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人實學思想體系 四論要略

(第四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

天人實學思想體系  四論要略

 

 

發表人:呂賢龍(光證)

天人研究總院研究員

 

(天人研究中心研究計畫  計畫編號TS002)

 

摘要

 

 
   
 


 

從本師提出來的「天人之學」到維生首席修正後的「天人實學」均有其歷史演變與具體內涵,然而考察本教發展至今所遇到的瓶頸,以及在本師與維生首席所開創的格局之下,筆者認為需要建構一個「緊密化」的天人實學方足應付未來變局,因此參考基督宗教發展歷史,發現神學理論之興起,正是欲解決其信仰瓶頸的自然結果。故筆者認為所謂「緊密化」的天人實學可稱之為「天帝教神學理論」,然其內涵又與基督宗教大不相同,為避免混淆,因此加上「基本體系」四字,以「天人實學基本體系」稱之,其內容又分「天人實學思想體系」、「天人實學修煉體系」。

一、「天人實學思想體系」以教義、經典、師語、聖訓為藍本,以解決信仰之思想問題為主軸,分本論與引論,本論有八:天帝論、本師論、宇宙論、天命論、劫運論、人生論、修持論、大同論;引論是以本論為基礎,回應社會與人生議題之挑戰,不受限制。

二、「天人實學修煉體系」,是以大寶為藍本,著重在「真傳一張紙」的四個表,鼓吹以自身之真修實煉經驗,印證大寶四表,從而奠立天人實學之研究實力。

本文摘錄自「天人實學思想體系」本論之前四論,且因受限發表篇幅與時間,故擷取精華名之為「四論要略」。


 


天人實學思想體系  四論要略

 

呂光證

 

一、前言

筆者於第三屆天人實學研討會上曾發表一篇有關「天人實學基本體系」的論文[1],其內容從本師提出來的「天人之學」到維生首席修正後的「天人實學」均有討論與介紹,而且筆者提出來需要建構一個「緊密化的天人實學」方足應付未來變局,因此參考基督宗教發展歷史,發現神學理論之興起,正是欲解決其信仰瓶頸的自然結果。故筆者認為所謂「緊密化的天人實學」實質即為「天帝教神學理論」,然其內涵又與基督宗教大不相同,為避免混淆,故捨棄「神學」二字,而加上「基本體系」四字,名為「天人實學基本體系」,其內容又分「天人實學思想體系」、「天人實學修煉體系」。

一、「天人實學思想體系」以教義、經典、師語、聖訓為藍本,以解決信仰之思想問題為主軸,分本論與引論,本論有八:天帝論、本師論、宇宙論、天命論、劫運論、人生論、修持論、大同論;引論是以本論為基礎,回應社會與人生議題之挑戰,不受限制。

二、「天人實學修煉體系」,是以大寶為藍本,著重在「真傳一張紙」的四個表,鼓吹以自身之真修實煉經驗,印證大寶四表,從而奠立天人實學之研究實力。

    本文節錄自「天人實學思想體系」本論之前四論,此四論原文共計約四萬餘字,繳為天人研究中心論文計畫,因受限本次研討會發表篇幅與時間,故擷取精華名之為「四論要略」。

 

 

二、師語之重要性

    根據註一論文,筆者已分析過「天人實學」必須是寬鬆的,容許科學、哲學、宗教學者「各本已知之理」,共同開創天人之際的大學術,參與者不必要是天帝教徒。但「天人實學基本體系」必須是緊密的,是成全天帝教徒之信仰依據,因此在思想方面必須基於「共同的本」建立起信仰的一致性,這共同的本以教義為核心,仿同心圓方式擴展出去,如下圖:

 

 
 
 

 

 

 

 

 

 

 

 


 

    眾所皆知,教義是本師一手完成的著作[2],而經典幾乎都是本師的封靈及上靈--天人教主、崇仁教主、崇道真人的對話[3],聖訓則為諸上聖平時教誨的記錄。其中,經典為教義的延伸,聖訓又為教義、經典與師語的延伸。但若以本師一貫的思想體系來看,教義與經典是核心義理,當為天帝信仰的主要依據,聖訓相比之下龐雜多了,既牽涉到無形不同神媒的思想,亦與人間侍生的傳達程度有關。故欲要建立「天人實學基本體系」中之「思想體系」,最優先參考的文獻應是教義與經典,其次才是聖訓。然而教義與經典自成格局,並非直接針對人生之問題來回答,反而是「師語」--本師言論記錄,擷取了教義、經典之義理,透過本師當時口語之轉化,針對特定的人、事、時、地、物而發揮,當為建立「天人實學思想體系」最重要的、第一手的資料。

    本文即針對天帝論、本師論、宇宙論、天命論四個主題,蒐羅師語中十七條紀錄,列為關鍵文獻,並佐以教義、經典之考證,旁及聖訓內容,希望能釐清相關的信仰內涵。

 

 

三、天帝論要略

(一)無生聖母與天帝之關係與權責定位

   

師語1:「所謂參機,即在參與宇宙造化的天機。整個宇宙是無生聖母孕育的一個大炁胞所產生,創造出萬性萬靈,然後將管理之權交由我們所尊奉的宇宙大主宰玄穹高上帝,無生聖母退居無生聖宮,這是宇宙間最大的天機…」[4]

   

師語2:「在沒有世界,沒有天地以前,無生聖母率同上帝在整個天體上,開闢這個大宇宙,真是不可思議!無生聖宮太虛子、玄玄上帝兩位聖師祖就是不知在千千萬萬億億年以前,幫同無生聖母、玄穹高上帝創造宇宙…」[5]

   

