生化系統作用,產生先天與後天氣能上的抱合激蕩後呈現生命現象。

人體從母體生下來,一到世界上,靈魂從天門進入肉體,靈魂與肉體合為一,就是人類生命的開始,歷經 “衰老” 、 “疾病” ,最後靈魂又離開肉體而告死亡,這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天地的造化[11]

往往有很多人靈魂有病影響到肉體,肉體有病同樣影響到靈魂,所以一定要靈魂同肉體平衡發展都沒有毛病,最後這個人才精神煥發,可以卻病延年。[12] 換句話說,透過靈的煆煉,產生能量進而影響魂魄,由反省懺悔,解開心結,心息相配, 氣通竅開,如此達到靈肉平衡”進而身體通暢,疾病減少的佳境。

 

 

第二章  天帝教身心靈的內涵(心物一元二用論)  

    生命之來源必須宇宙間兩種基本質素之調和,即和子與電子之適切配合,方能產生低級物體之生機及高級物體之生命。[13]人類當初時,電子與和子之配合較為平衡,心物協調,故能聽命於和子之節制(和子指揮大腦,大腦指揮生理),及壯而後該人對於電子之要求與日增加,雖日常營養補充不已,但因消耗過多,

電子體(肉體)陰性增加物性增大,和子()的陽性相對無法調和,陰陽不調,心物不一,產生盲動對立而有疾病

師語.性命雙修》有二段話分別說明性命與精氣神:

蓋人在母胎未生之前,本來性命合一,所謂 “命無性不立,性無命不存” 。到十月胎圓氣足,一落母體,而性命到此則分為二,從此性不能見命,命不能見性。少而壯,壯而老,老而死。[14]

人之所以能生於後天者,端賴精氣神三寶。氣由精化,精滿則氣充,氣充則神足,神氣足則人思想靈敏,耳目聰明,四體強健[15]

西方古希臘與希伯文化將人性分為靈肉二元,依鄔昆如說法 基督教經典啟示有身心靈(Spirit,Soul,Body)三元理論[16],中國傳統三元論為精氣神,以心物一元二用貫通中西心靈哲學並配合和子與電子,其中心與氣在生命體扮演著中間介質,有異同作用。

 

萬有動力論指出 人體中電子與和子交相推動之動力[17],楊氏複數空間論認為複數空間包含實空間與虛空間的架構,正是陰陽一體,實虛相合[18]任何粒子運動可分為實空間與虛空間運動亦即有陰與陽的運動,氣為和子及軀體交流後所發生的至陽熱流,可當成是貫穿陰空間(電子體)與陽空間(和子)粒子流。宇宙萬有都在恆動造就生氣和生機,而有生生不息,人比如小宇宙氣在精與神,形與神,和子及電子體中質能變化,“精氣神鍛煉即性命雙修轉化最後的結果能創造身心靈新生命”[19]

 

 

第三章 心氣關係

維生首席春劫闡道文(民國91716日講述)指出 春劫是在一個大的宇宙空間中發展,而且是以’無中生有’為主要的發展途徑 ,故科學與宗教應扮演更積極角色,使人能安身立命,與自然環境和合,而人天更加親和。 心氣” 自古以來是中國文化經常談論的並且多元性的主題,但是心氣造成的疾病卻較少於哲學或宗教談述。

值此SARS疫造成人心浮動,近代醫學對新病捉襟見肘,無形中人類命運似乎遭受一大劫難,群眾不安。(:該疫2003.3~6國際蔓延,兩岸亦感疫 )

古代中醫文獻記載豐富對抗瘟疫經驗,本教是強調 氣” 的應元宗教,也有不少心氣論述。故本文試著以心氣失調致病為主題,嘗試醫學(中醫思想為主)與宗教互相對話,尋求具體方式,穩定人心,調和社會。

 

3-1 瘟疫(古代急性傳染病)的內涵

  

瘟疫是古代急性傳染病的泛稱樸素的字包含的意義在不同朝代就有異同單一字或複合詞表達疾病症狀就有差異因此追根究底出於何時何地何義是需要的鑑往知來從醫學文獻可瞭解疾病規律或不規律的情形從生理病理的發展到預後(預先判定吉凶)讓疾病帶來的傷害減到最少本節簡單敘述瘟疫涵義、特性與預防。

中醫傳染病的新思維:(1)辨病與辨証相結合。(2)傳統防治與現代科學研究相結合,由 宏觀辨証” 發展 微觀辨証” ,再自臨床在辨病與辨証施治的基礎上,選用防治傳染病的藥物和方劑,觀察其療效。(3)全神養真固根本,精神免疫配防治。

 

3-2 心氣的內涵

 

古往先賢論氣與內心道德關係者首推孟子,《盡心篇》指出以平旦之氣視為本心的原氣在生理作用尚未干擾時間較易自覺,此心即氣。之後另舉北宮氏的守氣與孟施捨氏的使氣認為都不理想,唯 以志帥氣”,持其志無暴其氣”,善養至大至剛充塞於天地間的浩然正氣,並以仁義禮智四項實踐體現此神聖之氣。而管子《內業》《心術》等篇亦描述心靜氣理,道乃可止,又說此氣不可用力或聲止住,卻可用德或意安制,此種以靜()制動()的思想對於中國養生學有重大影響

若以傳統中國文化定位 心” 是內、 氣” 屬外,應已為大家肯定,但心氣的從屬關係卻仍有紛爭天帝教身心靈整體醫學資訊顯示,人體心理內涵的 組合結構” 是心,其 本質型態” 是氣,當私慾執迷其氣即變化為濁氣,反之經過鍛鍊就可提升質量為元氣在中國文化裏心氣以二分法看待 心” 時,大體上指一般心理意識體及深層意識體(或傳統三元論的 神” ),但是聖訓指的僅是近代西方的心理(Mind)意識體,其間關係可參考第二章簡表(p15)

