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帝教的三角(三才)與五原素(五行) 親和觀

天帝教的三角(三才)與五原素(五行) 親和觀

             /黎德安

 

前 言

師尊對於宇宙有幾段具體敘述[1]所謂物質宇宙即是有形宇宙,就是物質世界;而無形宇宙就是精神世界。太空之間實為無量無數之和子與電子,兩種基本質素統一調和的場所,無形宇宙指的是性靈所組成的宇宙,對整個有形宇宙──物質世界──產生不可思議的控制力量與調和力量。宇宙的定律便是「無形涵蓋有形,無形運化有形,無形創造有形」,由於星球上有形有質,有色有相的任何物質體,在時間上是不能持久,遲早必要毀滅,肉體生命結束而屍骸腐爛,電子即被同性相引,而仍歸原;和子則脫離軀殼飄遊於太空之間而受異引律之支配。此為宇宙成、住、壞、空,無法逃避的自然過程,而人類的自然過程即生老病死。

上帝即道 道即上帝(維生首席《首席闡道 p138) 道是宇宙生命祂孕育了兩個生命體,一為有形宇宙,就是物質生命;另一無形宇宙就是精神生命

“三才”一詞,首見於《易傳》,在《繫辭》《說卦》中有多處論述。《天人親和真經》:教主曰,天之層,由用三才,分其兀,以列其角,旋行其間,以彌達際宇,生滅無常,力其親,以透其和

中國古典哲學中的“五行說”,包容了“陰陽說”和“天地人合一說”,這些理論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五行記載於《尚書》、《黃帝內經》等,分別代表五種多元的物性而《新境界》及聖訓則有宇宙的五種原素(和子與電子)似乎可解釋為五行。就河圖洛書》而言涵括了“陰陽說”和“五行說”代表宇宙有形與無形間運行生化的模型

從三角(三才)與五原素的觀念可看出帝教與中華文化的密切關係藉由天人親和天人合力的頻繁相信帝教的思維能帶給人類文明新契機

 

第一節  三角關係(生我我生)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2] 許多事實都明確地指出,在一分為二的二極中間,存在著一個不斷變化、轉化和分化的“中間帶”。1971年德國哈肯(Haken“協同學說(Synergetics) ”的原理指出:千差萬別的系統,儘管其屬性不同,但在整個環境中,各個系統間存在著相互影響而又相互合作的關係[3]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類比對從無序到有序的現象建立了一整套數學模型和處理方案,並推廣到廣泛的領域。它基於很多子系統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與子系統特性無關[4]的原理,現實中,從人類社會到自然界,以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事物都表現為:“陰←→中間帶←→陽”。陰陽原性是對立但是宇宙自然界中仍存在著許多動力的融合,即沖氣為和彼此是既獨立又同時存在展現其多元性

西方古希臘與希伯文化將人性分為靈肉二元,依鄔昆如說法 基督教經典啟示有身心靈(Spirit,Soul,Body)三元理論[5],中國傳統三元論為精氣神,以心物一元二用貫通中西心靈哲學並配合和子與電子,其中,心與氣”在生命體扮演著中間介質,如同衡相衡異衡相列”,有異同作用,如下簡表1

 

1  天帝教中國與西洋生命觀簡單比較

 中國傳統身體觀

天帝教生命

(心物一元二用論)

 西洋三位一體觀

 

神指人體生命的光

心指和子

靈指靈魂體

 

氣指人體生命的力

心指心理意識體

 

物指電子

 

精指人體生命的熱

身指電子體

 

 

大如旋和系小至水分子結構自物質世界至生命世界亦可見其生氣與生機從個人疾病症候變化擴展天人親和顯示生我我生生生不息的恆動而此恆動三角關係卻都可致中和,保持穩定趨向調和

 

1-1  病證傳變

郭雍《郭氏傳家易說 總論》云:“天道不以天高而大於地,地道不以地廣而大於人,人道不以人微而小於天地,故三畫皆無差殊。要其至也,混而為一,復於太極。”文中敘述陰陽交互關係卻是無差別性的變化有不少中醫名家即是自易經發衍而出