師語3:「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母親,由此衍演繁生,而致使『人』越來越多。我們推源窮根,…也就是一開始,必然只有一個母親,那就是『人類的母親』,或者是『地球人類的母親』。…在其他的星球上…有與我們地球人類同樣的人,可能只是形體不同,而其來源則是一樣,是由『一位母親』所生,而『那位母親』與『地球人類的母親』是一樣的,那就是『宇宙的老母』。祂生天、生地、生萬物,不但創造有形的宇宙,更創造無形的宇宙。…先天無生聖母,即宇宙的根源。」[6]

   

師語4:「無生聖母創造了宇宙之後,同時又創造了萬性萬靈,散佈在這個大宇宙、大空間。我們人類就是萬性萬靈的一份子。無生聖母在完成整個宇宙的塑造任務之後,便交給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來統御管理,以大自然的規律與本身的鐳炁,調和各星球不致碰撞、脫軌或墜落,且使之生生不息,滋潤各個星球上的萬性萬靈。」[7]

   

師語5:「無生聖母在無生聖宮靜觀,隨時注意這個宇宙的變化,如果發現哪一個星球有問題,立刻就通知宇宙主宰上帝去處理。」[8]

   

本教信仰的主神為天帝,即宇宙大主宰玄穹高上帝,然而無生聖母之定位究竟為何?與天帝之權責有區隔否?吾人信仰的主神究竟是一體還是二分?

    由上述五條師語,再參酌教內其他文獻,筆者有以下論述:

「反宇宙」之中心點稱「無生聖宮」,位居「靈覺天界」,由無生聖母主持,諸先天神輔佐之,為宇宙聚能之天、開創宇宙之母體、孕育萬性萬靈之處所;「正宇宙」之中心點稱「金闕」,由天帝主持,透過層層組織主宰無形宇宙、有形宇宙之運行,以維繫整體宇宙生命生生不息。[9]

依據 師語1~5,未有正宇宙之先,無生聖母孕育一大胞,並率同天帝,得無生聖宮諸先天神之輔佐,創造萬性萬靈,演化成整個正宇宙(後文簡稱宇宙,含無形宇宙、有形宇宙),然後將宇宙之管理權交付予天帝執行,故天帝是本宇宙維持自然律的最高執行者,而無生聖母退居幕後,以靜觀姿態關懷蒼生。

有關先天神的記錄,可從寶誥裡的「先天天樞總聖誥」略窺,此誥文即為協助聖母創化宇宙有功者之總記錄,其中先天鈞天上帝功德特殊,獨列一篇,而太虛子、玄玄上帝二位聖師祖奉聖母之旨,各凝先天鐳與玄玄一,協助天帝創建宇宙道統、法統,以為宇宙維持和諧之自然律,因此二位聖師祖亦各自獨列一篇。[10]

至於吾人信仰的主神是一體抑或二分,可以道之「源」「始」觀之。

相對而言,無生聖母為「道源」,乃一切天機造化的源頭,萬性萬靈莫不從此而來,天帝為「道始」,乃道統始祖宇宙主宰,開創道統綿延至今已屆復興第一代。然「源」與「始」本質不二,用意有別,無生聖母聖誥:「無始無源」正形容太虛無極、鴻濛未判之先天狀態,依此而論,無生聖母與天帝「同為道始亦為道源」,也可說「同非道源亦非道始」,本體是一;但無生聖母聖誥又云:「源而返始」則形容一畫既判乾坤,三元分成否泰的宇宙初機,依此而論,無生聖母尊為「道源」掌有造化之源,天帝尊為「道始」,負有管理之權,則作用是二。

故,籠統而言,本師闡述天帝教信仰的主神時,亦常以天帝、上帝之名涵括一切,而有所謂「上帝創造宇宙」、「上帝是宇宙至高無上唯一之主宰」的說法,取其「本體是一」;但本師在某些場合亦會詳細區隔無生聖母與天帝之別,而有如上 師語1~5之說法,取其「作用是二」。

 

(二)人可以直接感通天帝嗎?或是必須透過特定媒介?

   

師語6:「…我是上帝的傳令兵,是奉上帝的命令到人間來復興帝教,接引各位緣人回到上帝的身邊,所以我是上帝與你們之間的橋樑,有我,你們才能接近上帝。因此,希望你們與我永不分離,否則就回不了老家,即上帝的左右。」[11]

 

師語7:「一、天帝教之教主是上帝,天帝教之正宗靜坐是法華上乘昊天心法,靜參之炁氣可直通金闕,毋需經由任何轉折,因此本席於人間各光殿教壇親書『吸吸呼呼通帝心、聲聲願願達金闕』,即是本席對帝教同奮反覆再三、一再強調之重要道理。二、點道(開天門)、接引祖炁固然均是本席炁統之重要傳承,但後世繼任之首席使者一旦蒙教主上帝頒授詔命,即能依奉上帝之御命而執掌炁統,本席昊天心法之炁統乃是承貫金闕之源頭而來,其來有自,人間同奮不可不知。」[12]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釐清什麼叫「感通」。以人與人之間為例,當某甲說他接到了某乙的消息,可能是指經由中間人傳話,也可能是透過信件往來,甚至是以電話直接溝通,再者當某甲說他見到了某乙,除了兩人當場見面之外,也不能排除是透過電腦網路的視訊傳遞。這個例子教導吾人,隨著人類對自然律的研究越深刻,以往古人很單純的說聽到、看到某件事物,到現在已經有了更多可能性。因此在討論人與天帝之間的「感通」關係時,絕不能僅以現代人類知覺、理性所能瞭解範圍來論斷,那必然走入死胡同。

根據聖訓的觀點,天帝主宰宇宙有「常態下的整體不變性」、「變態下的局部能動性」[13]二者之區別。前者是指宇宙在氣運穩定之時,萬性萬靈不違天帝真道,依循自然法則生活,在這種情況下,萬性萬靈自自然然能於日常所見所用所行當中,直接感通天帝,不假外求,這是常態下的、整體性的不變原則;然而宇宙氣運在一定時候總會出現逆流、亂流,從局部性影響開始,使得一部份的無形、有形星球脫離天帝真道,歷劫演變成三期末劫,此時人心糜爛,須有局部性的、能(機)動性的強化神律,方足回天轉運,否則全體即歸毀滅,遑論感通天帝,這是「變態下的局部能動性」。

