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歌詠帝教聖樂 以致其和 傳頌久遠
追本溯源話聖樂
採訪/吳月行
鈞天樂聖天親人和 譜出六大教歌
本教聖樂中最早誕生並流傳最久的為六大教歌,包括:天帝教教歌、祈禱親和歌、天人親和歌、平等歌、奮鬥歌、大同歌,除了教歌歌詞是本師世尊(李玉階)所撰寫之外,其他五首均是師尊、師母在華山時代,崇仁教主與天人教主合力創作的天賜玄音,這六大教歌(後又加上「天命頌」)皆為當時中央合唱團指導老師、師範大學音樂系劉德義教授(已回歸自然)譜曲。
劉德義教授精通詩、詞、賦、琴、棋、書、畫,學貫中西,他擁有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及對上蒼含蓄而謙卑的虔誠涵養,為我帝教譜出足以永垂萬世的教歌。也因為這段因緣,受封為「鈞天樂聖」。劉教授曾分享創作教歌的體會:「我認為『教歌』並非藝術歌曲,非為演唱而作,其目的不在好聽與否,尤其是聽者以直覺反映的好壞為標準。因此『教歌』應注重神聖、莊嚴的氣氛,配合天人合一,而聽者內心自然產生一種喜悅、感動便算成功了。」(註一)
歷來投注帝教聖樂之人力與成果
《樂記》云:「大樂與天地同和,……和故百物不失。」中國古代的樂論向來強調雅樂得以「助教化,淳人倫」,從中補足性情的缺失,抒發人心的積愫,從而心氣和暢,甚而天人合一。而宗教音樂更能呈現出宗教的精神與內涵,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帝教聖樂前後有不少同奮投注心力經營,包括光聖樞機、敏堅樞機、光典開導師(已證道)、敏籟(註二)、光曲、光潮、光翁、光武開導師、光娛、譚廣祺、敏衿、光應等同奮,使得聖樂歌曲陸續相繼問世,諸如民國七十六年「嘉禧之歌(一)(二)」、「飾終之歌」,八十四年「師恩頌」,八十七年「坤元輔教頌」,千禧年(民國八十九年)「心窗」、「恩典」,九十年「元服之樂」,九十一年「梅花吟」、「搖籃曲」、「陽曆便」,九十二年「自在逍遙」、「笑傲春秋」,而後因音樂製作技術提升,教內通常會在秋季法會期間以有限的經費下重新將部分聖樂歌曲搭唱、編曲,讓整體品質有愈來愈好的呈現。
早期帝教曾出版中央合唱團所演唱的六大教歌,以及清虛集、天人雅集、廿字真言、廿字真經、奮鬥真經......等錄音帶,近年來,由極院禘祫委員會規劃,傳播出版委員會發行,於九十二年陸續出版「天人樂集」音樂光碟、九十三年師尊證道十週年紀念專輯「天人雅集」音樂光碟,「天人雅集」是因為三位同奮發心奉獻,才得經費出版二千片,加上負責製作的天安有聲公司─光娛、敏衿同奮再加送一千片,所以能免費發送給全教同奮。這些音樂帶可提供同奮在家欣賞或出外弘教,讓更多同奮、教外人士能接觸到天帝教聖樂。
為了讓教院同奮於親和集會等相關活動使用,傳播出版委員會也悉心彙整天帝教聖樂二十二首詞曲,於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出版天帝教《聖樂集》音樂歌本,其中最讓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是廿字真言了。
運用現有經費 品質精益求精
目前教內並無專人負責聖樂工作,所以禘祫委員會執行長兼傳播出版委員會副主委光武開導師獲維生首席核准,在每年秋季法會期間,可以援例申請相關經費製作幾首法會用聖樂。或許有人質疑音樂為何要常常重新編曲呢?主要是因為先前聖樂是以MIDI製作,音質效果不是頂好,所以從九十三年開始,將一些聖樂歌曲重新搭唱、編曲改為MIDI、LIVE合成製作。
簡單的講,MIDI就是電腦合成音樂,但因音質單薄不能完全展現聖樂莊嚴的寬厚感,而LIVE依字義來說即所謂「現場演奏」,但若全以LIVE製作,經費實在太高無法負擔,所以經評估後,教內現在是以MIDI、LIVE合成方式來製作聖樂製作,像二○○四年的清涼勝會,即將聖樂中的六首重新編曲,另有一首「奮鬥願」,則是光娛同奮特地親赴大陸聘請當地十六人專業管絃樂團,以現場演奏的方式重新錄製配樂(LIVE),返回台灣後再進行後製工程。「真」的聲音,聽起來就是不一樣!而資深音樂人光娛也說:「作音樂的人總是覺得下一首音樂會更好。」您們說有這兩位為天帝教聖樂的品質把關,精益求精,能讓人不放心嗎?