《莊子.人間世》 …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即虛,虛者,心齋也[20] 其意無非標示不輕易動心該氣自然會充凝,師尊提出心息相配的理念以及《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後文均簡稱《大同真經)對心氣關係說明都有進一步闡示

 

心氣合一” 乃相對統一原理之延伸,拿來用在調心和調氣的修持方便上,就建立成一套圓滿的心氣修持系統。帝教心息相配說明心與氣者實一精微物之兩面。古代中醫文獻記載藉著腦想出的氣可防治一些疫疾傳染病,今日的精神神經免疫醫學正是強調心氣疾病的治療奇蹟治病或許只是醫學上所謂的安慰效應,但不少文獻顯示人類大腦分泌激素與神經傳遞物以及資訊能量系統部分與全體運化,正是發揮心氣深層治療的潛力。

 

3-3 聖訓闡言

 

聖訓具有適時時效的意義也是帝教殊勝之處新宗教的特色應是與個人家庭社會群眾有著密切關係從相關科學、哲學、宗教比較的結果注重心物平衡給予現代人類積極奮鬥的心理珍惜現有資源從而走向《大同真經》理想。

《老子‧知病章》 是以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其要點是人貴自知隨時觀省自我功夫到了就不病。王陽明: “萬化根源總在心 《大同真經》在煉心潔慾的描述頗實務不否認人的慾望無窮然而逐步洗滌終現光明。慾潔易心清心清亦氣清大同之術導善心順正氣,則個人心氣往來不輟不易生病人天心氣相通可達天人大同否則 無志之氣不生,劫亂焉萌,因此劫者亦可說為人天(大環境)心氣不通的一種疾病。古代中醫文獻《素問‧刺法論》及《素問本病論》二遺篇、《諸病源候論》均記載疫癘防治方法-精神療理,以提升自我免疫去對抗毒氣、癘氣、邪氣其過程即以正念陽氣對抗陰毒邪癘

 

現代人常以壽命長短代表疾病與否《素問‧上古天真論》: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 真人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 至人益其壽命而強者也” , 賢人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驗證諸論述不同的修持境界其壽命亦有不同,為境界高者真人與至人一類的精神壽命不滅,與天地同存,《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氣炁所至福德之謂”,人與天凡聖間的維繫是靠著正氣唯有符合天心的氣才真正得到福德而大德者必長壽,同時說出:能為善積天必介壽” ,個人若心中誠摯地發出影響力,應可增壽,又言:“天壽增,人壽生” 細嚼其內涵則是精神心氣如一的功夫

依照聖訓與《大同真經》近似描述心氣劫亂景象 天失其道(天發殺機,移星易宿) ,地失其維(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危其綱(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而亂其常,以違自然”。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人類不能自覺改善天人關係,那麼自然就透過天人合發的方式,將這一切悖逆紊亂的關係予以調整,使它回到自然平衡的軌道上來,重新開始演變發展。春劫啟動,百毒齊發,殺機隱現,煞(SARS)瘟肆虐於國際無疑是大自然反撲的顯證。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經濟政治百業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值此春瘟當頭人類也付出不少代價,學到一些經驗,根據中外醫史經驗,新的疾病產生流行人們都要學習相當長久才能適應,感染者有生命不幸消失,有幸者遍體鱗傷,然而聖訓明示劫亂還會持續,人類或許容易忘記教訓,重蹈覆轍;天帝教同奮為救劫使者自許天命,於此尤其需擔負多些責任,扮演適當角色積極為群眾服務。

 WHO(世界衛生組織)定義 健康” 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完全安寧美好的狀態不僅僅是免於疾病或虛弱而已。同奮有幸應三期春劫關鍵之際應諸未來挑戰不待敵之不來 浩然元炁” 有以待之此類精神正氣不僅古代中醫文獻有不少論述,免於傳染病侵犯還經過 世尊親身體驗有延年益壽功用更有超脫生死創造新生命的功效

 

 

第四章 身心靈疾病

    一切物質之動靜,皆有道意。此道意即生機也,亦即 “和” 是也。凡一切獨生之物,絕不能生長,皆須和容對象,始成為生物。是故大道包羅萬象,和容一切,是為道之本體。[21]萬物生化能不斷生長繁衍,就因為陰與陽沖氣為和,從激盪不已到陰平陽秘達到平衡。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認為:人身上感到不舒服不能自由活動或從事勞動生產就是疾病[22]並引用Chalfant氏醫學社會學描述其三個概念疾病(disease): 病患或病痛(illness) 患病(sickness) 大多數所謂疾病是指病痛或患病。然而近代學者Dethlefesen & Dahlke二人在《疾病的希望》裡談到把疾病當成最親密最誠實的朋友與它對話。強調疾病是人的本質疾病不只是自然的功能失調而是促使我們演化的整個控制體系的一部分人類生來就是充滿衝突的是有病的順著自然過程終極就會越容易受疾病影響而走向死亡,其中有段話值得深思:疾病死亡破壞了人們的自大妄想糾正任何的不平衡疾病藉著症狀補償這些偏頗迫使回到平衡點因此越有能力越容易生病[23]