本系星地球目前遭逢三期末劫,正屬於宇宙氣運之「變」態,故本教應運重來人間,以教主天帝居首,施以種種局部能動性的神律威能,調和天地之氣化,挽救世運的危機,派本師為首任首席使者,廣渡緣人,因此有 師語6之斷言。除此以外筆者尚可舉二例說明氣運「變」態下的感通天帝之道:

    一、光殿:顧名思義即是「充滿天帝之光的殿堂」。三期末劫當世,地球上空一片陰霾戾氣,人、天兩隔,唯有透過光幕才能把天帝之光引到人間,人的意念可透過光幕直達金闕,直通天帝,所以皇誥、寶誥有「通天至寶」之稱,這也是三期末劫才有的殊遇,因此寶殿頌一開始就說:「曠劫難逢,金闕在望,如帝在上」,意思是說「因為有這大劫難,才有機會設立光殿,可以直接看到金闕,就好像看到天帝坐在那裡」,因此這時候朝聖者要向天帝一鞠躬,表達尊敬之意。這類感通天帝的方式,可以用前述電腦連線的視迅會議來揣摩。

    二、巡天節:顧名思義為天帝一年一度巡視太陽系(特別是地球)的節日。天帝之巡天並非單純視察,而是以局部能動性的神律來調整氣運,天帝一方面聽取諸天神媒針對上年度的劫務會報,一方面決定下年度的劫務方案,影響世局至大,非吾人所能想像。天帝回駕之前,均會召見有功同奮及社會人士,所謂「召見」並非虛言,是以「提靈」方式行之,根據本師七十餘年的親身經歷,一般人性命雙修不足,只能提一點點靈,提太多肉體失去主宰,將有性命之危,然只提一點點靈,該人濛濛懂懂亦無甚知覺,因此巡天節這一重大天機社會大眾並不明白,唯有本教同奮或性命雙修深厚、領有天命的人,才有機會感通體驗。巡天節是天帝與人類最接近的時候,也可說是人類齋戒沐浴回歸內心道源的最容易時刻,提靈召見則類似人與人之間親身見面一般,這是人類感通天帝的特殊情況。[14]

    但在上述 師語7當中,本師針對一般靜坐班同奮闡明「吸吸呼呼通帝心、聲聲願願達金闕」之真諦,針對以後的歷任首席闡明執掌炁統的天命傳承。要之,均在強調直通教主天帝之正確認識,顯然本師不希望被後人神化為「感通天帝之唯一媒介」,而傷「天人老兵」之忠誠。

因此,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是承認:本師為直通教主天帝的入門條件,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入門之後但憑自創自奮而無所限制。例如「皈奉師寶」,即皈依天上三位一體的本師,首重「忠侍正宗」,忠於師教、師傳,克盡師命,方能入道;「皈奉道寶」則以「尊崇道統」為主,畏天命、研教義、遵師訓;「皈奉帝寶」以「效忠宇宙」為標的,全心奉獻,服膺真理,以宇宙為家。同奮皈師便是「師父領進門」,而後皈道、皈帝卻是「修行在個人」了。

世人透過本師接引,在這三期末劫才有機會一步登天回到上帝身邊,但入門之後,本師卻不必成為同奮感通教主天帝的必要媒介,就是這個道理。

 

 

 

 

 

四、本師論要略

 

(一)皈依三位一體的本師?

 

    師語8:「『師』既是駐人間首席使者,而與人間對應的尚有一位天上首席使者,所以換句話說,皈師就是皈依天上人間兩位首席使者。」[15]

 

    師語9:「『本席』與『天上兩位首席使者:首席督統鐳力前鋒、首席正法文略導師』,三位一體,常駐阿中,結合無形有形力量救劫宏教…以我這一個軀殼塑造金身,留在大同堂,永久三位一體,靈肉奉獻,示顯宇宙大道之真義,達到本席永久奮鬥的心願。」[16]

 

所謂皈依天帝教即是皈依本師,但本師有三位,三位又為一體,究竟何為三位一體?其實「三位一體」原為基督宗教的專有名詞,原意是在解決聖經裡有關「父、子、聖靈」的爭議,也就是確認「上帝、耶穌、聖靈」三者間的關係,由於基督宗教是獨神論,因此耶穌是否同等於上帝,還是上帝之外另有一神,在信仰實踐上雖無影響,在信仰義理方面卻引起軒然大波,西元三二五年尼西亞會議為這問題舉行了大論戰。[17]

    目前基督神學理論普遍的看法,根據周聯華牧師的見解[18]有二:1、不必從事三位一體的思考,而是憑著信心接受「父、子、聖靈」的啟示。2、為解釋故,可說「父、子、靈合在一起是上帝」、「父是上帝,子是上帝,靈是上帝;上帝彰顯成父,彰顯成子,彰顯成靈。」、「父不等於子,子不等於靈,靈也不等於父。」

    天帝教講「三位一體」,不論在緣起方面、在「三位」的內容、在「一體」的意義上,都與基督宗教不相同。

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帝詔命派本師為駐人間「首任首席使者」,即賜一封靈原種,其後歷經百日閉關之修煉及長達六年之艱苦奮鬥,於民國七十五年封靈修煉成功證道,蒙天帝賜予「首席督統鐳力前鋒」封號,成為本師第一位鐳炁真身之「身外身」。「身外身」即無形法身,從此與人間本師對應,天上亦有了一位本師。故本師在解釋皈師的意義時,就闡明了師語8這一段話,初步有了「二位一體」的輪廓。民國七十七年本師第二次百日閉關,蒙天帝恩賜另一封靈原種,於民國七十八年初鐳炁真身再度修煉成功,受封為「首席正法文略導師」。

