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人體中之和子與電力引合網路關係之探討
發表人:劉至善(緒資)
天人研究總院助理研究員
摘要
據天帝教教義,宇宙中最基本的兩種成分為電子、和子。電子乃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一般化學方法不能再予分割。和子即是道家所謂「性靈」;佛家之「阿賴耶識」,耶教回教所稱之靈魂。此兩種成分依陰陽相互吸引之宇宙自然法則,形成一切動力之根源,而亦可結合而成為生命體,以人類而言,即人類之精神性的靈體與物質性的肉體之結合。不論是物質之變化,或精神之自覺,都是電子與和子間電力與磁力的交互作用,此即天帝教教義所說的「和力論」,為宇宙一切動力的根源。
此生生不息之宇宙,其實也就是一恆動之磁場;宇宙的整體運轉即是靠著天體之間漫佈交錯的電磁波之傳導;也就是宇宙鐳能之轉化效應可依各次元空間,調整能量之振幅及頻率,以維繫該空間生命之電磁能量與星球之正常運轉。一切無機化合物的內部亦具不等量之磁場效能,使其得以與該星體之磁場正常聯繫而呈一安定狀態。總之,自星球以至微小生物,均由內含之能量以及外界之總磁場決定其生命時限。而當和子進入一物質體後更會形成一種帶動能量與意識運作的電力引合網路,而展現出各種生命現象。本文即據天帝教教義,探討在人體中,和子與電力引合網路之間的關係,和子如何透過此電力引合網路而支配生命現象。
人體中之和子與電力引合網路關係之探討
劉緒資
一、前 言
據天帝教教義,宇宙中最基本的兩種成分為電子、和子。電子乃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一般化學方法不能再予分割。和子即是道家所謂「性靈」;佛家之「阿賴耶識」,耶教回教所稱之靈魂。此兩種成分依陰陽相互吸引之宇宙自然法則,形成一切動力之根源,而亦可結合而成為生命體,以人類而言,即人類之精神性的靈體與物質性的肉體之結合。不論是物質之變化,或精神之自覺,都是電子與和子間電力與磁力的交互作用,此即天帝教教義所說的「和力論」,為宇宙一切動力的根源[1]。此生生不息之宇宙,其實也就是一恆動之磁場;宇宙的整體運轉即是靠著天體之間漫佈交錯的電磁波之傳導;也就是宇宙鐳能[2]之轉化效應可依各次元空間,調整能量之振幅及頻率,以維繫該空間生命之電磁能量與星球之正常運轉。一切無機化合物的內部亦具不等量之磁場效能,使其得以與該星體之磁場正常聯繫×而呈一安定狀態。總之,自星球以至微小生物,均由內含之能量以及外界之總磁場決定其生命時限[3]。而當和子進入一物質體後更會形成一種帶動能量與意識運作的電力引合網路,而展現出各種生命現象。本文即據天帝教教義,探討在人體中,和子與電力引合網路之間的關係,和子如何透過此電力引合網路而支配生命現象。
二、和子之類別、功能及特性
宇宙構成生命之精神成分為「和子」;此種粒子瀰漫於各次元空間,一般以靈魂、性靈或阿賴耶識稱之,其源頭為相對於有形宇宙之無形反宇宙的中心。此反宇宙中心於孕育之初為一渾然之液體狀態,性靈和子之胚胎即藏於此,待運化完備後便轉至有形宇宙中的鐳能孕育場,以鐳能加以絪縕調養成形,之後即依據性靈和子之願力及能量而投射至各次元空間。和子在孕育之初,即具有靈質與物性[4],若加以分析,其含有四種原素-電質,氫、氧的精華,及某種特殊原素X,組成之基本公式為:
和子=3X+6電質+9H°+12O°+溫度
其中H°代表氫的精華,O°代表氧的精華,X代表某種性靈意識[5]。
以下依序介紹和子的類別、功能及特性。
(一)和子的類別
在原始孕育狀態的和子,依其性質之不同,可分為陽質和子與陰質和子[6]:
(1)陽質和子。依其靈質與物性之不同,又可分為五類:
a、靈質極高之陽質和子-指X原素中屬中性部份之作用,因受電質中「真愛」(正值部份)之影響,使得神明、果決、悟性(正值部份)之功能更為明顯之和子。
b、靈質次之之陽質和子-指電質中屬陽電之真愛性(正值部份)作用較強,使得原有之傳導作用偏向於發揮陽電傳導功能之和子。
c、靈質與物性均等之陽質和子-指H精華之原素特性較為發達,使得原具有支配性靈活動之能力更為明顯之和子。
d、物性高於靈質之陽質和子-指O精華之原素特性較為發達,使得原具有之運轉周身水澤、保持溫度而延長和子生命之能力更為明顯之和子。
e、物性較重之陽質和子-指X原素之貯藏記憶功能更為明顯之和子。此類和子一旦受到電質中真愛作用的影響,便易沈淪墮落。當沉淪既久,受到極大之汙染時,和子之功能連續退化,漸漸失去原有之靈質及能量,最後將墮落為物質世界中之陽電子。
(2)陰質和子。陰質和子依其靈質與物性之不同,同樣可分為五類:
a、靈質極高之陰質和子-指X原素中屬中性部份之作用因受電質中「怨性」(負值部份)之影響,使得原本之執著、癡性(負值部份)特性更為明顯之和子。
b、靈質次之之陰質和子-指電質中屬陰電之怨性(負值部份)功能較強,使得原有之傳導作用偏重於發揮此陰電傳遞功能之和子。
c、靈質與物性均等之陰質和子-指H精華之原素功能極易受到餘習汙染,使得原有支配性靈活動之能力降低,進而加強電質中怨性作用之和子。
d、物性高於靈質之陰質和子-指O精華之原素功能極易受到餘習汙染,使得原有之運轉周身水澤、保持溫度而延長和子生命之能力降低,進而加強電質中怨性作用之和子。
e、物性較重之陰質和子-指X原素之貯藏記憶功能更為明顯之和子。此類和子當受到電質中怨性作用的影響時,便易沈淪而墮落。此類和子當其功能退化,失去原有之靈質及能量時,最後將墮落為物質世界中之陰電子。
和子在先天上雖分為以上十類,然而在原始狀態下之和子,仍有其共同的特性[7]:和子在原始狀態時,因尚屬胚胎雛型,所以從表面上看,似一光灼灼、圓陀陀之球形體;和子在原始狀態下,雖已有陰陽之別,但仍屬中性體。須待受到先天引合力之作用,才生出陰陽之特性上的差異。而上文所謂「餘習」,即「和子餘習」,乃指和子在累世輪迴中所沾染之習性及學習、經驗等記憶。人生在世之一切習性、學習及經驗等,都貯藏於X原素中,此即和子餘習。在輪迴轉世的過程中,和子餘習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8]。
和子在反宇宙中心的階段,僅為胚胎雛型。在反宇宙中心運化完成後,即轉至有形宇宙中的鐳能孕育場加以調養而成形;此一階段主要在充填和子之能量。和子獲得能量充填後,會產生先天引合力作用,即陰質和子與陽質和子產生交合配對的化合反應。和子經過此先天引合力作用後,因已具有陰陽之功能與特性,故有能力依其意識及能量分化成一至無數之較小和子,而投射於各次元空間[9]。不過,靈質極高與物性較重之和子經先天引合力作用後,有可能仍以純陰或純陽狀態存在於各次元空間[10]。
(二)和子的功能
就整體而言,和子具有帶動電子體的功能。當精神之和子與物質之電子體結合之後,和子即將能量釋放於電子體中,而產生帶動電子體之生命活動作用[11]。和子之帶動電子體依序是-和子指揮電子體之大腦部分,接著大腦指揮其他生理機能[12]。
若依各原素詳論之,則和子中各原素的功能如下[13]:
(1)氫的精華具有觸覺及嗅覺功能,並能支配性靈的活動。
(2)氧的精華具有味覺及辨覺功能,並具有運轉週身水澤、保持溫度而延長和子生命的能力。
(3)電質具有聽覺及視覺功能,並能指揮生理上的運動及知覺。
(4)X原素具有意欲功能,更能導引以上三種原素而指揮神經。此外,X原素還具有記憶功能,任何意識、念頭均會在X原素中留下記錄,此即所謂「和子餘習」。
(三)和子的特性
和子中各原素具有不同的特性[14]:
(1)氫的精華具有潤澤性,萬物莫不悅其滋潤,故有溫良性與喜悅心。
