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人實學之「實」

天人實學之「實」

 /劉通敏

 

(一)天人實學之「實」,第一是建立在科學實證基礎

先天一炁玄靈子上聖於壬午年(九十一年)十二月廿五日聖訓中明確指出:天人實學之「實」,第一是建立在科學實證基礎。理查費曼2是本旋和系地球上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在1964年的演講中留下之傳誦名言為「與實驗不一致就是錯的」,他對如何尋找新的定律(law)或模式(模型)(model)的「科學程序」作了如下之總結說明3:首先我們用猜的,然後假設所猜的定律是正確的,便開始計算猜想的結果。接著我們利用實驗或是經驗來比較計算的結果是否與自然一樣,或是直接與觀測的結果比較。如果與實驗不一致,那就是錯的。這種簡單敘述就是科學的關鍵。不論你的猜測多美妙,都不會有什麼差別。你人再聰明、不管是誰猜的、他的名字是什麼,還是一樣──如果它與實驗不一致,那就是錯的。這就是科學以及科學定律或模式的樣子,就是科學實證基礎:如果與實驗不一致,那就是錯的。顯然「無形」與「有形」皆強調科學「實」證。維生首席在其所歸納天帝教之五點特質中,亦明列天帝教是一科學的宗教,以哲學正思與科學驗證的正信方法,確立人類的宗教信仰。

上述「科學程序」還有更微妙之處,即使猜測與實驗一致,並不表示那個模式就「正確」得像永恆、普遍的深奧真理。以計算容器內氣體之壓力為例,我們可以把分子當成小硬球,並不意味分子真是小硬球,這只是表示在某種狀況下,它的行為表現得有如小硬球。模式在清楚的界定下有效,但通常有它的限制,在此限制之外,可能就要另尋其他模式來替代了。讓我們從另一不同的角度來看容器內空氣中氣體分子的現象。這些分子有一些可能是水蒸氣。水的分子是由三個原子(即兩個氫和一個氧)所構成的,寫成H2 O。為了某些目的,水分子的適當模式便是兩個小硬球(氫原子)連接了一個大硬球(氧原子)形成夾角104.5度之V狀,氧原子在V的頂點上。在此情形下,原子間之連接可以視為微小之剛性彈簧,所以分子內之原子可以來來回回的輕微振動。這種振動牽涉到輻射的特定波長,因為原子帶有電荷,如果他們被強制做這種振動,就會輻射出微波,反之,如果把適當的微波導入分子中,也會引起分子共鳴振動。這正是微波爐裡發生的事,微波的波長調整到使水分子可以振動,這樣的微波充斥爐內,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振動起來,水分子吸收能量,食物就被加熱4。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廚房內或實驗室中,在研究來自太空的氣體雲的微波輻射時,天文學家可藉以偵測太空中是否存在水分子和很多其他的分子。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尋找太空中的分子的電波天文學家,或者是一位設計微波爐的電機工程師,只要連接原子的棒子有點彈性,對你而言,水分子的棒與球的模式便是很好的模式。你不需再把整個分子當成硬球,但是你還是要把個別原子,如氫原子,當成個別的硬球。上述「模式不只一種:在界定限制下成立之模式並不表示那個模式就「正確」得像永恆、普遍的深奧真理,而在界定限制之外必須改進或更新模式。」的科學程序,實與孕育於1944年(民國三十一年壬午之冬)的本教大經《新境界》5所述相通,師尊在緒論裡說,「宗教必須具有常住不滅的革新精神,方能為人類之傳統信仰,保持宗教本身長存價值」意涵著宗教要在不斷的革新中改進,如此天帝教才能成為適應時代需要,肩負時代使命,悲天憫人與救世救人之救劫宗教。

 

 

(二)天人實學之「實」,第二是以實際、實在的求真精神結合哲學、宗教思想

先天一炁玄靈子上聖又指出:天人實學之「實」,第二是以實際、實在的求真精神結合哲學、宗教思想。現今之人間科學在發展上已有其瓶頸,需要哲學思辨、宗教情懷的引導,天人實學當是超越科學研究範疇,結合宗教、哲學引導整合性科學的發展,進入研究宇宙大道新方向。但是科學與哲學、宗教要如何結合呢? 這個問題實在是帝教同奮們一個很具挑戰性的研究題目,值得有興趣者仔細深入探討。