張仲景《傷寒論》辨證法則的“一分為三”體現在:陽病分太陽、陽明、少陽,陰病分太陰、少陰、厥陰,此為陰陽的“一分為三”;在人體中,橫向呈表、裡、半表半裡三層,縱向分別上、中、下三焦;病性有寒、熱、寒熱錯雜之分及虛、實、虛賁夾雜之別;病情有輕、中、重之不同;病程則有發生、發展、消亡三個階段;疾病存在形成則呈運動、時間、空間的三位一體。經脈其間的質與量互變產生循經傳變,病證也產生不同,中醫學者楊維傑指出 三陰三陽中的陰陽是定性,‘三、二、一’的多少是定位、定量的,在一般情況下由三到一的陰陽消長趨勢也可說明疾病的傳變方向。[6]

 

1-2  宇宙旋和

    《新境界》中<大旋和系之形成>敘述在三個旋和系中的三角關係有適切排列 若失去該組合極可能會重大改變或變異:

1、“如有一個毀滅,則此毀滅者左右兩個系即擴展其風勢而相接合,成為並立之狀態”[7]

報導[8]哈伯望遠鏡及天文望遠大銀河的強大引力正使小銀河瓦解,而小銀河流失的星星最後會成為大銀河形成的碟形平面的外圍環圈。

2、“左右大而中央小者,必偏於左右較小之一面”[9]如下圖1(原《新境界》插圖六)

報導[10]航太專家羅聞宇是從“三體關係”理論,找出太陽和行星、或行星和衛星間相互引力作用形成的平衡點,再利用程式計算出能源耗費最少的星際高速公路,展現縱橫星際的交通網。強調兩個天體間的引力關係如同盪鞦韆,盪過去又盪回原點;但三體關係則如同翹翹板,若未站在中間的平衡點就會偏一邊,形成一種不穩定的軌道。該星際高速公路構想獲得DISCOVERY期刊的創新獎,以目前的科學技術能力,利用星際高速公路觀念,未來十~十五年是可預期的

 

1 旋和系關係圖

 

1-3  天人親和

    子思《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為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11]以致中和為行為實踐的最高準則,讓它們發得恰當,起到良好穩定的效用。再以誠為內發的原動力,以期達到天人親和進而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帝教的整體天人親和(天人交通)系統包含[12]

1、侍準,2、侍光,3、侍筆,4、侍聽,5、精神治療(天人炁功),其中多以三角關係存在。

精神治療─精神治療者如圖2,人類之親和力加人與神之親和力之作用而成也。其要訣為求診者及治病者均須竭誠為之,方可達到熱準而生效,否則無效。

 

 

2 精神治療(天人炁功)

 

 

1-4  水分子結構(2H+O)

任何旋和系中之水分的供應若一旦枯竭而打破其旋和力之動力平衡,此旋和系之空間即被漫無規律之充盪液體所瀰漫,所謂混沌。 在此洪大的液體世界中,因液體中之電子常相激盪之結果,即磨擦生熱而生濃厚之蒸氣,此種蒸氣即離液體而上升,站在客觀上應以中央為上,前後左右上下,莫不為下,即是一種向心運動。至適度之空間時,復發生無數之電質(同時發光),此種電質既較蒸氣為輕,遂又繼續起昇,終至化為一種不含水分之炁體(電氣體),即所謂先天之炁[13]

水分子本身有其特殊的結構形狀,因為它是由兩個氫離子以某個特殊角度結合而成。它是一種帶有電子磁極性之離子化系統,也因此可以把流體水分子的形狀看成是液態晶體。同類療法專家Dr.William Nelson認為[14] 由於水分子的特殊夾角方式,可以水分子會將草本植物的磁極特性,利用細胞膜間層的水記憶在晶體中,能量可以發揮治療的功能,竟然是由佔有人體百分之七十的水所提供的醫療資訊來產生功能”,同類療法處方已無原有物質,但是仍具有其物質本身之特別形狀(shape)