 西醫自文藝復興以後開始了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的研究,17世紀的生理學、18世紀的病理學、19世紀的細菌學、20世紀的藥物治療都是受唯物論思想影響,從生物學觀點出發來研究的。這雖然使西方醫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到20世紀中葉逐漸看到了它的局限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心身相關的問題引起了醫學界高度重視,到1972年美國醫師恩格爾(EngleG.L.)首先提出生物醫學模式的缺陷,指出生物醫學模式應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的論述。客觀地反映了醫學發展規律。然而中國的傳統醫學根本沒有受到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它不僅一直重視心理和社會與人體的關係,而且把人看作是與大宇宙相關的小宇宙[24]學習這種傳統的中國醫學對於現代醫學模式進一步全面改變是一條捷徑,其治病根本上來說是調和陰陽,調暢氣機,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近年的研究指出心身疾病是有增加趨勢明白的指出腦和心智是密不可分的: 達馬吉歐《笛卡兒的錯誤》(Descartes' Error),認為心物是一元:大腦受傷了,心智的功能也就隨之而變弱或消失。[25]心理行為上的病因其實是大腦結構上的缺失(fMRI可掃描偵測部分組織形貌異常)或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張素等的不平衡。如憂鬱症和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生物精神醫學的進步,讓我們瞭解腦和心智是密不可分的,腦是心智的根本。腦壞了,行為能力也損傷了。

維生首席指出 人是身、心、靈三結合,身體生病是因為靈體生病,靈體受到污染,靈體受到污染是心受到污染,心產生了問題,影響到靈體,影響到身體,這是一個自然生化的過程[26]

 

4-1 排斥對立即疾病

 

《內經.生氣通天論》說: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27]。陰陽不僅是自然界之本,也是人體之本,而人體的陰陽之氣更是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失去平衡,則導致疾病的產生,甚至“陰陽離絕,精氣乃竭”。中醫理論認為人的陰陽五行平衡一旦打破,就是“病”。當陰陽失衡是混亂開始,五行失調即臟腑經絡情志體竅等結構機能或代謝不正常,而出現許多的疾病症狀

世界一切生命現象,由於永恆不已的矛盾的統一,對立的調和。[28]

   教義有幾段話也點出陰陽的互動及影響如:

和子為靈,電子為肉,和子與電子間之鬥爭永無已時,即所謂靈肉之衝突是也。[29]

和子與電子同處一軀之內,實為矛盾之統一,對立之調和,其鬥爭始終繼續不已。[30]

亂為無秩序、無理性、無生機、亂為和之對稱。[31]

先天一玄靈子(87.7.28)劫的終極目的”:“亂” 就好比人生了 “病”,“病”代表著人體內部機能的失和(也可稱為人體機能的“亂”)。[32]

上述說明人類的和子與電子自出生始就在對立與衝突間激盪,雖矛盾仍統一

維持動態平衡(和)相反地亂而不和在生命整體與單位個體的制約會紊亂而生病匡氏的 整體制約論” 認為疾病的發生:疾病是人體因致病原因和條件的作用而發生的一個複雜的“正”、“邪”相爭的矛盾過程,這時機體內部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發生了紊亂[33]如此 對立導致維持健康所必須的生理活動紊亂 嚴重的話和子與電子 排斥導致死亡

當和子之力足以支配電子時,此數種原素即得以充其功能,而使人類之官感得按照其正常之軌道而發展[34]。善能把握人生之善性者,則電子沾染較少。蓋和子清輕而活潑,而人不善自把握其和子,則必為盲動之電子所佔滿,根據物質界和子及電子引合公律組合(3-2.4.1 P27)顯示:當電子力強而和子力弱時其靜電斥力大即電流傳遞的斥力最明顯,如此生命體心氣的傳遞就不通暢。疾病的發生電子的原素功能無法正常發展,於是意識情志,運動感覺,運輸化生等機能就出現障礙中醫疾病觀《素問.舉痛篇》說明:“…余知百病生於氣[35],氣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氣滯則不通,不通則患病,氣通則調暢,通調則病癒。

電子體的質能關係意為適度之熱準及陽電子[36]因此高熱準且多量陽電荷的電子體自能形成人。生命體中和子及電子體的元素組成簡述如下:

    和子:X原素+電質+H°(氫之精華)+O°(氧之精華)+溫度

電子: Z原素十電質微粒十H°渣末十O°渣末十溫度  (亦即電子體的表現力=質能的精粗高低+量數)

   依據上述生命體形成的規律發展只要可以影響和子及電子體的親和原素即可擾亂其間平衡而產生疾病或表現出可見體徵或有不易現的症狀,人生之電子與和子不得其和,即有死亡;人類心理感應不得其和,即生仇[37]

大抵分列生理()心理()靈理()三項探討疾病的發生及表現。

 

4-2 生理(如運動、五識感覺) 病理的基礎

 

   中醫的陰陽五行模型中正常的生剋與消長維持著生命的動態平衡,一旦變

得偏盛偏衰、相乘相侮,就是病理反映,就是失衡,人就患了病”。疾病的病因大抵有內傷、有外感、有七情、有六淫,還有飲食勞倦、跌打損傷等等,但在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氣滯是非常主要的病機之一。發病原因:1、六氣致病及其相兼為病(風寒暑濕燥火及六氣相兼為病) 2、疫癘氣及蟲獸為病 3、情志、飲食及勞逸為病 4、誤治致害(藥針)發病機理學的發展 [38]1、臟腑病機(五臟六腑三焦 命門脾胃) 2、經絡病機(經絡奇經八脈) 3、氣血、氣液、瘀血  4、痰、飲、涎病機  5、陰陽、五行病機  6、六經病機 7、衛氣營血和三焦病機

西醫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應該能找到相應的致病原。在這種理論的支持下,人們發明抗生素來治療細菌性疾病,發明瞭抗病毒藥、疫苗來對付病毒性疾病…… 一旦遇到耐藥的細菌、病毒時,又得重新尋找新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成果和基礎醫學的進步,不斷湧現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診斷學的超聲波,生物化產品。內視鏡和導管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植入人的大腦皮層中,變得更加聰明起來。最大突破是通過個體基因的分析檢查出與遺傳因素有關的疾病,提供可靠的預測。治療方面,各種藥物和生物技術產品將極大豐富,包括對大量自然藥物的開發、改造和複製,中草藥的豐富寶藏將被開發; 最大突破將是基因治療的廣泛應用,可以設想通過基因的重組和修補,改造人體的生理,甚至是心理的功能。

