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與健康
留德醫學博士 林助雄醫師
一個有趣的現象,佛教強調的是抽象的「無我」意境,而源自西方宗教卻剛好相反,它強調的是實體的「自我」,所以在西式觀念裏是朝著充實和突破「自我」,因此有「強化自我」、「實現自我」、「自我認同」和「自我整合」等一系列的哲學思想。所以西方講求的是「自我覺察」或「適應現實」,而佛教卻希望人對於現實抱有新的認知,前者是在尋求突破,一種征服超越,後者是順應而包容之。
藉著宗教的信仰來修道是普遍被接受的事實,因為大家心理總是認為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同樣地,有了神與教義的約束對於修道一定有幫助。然而,事實上,信教的人多得很,可是悟道的人卻很少聽到,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就是因為人還是人,道還是道,那些教義也好,無形的神威也好,也許對於人的行為有約束力,但是對於他的思想卻無從駕馭,所以教規和神威對於絕大多數的信徒來講只是增加心理上的困擾,對於修道卻是沒有幫助。例如,信徒常被告誡若不守戒命便會受罰,他於是心存不安。信徒也被告訴,布施是為己,所以布施越多對己越有利,這種引誘常常使信徒太過執著「有心的布施」。再進一步看看那些神職人員,不管是神父、修女、牧師、尼姑及和尚等等,他們跟你我一樣擁有七情六慾,所以他們之間勢利眼的很多,一心想積更多的錢並放高利貸的也不少,偷情的人不在少數,……反正一般人擁有的困擾,他們也有,他們還多加了一項困擾,因為她們的絕大多數有了性的壓抑,因此後來在性格上有了冷漠性癖的變化。或許有人會說做壞事的神職人員是宗教界的敗類,占極少數。不過,我的看法不一樣,他們不是敗類,他們跟你我一樣是凡人,神職的頭銜如神父、修女、牧師、尼姑、和尚不過是他們的職業的名稱,就因為他們的職業特殊,才被以有色的眼光來看待,在我看來,他們是無辜的一群或是選錯了行業。畢竟神職不等於修道的階梯,神理更不是為寺廟和教會而生的,寺廟和教會是人設的。神不該只是禮拜六或著當我們無聊或面臨苦難顯得無助時侯才來會面的個體。同時宗教界宗派越多越表示人為因素太重,顯然地已違背了原來的神理。同時人為因素越多時越隔開了人通往神理的途徑。
現在從醫學的層面來觀看「修道」。就醫學立場來講,「修道」已是現代人必修的課程,怎麼講呢?因為現代生活壓力多,壓力會使身心致病,為求健康必須消除或因應壓力,而「修道」正是去除和適應壓力的良方。
講到現代人的壓力真是不可勝數,例如人口的爆炸力、糧食危機、能源危機、核戰陰影、交通混亂,種種公害、科技的壓力、通貨膨脹、事業競爭、工作緊迫、活動空間少、高樓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冷戰壓力、食物的壓力(光有能量不含營養),生活律動不正常的壓力,社會灰色新聞的壓力……等等,要講還真是一籮筐呢!
壓力之所以會損害人的健康,是透過腦部的化學變化,使內分泌系統和自律神經系統失去平衡等等造成的。
自從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依得在十九世紀創立精神分析以後,精神分析一直是精神醫學領域的重要法寶,但是在今日醫學來講精神分析所佔地位已每況愈下,充其量只是類似社會上的張老師一樣,為什麼呢?只因為神經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急速發達,精神醫學領域裏「腦的化學」對於精神分析來講已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因為腦的化學作用解開了許多身心疾病的謎團。腦的化學因此也被通稱是心靈化學。人體腦中有一百多億個神經細胞,細胞間靠神經纖維連繫,而神經信息卻靠著特殊的化學物質來傳遞,這些物質叫做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目前已知有二十多種,它們各有特殊的作用部位,傳導物質的失常會使某些部位的腦活動變化,變化的結果導致各種不同的心身症狀如運動失調,不能言語,知覺消失,情緒失常,思想不正常……等等,就看是那個腦部位受到影響。
現在臨床上已證明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減少會導致憂鬱症,這種物質叫做serotonin同時也發現腦中有一種酵素叫做MAO,它會分解serotonin,假使把MAO削弱,serotonin不致過少,所以MAO的抑制劑來治療「憂鬱症」。當正常的人服了MAO的抑制劑還可能發狂哩!