一九六三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邀請物理學家理查費曼2舉行三場演講6。那年費曼四十五歲,尚未獲得諾貝爾獎,不過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風格獨特的物理天才。演講中費曼談論到宗教與科學的關係,他認為宗教有三個層面。第一是宗教的形上學層面,所牽涉到的是世界萬物來自何處?其意義何在?神(上帝)是什麼?祂能作些什麼?這類問題。第二是它的道德層面。第三宗教可以激勵人心,在人軟弱之時扶持幫助,這是「神靈感召」層面。這三個層面經由「上帝的旨意」而連接起來。費曼相信科學與宗教的道德面向是沒有衝突的,但是他認為由於科學精神是一種懷疑態度,這與形上學面向中的信仰格格不入。信仰必須十分確定才有意義怎麼可能使「信仰」與「不確定性」不相互矛盾呢?費曼很小心地不說這是不可能的,但認為這的確是非常困難。

宗教徒面對科學演進所帶來的衝突自古皆然,例如伽里略與天主教廷,在人類還未對本地球以外的太空進行探索前,宗教徒不必去面對宇宙的問題;在進化論未被發表前,宗教徒不必去面對物種演進的爭論;在原子彈還未在日本爆炸之前,宗教徒不必去面對核子武器所帶來的三期末劫威脅以及核能發電事故與核廢料處理所帶來的跨國輻射污染(包括台灣的輻射鋼筋屋);在使用細胞複製動物或人類的技術未被發明前,宗教徒可以不必去想像複製人類的靈魂問題與道德上該不該做的爭議。但是,這並不是說科學必然與宗教衝突。科學猶如兩面利刃,可以為善,可以為惡,要看人類如何使用它。「科學」本身不會為惡,會做壞事的是身居火宅真性迷失的人、是政客與野心家。在電腦與通訊技術的助長下,科學的演進速度在過去一世紀呈現突飛猛進的加速現象,知識的累積程度一年比一年快,物質文明極端發達,國與國的距離日漸縮短,人與人之關係卻日漸疏離,主因為與此同時宗教的革新改進速度相形之下緩不濟急,宗教思想領導未能激發人心創造適應時代需要的精神文明,心物未能和合一元二用,外在世界的改變遂更加劇烈混亂。

現代的科學尚無法解釋神的存在,摩西帶以色列人民過紅海,只用手杖一點,紅海就分開,也不符合科學的原理。如前所述,科學講求規律性與可驗證性,很顯然宗教經典中許多神蹟的描述,違反了科學的驗證原則與規律性假設。基於科學對於規律性的期望,科學家都具備了理性主義特質,凡一位科學家所觀察到的結果,世上任何一科學家只要利用相同的程序應可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就是科學驗證的精神。一位科學家聲稱在實驗室中利用某種新裝置與新程序而發現了新物質,其他科學家如果仿照這樣的裝置與步驟,也必須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否則該位科學家的發現就不會為科學界所承認。數年前,有二位科學家聲稱在實驗室內成功完成冷核融合,亦即不在高溫中就可達到核融合的目的,相對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匯集世界頂尖科學家所從事的高溫核融合研究計畫,這簡直是科學界的大突破,可是後來因為沒有其他科學家利用同樣的程序可以達到冷核融合的結果,因此冷核融合的說法便成為當時那二位科學家欲爭取極速成名的一種愚弄。和科學講究方法、步驟相比較,宗教與科學剛好是兩個不同世界的東西。科學講究實證,必須經由反覆的驗證與查核都呈現一致性後,才被認同,才具備價值。如果無法透過驗證的論據,都無法稱為科學。而宗教則是強調個人的體驗,強調個人與神的關係,這種體驗不是科學所能驗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過紅海時,手杖一劃劈開紅海。如果科學家要驗證這樣的程序,他也拿著杖,也點了海,依照同樣的步驟與程序,他會期望看到紅海分開。他會看得到嗎?大概不會。因此,現階段用科學的驗證方式來檢驗宗教,結果多半不會令人滿意,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在這種類似實驗的方式中,有一個變數是科學家無法掌握的,這個變數就是「神」。摩西點杖擊海,讓海分開,其實不是摩西或是杖讓海分開,而是神讓海分開7;當然從天帝教的觀點摩西或可稱為人神。同樣,某位癌症病人信仰宗教誠心禱告,病得醫治,並不是信了宗教每天禱告兩小時的行為讓病得醫治;真正醫治癌症的是神,是神決定要醫治這位癌症病人的疾病7;依據天帝教教義緒論5,則為病人的「善之誠心」,其一切動念(親力)合乎天理人情,而終能獲得「最後之神── 上帝」的同情和力。