3

 

 

 

 

 

 

 

單一水分子形狀圖(轉錄自香港科學館網站)

 

當液態的水分子被冷卻至凝固點,水分子會互相碰撞,形成固態冰晶,然後它們會利用氫鍵結合在一起,若分子與分子之間結合,便會更穩定,相對來說,最穩定的排列方式是以六角形狀把六個水分子黏在一起,如圖4

 

4

   冰與水形狀圖(轉錄自科學小芽子網站)

 

醫學上 核磁共振”(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透過在人體內佔了三分之二重量的水分子,分析其中氫原子共振所放射出來的電波,可顯示三維影像,使得人體內的各個器官組織的病程變化(腫瘤 心血管及腦組織)無所遁形。

 

第二節  陰陽五原素(五行)親和生人論

西方哲學一些流派的觀點(如馬克思)認為,物質只有簡單的物理化學運動,但是中國的五行學在中醫上的成功實踐,證明瞭物質和精神一樣,存在著複雜的生長化收藏等運動過程。陰陽為中國古樸哲學的根本思想,陰陽的親和產生多種關係,生命的生成亦由無形(陽-和子)與有形(陰-電子)巧妙組合
 

2-1  生命親和說

親和力者,異性相引之電力作用也”。[15]人類之思想,即為一種電力之放射。此種思想如任其散亂放出,即投向四方而歸於虛無。若專心集注凝向一點,則久而久之,即能引起其所集注對象之電力的反應,兩電相交,乃有和力之發生。電力方能達到一定之熱準而發射放出,即所謂 誠則靈”是也。“誠”之物理的結果而已。“緣”則是親力與和力達到熱準的動態平衡,在此誠與緣的組合生命出現。教義有二段敘述:

生命之來源必須宇宙間兩種基本質素之調和,即和子與電子之適切配合”

和子引合物體之公律─世間各種動植礦物既由電子構成,故即具形而成靜電單位之物體,具有吸引異性電體之功能,是以和子得按電學上異引之關係而被分別吸入各種物體之中而開展其生命”。

然而生命的形成有更精細的規律如“生命之來源皆是得自 宇宙主宰之賦予,有偶然的,亦有因果的。因果的為主動的;偶然的為被動的。主動的具有運用自然律之條件而達其目的之能力;被動者則唯有接受自然律之支配而輪迴不已 ”[16]因此有二種現象:

(1)偶然的(自然律)

生命始動為被動的,如“人類初生時,可引入三立方丈以內之和子。(以上和子之被引入物體之中,皆以先入者為主)”

(2)因果的(賦予律)

生命始動是主動的,即具有運用自然律之條件而達其目的之能力,故其公式,可約如下[17]

    甲 親力┼親力=親力=同排

    親力┼和力=親和力=異引

    和力┼和力=抗力=抵消

是故人類間親和力之關係,與佛說之因緣,實即一事。

 

2-2  五行生人說

依馮氏五行理論[18]1、以正四面體為基本結構的五行立體模型,可正確地模擬五行的生剋、制化(制約與生化)、方位等所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三維空間中唯一正確的五行模型。2、五行立體模型具存陰陽對偶性,如下圖5,五行的陰陽對偶模型重合或交錯後,可模擬臟腑表裏,河圖洛書、八卦九宮等更為複雜的陰陽五行的變化”。在該理論中以化學的開庫勒模型(KEKULE MODEL)確立陰陽對偶性五行, 引證甘斯頓(GUNSTONE)在《立體化學入門》說:“當四個不同的基團連結於一個碳原子時,這個碳原子是手徵性,存在兩個對映異構體”及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HILBERT)在《直觀幾何.投影構形》說:“四面體同自己‘對偶’……正四面體可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內接于立方體〞。因此陰陽五行於理論上應可自然性同時存在雖說結構相似卻不能重疊二者的功能性質亦會不同

    

5 陰陽五行對偶(鏡像)圖

 

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太極圖說》則說[19]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五行一陰一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二(兩儀)五(五行)之精,妙合而凝。…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成而變化無窮焉”。前段指出陰與陽的五行沖氣為和,充滿著生機生命。

