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樞機對第二期師資暨高教班同奮談「師制」
學道須了緣 我道本圓融
道可解釋為:(一)零(圓)—即無始無終。(二)復與路—即如何去來。(三)無—是一種超越性的觀念。(四)自然—即回歸自然,道之本體。
各位同奮:
我今天以教綱中附件「天人禮儀」- - 「師制」中兩部分:一、「學道則儀」二、「獨居之儀」作今天討論之題。因為它標明了「師制」,完全符合訓練之中心精神,希望有助於各位同奮修持與思考。
大家來參加師資班或高教班的訓練,主要的目的是在「修道」,首先要研究什麼是道? 帝教對道的中心思想確定在何者?亦即帝教對道的定位如何?是各位在「學道」的過程中首先應要了解的課題。
究竟什麼是道?我個人參考了很多經典,有很大的啟示,歸納起來,「道」的解釋可分為:
無為「有」之源 萬物於焉而生
一、道為「零」,亦即無極之意。在東方的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即以圓(零)為中心,象徵著一種無始無終的意義,換句話說,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反之,西方的文化即以直線為表徵,代表著有始有終的觀念,固且蘊涵著不斷進取的精神。我們拿文化來觀察,中國字的基本結構為圓的觀念,而西方的文字結構即以線的表現方式為象徵了。因為道是無極,是圓,所以是一切生的根源,一切變化的契機,因而孕育著一切,所有的一切均從其中而生,如果我們以零為「無」(無極),則可視為「有」之源,一切由無形而生有形,有形而返無形,因這種互動形成了一個圓,循環的周而復始觀念,因此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說道即為零,無極之意。
人生的路即道 如何如何來
二、道為「復」。道也可以用「復與路」的觀念來理解,所謂人走的路即為道,因此研究人生應走的路即是道,而路的觀念是雙向的,而不是單行道,走去了應該回來,是一種如何去如何回來的關係,如果是一去不回頭的路,就是不歸路,不是路的常態。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道」是去的路,「天道」是重返的路,所以老子曾提出「各復歸其根」「復命日常」等「復初」的觀念,即是以「路」的觀念來解釋」。
「道」無所不在 規律自然有常
三、道是「無」。「無」是一種不可知的狀態,不是沒有。同時,「無」又是超越時間、空間的觀念,凡是落在時間、空間的觀念來約束,就無法識「道」。同時「無」又可以解釋為實在體,是宇宙的實在,而不是宇宙的現象。莊子說:「天其運乎?地其處乎? 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強是?孰綱維乎?孰居無事推而行之。」因此,道是一種超越性的觀念,而包容了無限與有限,全部與局部,所以道與無的觀念可以互通的。
四、道是「自然」。以佛家理論提示我人修道的過程有三時說:為日出初照時,日昇輪照時,日沒還照時,亟以說明了自然之無窮與秩序。道家更強調著「道法自然」之精神。自然是一種規律與秩序,凡是「學道」者、「修道」者不能背棄其道,因為違反自然即是破壞規律與秩序。
學道循序漸進 凡緣孽皆須了
在「學道則儀」中,原列為兩部分前為十二則詩,分別指出帝教同奮為「師資」者應該有的基本精神,如「學道須知道,掃淨六賊心。」「學道須樂觀,生命本偶然。」「學道須奮鬥,慧劍揮亂麻。」「學道須卓堅,焉懼神媒鞭。」「學道須定靜,焉怕魔來侵。」等等。後一部分則提出十二個修道階梯,以「入道」始,以「證道」終,應循梯精進的層次。學道之目標在於「法自然」的法則,「順自然」的秩序,最後回歸自然,是則道之本體為「自然」。
然後,我們再以「學道則儀」,對照教綱來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教綱不再是呆板的條文了,它有活生生的「宗教文化」了。如在教綱第二條「教旨」開宗明義即指出,「本教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為中心思想」,是對帝教同奮指出「道」的最基本方向與最高指導原則,其次提出「旨在先盡人道,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再修天道,積功累德,救世度人。」包容了「復」的觀念,所謂先修人道,再修天道,就是在人道與天道之中來回的走。我們常常聽到師尊提到「地仙」,他們軀殼仍在,就是因為沒有盡人道,尚未「了緣」,所以必須再回 到「人道」上「了緣」,否則無法證得大羅金仙。在學道則儀中第一部分裡就提出;「學道須了緣,我道本圓融。」所以帝教同奮必須人道、天道雙修而後還本返源。淺近的說,就是「有緣要了,有孽要結」,相信應元的上聖高真也可以說「有孽有緣」,因此必須再下紅塵,以了塵緣,以盡人道,再返天道。
效法天體運行 積極向己奮鬪
再者「教旨」一文又提到「窮究宇宙真理,積極向天奮鬥,揭破自然奧秘,明瞭生命來源,悟徹人生究竟」。即為超越時間、空間的說明,而將道以「無」的觀念來說明,包含了道為「無」的觀念。
最後,教旨指出「守和全形,雙修性命,把握現實軀體,勤參法華上乘,效法天體運行,向自己奮鬥,以求聖凡平等,而達天人大同之終極目標」,所謂效法天體運行即是「道法自然」之意,帝教對於修持最大的啟示,是師尊所提示的「回歸自然」,而回歸自然即為「歸於零」,是修道最高的境界,在人道上是把一切緣與孽都了結,在天道上言,即為雙修性命之自然無為的境界,這是帝教對「道」的定位。
我個人對帝教就「道」的基本原則有以上的體會,亦即道是一種「一」與「0」、「無限」與「有限」、「無為」與「有為」、「隔絕」與「緊密」的關係 而且超越各種矛盾而涵蓋一切本體,而我個人也還在追求道的境界的路上,在此提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執經辯難。
性命雙修入道 回歸自然證道
最後,我們再翻閱教綱二十二條「教銘」有六句二十四個字,明定為帝教「心傳」大法,再配合學道則儀來讀時,「盡人合天」應為入道、知道之初,「抱道宏仁」為信道、學道之往,「惟精惟一」則為辨道、親道之根,「以親以和」是為皈道、奮道之行,「永執三奮」可為進道、悟道之本,「守和全形」自屬傳道、證道之最後歸宿。因為在學道的過程中有兩種形式,我們可以列舉菩提達摩於入道二法門中所提示之「行入」與「理入」的觀念來闡述。所謂「行入」是宗教經驗之路,「理入」是知識文化之路,這兩條路同時是經常為各大宗教徒所辯證者,但是,凡採取行入的人,有非常強烈的信仰,甚至以為後天知識是一種信仰的累贅,而直接安身立命在宗教之中,第二種採取理入的人,對於信仰是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尋找不同的根據來堅定信仰,但我堅信兩者可以並存的,因為由「行入」而轉「理入」,或由「理入」而轉為「行入」,這也是一種「復與路」的觀念,兩者可以並行不悖,這就是知行合一的觀念,即為帝教的「性命雙修」其最高境界為回歸自然與道合一也!祇有「學道則儀」中所指:「理之不知,道之不修」、「履道不持,進理不窮」這兩種「道賊」、「盜道」之輩,才是根本不懂何為「道」,是值得我們省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