自十七世紀的理性主義興起後,人們開始相信,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事都可以使用已知的知識加以詮釋,而且人們只相信自己的心靈為真正實在與真實的,對於一切外在事物皆持懷疑的態度,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親手所觸才為真,凡是不能使用思辯、理性加以詮釋的情況,都抱持懷疑的態度。然而科學家這種以理性主義為出發點的態度,基本上與宗教信仰不容,因為理性主義的字典中找不到「神」的位置,神的超越性是科學家所無法接受的。在十九世紀中葉,達爾文(1859年)出版物種源起,12年後出版人類的出身,爾後進化論就為科學界所普遍接受的理論,當然這種理論也就持續進入了教育體系與教科書,咸認人類是因為物競天擇下,由人猿進化而來。進化論中,完全不讓神插手整個程序,而被排除在外。因此,當科學與宗教在某些非常基本、重要的面向是相互衝突的時候,身為宗教徒心中就會產生許多苦悶與衝突7

原來如此,請注意前述對於「要使宗教思想與科學不互相矛盾」的問題,費曼很小心地不說這是不可能的,但認為這的確是非常困難。那麼要如何化解這個困難?俗語說:「窮則變,變則通」如果宗教信仰是建立在對 上帝的絕對信心上,而不是完全建立在證據上,那麼你就可發現其實科學與宗教並非不相容,甚至可以是互補的。雖然利用科學的原理與精神來檢驗宗教信仰與經典神蹟,有時候的確可以強化信仰的韌度,也可以讓信仰不致冷淡;但若宗教信仰完全建立在科學的論證與證據時,信仰就會變得脆弱而危險,宗教本身的長存價值就無法保持。因為前面說過,即使假設與實驗一致,並不表示那個模式或定律就「正確」得像永恆、普遍的深奧真理,科學定律在清楚的界定下有效,但通常有它的限制,在此限制之外,可能就要修正或者另尋其他定律來替代了。科學與宗教的矛盾僅僅是目前的科學還不能解釋神的作為而已,如依據天帝教的宇宙定律5,則是科學還不能解釋「無形如何涵蓋有形,無形如何應化有形,無形如何創造有形」。在神的真理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當科學與神的真理相衝突時,是因為科學的不足,而不是信仰的謬誤,日後科學還會持續的進步,科學也就會更進一步的符合經典的訓示、進一步印證經典中的內涵。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哲學兩大對立派別。科學則是反映自然、社會、思惟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而神學為論證神的存在、本質,研究宗教教義的學問。在古代希臘人看來,哲學和科學是一個東西,在中世紀,兩者又和神學合為一體。文藝復興以後,採用實驗方法研究自然,哲學和科學才分道揚鑣;因為自然哲學開始建立在牛頓動力學的基礎上,而康德和黑格爾的追隨者則引導唯心主義的哲學離開了當代的科學,同時,當代的科學也很快地就對形而上學不加理會了。不過,進化論的生物學以及現代數學和物理學,卻一方面使科學思想臻於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學家對科學不得不加以重視。大多數科學家一向認為他們所處理的就是終極的實在。科學方法主要是分析性的,要盡可能地用數學的方式並按照物理學的概念,來對現象作出解釋。但是,現在我們曉得,物理科學的根本概念都是我們的心靈所形成的一些抽像概念,目的在於給表面上一團混亂的現象帶來秩序和簡單性。因此,通過科學走向實在,就只能得到「實在」整體中的幾個不同部分或面向,就只能得到用簡單化了(化約)的線條繪成的圖畫,而不能得到實在自身。更詳細的說,進化論在達爾文的謙遜的心目中,僅僅是科學上的一種學說,此學說或者可以用「天擇演化」(自然選擇)的假設加以部分的解釋;但後來竟變成一種哲學,甚至在有些人看來差不多成為一種信條了,而更進一步從科學與哲學發展成為歷史學、社會學及政治學的普通原則。進化論的生物學給予一般思想界的真正教訓是:任何事物都有其連續不斷的變化,如果這種變化在與環境不合的方向上走得很遠,可能就有某種淘汰去加以制止8。 現今科學被分為許多學科,一個現象或真理,可從各個不同學科的觀點來觀察。一根手杖在木工眼裡,是一長而有彈性的棒杆;自植物學者看去,是一束纖維質及細胞膜;化學家認為是複雜分子的集體;而物理學家則認為是原子核和電子的集合體。哲學家們已經開始明白,科學只能闡明「實在」的某幾方面,亦即對於自然界的概念立體模型的截面或者投影面。只能繪出平面的圖形,作為自然模型的輪廓。不過,話雖這樣說,就連哲學家現在也開始明白,在用形而上學的方法研究實在的時候,科學的方法和成果是現有的最好不過的論證,而一種新的實在論,如果可能的話,就必須利用這些科學的方法和成果來建立。