李國文氏《彝族的五行生人及其宇宙觀》指出[20]彝族傳統哲學以陰陽五行為基本內容,構成類似“河圖”的構架和原理,從而為人體本身的結構或構成以及變化同時包含著類似“河圖”的原理,即它也是一個類似於宇宙的結合體說明宇宙起源,天地存在及結構,宇宙運動,萬物產生的宇宙觀,其中包含著人類、生命來源以及人體構成、結構的宇宙觀。雖然李氏把天人感應思想,視為一荒唐的見解,但天人一體的思維仍可接受。《宇宙人文論.五行為福祿之源》中說,在五行尚未產生之前,大地上沒有生命更沒有威榮

 

2-3  陰陽五原素(五行)親和說

人類對宇宙萬物現象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邡芷人氏認為五行的意義[21]中國傳統文獻《荀子》《尚書.洪範》《左傳》《呂氏春秋》《太極圖說》及《內經.素問》分別有行為原則物性生活必須的物質條件分類原則氣的存在形式等說明

五行御五位,其中土的位五最為獨特,故《內經.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另有云:“五行以臟腑各司氣的上升(火生)、下降(水收)、擴張(木長)、收縮(金收)與穩定(土化),即體內五臟六腑皆在作氣的運化作用,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過,不可不及”。依本教教義和子X及電子體Z原素比如陰陽五行的中土配合馮氏“陰陽五行對偶性論以“河圖”的構架和原理及帝教的宇宙偶然律與因果律,假設“各以中土為介質接合,在Z原素可與和子產生互相引合親和作用下,如此構成陰陽五原素(五行) 親和生人說

依中國早期文獻漢代劉歆河圖,洛書相為經緯”。河圖為體,主常,重合;洛書為用,主變,重分。洛書(6下左)河圖(7下右)意謂陰陽五原素生人有了常與變,而和子電子親和帶動生命生機,自此激盪不已。“和子與電子同處一軀之內,實為矛盾之統一,對立之調和,其鬥爭始終繼續不已 ”, 馮氏五行理論中不僅運用五行球桿模型和五行推演儀,還可直觀地推導出242種五行的病理模型 (以衰及平和等三項狀態總計243只一種為正常生理)

因此作者認為以陰與陽五行代表和子(無形)與電子(有形),各5個相對應原素(五行) ,《易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再配合《河圖》為體,主常(沖氣為和而平衡相引),重合→心息相通,返本還原,不易生病;《洛書》為用,主變(和子電子激盪而失衡排斥),重分→心氣失調,易生病。

 

 

 

 

6洛書                         圖7河圖

 

引錄和子與電子各元素的功能與特性並列一簡表2供比較。

電子[22]

1、Z原素有意識與記憶之能力,可與和子產生互相引合作用。

2、電質微粒有引合能力,與其他電子行同引化合作用。

3、H°渣末能引合較高能階之電子,也具改善原子結構之特性。

4、O°渣末維持各原素之作用及電子之應有活動功能。

和子[23]

1、氫為人生精中之渣末,而支配性靈之活動。

2、氧為運轉週身水澤之原素,保持人身溫度而延長和子之生命。

3、電質指揮人生生理上之運動及知覺,並有視覺(明通)與聽覺(聰通)之功能,即人生生活之基本條件。

4、X原素具有神明與果決,導引以三種原素而指揮神經,為諸元之本體。

溫度:由能量粒子間經與性靈和子內的質性、氣性結合而產生的能量釋放特性。(和子的溫度《第五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486)其值並非絕對因此電子的溫度可以為能量粒子間與其內在原子分子物性結合產生的運動效應,物質生命體在不同環境體溫會有不同(如恆溫動物變溫動物地熱生物)

 

 

 

 

 

 

 

 

 

 

 

簡表2  和子電子與五行各原素的對照

五行

 