(2)氧的精華為人生及動物生機之動源而含有和氣,無所不容,故含有寬
大性與和善性。
(3)電質皎潔無翳,速度迅捷,生機莫不有其跡,引力異常悠久,故有真
愛性與怨性。
(4)X原素中有炁、氣等之混合素且易執著,故有癡性與悟性。
三、電力引合網路
人體中充滿了電解質,或帶電的離子,這些帶電的粒子不斷地移動,便產生了電流。如神經傳導、肌肉動作、心臟跳動、大腦思維等身心機能,其中都有電流的運作。而電流即會產生磁場,因此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磁場[15]。雖然目前科學界已經知道人體是一個電磁生命場,但對於性靈(和子)與肉體(電子)結合後所產生的一種隱密的能量與意識運作的的電磁網路,即所謂電力引合網路,尚不甚了解。以下即作介紹。
人類初生之時和子即被引入大腦之中,在此和子與電子體結合後,即會在人身中形成一種無形的整體電力引合網路[16]。此引合網路大致可分為『氣化系統』、『生化系統』、『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三個部分,以下即分別介紹之。
(一)『氣化系統』
(圖一)虛線與實線是氣化系統,精、氣、神、魂、魄,則是生化系統的五大能量區,斜線部份為能量交集區,空白處為能量淨化區,氣化系統核心部分即為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
氣化系統是和子帶動電子體時所產生的一種無形的整體能量運作系統。圖一的虛線與實線代表著氣化系統的運作軌跡,即和子各原素-X原素、電質原素、H°原素、O°原素,作用於電子體時各別相應的電流作用軌道。其中X原素
主導其他三種原素,使各原素均能發揮應有的作用[17];同時X原素藉由電質原素指揮人體中樞及自主神經系統。而和子透過此氣化系統,更得以帶動下文所論之生化系統的加速運轉,達到強化生理機能的功效。
(二)『生化系統』
生化系統亦如同氣化系統,是一具藏存於體內的動力發電機,它被定位在「能夠維持個體活動的另一組發電系統」[18],其重要性僅次於氣化系統。後者可說是人體的首要發電系統。此次要發電系統基本上是經過基層功能與高層功能兩階段的運作,而達到如道家所謂氣胎、電胎、聖胎之類的質、能變化效果。
基層功能是指當氣化系統內的氣化內容物,一旦轉入生化系統中作用,也就是進入五大能量區中(即圖一中的精、氣、神、魂、魄各能量區),經過振動、旋繞、損耗、變換四種運行方式,達到能量提昇的效果。高層功能是指當存在於氣化系統內的氣化內容物一旦轉入生化系統中作用,經由前述五大能量區中所形成的氣化動力,繼續再產生出更精微的深層作用,再經過收納、調理、變化等方式,而不斷產生體內氣質、能量的變化。
(三)「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
靈意網路(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是和子帶動電子體時於腦部所產生的一種無形的能量運作系統,主要發揮的是大腦意識方面的作用。以下說明其功能。
(1)、靈意網路具有接收外在能量與意識訊息之功能。
靈意網路在腦中所發揮的基本功能,大致可分為「接收」、「辨識」、「調變」、「聚放」、「轉運」等五種類型[19]。其過程可譬喻如電視機的接收節目-首先由具有接收電波功能的天線進行接收,接著將接收的電波加以辨識及調整頻率,再將調整後之電訊聚集放射至螢光幕而呈現畫面。詳述如下:
D4
D3
D2
D1
A4 B4
A3
A2 B3
B2
〔圖三〕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
a、「接收」功能:接收來自體外的能量與意識訊息,或來自體內氣化系統、 生化系統的能量。