物理研究現今已進入了一種特殊的狀態,或者說進入了十七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狀態。一方面古典的牛頓動力學與馬克斯威爾電磁學,依然被應用於產生具有偉大價值的成果。但另一方面,在今日最驚人的發現——微觀世界原子結構的理論 ——方面,古典的定律又已失其效用,而我們不得不接受相對論與量子論的概念。正如物理學家威廉﹒布拉格 (William Bragg) 8 所說;「我們在星期一、三、五應用古典的理論,而在星期二、四、六應用量子論。所謂自身一致性,至少在目前已被拋入大海,我們只看我們遇到什麼問題來決定採用這兩套觀念中的哪一套,以求得結果。」。布拉格忘記指出我們在星期日甚至可以採取第三套的觀念。科學必須承認宗教經驗在心理方面的有效性。很明顯,在有些人看來,對於上帝的神秘而直接的瞭解,正像他們對於人格的自覺,或對於外界的知覺一樣真實。正是這個通神的感覺,及其所引起的敬畏與崇拜,構成了宗教——對於一般人來說,僅僅是受到靈感的瞬刻所看見的幻境,但對於宗教徒來說則是一種與生命氣息同樣正常,無所不在,而永遠存在的經驗。麻煩在於:「宗教往往誤認為它所說的就是它的意義所在,而科學或哲學(唯理論者)則偏偏要指出它所說的是不真實的」。然而就是在這方面,不同的思想形式,也漸趨於接近。基督教的神學,已經不得不放棄使徒時期視為精義的基督即將第二次出世的信念。後來又不得不承認哥白尼的體系,而把地為靜止的中心,天堂之門就在天空,地獄之路即在地下等一整套說法,統統加以擯棄。它不得不承認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得不同意人類的祖先是猿猴而不是天使。如懷德海(Whitehead) 9所說:宗教如果不用與科學一樣的精神接受變革,它就不能恢復其固有的權威。宗教的教義或可永存;但此種教義的表現,需要不斷的發展。……宗教思想可以發展為愈來愈精確的表現,擯除外來的偶像;而宗教與科學的互相作用,就是促進這種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很顯然的懷德海的此段話與師尊在教義緒論裡所說「宗教必須具有常住不滅的革新精神,方能為人類之傳統信仰,保持宗教本身長存價值」,相互呼應。