 

4-3 心理(如怨性癡性)的內涵

情緒活動受到大腦皮質植物功能區、大腦邊緣系統、下丘腦和腦幹網結構管

理。中樞神經系統這四個部位,正好是人體各內臟和內分泌腺體活動的控制者,因此心理上發生對外界事務的不同反應,同時也影響到內臟各系統、腺體、內分泌以及肌肉組織的活動。

實用中國養生全書》描述心理的變化因素有內外兩類[39],外因是引起情緒變化的條件。人既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又生活在社會環境裡,語言、文字、社會因素都會成為引起情緒變化的刺激,但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作用時間。內因是情緒變化的根據。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素質,也就是有不同的刺激閥。

《科學人.隨心而動》[40]該篇寫出以猴子意念操縱機器取物試驗成功預期對中風病人只要大腦皮質功能存在就可訓練腦細胞直接指揮 腦機介面只要想著動作義肢或輪椅就可行動

 

4-4 靈理(神明果決)的內涵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新藥和新的治療技術層出不窮,可是人照樣生病,生的病也越來越怪,如此讓人深思是否疾病的發生除了生理心理因素還有靈魂的影響。中國較早與靈魂相關之詞,是“魂”、“魄”這兩字。“魂”被視為與知覺及智慧相關的精神生命,“魄”則被視為與身體健康相關聯。魂和魄都需要宇宙生命力的滋養,當一個人自然死亡時,他的魂會到天上,但他部分的魄則留於塵世《左傳‧昭七》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 因此杜正勝說:春秋時代的觀念魄先於魂,而且魄還是根本。春秋末年以前魄魂是不分的,可說是同質異名。[41]

生病也是消業障,但是生這個病就不會給他致命,不是絕症,普通的毛病,就是給他消業障[42]業力是梵文,起源字根是警惕,意思是 “做” 。它涉及 “身、口、意” 的活動,也支配複雜因果的模式。業力基本上分成兩種﹕一種是自己的業,另一種是共業。人的業力可以通過人的受苦還掉或是積極修煉而消去,帝教的基本功課就是極佳的消業方法(詳見第六章 五門功課)

  維生首席2003-4.14文告中談到宗教經驗中體認:人類身心靈體失卻和諧的均衡,或由於感染者正氣不足,失卻了對不正之氣的抗衡能量。基本上,因為整個人類生存空間中長期充滿著暴戾之氣、陰霾之氣、血腥之氣、邪惡之氣,累積成為陰毒之氣,轉化成為春瘟病毒

新時代身心靈養生(免疫、能量、資訊)和人體潛能開發,在經絡”因為是氣血調節的樞紐管道。《素問經脈篇中也說它是“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素問‧刺法論》有言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同時於評熱病論》亦指出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個人正氣長強氣機旺盛邪氣就不容易侵犯

一般而言疾病的發生,由陰陽失去平衡導致,甚至“陰陽離絕,精氣乃竭”。帝教的疾病觀著眼於和子與電子間的排斥對立即疾病由於混亂的心氣彼此失調以致。疾病的目標是現況症狀的改變而不是既有的延續人類基本是隨時處於疾病的威脅如果我們懂得從中找到根本進而達到身、心、靈平衡亦即維護和子與電子適當熱準親和相信會蛻變成不同性質的生命

 

附論:六則

     以二分法說“人是由靈與肉組成”依心物思想二者要達一平衡狀態生命的發生由和子引動電子電子再增加和子活性本章已分別說明身心靈的特性與功能主要病機是心氣失調中西醫與一般宗教於心身醫學的生理病理有不少論說,但靈理仍缺少系統說法,嘗試用教義和子電子親和理論與各期聖訓有關心性系統、靈意網路、氣化系統、生化系統等文獻配合《內經》精神觀, 陰陽五行理論串成身心靈疾病思維,或許靈理部分仍有不明,日後待靈體醫學正式傳侍,再做補充說明,附論六則,輯錄各家觀點希望使本章愈明。綜觀帝教現有文獻,未見專章專論敘述人類的疾病而分散的,經蒐集彙整如下簡表4,自上而下依次以心氣調整與炁氣相應為主軸,往上即顯示身心靈(精氣神)於體內的關係,往下就表示天人炁功體內體外變化,無形與有形的相應運化

簡述各則內容如次:附論一. “和子與電子體親和關係” ……瞭解和子與電子體以優良的質與能親和可顯示優秀精神與人格表現; 二.魂魄神明(靈明) “  ……解釋基本意義比較是否與靈魂有關; 三.陰陽五原素(五行)親和生人說 ……以馮氏五行模式配合親和力觀推演河圖洛書不獨擴充傳統五行思維知道陰陽五原素生人說更可瞭解疾病的多變不已; 四.核劫前後人人必備自救救人手冊》要錄……說明核劫的可怕不單肉體消失而靈體也不易倖存叮嚀核戰不可於本星球發生否則靈肉是萬劫難逃; 五.黃疸疾病中西醫醫學史比較研究的思考” ….古今常見疾病藉由不同醫學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異同但本質似乎不變; 六.經絡” ……經過多年的解剖性觀察研究似乎找不到路徑的直接證據比象天體的軌道應是相同道理; 萬法為心造,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和子與電子結合後化生心氣(意識與力量)即在人身作用,隨著時空過逝,心氣失調其傳導性降低,陰陽五行不平衡以致生病。大同之術 導心順氣” ,使其相通。總而言之無中生有有中化無通過有形體內與生具有的感知能力可體會到無形的可敬與人類生命的可貴。     