早在二四○○年前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司(Hippocrates)就說過「人固有大腦,故有七情六慾,能享受,也能創造,更有辨真明善、審美的本能,此即為人與其它動物最明顯的分野」。
我們也常看到一些腦部因外傷、腫瘤、血管障礙及中毒受到傷害,腦細胞功能受損或消失,病人於是失去了自主、思想和意識活動即所謂「植物人」,所以說沒有腦,就沒有所謂的思想和情緒。
另從解剖學來看人腦的新皮質在大腦所占的此例比低級動物大很多,人的意識活動也就很豐富。
講到腦的作用,大家會聯想到記憶力,要有記憶必須先有認識,即透過五官對於現象界的感覺而後刻印在腦細胞,好像電腦,先輸入設計好的程式存在記憶庫,電腦永遠打不出既存程式以外的東西,人腦也一樣!沒有五官感覺的經驗,腦部不會有超出的記憶,不過,有些人卻能夠憶起前世的生活,這個很有意思!假使說回憶前世是透過人腦的記憶顯然是講不通了,因為人腦是隨著今世才擁有的,那麼!前世的記憶是鬼扯蛋嗎?是腦筋不正常引起的幻想嗎?不然!因為有人考證,在許多憶起前世的例子裏有足夠的物證。所以,這種超現象界的記憶很可能跟意識或靈魂有關,而這個意識或靈魂必須跨過現象界的生死,同時還可能是主宰我們思想與情緒的中樞不過是藉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來傳達意識的實體。
以往都以為情緒的作用為純心理範圍的活動,可是現在已經知道它所掌管的中樞,叫做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位在兩大腦半球中間環繞著間腦的環狀構造,邊緣系統再分幾個部份各自管理不同的情緒作用。邊緣系統也不是掌管情緒的唯一中樞,當刺激了以外的腦部也會有情緒的反應,及發現老年人由於多發性腦血管阻塞使得大腦皮質對於邊緣系統控制不良病人常有不帶情緒作用的假哭或傻笑的表情。又極度焦慮和悲傷的病人在切除大腦前額後,就不再有焦慮和悲傷了。另外有關癲癇的發作、臨床上可看到因發作時波及邊緣系統不同部位而出現不同的極端性表情如不安、驚恐、高興、狂喜、自我陶醉。
由感官輸入的外在刺激,或直接的內在剌激,使有關的大腦皮質興奮,後經邊緣系統傳至下視五和腦下垂體,隨後刺激了自主神經中樞和內分秘系統,於是產生了相對應的一串生理反應,例如「憤怒」的情緒導致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興奮,而內分祕系統則增加分秘腎上腺素,所以心跳加快,瞳孔加大、血壓升高、呼吸緊促、臉色蒼白、毛髮豎起、消化液分泌增加。又因大腦皮質運動中樞興奮使手握拳頭、臉現「咬牙切齒」狀。當「快樂」的情緒時、副交感神經興奮、新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臉現「微笑」。一般情緒活動引起的生理性騷動都是短暫性的,我們很快會恢復原來的「平衡狀態」。
有趣的問題是在任何一種情緒的活動下,人都有心理的主觀感受和生理騷動,到底孰先孰後,卻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一般情緒作用開始由於內外在的刺激傳到邊緣系統,然後再與大腦新皮質聯絡而使臉部肌肉有了不隨意的收縮表現出情緒的外表實體如快樂時的「手舞足蹈」,憤怒時的「咬牙切齒」,驚恐時的「瞠目結舌」等等。不過,人類腦的新皮質很發達,在沒有情緒作用時,也可以有不同的表情,這種純意志性的表情,因為沒有邊緣系統的支持,不只是表情不自然,維持也不久。
在較大場面的應酬中,大家會發現有很多皮笑肉不笑的臉跟你擦身而過,也可能你也一樣,在那種場面裏對著許多陌生人擺出那種不自然的「皮笑肉不笑」面孔,所以在宴會後回到家裏或是隔天覺得嘴巴酸酸。還有,在電視劇中常常會看到演技差勁的演員,沒法把自己的心靈投入劇情,卻又故意裝成符合劇本的表情,結果他表演的只是讓觀眾知道他在表演喜怒哀樂的一種樣式而不是讓觀眾感動於劇中角色的情緒流露,這種演技,當然看了此較會令人噁心!