懷德海一方面為了反對唯物論,另一方面,受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觀察者的運動造成附屬時空結構的調整」之影響而提出機體論organism)9世界上具體而持久的實體,是完整的機體,所以整體的構造,影響了其各部分的特性。一個原子當形成為人體的一部分時,其行為可能有所不同;它的情況是作為機體的人的性質所決定的。心靈的狀態參加整個機體的構造,因此可以改變其附屬各部分(直至電子為止)的計劃。一個電子盲目地行動,但在人體內,它的盲目的行動就受到身體的整個計劃,包括心靈狀態的制約。他說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是在一個聲音、色彩與其他感覺對象的世界裡面,而這些聲音、色彩和其他感覺對像是在空間和時間中同持久的物體,如石、樹,及人體聯繫在一起的。我們自身同我們所感知的其他東西似乎在同一意義上都是這個世界的成分。」,如此一來,沒有任何事物具有獨立的實在,事物處於互相關聯的共域中,事物的細節必須放在整個事物系統中一起觀察,才能見其本來面目──實在就是體現過程。由此可知,懷德海是用機體論來代替科學上的決定論。機體論強調事物之相互影響,「心」﹙意志﹚改變「物」的原本規律,而「物」影響其他事物的發展並反過來帶動「心」的運作。機體論使得心靈獲得肯定,價值得到證實。

  無論如何,我們至今已更能認清科學的能力與限度了。科學(或許除卻原子理論及量子力學)本身,可能是決定論的。然其所以如此,是因為科學按其本性來說就是研究自然界的規律性的,只有在它找到這種規律的地方,它才可以起作用。科學的概念只不過是模型而已,並不是實在。現在再引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愛丁頓(Eddington)10的話:「物理學中許多實體的象徵性質;已經得到公認。而現今物理學體系的表述方式,使人一看差不多就自然明白這個體系是一個更廣大的事物的片斷。……科學世界的問題,是一個更廣大的問題的一部分,一切經驗的問題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人類精神的有些領域,不是物理世界所能管制的。」。 我們對於自然界所擬的科學模型異常成功,致使我們有了愈來愈大的信心,相信實在是與這模型類似的東西。但是模型依舊是模型,模型只能適合我們的意識切成剖面,加以研究。從機械觀點看人,人自然是架機器。但如果從精神觀點看人,則人仍然是一個理性的心靈,與一個活著的靈魂。科學已經認清其真正的意義,不再想用定律的羈絆,來束縛人的精神,而聽他用他的靈魂所需要的任何方式自由接近神靈。我們未嘗不可把科學與宗教兩者的根本要義(在每人覺得自然的方式下)同時予以承認,而靜待時間去解決其矛盾。雖然在有些學者或神學家看來,科學家有時似乎是用了十分膚淺的方法,忙忙碌碌研究瑣屑的事實與無足輕重的問題。反之,在哲學家及科學家看來,通俗的神學對於荒誕無稽之談,胃口是很大的8。 走筆至此,突然發覺自己對師尊在〈新境界──第七章和與亂中所說『科學與哲學不得其「和」,即無真理』,以及聖訓『現今之人間科學在發展上已有其瓶頸,需要哲學思辨、宗教情懷的引導,天人實學當是超越科學研究範疇,結合宗教、哲學引導整合性科學的發展,進入研究宇宙大道新方向。』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三)天人實學重在實修實證,以有形專司天人親和,媒介無形,合流發展新文明

    回到主題:科學與哲學、宗教要如何結合呢? 物理大師費曼認為這的確是非常困難。

基本障礙科學家都具備了理性主義特質,在實證過程中,有一個變數是科學家無法掌握的,這個變數就是「神」。理性主義的字典中找不到「神」的位置,神的超越性是科學家所無法接受的,神對科學家來說是這麼遙遠。

    光:哲學家已經開始明白,科學只能闡明「實在」的某幾方面,只能繪出剖面或投影面的圖形做為自然多度空間模型的輪廓。當科學與神的真理相衝突時,是因為科學的不足,而不是信仰的謬誤,因為科學自身只能憑人類五官所得的印象進行觀察與測量。不過哲學家也已經開始明白,在用形而上學的方法研究實在的時候,科學的方法和成果仍是現有的最好不過的有效論據。另外,機體論強調「心」、「物」的互相影響,使得心靈獲得肯定。