當時聖訓指出:「鐳力前鋒乃太虛子聖師祖於無生聖宮極子道院傾力施注鐳炁而形成,其正代表為『武略』雄姿,而文略導師則由玄玄上帝聖師祖於極子道院竭能貫注玄玄一炁而育成,故其具有『文才』英姿,此二者相輔相成,與首席正是三位一體…」[19],等於正式宣告本師「三位一體」圓滿成功,同年立夏日(民國七十八年五月五日)本師親書墨寶:「歸去來兮,三位一體,何時能與宇宙共始終」,掛在鐳力阿清虛妙境之無為居書房內,明確的為「三位一體」正式定案,民國八十二年極院正式成立,本師公開宣告上述 師語9,更無疑義了。

 

(二)本師回天歷程?歸位何處?

師語10:「早在一九八八年民國七十七年,本席奉無生聖母懿旨在鐳力阿道場第二度百日閉關,修煉鐳炁真身,百日期滿,復蒙無生聖母頒旨:鐳力阿道場直屬無生聖宮,為無生聖宮、金闕保台方案最高決策中心。『本席』與『天上兩位首席使者:首席督統鐳力前鋒、首席正法文略導師』,三位一體,常駐阿中,結合無形有形力量救劫宏教,將來完成天命,則為我歸根復命之所,因此天上人間對鐳力道院的建築,劃分三層,三樓光殿『極初殿』,殿主為首席都統鐳力前鋒,副殿主為首席正法文略導師,二樓是極院辦公室,一樓為大同堂,本席希望將來證道後,以我這一個軀殼塑造金身,留在大同堂,永久三位一體,靈肉奉獻,示顯宇宙大道之真義,達到本席永久奮鬥的心願。望我帝教同奮,個個發大願、立大志,道心彌堅,將來也都能回到帝教總殿,以宇宙為家!」[20]

 

    死亡並非一般人想像一無所有,或歸於寂滅,是以宗教常用不同名詞來代替死亡二字,本教常用的有「回歸自然」、「證道」、「回天」等語,隱喻著人之和子在脫離肉體後,其實是融入宇宙生命生生不息、靈修永無止盡的奮鬥之途。筆者以現有能查證的資料,羅列出本師回天后的幾個重要歷程:

 

1、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鐳炁真身證道回天後,首先在清虛宮養靈。

2、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廿五日巡天節前養靈期滿[21],奉無生聖母懿旨及上帝玉旨,進入無生聖宮極子道院修煉特高真大法,歷時三年後,已見初步成果。

3、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丁丑年巡天節期間,奉天帝御示嘉勉,再溫養一年,完成特高真修煉大法最後階段[22]

4、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已卯年巡天節,第二任首席使者維生首席上表懇求天帝御派本師主持帝教總殿,以期天上人間之極院運化暢通。經教主 上帝核定,首任首席使者受命但不就任,向原任主持先天一炁玄和子學習一年。[23]而有本師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降示:[24]本席奉御命為帝教總殿實習主持將在天運辛巳年四月初五日(民國九十年)學習期滿,天赦年中之帝教總殿運作仍是由原各先天大老主持實際負責。」「本席亦正持續進修無生聖宮極子道院之初極養成訓練中,靈之修煉也是無止無盡,道海無涯,唯勤是岸,現方完成初極養成之修煉,接受諸位先天大老之道試。」

5、民國九十年七月十日,太虛子聖師祖轉達天帝御命,昭命本師為帝教總殿主持,宣告三界十方,一體遵行。[25]

6、民國九十一年二月辛巳年巡天節前夕,維生首席以春劫提前啟運,無形當有司職之主宰以總其事,上表陳情,懇求天帝詔命本師為春劫主宰,旋即由過特首相奉詔頒訂[26]

至此,本師於無形定位終告確定,一為帝教總殿主持,一為春劫主宰,在道功修煉方面業已完成無生聖宮極子道院之初極養成。有關本師歸位於帝教總殿之說法,並不是只來自於上述聖訓資料,師語10即是最佳證據,當時是極院正式成立之時,本師公開交代他的後事處理原則,很顯然,談到後天肉體的歸處,本師指明在鐳力道院,至於先天靈體的歸位處,顯然就是最後幾句鼓勵同奮要回歸的帝教總殿了。

帝教總殿位於金闕東方,為金闕(鐳炁星)之衛星,任務是全宇宙帝教籌設發展之議事場所。就位置而言屬金闕層級,就功能而言屬金闕之衛星機構,然就權責歸屬而言,卻屬無生聖宮。[27]因為帝教總殿掌管一切發令之權的是無生聖母,掌管一切執行之責的是玄穹高上帝,而本師則為總殿主持,按人間曆算每月十三日須向無生聖母匯報一切道務。由此可見,帝教總殿是介於金闕與無生聖宮的單位。

 

 

 

 

 

五、宇宙論要略

 

(一)宇宙的定律:無形宇宙、有形宇宙?