 

 

 

 

 

簡表4 生命心氣轉化表:

 

                    和子            電子

     

                             

                              (小和子)

                             

                        ()     ()

                           心氣合一

                             

                           炁氣相融

                 《無形》             《有形》

 御醫院 清虛宮天醫院       生機 生命

                                      

(神光金光靈丹)        五行氣 紙布

                                   

(熱準中心)          (松果體)

    心性系統              大腦皮質

    氣化系統              深層邊緣系統

    靈意網路              視丘 腦下體

                        內分泌 免疫 神經系統

                        【經絡 臟腑 氣血 津液】

 

 

 

第五章 三角(三才)與五原素(五行) 親和觀

師尊對於宇宙有幾段具體敘述[43] 所謂物質宇宙即是有形宇宙,就是物質世界;而無形宇宙就是精神世界。太空之間實為無量無數之和子與電子,兩種基本質素統一調和的場所,無形宇宙指的是性靈所組成的宇宙,對整個有形宇宙──物質世界──產生不可思議的控制力量與調和力量。宇宙的定律便是「無形涵蓋有形,無形運化有形,無形創造有形」,由於星球上有形有質,有色有相的任何物質體,在時間上是不能持久,遲早必要毀滅,肉體生命結束而屍骸腐爛,電子即被同性相引,而仍歸原;和子則脫離軀殼飄遊於太空之間而受異引律之支配。此為宇宙成、住、壞、空,無法逃避的自然過程,而人類的自然過程即生老病死。

上帝即道道即上帝*(維生首席《首席闡道 p138) 道是宇宙生命祂孕育了兩個生命體,一為有形宇宙,就是物質生命;另一無形宇宙就是精神生命

“三才”一詞,首見於《易傳》,在《繫辭》《說卦》中有多處論述。《親和真經》:教主曰,天之層,由用三才,分其兀,以列其角,旋行其間,以彌達際宇,生滅無常,力其親,以透其和

中國古典哲學中的“五行說”,包容了“陰陽說”和“天地人合一說”,這些理論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五行記載於《尚書》、《黃帝內經》等分別代表五種多元的物性而《新境界》及聖訓則有宇宙的五種原素(和子與電子)似乎可解釋為五行。就河圖洛書》而言涵括了“陰陽說”和“五行說”代表宇宙有形與無形間運行生化的模型

從三角(三才)與五原素的觀念可看出帝教與中華文化的密切關係藉由天人親和天人合力的頻繁相信帝教的思維能帶給人類文明新契機 

 

5-1 三角關係(生我我生)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44] 許多事實都明確地指出,在一分為二的二極中間,存在著一個不斷變化、轉化和分化的“中間帶”。1971年德國哈肯(Haken“協同學說(Synergetics) ”的原理指出:千差萬別的系統,儘管其屬性不同,但在整個環境中,各個系統間存在著相互影響而又相互合作的關係[45]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類比對從無序到有序的現象建立了一整套數學模型和處理方案,並推廣到廣泛的領域。它基於很多子系統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與子系統特性無關[46]的原理,現實中,從人類社會到自然界,以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事物都表現為:“陰←→中間帶←→陽”。陰陽原性是對立但是宇宙自然界中仍存在著許多動力的融合,即沖氣為和彼此是既獨立又同時存在展現其多元性

西方古希臘與希伯文化將人性分為靈肉二元,依鄔昆如說法 基督教經典啟示有身心靈(Spirit,Soul,Body)三元理論[47],中國傳統三元論為精氣神,以心物一元二用貫通中西心靈哲學並配合和子與電子,其中,心與氣”在生命體扮演著中間介質,如同衡相衡異衡相列*,有異同作用,如下簡表1

 

 

 

1 天帝教中國與西洋生命觀簡單比較:

 中國傳統身體觀

天帝教生命

(心物一元二用論)

 西洋三位一體觀

 

神指人體生命的光

心指和子

靈指靈魂體

 

氣指人體生命的力

心指心理意識體

 

物指電子

 

精指人體生命的熱

身指電子體

 

 

大如旋和系小至水分子結構自物質世界至生命世界亦可見其生氣與生機從個人疾病症候變化擴展天人親和顯示生我我生生生不息的恆動而此恆動三角關係卻都可致中和,保持穩定趨向調和

 

5-2 陰陽五原素(五行)親和生人論

 
西方哲學一些流派的觀點(如馬克思)認為,物質只有簡單的物理化學運動,但是中國的五行學在中醫上的成功實踐,證明瞭物質和精神一樣,存在著複雜的生長化收藏等運動過程。陰陽為中國古樸哲學的根本思想,陰陽的親和產生多種關係,生命的生成亦由無形(陽-和子)與有形(陰-電子)巧妙組合

5-2-1.生命親和說

親和力者,異性相引之電力作用也”。[48]人類之思想,即為一種電力之放射。此種思想如任其散亂放出,即投向四方而歸於虛無。若專心集注凝向一點,則久而久之,即能引起其所集注對象之電力的反應,兩電相交,乃有和力之發生。電力方能達到一定之熱準而發射放出,即所謂 誠則靈” 是也。“誠”之物理的結果而已。“緣”則是親力與和力達到熱準的動態平衡,在此誠與緣的組合生命出現。教義有二段敘述:

生命之來源必須宇宙間兩種基本質素之調和,即和子與電子之適切配合”,

和子引合物體之公律─世間各種動植礦物既由電子構成,故即具形而成靜電單位之物體,具有吸引異性電體之功能,是以和子得按電學上異引之關係而被分別吸入各種物體之中而開展其生命”。