    望:科學必須承認宗教經驗在心理方面的有效性。宗教信仰要建立在對 上帝的絕對信心上,而不是完全建立在證據上,如此科學與宗教則可相容。

主題答案

《新境界》第一部緒論中指出:「宇宙間之真理無盡無窮。人類雖是理智最高等動物,然而僅能了解理智所能見聞之直覺範圍,即是「大而化之之謂聖」的聖人,亦斷不能因其已知之理,而窮究出乎「知的極致」之外。是故過去許多科哲學家分門別類,以其有限之優越智慧時常玄思冥索,殫精竭慮,終未能探出宇宙相當究竟。」。是的,人類雖是理智最高等動物,在「天人親和真經」中的十大天人譜上,「凡」也只排名第二。其次,注意師尊提到「科哲學家分門別類玄思冥索」,筆者前文曾闡述這只能提供一個更廣大的真理實體的片斷圖像。師尊接著說:「其最大缺點,即是囿於心物之分的成見各走極端,未能探本窮源。所以最後仍得回到宗教上來研討神靈之學,而向「神的境界」繼續探求,。因此,近年世界最新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亦均順應時潮,各本已知之理趨向於心物交相組合的途徑,以求發明「一切未知」之理,建立一致正確的思想,眾所公認的答案。」,此段文句,可說言簡意賅的道盡了本地球科學、哲學與宗教之演進史以及癥結點。所以科學與哲學、宗教要結合。

神的超越性是以往科學家所無法接受的,神對科學家來說何其遙遠。《新境界》第三部精神之人生觀提出「第三神論11」:神(第三神)是人類修證而成。儘管在天人交通機尚未研發出來之前,人類無法以當前的科技實證第三神論,但是,此一第三神論『一下子拉近了人、神間之距離」。目前尚無法實證第三神論,其主因為《新境界》之內容乃由天人溝通所得,屬於超越時代的宇宙人生的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新境界》緒論中更進一步點出:天(神)人之間的距離是隨著時代巨輪在不斷的推進而縮短,世間凡有不能由理智(筆者註:科、哲學)解決之事理,希望今後或可由天人交通之新途徑來求出真理。如何運用智慧使「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的精神科學與現代自然科學長期合流發展,如何配以有形軀體與無形靈界媒介貫通,促使「形而上者謂之道與形而下者謂之器」互相協調,亦惟在善能把握科學與哲學之相配原理與自身之修持功夫。』。這就是主題答案。

你看,大宇宙至高無上之主宰上帝多麼仁慈!為了曉諭聖凡平等,為了促進天人大同之理想時期早日降臨,特命上聖高真神媒以天人溝通方式系統整裡分析成《新境界》一書,以為「科學與哲學、宗教要如何結合」,這一連當代物理大師費曼都認為極端困難的問題,為帝教同奮指引出一盞明燈。而部分主題答案:「自身之修持功夫」,竟然是師尊與聖訓諄諄教誨同奮的:勤做五門功課。真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2。至於天人交通(或者更廣義的「天人親和」)方面,壬午年(92年)十二月廿五日玄玄上帝之聖訓亦提到:對「地球文明暨天人實學」之進展,再加說明:一、天人實學開啟人間「新境界」,結合科學、哲學、宗教,以有形專司天人親和,媒介無形,合流發展新文明。二、天人實學不重文字、口語,重在實修實證,以心量德行之修持引來無形親和佈化。天帝教天人親和院業已於今年成立,正可就「以有形專司天人親和,媒介無形,合流發展新文明。」大展宏圖。

現階段有哪些限於當前人類文明而不能由理智(科、哲學)解決之事理,希望藉由宗教之天人交通途徑來求出真理?茲就聖訓與個人學識背景,列舉數項以為天帝教同奮之研究題目參考,如下節所示。

 

 

(四)研究題庫

1、科學與哲學、宗教要如何結合?(說明請參考本文)

2、如何運用科學之驗證,哲學之思辯,揭開天人親和神秘面貌,成為救劫弘教之有力後盾?(說明請參考下段聖訓)

甲申年93年)十二月廿五日先天一炁流意子

祈禱親和者,道統貫虛皇, 上帝時時大放親和光,人間之教壇光殿是得天獨厚最佳親和場,同奮於玆奮鬥不懈,以天人親和合光同化,時時存恭敬心、清靜心,心口如一,即是「去私心,存天理」,常應常靜,有感斯應!