電質精華指揮人生生理上之運動及知覺,並有視覺(明通)與聽覺(聰通)之功能,即人生生活之基本條件。

溫度

X原素具有神明與果決,導引以三種原素而指揮神經,為諸元之本體

H°精華為人生精中之渣末,而支配性靈之活動。

O°精華為運轉週身水澤之原素,保持人身溫度而延長和子之生命。

 

和子原素

 

 

 

 

 

 

 

 

 

 

 

 

電質微粒有引合能力,與其他電子行同引化合作用

溫度

Z原素有意識與記憶之能力,可與和子產生互相引合作用

H°渣末能引合較高能階之電子,也具改善原子結構之特性

 

O°渣末維持各原素之作用及電子之應有活動功能

電子原素

 

 

 

 

 

 

 

 

 

 

 

 

(發達)

(熱上)

(育中)

(清固)

(合下)

特性

 

 

《素問.五常政大論》云:“太虛寥廓、五運回薄”。《素問.玉版論要》云:“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素問.六節藏象論》又云:“五運終始,如環無端”。能同時滿足“回薄”、“不回”、“無端”三項條件者,只能是一根螺旋曲線,五行依次排布其上而“神轉不回”。五行的旋轉方向有其意義:“不僅要求五行在空間上不能旋回,更主要的是在時間上不可回復,提示了時間的不可逆性[24]

 

   三角()的存在顯示我生生我簡單模式,中間的只是暫時過度的狀態終究有和諧,五行的關係不單為理論更有實務的驗證,包含三角既有性質更增加不少多元複雜性(旋轉)

    所謂“一分為二”是在穩定狀態下劃分陰陽的方法,而“一分為三”則是在變動的情況下根據不同的時間、空間運用不同的標準去劃分陰陽的方法,當三角關係生成,其間有媒介()隨著各個相關化生兩端,終達調和與平衡。如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具有形物質至剛至大至容與至柔的特性,其原子間有適當的三角結構,而水對許多生物的生命都有極大用處。三才沒有大小高下之分,天、地、人三者混融而歸於“道”本體。

教義有言:自然與物質根本相對……二者相對而不相離陽與陰即矛盾的統一和子與電子亦有對立的調和中國古典五行的長處除了對五大成份的複雜關係作了兩三千年的精細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能作為中醫學和各種命理學的實踐基礎,具有非常直接的實踐意義,這是西方哲學一直未呈現的五行間的生克侮乘是人體系統內的多路微調自古以來河圖洛書》模式的顯示在物質世界即有多項揣意陰與陽五原素親和關係詮釋肉體生命的生人與疾病變化觀念應有一定意義

(作者:黎德安(光蛻) 新竹中醫院院長 北京中醫博士)



[1]《首席師尊精神講話選輯》<六十年來之天命信心奮鬥歷程>天帝教首席使者辦公室出版社 1989.9:100~104

[2] 馮國超等編《老子》中國傳統文化讀物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1101

[3] 協同學 http://www.groad.com/keats/clustering/complex/nonlinear/synergetics.htm

[4] 同上3

[5]西洋中世教父時代的身心靈三分意函http://www.hfu.edu.tw/~ph/BC/5th/bc0521.htm

[6] 楊維傑《北市中醫會刊》第八卷 第四期 2002.12. :11~17

[7]《新境界》25

[8]聯合報 A14版 2003 08-09

[9] 同上7:25

[10]聯合10 2002-07-24

[11] 謝冰瑩等編《新譯四書讀本.中庸.第一章》三民書局 1986:22

[12] 同上7:68

[13] 同上7:17~18

[14] William Nelson陳慧婷譯 ttp://www.wedar.com/library2/homeopathy.htm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講題

[15] 同上763

[16] 同上747

[17] 同上764

[18] 馮杜熊《五行的模型化研究》 2002.9 :14

[19] 馮國超等編《太極圖說》中國傳統文化讀物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129

[20] 宗教哲學 第十三期 .4 .no.1 1998 .1 182

[21] 蔡壁名五行系統中的色彩  1992 102

[22]《天人文化聖訓輯錄》1996.8122~127

[23] 同上748

[24]同上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