腦化學為情緒的化學基礎也可以從一些麻醉藥品上癮的情況來證明。會叫人渾身舒暢的物質如鴉片、海洛英和嗎啡等自古以來不知沉淪了多少人。我國旅美科學家李卓皓博士已發現人腦中本就有類似的東西定名為腦啡(endorphin)人腦中存在的腦啡量很少,但也足夠日常所需,貪求享樂的人長期服用嗎啡、海洛英等致使腦啡的分泌停頓,而腦神經也舒服習慣了,一旦外來的刺激盛品嗎啡、海洛英停止了供應,馬上渾身不舒服,除了一些流鼻水、胃痙攣、關節痛、焦慮等外,整個身子好像忽然被抽得空空地痛苦難熬,難怪很多這樣的病人不顧一切地弄錢,為的是要再度獲得快樂的毒品,這種毒癮一日不戒,要他不做壞事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長期情緒不當作用會引發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造成一系列精神性器官病,如:
肌肉系統:緊張性頭痛、背痛、肌肉抽筋。
皮膚系統:神經性皮膚炎、皮膚發癢、蕁麻疹。
呼吸系統:氣喘。
心臟血管:心律不整、高血壓、偏頭痛、昏厥。
消化系統:胃潰瘍、潰瘍性大腸炎、下痢、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生殖泌尿系統:月經不調、性無能、夜尿。
免疫系統:免疫球蛋白減少,疾病抵抗力減弱,自律神經與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不同,不易被意志支配。
交感神經:促進血管收縮,屬白天活動型→器官在興奮充血狀態,心臟活動增加,血壓昇高。(副交感神經為夜晚休息型,使內臟得有充分休息,擴張血管、抑制心臟活動、血壓下降。)
自律神經中樞在第三腦室前視床的下方,它的機能與專司意識的大腦皮質機能相對抗,大腦皮質作用高時,自律神經作用低,反之大腦皮質作用鬆弛時,自律神經作用就昇高。
如此看來,失眠的人大腦皮質一直保持興奮,自律神經平衡失常,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無法交替,副交感神經少有表現機會,內臟器官因為交感神經不斷地興奮,消耗能量與氧氣、維生素、曠物質…等增加,同時廢物排泄受阻,日子一久,因廢物的積聚,因必要營養的缺乏使體內新陳代謝紛亂,不但器官功能受阻,嚴重時更會損害了器官本身。
凡是人,便有生老病死,而在短暫的幾十年人生旅程當中,環境所給的壓力到處可見,不可勝數。沒有壓力的人生可以說沒有,即使有,也平淡無味,同時生活也會太過鬆散,無創造力,對於社會國家的貢獻必然有限。
既然人生裏頭少不了壓力,那我們就該面對壓力。面對壓力的目標主要有二:第一在預防或解除因壓力而產生的情緒反應;第二情緒反應發生後的補救方法。
關於第一點,預防或解除壓力產生情緒方面:1、做為一個人須多體驗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觀能夠配合時代的要求。2、並培養開朗的性格,遇到事情的發生都能以理智來分析,以便提出因應辦法。3、平時就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親友同事,遇到事件較能獲得客觀性的意見,也能發洩一些不舒服的感受,多少減輕了情緒發作的機會。4、培養適當休閒活動,使身心有所調節,不必處在單調忙亂的壓迫氣氛下。5、最好能有幽默感,幽默感對人對己比微笑還管用,它化解情緒發作常常是簡單幾個字的談笑間。
一旦壓力引起的情緒作用發生了該怎麼補救呢?