然而生命的形成有更精細的規律如“生命之來源皆是得自 宇宙主宰之賦予,有偶然的,亦有因果的。因果的為主動的;偶然的為被動的。主動的具有運用自然律之條件而達其目的之能力;被動者則唯有接受自然律之支配而輪迴不已 ”[49]因此有二種現象:

(1)偶然的(自然律)

生命始動為被動的,如“人類初生時,可引入三立方丈以內之和子。(以上和子之被引入物體之中,皆以先入者為主)”

(2)因果的(賦予律)

生命始動是主動的,即具有運用自然律之條件而達其目的之能力;

故其公式,可約如下[50]

    甲 親力┼親力=親力=同排

    親力┼和力=親和力=異引

    和力┼和力=抗力=抵消

是故人類間親和力之關係,與佛說之因緣,實即一事。

 

5-2-2.五行生人說

依馮氏五行理論[51]: 1、以正四面體為基本結構的五行立體模型,可正確地模擬五行的生剋、制化(制約與生化)、方位等所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三維空間中唯一正確的五行模型。2、五行立體模型具存陰陽對偶性,如下圖5,五行的陰陽對偶模型重合或交錯後,可模擬臟腑表裏,河圖洛書、八卦九宮等更為複雜的陰陽五行的變化”。在該理論中以化學的開庫勒模型(KEKULE MODEL)確立陰陽對偶性五行, 引證甘斯頓(GUNSTONE)在《立體化學入門》說:當四個不同的基團連結於一個碳原子時,這個碳原子是手徵性,存在兩個對映異構體”及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HILBERT)在《直觀幾何.投影構形》說:“四面體同自己‘對偶’……正四面體可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內接于立方體〞。因此陰陽五行於理論上應可自然性同時存在雖說結構相似卻不能重疊二者的功能性質亦會不同

 

    5 陰陽五行對偶(鏡像)圖

 

 

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太極圖說》則說[52]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五行一陰一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二(兩儀)五(五行)之精,妙合而凝。…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成而變化無窮焉”。前段指出陰與陽的五行沖氣為和,充滿著生機生命。

李國文氏《彝族的五行生人及其宇宙觀》指出[53]彝族傳統哲學以陰陽五行為基本內容,構成類似“河圖”的構架和原理,從而為人體本身的結構或構成以及變化同時包含著類似“河圖”的原理,即它也是一個類似於宇宙的結合體說明宇宙起源,天地存在及結構,宇宙運動,萬物產生的宇宙觀,其中包含著人類、生命來源以及人體構成、結構的宇宙觀。雖然李氏把天人感應思想,視為一荒唐的見解,但天人一體的思維仍可接受。《宇宙人文論.五行為福祿之源》中說,在五行尚未產生之前,大地上沒有生命更沒有威榮

 

5-2-3.陰陽五原素(五行)親和說

人類對宇宙萬物現象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邡芷人氏認為五行的意義[54]中國傳統文獻《荀子》《尚書.洪範》《左傳》《呂氏春秋》《太極圖說》及《內經.素問》分別有行為原則物性生活必須的物質條件分類原則氣的存在形式等說明

五行御五位,其中土的位五最為獨特,故《內經.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另有云:“五行以臟腑各司氣的上升(火生)、下降(水收)、擴張(木長)、收縮(金收)與穩定(土化),即體內五臟六腑皆在作氣的運化作用,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過,不可不及”*依本教教義和子X及電子體Z原素比如陰陽五行的中土配合馮氏“陰陽五行對偶性論以“河圖”的構架和原理及帝教的宇宙偶然律與因果律,假設“各以中土為介質接合,在Z原素可與和子產生互相引合親和作用下,如此構成陰陽五原素(五行) 親和生人說

依中國早期文獻漢代劉歆河圖,洛書相為經緯”。河圖為體,主常,重合;洛書為用,主變,重分。洛書(6下左)河圖(7下右)意謂陰陽五原素生人有了常與變,而和子電子親和帶動生命生機,自此激盪不已。“和子與電子同處一軀之內,實為矛盾之統一,對立之調和,其鬥爭始終繼續不已 ”, 馮氏五行理論中不僅運用五行球桿模型和五行推演儀,還可直觀地推導出242種五行的病理模型 (以衰及平和等三項狀態,總計243,只一種為正常生理)

因此作者認為以陰與陽五行代表和子(無形)與電子(有形),5個相對應原素(五行) , 易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再配合《河圖》為體,主常(沖氣為和而平衡相引),重合→心息相通,返本還原,不易生病;《洛書》為用,主變(和子電子激盪而失衡排斥),重分→心氣失調,易生病。

 

6洛書                         圖7河圖

 

引錄和子與電子各元素的功能與特性並列一簡表2供比較:

電子[55]:

1、Z原素有意識與記憶之能力,可與和子產生互相引合作用

2、電質微粒有引合能力,與其他電子行同引化合作用

3、H°渣末能引合較高能階之電子,也具改善原子結構之特性

4、O°渣末維持各原素之作用及電子之應有活動功能

和子[56]:

1、氫為人生精中之渣末,而支配性靈之活動。

2、氧為運轉週身水澤之原素,保持人身溫度而延長和子之生命。

3、電質指揮人生生理上之運動及知覺,並有視覺(明通)與聽覺(聰通)之功能,即人生生活之基本條件。

4、X原素具有神明與果決,導引以三種原素而指揮神經,為諸元之本體,

溫度*:由能量粒子間經與性靈和子內的質性、氣性結合而產生的能量釋放特性。(和子的溫度《第五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486)其值並非絕對因此電子的溫度可以為能量粒子間與其內在原子分子物性結合產生的運動效應,物質生命體在不同環境體溫會有不同(如恆溫動物變溫動物地熱生物)