b、辨識功能:將接收的能量與意識訊息做初步之辨識。主要有三個過程:首先是意識內容上的辨識,以確定所接收到的意識是否符合當時該生命體內在「誠敬熱準」[20]所能應合與轉化的條件。其次是炁能層級(高低)上的辨識,以確定所接收到的能量層級是否符合當時該生命體內在「心境能量」[21]所能負荷與轉化的條件。最後是正、負訊息上的辨識,以確定所接收到的和力電射,其訊息之正負質性是否符合該生命體的親力電射所能感應與轉化的條件。[22]
c、調變功能:主要經過『整合』與『改變』二個階段,將能量與意識整合之後,轉變成生化與氣化系統所需的能量型態,再經催化作用,使其轉變成能與大腦皮層發生作用的能量與意識型態。
d、聚放功能:主要是將調變後的能量與意識,再與和子的X原素與電質之真愛特性相結合,以進行下一步驟的氣化轉運。
e、轉運功能:是指將強化後的氣化能量,以強有力的運轉速度,帶動軌道的扭轉,以發揮靈意網路整體之功能。
總而言之,靈意網路的五大基本功能,在接收方面,需符合生命體當時靈體、肉體所能負荷及吸收消化的程度。在辨識方面則需經過三個過程。調變功能則需經過二個階段,轉換成大腦皮層所能接受的意識、能量型態。在聚放功能方面,主要是藉由X原素與電質原素的運作,達到凝聚與釋放的效果。而在轉運功能上,則是將聚放後的能量與意識訊息做實質的轉運。
(2)、靈意網路具有『靈』、『覺』、『明』、『知」等意識及思想功能。
參照圖三以及以下的圖四、常態意識流程表:當一股能量與意識訊息(不論來自大空或由體內而來)進入靈意網路中運行時,會與和子各原素產生不等程度的活化作用,又刺激 a、a1、a2、a3等含藏「魂識」、「靈覺」、「靈識」、「意識」的各反應區,而釋放出某些傳遞介質(包含 A、 B、C 三類)。這些傳遞介質引發另一種會釋放出帶正、負值的傳遞介質的連續性活動。接著轉入「熱準中心」參與「調變」作業,形成不同的運作特性(選擇性、活化性、抑制性),這些運作特性將構成該能量與意識訊息在「調變」作用後的主要轉化內容。隨後轉入「熱準點」或「引合點」,進行同質化的聚合效應。[23]被「同質化」後的能量與意識訊息,會再與和子四大原素相化合而產生出新的傳遞介質(如愛力、小和子)。之後,經由「運轉」過程的強大氣化推力,刺激這些傳遞介質發揮應有的傳遞功能,這才足以依照常態性流程:「熱準點」→和子電力作用區→電力反射區→腦部功能反射區,產生「靈」、「明」、「覺」、「知」等型態的具體意識內容[24]。
分別言之,所謂靈意網路的『知』的運作型態,指的是腦部的一般心理與意識功能,形成意識部分之表現。『明』的運作型態是在電力反射區,是和子與小和子之功能化合反應層,形成靈識部分之表現。『覺』的運作型態是在和子電力作用區,其功能在接收來自魂識部份之愛力引合作用及發揮各原素間之基礎特性,形成靈覺部分之表現。『靈』的運作型態是在和子『熱準點』的部分,為X原素之儲藏記憶資料,形成魂識部分之表現。如以下圖四與意識型態表所示。
綜合而論,生命體的各種能量與意識運作,均是和子各原素作用於電力引合網路(氣化系統、生化系統、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時所產生的效果。
常態意識流程表
熱準點即灰色部份,在靈意網路中它包含熱準點、熱準中心、引合點,其整體作用之發揮形成魂識部分之表現。 〔圖四〕
|
魂識部分 |
靈覺部分 |
靈識部分 |
意識部分 |
意識作用區 |
和子「熱準點」。 |
和子電力作用區。 |
和子電力反射區。 |
腦部功能反射區。 |
功能特性 |
為X原素儲藏記憶之資料部分。 |
①接收來自「魂識」之愛力引合作用。②發揮各原素間之基礎特性,以司影響電力反射區之訊息作用。 |
特性為「和子」與「小和子」之功能化合反應層。 ①接收來自大腦所反應出較具強度之電流訊息。 ②接受來自和子層所傳遞之電力訊息。 |