1及時察覺情緒作用已發生了,儘量一再反覆尋求理性的分析,以便擬出消除壓力的來源。
2尋求傾吐苦悶的對象,並徵詢客觀的分析。
3若上面方法失效,並有了身體狀況的變化最好能找精神科醫師幫忙。
生活壓力壓出的健康問題,依其輕重和身體狀況可分:
1輕微的情緒變化,生理機能上沒有變化。
2輕微的生理變化如食慾不振、頭痛、失眠、神經質、疲勞,壓力事件消失,症狀也消除。
3長期壓力的折磨後所產生的生理障礙不易消除,如頑固性頭痛、腰酸背痛、呼吸壓迫感、失眠、心悸、下痢、便秘。
4誘發身體潛伏疾病如高血壓、氣喘、胃潰瘍。
5加重原來已有的疾病如高血壓、氣喘、糖尿病、消化性潰瘍。
以上就宗教和醫學層面來探討修道與健康。接著對於修道的手段將提個人的看法,如前面談過,處在複雜的現代工業社會,修道已是必須,還有為了讓自己有個平靜與快樂的心,修道是有益的,不過,修道的方法往往比要不要修道重要。
我們的肉體終有消失的一天,人生在世不斷地解決問題,也不斷地製造問題,人擁有的慾望、煩惱很多,心一直無法寧靜。人心之中善惡並列,善惡之爭,就是修道。
修道最好是藉反省與感謝來舒坦自己本心,而反省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心鏡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大家熟知「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鏡子的外面是什麼,鏡面反映出來的便是什麼,而反射你言行的心鏡,便是你自己的良心,它正是你修道途上無價之寶,而且方便得很,因為它可以隨身攜帶,上天下地,人多人少的地方照樣可以帶,所以說,修道難嗎?不難!隨時隨地都成,難的是你不會去用你的心鏡,難的是一般人把修道、宗教、信仰、苦行…等等混淆在一起,使自己徬徨在抽象的修道條件和現實生活間的矛盾之中。
或許有人要講,光憑藉反省的功夫,調整好自己的言行,使不犯錯誤,這種修行頂多達到幽界、靈界,根本達不到神界、菩薩界或更高的層次。是不錯,道行有高低,不過藉反省以達心中的寧靜卻是修行最起碼和實用的方法,等到你能夠修行到這個地步,前面自有更光明的大道呈現在你眼前。坦白講,一般眾生要修行到這樣已不簡單。
能使心中寧靜就不會牽掛到死後到底去了那裏,是天堂?或是地獄?更不必為著來世需要為今世所做過的錯誤或罪惡承受處罰而憂心重重,同樣地,在做了善事的時候,無需期待著來世裏頭一定會有計件報酬的好報來臨。
能從日常生活中去體驗和鍛鍊心中平衡的人,不管他所獲得是多還是少,他是真正快樂而健康的人,他不受宗教的束縛,他沒有一大堆信仰和現實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一般人都知道講究生活品質,可是大部份的人還是糊裏糊塗地過日子,在提昇生活的品質裏,或許添加了一些時代科技的產品如電視、電腦、卡拉OK等,但是心的方面卻不見得有所提昇,有的話,也只不過是做些散散心的活動如爬山、郊遊、森林浴,不過這些卻只是生活的調劑,對於心的平衡無實質的幫助,往往要在身心受到了重大的挫折時,為了要彌補心理的平衡,他才求助於偉大的力量,然後聯想到宗教與神,他更把不利於自己的挫折推給環境和別人,很少有人會認真地反省自己的言行,或許他反省了,卻不肯向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
1無教養的人─怨天尤人─見山是山。
2哲學初學者─責怪自己─見山不是山。
3達觀的人─任其來,任其去─見山還是山。
最後總結,修道有益健康,對於肯三省吾身的人,宗教有利修道,對於不肯或是懶於三省吾身的人,宗教正是修道的絆腳石。最後願以「道與你的心同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