 

簡表2 和子電子與五行各原素的對照

 

五行

 

電質精華指揮人生生理上之運動及知覺,並有視覺(明通)與聽覺(聰通)之功能,即人生生活之基本條件。

溫度*

X原素具有神明與果決,導引以三種原素而指揮神經,為諸元之本體

H°精華為人生精中之渣末,而支配性靈之活動。

O°精華為運轉週身水澤之原素,保持人身溫度而延長和子之生命。

 

和子原素

電質微粒有引合能力,與其他電子行同引化合作用

溫度*

Z原素有意識與記憶之能力,可與和子產生互相引合作用

H°渣末能引合較高能階之電子,也具改善原子結構之特性

 

O°渣末維持各原素之作用及電子之應有活動功能

電子原素

(發達)

(熱上)

(育中)

(清固)

(合下)

特性

 

《素問.五常政大論》云:太虛寥廓、五運回薄”。《素問.玉版論要》云: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素問.六節藏象論》又云:五運終始,如環無端”。能同時滿足“回薄”、“不回”、“無端”三項條件者,只能是一根螺旋曲線,五行依次排布其上而“神轉不回”。五行的旋轉方向有其意義: 不僅要求五行在空間上不能旋回,更主要的是在時間上不可回復,提示了時間的不可逆性[57]

 

結語

   三角()的存在顯示我生生我簡單模式,中間的只是暫時過度的狀態終究有和諧,五行的關係不單為理論更有實務的驗證,包含三角既有性質更增加不少多元複雜性(旋轉)

    所謂“一分為二”是在穩定狀態下劃分陰陽的方法,而“一分為三”則是在變動的情況下根據不同的時間、空間運用不同的標準去劃分陰陽的方法,當三角關係生成,其間有媒介()隨著各個相關化生兩端,終達調和與平衡。如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具有形物質至剛至大至容與至柔的特性,其原子間有適當的三角結構,而水對許多生物的生命都有極大用處。三才沒有大小高下之分,天、地、人三者混融而歸於“道”本體。

教義有言:自然與物質根本相對 …二者相對而不相離陽與陰即矛盾的統一和子與電子亦有對立的調和中國古典五行的長處除了對五大成份的複雜關係作了兩三千年的精細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能作為中醫學和各種命理學的實踐基礎,具有非常直接的實踐意義,這是西方哲學一直未呈現的五行間的生剋侮乘是人體系統內的多路微調自古以來河圖洛書》模式的顯示在物質世界即有多項揣意陰與陽五原素親和關係詮釋肉體生命的生人與疾病變化觀念應有一定意義

 

第六章 五門功課(養生保命)

由於個人修持參研功夫尚淺,無法明明白白五門功課,本章 五門功課” 大部分引錄 世尊言行錄、維生首席研討心得、上聖高真訓本,依學子過往遵行過程分章列節,供參考。

五門功課就是可以包括這個四個字在裡面— “養生保命” ,因為養生中間還有先天的因果關係在裡面,使得你不能養生。所以能夠做我們五門功課的人,自自然然把這個機會解開來了。[58]

 

靜參訣有 心兮遊龍” 及 氣執一中” 指出人的心是變化多端,氣在身體也自然運轉,正氣是從四門功課和靜坐而來,當靜坐到一定程度,心不有所住,一切放下,氣自然會充溢,而心氣達到中和身心並煉,性命雙修,調保形首先獲致 祛病延年” 之功效。天帝教五門功課包含煉心煉氣煉靈,煉心與煉氣必須配合,煉心可幫助氣化,煉氣可推動煉元神,煉靈進而炁氣氤緼,心氣相通達到保生養命。隨著精氣神鍛鍊,質能階段不斷晉升,元神與原靈的配合急頓法門可以成就封靈,搶救三期末劫,了斷生死,重返宇宙

 

第七章 天人炁功

在中國傳統天人思想裏,人體與天體之間運作的機制是沿著 “氣──感應” 的邏輯。徐復觀認為: “由陰陽五行所構造的天,……是有動力,有秩序,有反應(感通)的氣的宇宙法則,及由此所形成的有機體地世界。”[59]這個感通的網絡是以氣做為仲介,在相似或同類之間形成一種長距離的作用力。氣在不同時間─空間的能量盛衰,借由陰陽五行表述,是具有規律、可預測的特性。

師尊於民國八十四年第四期師資高教班核示:“天帝教獨有的十五項宇宙法寶之一,天人炁功是廣渡原人的先鋒“[60],可消冤解業,醫病尤重診心常具有不可思議的功效本章將以師尊師母歷年開示資料為藍本,配合聖訓錄敘述, 內容分為 “總論” 、 “天人炁功與心氣關係” 與 “討論” 三部分, 前二者思維以《第二期傳道傳教使者聖訓錄‧天人炁功學理探討》系統化、規律化為主,後者以單一性問題為多,技巧實作過程可參閱已出版相關炁功著作文獻,但仍需前後互相對應比對。

 

《老子》:“道之出言也,曰: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學以致用,科學是以功效表現為檢驗依據,只有在“用”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實現大道的巨大功用和無窮價值,人們也才能真正體會到天人炁功的無味不現及不聞的可貴之處。

 