 

   師語11:「所謂物質宇宙即是有形宇宙,就是物質世界;而無形宇宙就是精神世界。」[28]

 

師語12:「吾人之耳目,實僅限於自然現象中之聲與光,可能接觸的範圍以內,在此範圍之外,尚有廣大之宇宙及無窮的動態存乎其中。這個大無垠之空間,即是無形宇宙的境界,換句話說,就是無形宇宙涵蓋有形宇宙,再說得明白些,就是有形宇宙有多大,無形宇宙必然超過於有形宇宙。無形宇宙指的性靈所組成的宇宙,對整個有形宇宙--物質世界--產生不可思議的控制力量與調和力量。」[29]

 

師語13:「宇宙的定律。基上所論,無形宇宙與有形宇宙之微妙關係,在學術上現時實難提出確切證明,我認為:宇宙的定律便是『無形涵蓋有形,無形運化有形,無形創造有形』,這個定律是宇宙亙古不易真理,以待吾人的追求究竟。」[30]

 

根據 師語11的界定,再參考教義對「物質」的特定理解[31],可以把無形宇宙、有形宇宙的定義進一步釐清:

    無形宇宙=精神世界=和子組成的宇宙(精神生命)≡和子為顯性

    有形宇宙=物質世界=和子+電子組成的宇宙(肉體生命)≡電子為顯性

這是基於人的角度做的劃分,應視之為相對的界定而非絕對的界定較妥。師語12則談到了無形宇宙、有形宇宙的關係,總結到 師語13,訂名為「宇宙的定律」。

    「宇宙的定律」是本師繼民國三十年代完成教義,五十年代圓融心物,而在七十年代所提出的證道之作,它的內容在描述無形宇宙與有形宇宙的關係:「無形涵蓋有形,無形運化有形,無形創造有形」,本師強調:「這個定律確是宇宙亙古不易的真理,以待吾人的追求究竟。」筆者將這個定律細分為三定律,指出這三定律著重在無形對有形的關係,卻未提到有形對無形之關係,然而在運用這三大定律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本師於「保台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中,已將其中的第二定律補述完整為「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且成為本教救劫急頓法門的最高指導原則,因此筆者認為另外二個定律也應予補述,俾使完備。底下便依序分別闡述之。

 

第一定律:「無形涵蓋有形」

補充為:「無形涵蓋有形,有形和容無形」。

    本師對「無形涵蓋有形」最簡明的解釋便是:「有形宇宙有多大,無形宇宙必然超過於有形宇宙。」(師語12)也正因為無形涵蓋有形,有形方能透過無形瞬間地轉移空間,巡天節天帝之行程也才能靈活變動,而不像人類太空船一般,受限於軌道限制。是故「無形涵蓋」的價值便在啟發「有形通貫」之可能。換言之,有形應致力於貫通無形,才能彰顯無形涵蓋有形之意義,然而「通貫」之前提在於「和容」,「有形」必然能「和容無形」,方有貫通之可能。

譬如以人為例,教義講和子旋入人體之大腦後,「以其原素中三分之一量充實每個原子中之電核」,分佈到全身形成一般所謂的「靈魂」。乍看之下,似乎有形(肉體)涵蓋了無形(和子),這豈不產生矛盾了嗎?實則不然,首先需注意到和子尚有三分之二的原素並未充實到肉體的原子電核當中,這意味著和子仍有三分之二的部分處於較肉體三次元空間為高的次元當中,祂屬於潛在的、無形的涵蓋,其次,即使和子三分之一量充實到肉體上,但卻會透過肉體在人身周圍形成一股和能場,一般稱為「氣場」、「靈光」等等,因此總結來說,仍是無形涵蓋了有形。然而,吾人卻也不能否認人體內三分之一和子量的靈魂結構之存在,人憑著包「容」這一部份的和子量,而能與潛在的、高次元的和子親「和」貫通,這便是「有形和容無形」的道理。

簡言之,本定律對人類自身最具啟發性的,便是開發潛能的無限可能,對人類文明遠景最具啟發性的,則是打開星際旅行的可行性。

 

第二定律:「無形運化有形」

    補充並修正為:「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

    教義講萬有動力,有形、無形宇宙一切都在動。而所有的動力皆來自於金闕,金闕主宰以其鐳能激發無形、有形太陽的放射,進而帶動星系運轉,生生不息,這便是「無形應化有形」的顯明例證。因此金闕又稱鐳都,示意為宇宙鐳能的集中地,即為宇宙一切動力之來源。

    本師在教義文獻上起初是用「無形『運』化有形」,在救劫急頓法門上則改用「無形『應』化有形」,一字之差,凸顯的是有形的影響效果。「應化」除了有主動涉入的意義外,也包含了「物來順應」的意思,表示無形的作為也反應了有形人心的善惡。

    中國自古即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說法,就天帝教的教義來看,有形會發生一件事,必然先有無形的氣運變化,就如同人類一樣,必先有無形的思想方產生有形的作為。然而本定律強調的還包括「有形的作為也會反過來影響無形的氣運流行」,因此,人類當前的劫難根源,來自有形的人類惡心日熾,冤孽之氣充塞天地,反過來使得無形「應化」出諸多劫案,最後落實到人間,便是所謂天災人禍。

    故救劫之道首在運用本定律,尤其表現在救急方面,以「有形配合無形」,把兩誥正氣力量發揮到無形當中,澄清魔氛,使得即將應化到人間的劫案消失,「無形應化有形」,無形既得澄清,有形自然風調雨順。

除了兩誥救劫之例外,本教修持也遵循此一定律。不管是正宗靜坐班原靈的調教,或是五十五天閉關上聖高真調教,莫不都是「無形應化有形」,施放神光、金光壓挾同奮疏通淤濁,然而神力不是萬能,仍須同奮精進修持,力行功課,貫徹使命,「有形配合無形」,方得突破。

簡言之,本定律對人類自身最具啟發的是救劫急頓法門的修持之道,對人類文明遠景最具啟發的,便是宇宙動力、人天感應、國事興衰的神秘背景之認識。

 

第三定律:「無形創造有形」

    補充為:「無形創造有形,有形生化無形」。

    宇宙創造演化的過程,是先有核心的金闕,然後凝成和子、電子,構成有形宇宙,經由有形宇宙進化之變相,昇華為無形宇宙之內容。依《第一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p101先天一炁流意子所言:「先有『炁』,『炁』的運轉產生『質』,『質』之修煉化為『氣』,最終返為『炁』的狀態。」依教義第三神論所言乃:「先有自然,後有物質,最後方有神;物質為自然所凝成,神為物質進化之變相。」筆者綜合以上文獻,將其涵義做成對照表如下:

 

 
 
 

 

 

 

 

 

 

 

 

 

 


 

    此表透露的訊息是未曾有過的最新宇宙生成學說,它告訴吾人:有形宇宙一切事物的起源來自於無形,也就是教義講的「無中生至有」,然而「無」生「有」之價值在於「有」能生化「無」,否則「無生有」即失去意義,換言之,「無」也非萬能,尚須「有」來充實。因此在天帝教的神律體系裡,除了屬於金闕及無生聖宮的「先天神」外,都是由人類修證演化而成的「第三神」,也稱「後天神」,構成無形宇宙組織裡的主要架構,這樣的神律信仰即是本定律的顯明例證。

    本定律一樣也適用在個人身上,比如人最偉大的創作發明,莫不源自於靈感,靈感就是從無生有的結果,然而光有靈感尚不足夠,還需有形的文采、技術、知識,方能成就一篇篇傳世之作,一首首經典樂曲,或是劃時代的科學發明,也唯有累積更多的文化修養,才能刺激更高層次的靈感湧現。無形與有形之間是相互依存,彼此互動的。

簡言之,本定律對人類自身最具啟發的是生命價值的探討,對人類文明遠景最具啟發的,便是宇宙生成演化的奧秘。

 

(二)宇宙生命

  

師語14:「由於無形宇宙至高無上唯一主宰 上帝,位居宇宙中心,時時以本身的能力激發太陽系中太陽的熱量,使他們產生源源不絕的融合與放射,去調整宇宙星際制道的正常運行。為了大宇宙的幸福與和諧,宇宙主宰 上帝在不斷努力調和所有銀河系星群的星球,維持正常的運轉,使得宇宙永不毀滅,確保凡有生物之星球上的生命,這就是宇宙生命的積極意義。」

 

    換句話說,宇宙生命的意義是「無形宇宙調和有形宇宙,維持有形宇宙內凡有生物之星球上的生命」,然而,無形宇宙本身也富含無量數的性靈生命,最高主宰是天帝,因此上述的話可以更簡單的說,宇宙生命之意義即是「維持宇宙整體之生命」、「宇宙本身即是生命」。

    這種意義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天帝調和宇宙之法,一是宇宙鐳胎之內涵。

    首先談天帝如何調和宇宙?

    師語14所述,天帝以本身之鐳能激發所有太陽之融合反應,藉以維持各星球之運轉。這二句話本意固然指有形的太陽系單位,其實也適用在銀河系等更大的單位以及無形宇宙之各天界。第四天激烈天天王曾說道:「宇宙的鐳光,透過各天的天幕,形成適應各天環境、職務與生態的『天光』」[32]從這裡可以看出無形宇宙各天界(就是所謂旋和界)也都有其「天幕」,負責發散出天光,在有形宇宙中,這「天幕」即是太陽以及銀河中心核…等等。

    因此,就「整體宇宙模型」而言,天帝位居中心,以鐳能激發無形宇宙各層旋和界、有形宇宙各大旋和系之「天幕」(太陽),散發出天光(太陽光),維持所有無形、有形宇宙星體之和諧運轉,促進各種無形、有形生命之演化。這便是宇宙生命較完整的表現意義。

    事實上,天帝是調和宇宙的最高執行者,天帝以下尚有諸天神媒秉承天帝意旨做不等程度的調和工作,構成龐大的無形宇宙組織。《天堂新認識》就記載了一個案例,太陽系曾發生過九大行星合成一線,導致行星軌道將發生不穩定震動的危機,這次危機首先由設在太陽外緣的天政機構發現,迅速將訊息轉報天帝,天帝召集金闕會議,指示[33]

1、太陽星主,領受金闕道源,二十道鐳光加於西方那含由地核場。

2、命冥王星星主,在外太空中設一觀察站,時刻與地球主宰聯絡。

3、令北極紫微星星主,領受五道鐳光,在東極上空,設立新的磁場。

4、指示地球主宰,配合道運,積極發展帝教,發揚廿字真言正氣,以減少三期災劫,擴大清虛宮道務,命各行星配合之;並將帝教教綱頒行全宇宙各銀河主宰參考遵行。

5、並賜地球主宰鐳光三道,加強雷火光照,便利帝教之復興也。

  經過這五道措施,總算將大局穩定下來,冥冥中消除一次毀滅災難。這個案例充分說明天帝調和宇宙是有一個龐大嚴密的無形組織在配合,這種觀點恰似人類之靈肉關係一樣,根據教義,和子旋入人體之大腦後,以三分之一量分佈小和子到全身各處,構成所謂的「靈魂」,專司調和肉體機能。在這例子中,天帝可類比為未分佈出去的三分之二的和子(暫稱大和子),諸天神媒無形組織類比為分佈到全身的小和子,有形宇宙類比為肉體。

因此,人身是一個小宇宙,宇宙是一個大人身,這便是接下來要談的宇宙鐳胎之內涵。

《天堂新認識》有許多篇幅都談及一個重要觀念,那就是現今的宇宙(含有形、無形)是源自宇宙鐳胎之孕育,轟然一響,形成今日之結構。而人身也能孕育鐳胎,照教義說法,只要從事精神鍛鍊,由氣胎、電胎、聖胎到鐳胎,就能成就化生宇宙最高級性能,回到宇宙之始,天帝左右,而有能力孕育新的宇宙。[34]

    因此,本教的宇宙觀其實就是「宇宙生命觀」,可以簡單陳述為:宇宙本身就是一個生命,其有形與無形的關係,就如同人身靈魂與肉體的關係一樣,而人透過精神鍛鍊孕育鐳胎的過程,也正如宇宙創生過程一般,可創生新的宇宙,「天人一體,古有名言」,這便是宇宙生命的積極意義。