在人間,天人親和屬於宗教生活層面,成為天人實學重要內涵,接受科學之驗證,哲學之思辯,揭開天人親和神秘面貌,是救劫弘教之有力後盾。

甲申年93年)十二月廿五日玄玄上帝

…天人實學之發展與地球文明之發展相互關連,天人實學建構於地球文明知識基礎之上,亦是超越時代,領導時代知識潮流,結合人間之科學、哲學理論,不斷創新,不斷推陳出新,累積知識,傳遞與應用新知識,引領地球文明邁向聖而不可知之精神領域,探究無形、有形天人奧秘,人間天帝教肩負起傳佈天帝真道之責任。

3、如何將教義結合科學、哲學交相驗證,充實理論基礎,融貫精神物質文明,使成為未來人類文明發展之指標?(說明請參考下段聖訓)

戊寅年(87年)六月十日首任首席使者

…(五)如何將教義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幫助同奮理解,以應救劫弘教之需,正是可以發展的方向。傳道弘教在於化繁為簡,才能廣渡原人,弘法利生,思之!勉之!

甲申年93年)十二月廿五日先天一炁玄靈子

天帝教天人實學即是宇宙大道之根本,在人間開展天人實學宗教學術研究,引導地球文明之走向,必須先以教義結合科學、哲學交相驗證,充實理論基礎,融貫精神物質文明,將成為未來人類文明發展之指標。

4、如何將天人炁功學理,結合人間基礎科學研究,使天人炁功鍼心治病功能公諸於世,並從生命之身心體知識直探靈體之秘奧?(說明請參考下段聖訓)

甲申年93年)十二月廿五日先天一炁流道子

天人炁功是以鍼心治病來弘教度人之方便感應,以廿字真言人生守則為媒介,經由人間祈禱親力感應無形護持和力,形成親和力之交相感應,達致鍼心治病之功。

天人炁功之本質如是,豈是人間一般善信以為之神通、靈通,不能有此正確之認知,即易滋生弊端,混淆天人炁功之正信,實乃人心之偏失有以致之。重申天人炁功施治法則,確實遵照首任首席使者正式傳授之方法,日常作息規律,行持基本修證功課,培養正氣,提昇熱準,正心誠意而施。

天帝教天人實學亦包含有天人炁功學理,結合人間基礎科學研究,將天人炁功鍼心治病功能公諸於世,從生命之身心靈知識直探靈體之秘奧。

5、如何將人類於星際間磁場、磁力線之研究,運用於開發製造星際間飛行器,導正太空科技之發展(說明請參考下段聖訓)

甲申年(93年)十二月廿六日紫微大帝聖訓

()星際間之星氣磁力放射,對地球與生存其間之萬生萬靈皆有不同程度之影響,人類於星際間磁場、磁力線之研究,可運用開發製造星際間飛行器,逐步引導人類邁向太空領域。

應元救劫之天帝教則以天人合一實修起步,結合教義、經典之啟示深入研究,知其然而運用自如,不落言詮,不執於象,自在修行,自修自證天人合一之精神生命,可以具備突破旋和系間五種不同旋和律之技能,往來自由,殊途而同歸!