指一般心理學、精神醫學所探討之意識型態。 |
表現特徵 |
眞愛之特性。 |
如深層之精神活動及由靈感而得之創意性思維想像等。 |
①如強烈之生理慾求引發強烈之心理反應,或強烈之情緒衝動。 ②來自和子層具強度之「整合性思維活動」(如一般直覺的整體概念或印象等)。 |
較偏向於一般之思考、分析或邏輯性之推理能力。 |
意識型態表
四、人體中之和子與電力引合網路之關係
從以上所說明的和子與電力引合網路之功能、特性,我們可以歸納其交互運作關係如下:
(一)和子透過整體電力引合網路而支配生理之運作
當和子與電子體結合之後,和子將能量釋放於電子體中,而產生帶動電子體之生命現象。前文曾論,和子中各原素的功能分別是:H°原素支配性靈的活動,O°原素運轉週身水澤,保持人身的溫度,延長和子生命,電質指揮生理上的運動及知覺,X原素導引前三種原素而指揮神經系統。而透過氣化系統中各原素的電力作用,我們更可了解和子是如何運用其各原素之功能而控制生理之運作,如圖一的氣化系統圖所示,其中實線與虛線即分別代表和子各原素作用於電子體時的電力作用軌道、電力作用區、電流作用軌道、電力反射區。附帶一提,圖中以虛線來表示和子各原素之電力作用軌道及電力作用區,而以實線表示和子各原素之電流作用軌道及電力反射區,此是否意謂虛線部分只有電力作用,並無實質的電流通過,而實線部分則確實有實質的電流通過?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和子與整體電力引合網路配合而提升體內之能量
電力引合網路中的靈意網路具有接收、辨識、調變、聚放、轉運等五種基本功能,藉由這些功能可以將來自體外的能量提昇,而強化氣化系統的能量。再透過氣化系統的運轉及和子各原素的能量運作,氣化系統的能量會不斷提昇,甚至可以帶動生化系統能量的提昇。我們可以從圖五以及圖一來了解[25],當外來能量進入圖五中的氣化系統〔一、二〕,也就是圖一氣化系統中的第二、第一層的氣化運行軌道(第一層是X原素運作的軌道,第二層是電質運作的軌道),如前文所言,X原素即藉由電質原素而指揮人體中樞神經及自主神經系統的運作。換言之,外來的能量要轉變成大腦皮層所能接受運化的實質能量,即必須經和子的X原素與電質原素之運行氣化系統一、二層電力作用軌道以達目的。接著,大腦皮層再運用神經系統(脊髓、末稍神經),將能量轉入臟腑經絡之中,再帶動生化系統內五大能量區的運作,進而與圖五中的氣化系統〔三、四〕,也就是圖一氣化系統中的H°、O°的電力交集區,產生交互作用。總之,和子各原素透過氣化系統釋放能量而控制大腦皮層,大腦再藉神經系統的運作,將能量轉入臟腑經絡及生化系統,而能量亦可返回到氣化系統之中,如此循環不已,即達到體內能量不斷提昇之目的。
(圖五)整體通貫圖
然則,返回氣化系統中的能量是否可再返回到和子中而充實和子的能量?乃至再經由和子而發散至外界?依此更進一步而論,修持上是否可由生化系統之生理下功夫,而改善、提升和子性靈的境界?總之,個體內部以及個體與外界之能量流轉機制,有待另以專文做全面、深度的研究,本文在此僅能略做延伸思考。
(三)和子透過電力引合網路接收訊息
靈意網路具有接收宇宙能量與意識訊息之功能,即前文所說之五種基本功能。其中在辨識功能上,意識內容的辨識須符合該個體內在的『誠敬熱準』。炁能層級的辨識,需符合該個體內在的『心境能量』所能負荷與轉化的條件。在聚放功能方面,意識訊息的凝聚與釋放會與和子中X原素的記憶貯藏特性與電質之真愛特性相結合。而在轉運功能上,則是將聚放後的能量與意識訊息做實質的轉運。
(四)和子透過電力引合網路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意識型態
當發揮更深一層的功能時,外來的意識訊息將會與和子的四種原素發生化合作用,進而表現出不同的意識型態與特徵,可分為意識部分的『知』,靈覺部分的『覺』,靈識部分的『明』,魂識部分的『靈』。