 

 

六、天命論要略

 

師語15:「記得父親教我讀論語的時候,論語季氏十六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我的父親特別為我解釋,並要我好好的聽,他說:『什麼是天命?天命就是玉皇上帝(我的父親是道家思想),教世界上的人做人做事不可違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同時,也會為特定的人,特定的事,做特定的安排,這就叫天命。』…這幾句話真的影響了我的一生。想不到我十三歲,上帝為我做了一個特別的安排,就是我遭到喪父之痛,這距離我六、七歲父親告訴我天命可畏的道理不到六年,我也遭到上帝的特別安排。」[35]

              

師語16:「天命就是天意,但是不是一成不變的,會轉移,也會提前,也會落後,所以變遷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靡常』,因為『天命靡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這兩句話是講人事,大部分是講人事而言,凡是德性不夠,根本不固的人,天命就會變動。」[36]

 

師語17:「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精神,雖然以人道為中心,卻以天命為根本,孔子就教人敬天,服侍天帝,相信『天』以及『天命』。他說過『五十而知天命』,以及『君子有三畏』,以『畏天命』為首。甚至他說過『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天』與『天命』,卻落實於『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說:『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所以中國文化中的『天命』即『民意』,凡能順民之欲,即可獲得人民的愛戴,凡得人民愛戴者即為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可以承受天命。因之,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民之所欲,天必從之」。[37]

 

「天命」二字在天帝教信仰中佔有關鍵地位。本師駐世人間時常謂:「天命可畏不可違」、「謹遵天命、服從師命」、「天命、信心、奮鬥」、「三大天命」,並對特定局勢發表「天命仍在蔣公」、「天命毛澤東」、「天命李登輝」…,除此以外,於修持法門上有「天命賜封」之威儀,於教綱規定上有「天命首席使者」之設計,於教義義理上有「天命諄諄詔諭」之傳承。因此,可說「天命」是天帝教化的根本源頭,並不為過。

    從字意上看「天」,傳統就有神性義、道德義、自然義、形上義等等說法,若「天」之後再加「命」一字,則都是在表現天之意志,《詩經》、《書經》:「天命誅之」、「奉達天命」、「天命匪解」,莫不都是從神性義上來講,都富有宗教色彩,如對照本教說法,「天命」最簡單的字意解釋就是「天帝的命令」、「天帝的意旨」。

    研讀上述三段師語後,筆者認為師尊的天命觀有兩重涵義,一為普遍義,一為特定義。普遍義以「上帝教人不可違反做人做事的道理」為核心,具體可由中庸講的「天命之謂性」開展出來,且人人之本性既來自天命,從而可知天命即民意,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特定義以「上帝為特定的人、特定的事、做特定的安排」為核心,具體可由維生首席講的「階段性任務」開展出來,且既然是上帝交付的階段性任務,可以提前,可以落後,也可以變更人選或取消任務。

    「天命之謂性」的普遍義與「階段性任務」的特定義的界定雖是從上述文獻歸納而得,但非筆者獨有之發明,在本文撰寫過程中,偶然發現師尊曾在正宗靜坐班上課時,針對同奮提問何謂天命,回答:「人人都有天命,不過層次不同。」並以教義「生命偶然論」說明一般人受自然律安排,也有他的天命,即是要按照廿字來生活,所謂「天命之謂性」;師尊又以「生命因果論」說明某些人是有特定任務下凡來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是特定的天命。[38]

    顯然,筆者所謂天命的普遍義、特定義,與師尊的回答幾乎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師尊進一步指出,普遍義、特定義並非對立關係,而是層次的不同,普遍義屬基本層次,特定義屬較高層次。

    維生首席也曾對本教天命觀提出看法,首席認為天命觀應建立在二個基礎上,他說:[39]

    一、建立在「聖凡平等」的基礎。上帝賦予每一個人天命,每一個人都有天命,也就是「各領天命,各了天命」,產生天命平等的觀念。

二、建立在「承受」的基礎。承受天命就要承擔責任,上帝交付了階段性的任務,就要承擔階段性的責任。責任就是為了弘揚天帝真道,任何一個有天命的同奮都要弘揚 天帝真道。

    維生首席以「平等」與「承受」來奠立天命觀,反對「有天命者為王為霸」的觀念,認為天命是人人皆有,只是凡與聖的差別而已,且天命及身的同義詞是承擔責任而非享有權力。首席之言與上述的普遍義、特定義均有相通之處。若進一步以「天命授予之對象」、「天命之內涵」來比較,會發現首席提出的「平等」呼應天命授予之「對象」,著重在人,提出的「承受」呼應天命之「內涵」,著重在事。

講到人事佈局、世運變化,筆者認為必須跳脫人道思考的侷限,進入天道範疇,才能周延地解釋天命所涵蓋之內容。比如「天命毛澤東抗美援朝」,試問毛澤東是否有德之人?以人道論,這恐怕有很大問題,然而他怎能承受天命呢?又比如師尊說天帝為他所做的特定安排竟然是「喪父之痛」,以人道論,這樣的天命是否有違倫理?再比如《天堂新認識》記載天帝在某一外星球上,為了在星球毀滅前夕召回救劫使者,降下瘟疫,一夕之間全部收回其等之和子,這樣的天命以人道論,實在難以想像。

這類記載不僅存在天帝教的天命史實當中,在先秦時代也有「天奪之明」、「天禍許國」的說法,顯示天命觀應在人道基礎上納入天道觀點,才能被適切地理解,這裡所謂「天道觀點」在本教即是「神的權威」中有關媒壓、媒挾之理論。