目前聖樂的發展,是秉持著有多少錢作多少事,儘量達到教內的需求。光武開導師是有清虛集詠廿字聖樂集之構思,光娛已經完成其中五首,但還未到錄音室製作,因為「萬事齊備,奈何東風不來」啊!
藉此雅樂弘教 默化人心
光武開導師說:「音樂是一個很好的弘教方式」,像近年來,已有多所學校畢業典禮以「師恩頌」為畢業歌;另名為「天地旅過」的「飾終之歌」也有在民間殯葬儀禮使用,這正是本教聖樂製作期以音樂弘教的另類效果。開導師也提到,像「天地旅過」歌詞比較屬於道教意境,未來預計修改歌詞,用符合其他宗教的語言加以改寫,製作為佛教版、基督教版及一般宗教版。有朝一日,連教內嘉禧典禮(結婚典禮)使用的兩首「嘉禧之歌」,也有被一般大眾在婚禮使用的可能。
聖樂「心窗」、「恩典」創作時,當時聖訓指示,期許這兩首聖樂,能製作成如同「榮光頌」般流傳百年。「榮光頌」是基督教聖樂,歌曲約十多分鐘,旋律感人。如此氣勢磅礡之感人樂章,當然天帝教的「心窗」、「恩典」內涵是絕對可能媲美這樣的水準,然而在製作時,若要展現非凡莊嚴的氣勢,則同奮無法跟著吟唱親和,加上經費的考量,最後決定完成了現在這個版本。在天赦年期間,舉行教內外各項祈禱盛會、大解脫儀禮、首席擴大皈師等活動時,都曾發揮了感人性靈、自赦人赦的潛在功效。在此順便一提的是今年是寬恕悔過年,建議在教院帶領省懺時,以「心窗」、「恩典」當作背景音樂,靜思悔過,當有不可言傳之天人親和狀態。
用心歌詠即天籟 聖尊常親和
維生首席在「天人樂集」音樂光碟序文中提到:「以音樂闡揚天帝真道,對多數人來說,應是最直接感受得到的。在音符的轉換、旋律的躍動,往往可以引領感觸,挑起心靈最深層處的感動。因音樂得於自然之和,以和諧之音陶鎔人性,所以竹林七賢嵇康說:聲音以平和為體,以感物無常,與天地合德。」而同奮演唱聖樂是著重在那顆至真至誠之心,而非個人音質的好壞,只要用心唱就是天籟之音。常常吟唱聖歌,就是常常和聖樂親和,就是常同師尊與上聖高真親和,無形中自有感應,不可言喻。
誠如民國七十六年,太覺威靈大天尊降示有關五大教歌聖訓所云:「......,文詞幽美,寓意深遠,昂藏道蘊。」正因寓意深遠,為讓同奮知其所頌,頌其所知,教訊雜誌特別邀請江光節樞機為帝教聖樂作淺義解,並從六大教歌起始,讓同奮能領悟其意義,以達歌之、頌之,心領神會,開朗豁達之境界。我們希望更多有志者加入聖樂創作的行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開創天帝教的聖樂樂風,使得教內同奮能涵詠聖歌以增智慧,對外得能以音樂弘教開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