第八章 天命換人命

“人生乃和子與電子之衝突與統一調和”(世尊:(92)帝極(參)天字第一六二號光籌案),教義進一步揭示 “人生之電子與和子不得其和,即有死亡” ;根據聖訓多篇 談生命說明一般人生命的開端與結束電子體與和子瞬間引合(異引)或瞬間離散(同排)所致它們均屬不可逆的流程然而天命換人命技術的公佈卻開創生命新跡象讓大家多一層認識宇宙的奧妙。作者仍以恭敬謹慎心摘錄《天命換人命》(《第四期師資暨高教班聖訓錄》輯錄)手冊分節列段方便閱讀進而認識天帝教身心靈生命觀。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上天不會虧待積極奮鬥的同奮,但亦不希望同奮為此事而生分別心” ,無形中衡量 “道心” 之標準全在一 “誠” 字,所謂:一念之誠可以感格天心。單靠天之力量想活命是沒有保障,唯有靠自己 造命” 創命” ,上天才會配合,無形有形同步作業,配合當今醫學科技醫療凡軀,而無形亦同時進行診療修換靈體,天人相配靈體肉體大改造。肉體有養生之道,再配合本教五門功課之修持,基本上有養生保命的效果,而性命雙修功夫到家, 天命換人命” 就水到渠成

 

第九章 向自己奮鬥 (養生預防勝於疾病治療)

 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命必經過程,疾病打亂了人們原有生活的方向感與安全感,它似乎也讓我們深思反省:生活是否有了問題,生命是否有意義與目的,人雖為萬物之靈,但是不知養生保命,生命之短暫仍與動物一樣會物毀。《莊子》雜篇的庚桑楚寓言南楚趎問道於老子則闡明“衛生之經勝於已病”方式,生來死去是一大問題,不在此言,老化是一類退化性疾病,意識與機體都與青年不同,也是心氣不通,平衡失調引致,善於把握軀體(電子體),預防衰老,活化現有生命力是一般人的期望,宗教徒則善於養生保命,創造新生命。

 

天帝之道,重在先盡人道再修天道,效法 天帝的天體運行,積極向天奮鬥,向自己奮鬥,雙修性命,以達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的目宇宙之中實為心物並存,統一調和之場所,即和子與電子之一元二用的世界一定要靈魂同肉體平衡發展都沒有毛病,最後這個人才精神煥發,可以卻病延年。

21世紀的未來,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向自己奮鬥,就是要做四門功課,培養正氣;靜坐,煆煉精、氣、神由性命雙修總原則中,瞭解是煉心、煉氣與煉靈的功夫,心氣相依互為因果,讓心氣調和,炁氣相貫,使得和子與電子體良好親和,時時保持平衡,勿以形累,維護生命體機能、構造及代謝的最大極限,化減衰老速度,通過抗衰老,可使人的青春活力延年。凡心死道心生,光明重現陰濁之氣排淨,即保命創命之道。

 

 

 

 



[1] 席師尊精神講話選輯1989.9 :103

[2]1 :102

[3] 《天人日誦親和真經》199820

[4]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帝教出版社 1992.5:19

[5]4

[6] 天帝教教綱》﹕271

[7]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帝教出版社 1992.5:49

[8]7 :100

[9] 《旋和》(早期名稱:天人研究學會會訊)第五期 1998.1 :76~77

[10] 天帝教教綱》3

[11] 天人學本(上)﹕84

[12] 11﹕84

[13] 新境界》帝教出版社 1995.11:41

[14] 師語.性命雙修》1988.12.:79

[15]14:79

[16] 西洋中世教父時代的身心靈三分意函http://www.hfu.edu.tw/~ph/BC/5th/bc0521.htm

[17] 天帝教教綱:4

[18] 楊憲東《複數力學.結論2》http://contact-machine.info/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3

[19] 師尊講授《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五講 錄音(文字) 1991. 7.12

[20] 莊子》馮國超等編 中國傳統文化讀物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156

[21] 同上1399

[22]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5117

[23] Dethlefesen & Dahlke《疾病的希望》易之新譯 心靈工坊 2002.6102

[24] 程之范《中外醫學史》北京醫科大學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 1997.6 :74

[25] 科學人.浮生集第七期遠流出版社  2002. 922

[26] 天帝教教訊》2003. 2  no.22817

[27] 王冰《黃帝內經素問(附靈樞)  台北  文光圖書公司 19683

[28]《天聲人語》:44

[29] 同上1354

[30] 同上1356

[31] 同上1396

[32]傳道使者傳教使者訓練班聖訓錄》192

[33] 匡調元《中醫病理研究》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1997. 4 P320~322

[34] 同上1354

[35] 同上27 15

[36] 同上1344

[37] 同上1396

[38] 朱偉傳《中醫病理學史》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1994. 11198~289

[39] 施杞編實用中國養生全書 》學林出版社 1990..10:184

[40] 科學人遠流出版社 no..10  2002.1277~85

[41] 杜正勝新史學 三民書局出版 八卷四期1997.638

[42] 天人學本(下):365

[43]《首席師尊精神講話選輯六十年來之天命信心奮鬥歷程》天帝教首席使者辦公室出版社 1989.9:100~104

[44] 馮國超等編《老子》中國傳統文化讀物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1101

[45] 協同學 http://www.groad.com/keats/clustering/complex/nonlinear/synergetics.htm

[46] 同上3

[47]西洋中世教父時代的身心靈三分意函http://www.hfu.edu.tw/~ph/BC/5th/bc0521.htm

[48] 同上1370

[49] 同上1353

[50] 同上1371~72

[51] 馮杜熊《五行的模型化研究》 2002.9 :14

[52] 馮國超等編《太極圖說》中國傳統文化讀物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129

[53] 宗教哲學 第十三期 .4 .no.1 1998 .1 182

[54] 蔡壁名五行系統中的色彩  1992 102

[55]《天人文化聖訓輯錄》1996.8122~127

[56] 同上1354~55

[57]同上1813

[58]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帝教出版社 1992.565

[59]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 台灣學生書局 1985:79

[60] 《第四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