教義認為神媒根據天理(可以廿字解),運用自然的條件,將天帝的意旨傳達給人類,產生對人類的影響,這就是神的權威,其所運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媒壓,乃神媒以自身和子配合陽質射線壓入人類大腦中,影響該人和子產生相應的思想,形成具體行為;另一種是媒挾,屬於間接的影響力,但是運用範圍更廣,包括睡夢中之啟示、環境潮流迫使、神蹟顯化、周遭人事之影響等等。更重要的,教義還提出神媒包含「應元神、應元魔」的概念,應元神媒壓、媒挾(簡稱壓挾)善人行使救劫使命,應元魔壓挾惡人執行行劫使命,然善惡本為相對,救劫行劫實為一體,在驅使人類邁向天理之路途中,亦需有惡以刺激善,需有行劫以配合救劫。

總之,神媒傳達天帝意旨,其方法有壓、挾,其過程有行善、使惡,其使命有救劫、行劫,莫不都是因應人類眾生的根器而發,而最終目的是使得人類驅向天理。「天帝意旨即是天命」,由此以論本教之天命觀,可說:「人類驅向天理」是天命之普遍義,「壓挾特定人」是天命之特定義,普遍義即為天理,特定義有行善有使惡、有救劫有行劫,而其最終目的仍是要回到普遍義。茲整理如下表:

 

 

 

 

天命之授予

天命界定說

天命師尊說

天命之作為

天命之結果

天命之關係

天命之普遍義

每個人

天命之謂性

教世界上的人做人做事不可違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依照廿字生活

天理

屬最終目的

天命之特定義

特定人

階段性任務

為特定的人,特定的事,做特定的安排

神媒施行媒壓媒挾

或一念轉善;或行善事;或得善果;或遇順境。(救劫)

屬階段性之過程

或一念轉惡;或行惡事;或得惡果;或遇逆境。(行劫)

 

 

 



[1] 論文原名「天人實學體系基礎神學理論初探」,但歷經二年的研究至今,筆者整體觀念作了調整,捨棄了「神學」二字,避免與基督宗教混淆,將之更名為「天人實學基本體系」,下分「天人實學思想體系」、「天人實學修煉體系」,如此才更切合本師之原意主張。

[2]當然,教義的完成是透過天人交通,也有維道同奮的協助才完成,但若以本師自許「上接清虛之炁,溝通天人文化,下貫涵靜之體,闡明宇宙真理」四句來看,說是本師一手完成的,亦有其根據。

[3] 尚有崇道真人、斗姆元君等上聖參與,另外寶誥為三期應元諸上聖之誥文,亦不能算入此類。

[4]《天帝教教訊》第101期p1,民國八十一年六月版。

[5]《我的天命》(一)。

[6]《天帝教教訊》第17期p1,此篇為本師於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十二日母親節時發表之感言。

[7] 同註6

[8] 同註6

[9] 反宇宙、正宇宙本為科學概念,其後本師在〈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一文中引伸來解釋無形宇宙與有形宇宙,接著在第一期師資高教班聖訓裡,擴充而為本文引用之概念。

[10]有關無生聖母、天帝、諸先天大老(本文一概稱先天神)的關係,從寶誥的排名順序略見端倪,其中光赦同奮完成的《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研究報告修正槁(一)》一書p115、p133、p155、p173、p202、p218引用本師在第二期師資高教班的演講記錄,以及第一、二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清靜資糧編要、天堂新認識、無形宇宙組織總成等資料,釐清本段的許多觀念。

[11]《天帝教教訊》27期p1~p3,本師對先修二期正宗靜坐班結業講話。

[12]《第六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p215。

[13] 參閱《天人文化新探討》第一集之「神律系統」部分。

[14]「常態下的整體不變性」、「變態下的局部能動性」亦採用「天人文化新探討(一)」神律系統的說法;巡天節提靈之說,本師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十一講闡述的很明白。

[15]詳見民國七十六年版《天帝教初皈同奮必讀》p19,新版則未再收錄。

[16]教訊第一一三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份。

[17]參考《神的歷史》p188~,Karen Armstrong著,立緒出版。

[18]《神學綱要》卷一第四章,周聯華博士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教訊第六十二期,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份。

[20]教訊第一一三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份。

[21]巡天節聖訓專輯,太虛子聖師祖降示,教訊一三三期,民國八十四年二月份。

[22]巡天節聖訓專輯,太虛子聖師祖降示,教訊第一六九期p42,民國八十七年二月份。

[23]維生首席於九十一年六月十八日開引導師養靈營講話稿。

[24]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首任首席使者降示。

[25]民國九十年七月十日,太虛子聖師降示。

[26]民國九十一年二月七日,過特首相降示。

[27]詳見第四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第三十四篇、四十篇。

[28]摘錄自〈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天帝教教義附錄三。

[29] 同註28

[30] 同註28

[31] 教義認為宇宙間構成「物質」有二個最終成分,一為和子,一為電子,故在此處「物質」二字代表的是生命之義。第三神論的陳述亦有此義:「物質為自然所凝成」講的是電子、和子之來源,「神為物質進化之變相」講的是和子電子雙修蛻變為神。

[32]節錄自《應元三十二天之組織與權責概況》p9。

[33]節錄自《天堂新認識》p52。

[34]同前揭書,p84~p86,談到並非變成二個上帝,或取代上帝而替之,是與上帝親和為一體之意。至於教義講「除上帝至尊之境界外,皆可由人類修成」確與這裡有矛盾之處,曾有一種觀點來解釋矛盾,認為照教義說法,本來人類修證鐳胎之後,就必須到宇宙特定場所繼續修煉,這場所指的是金闕極子別院、無生聖宮極子道院,到那程度,該人必須瓦解肉體真火自焚,已不能稱為「人」,因此不違教義。

[35]本師于宗哲社第102場演講錄音

[36]師尊於〈我的天命〉一文

[37]天命李登輝第一封文告(78年)

[38]《昊天心法講義初稿》,p190,昊天心法研修小組編輯。

[39]摘錄自民國882月天人會談預備會談維生首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