     (二)星際之磁力放射,對地球與生存其間之人類之影響無時無之,人類太空科技循此原則深入研究,可契入宇宙創生之秘奧,對生命之起源與生命終極意義皆有啟發,引導人類邁向文明新紀。…。

癸未年(92)十二月廿五日玄玄上帝

     上帝於參機殿召開「地球文明暨天人實學推展總會報」。御示:

  一、人類文明進展深入各領域,各方精勤研修皆有創見,匯為人類珍貴文化資產,進而激發創新力量。

  二、導正太空科技之發展,護持人類邁入太空新領域。…。

甲申年93年)十二月廿五日戌時玄玄上帝

     上帝於參機殿召開「地球文明暨天人實學推展總會報」。御示:

  (一)人類之文明均是無中生有,各民族文化因地域、氣候、地理環境之差異而有多源之展現,皆為人類先民之寶貴遺產,時至今日,文明進展日新月異,開啟人類文明新紀元,汲取歷代文明之演進經驗,道鑑古今,促發人類新文明之發展,以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為奮鬥目標。

(二)發展太空科技,拓展人類在本地球之生活空間,對於人口爆炸、糧食短缺、資源消耗均可有釋解之功效,持續癸未年之專案,護持人類於太空科技之開發基礎,適時應化。…。

6、如何結合教義、經典之啟示深入研究自修自證天人合一之精神生命,以臻突破旋和系間五種不同旋和律之技能,往來自由?(說明請參考上段聖訓)

7、如何開拓「無中生有」之新能源時代?(說明請參考下段聖訓)

乙酉年(94年)二月八日 日光大帝聖訓

…系星地球之科技文明已知太陽於有形世界供給光能照射,為生存其間之生物賴以維生之基本元素,殊不知對於無形世界,太陽亦是發射「日光正能」供給無形生命體之生命養分,提昇性靈和子正向思維,強化和子之和善性。宇宙間之能量種類繁多,人間帝教同奮習知之金光、紫金光、鐳光等均屬之,惟因宇宙時空間轉化律則影響,適用本系星地球空間之能量,主要施用於人類之和子、電子結構體。因此,此次之加強「太陽日光正能」施放作業已列為本太陽系春劫行運之專案,各相關司職神媒無不是謹慎施為,尤其是天帝教在人間各地之教壇光殿更是最重要之作業轉運站,自無形世界乃至有形世界層層運化各種光能,力行救劫之實質行動。

 由於本太陽系於太陽之中蘊藏大量有形基本光能,亦有大量無形日光正能,特預告此一日光正能可暫建立成有形光能之「反光」無形能量觀念,人間可據以作科技探究,進展至「無中生有」之新能源時代。

(五)歷年天人實學聖訓之分析研究2:天人實學之「無中生有

  待續

 

註:

1研究範圍:87年1月至94年2月天人實學聖訓。

2費曼(Rechard P. Feynman,1918-1988),美國物理學家,為人幽默風趣,對科學教育與物理學有獨到之見解。他以費曼圖及路徑積分法銓釋量子電動力學,榮獲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

3 John and Mary Gribbin, “Almost Everyone,s Guides to Science : The Universe, Life and Everything,”Commonwealth Publishing Co., Ltd., 1998.(或蔡信行譯,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Yunus A. Gengel, “Heat Transfer-A Practical Approach,”2nd Ed., McGraw Hill, 2003.

5 李極初,”天帝教教義──新境界”, 帝教出版社,三版,1997.

6 Rechard P. Feynman, “The Meaning of It All,”(這個不科學的年代),吳程遠譯, 天下文化〈科學文化系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7 聖靈月刊,306期03號,2003.

8 W. C. 丹皮爾,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hilosophy and Religion,”3rd Ed., 李珩譯,Cambridge, 1947.

9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懷德海),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科學與現代世界), 傅佩榮譯,立緒出版社,  1997.

10亞瑟.斯坦利.愛丁頓(Arthur S. Eddington) 為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於本世紀初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愛丁頓就成為最先的知音和熱切的支持者,並於1919年通過自己的天文觀測,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偉大理論。

11先有自然,後有物質,最後方有神,故名「第三神論」。第一神論為創造之神,第二神論為救贖之神,第三神論為媒介之神(媒自然介物質),唯有第三神論之性質始為神之真象,其他皆幻想也。《新境界》5102頁。

12 摘自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青玉案】。

(作者:劉通敏(正炁) 天帝教天人親和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