(五)和子透過電力引合網路顯現其特性
和子的各原素透過靈意網路中的電力作用軌道、電力作用區、電流作用軌道、電力反射區(見圖三)而展現出:H°原素的溫良特性與喜悅心,O°原素的寬大性與和善性,電質的真愛性與怨性,X原素的癡性與悟性。
五、結 論
和子透過人體電力引合網路,除了支配生理機能,還能控制體內能量與意識之運作。在和子與電力引合網路三大部分的互動中,『氣化系統』、『生化系統』與能量提昇的關係較密切,和子的各原素釋放能量於氣化系統而帶動生化系統能量的運轉。其中X原素導引另外三種原素而指揮神經系統,可說是最關鍵的部份。『靈意網路』則與意識較有關聯,(當然能量的接收也與靈意網路有關)和子各原素經由靈意網路的電力運作,而表現出人類的各種思想意識型態。
總之,人類在生理、能量、意識各方面,都必須由和子透過電力引合網路而指揮運作;而和子更具主控力量,故可說和子是生命體究竟的掌控者。
[1]涵靜老人著,《天帝教教義-新境界》,台北:帝教出版社,1997,頁18。
[2]指宇宙中最精純的能量。
[3]天帝教《第二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台北:天帝教首席使者辦公室,1989,頁115。
[4]同上,頁202。
[5]同註一,頁60。雖說和子中具有以上四種原素,但這只是依其功用而言,實際上四者為一,一化為四,根本仍為一和子整體。如與道家的觀念相配合,則X原素為魂,電質為魄,氫為魅,氧為鬼谷。而這些原素之間具有互換的關係,由十二個鬼谷可以組成一個魅,九個魅可以組成一個魄,六個魄可以聚為一個魂,以公式列之如下:1魂=6魄,1魄=9魅,1魅=12鬼谷
[6]天帝教《第四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頁121。
[7]同上,頁124。
[8]同上,頁135。
[9]同上,頁128。
[10]同上,頁128。
[11]天帝教《第二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頁92。
[12]同上,頁54。
[13]同上,頁16,60。
[14]同上,頁64。各原素所顯現的特性,,在於個體是以正面思考或是負面思考,分別呈現出悟性或癡性;陽電放射或陰電放射而呈現出真愛或怨性的和子之特性。
[15]馬志欽編著《電磁與生命》,台北:鴻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2000,頁22。
[16] 《天人文化新探討(一)》,天帝教天人研究總院,頁58。
[17]同註一,頁60。
[18] 《天人文化新探討(二)》,天帝教天人研究總院,頁119。
[19]同上,頁43。
[20]指個體在當下的誠心與敬畏之心理狀態。因此,個體本身的親和熱準與誠敬熱準,是和子的X原素、電質原素與外來的意識訊息相結合的關鍵。
[21]指個體當下信、願、行的心理狀態。(亦由內在意念的正、負質性所主導)
[22]親力電射是一種寄求、期望的思想放射,希望能引起其所注意對象之電力的反應,屬於陰電。和力電射是指回應的思想放射,屬於陽電。當兩電力相引即發生親和力。
[23]同上,頁59。
[24]同上,頁60。
[25]圖五中的心性系統是由和子力與電子力作用而產生的一種人體中的能量系統。參見《天人文化新探討(二)》第十章。心性系統以及註二十、註二十一、註二十二中所言之誠敬熱準、心境能量、親力和力電射,皆涉及較複雜的心理層面的能量運作機制,因非本文探究重點,故僅概略一提,詳論可參見《天人文化新探討(二)》第二章至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