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02)讀經筆記~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

讀經筆記~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

/黃敏警

 

 

於是

元君升獬座曰:天地初闢,惟分三元。禱于上下,誠於中心,是謂天祥。

今惟

天人教主,盛際大勝,雲集真道人眾,以洞妙演。天極之端,是即帝座。誠格于動,祥瑞必徵。

 

於是

元君應邀登上神獬寶座。啟清音,宣教化:

自宇宙洪荒,開天闢地以來,即因氣之清濁分成天地人三才。當位居其中的「人」能以赤誠之心向天地祈禱,與天地合德,自能感召天地之祥和正氣,護持人間,這即是所謂的「天祥」。現有天人教主,值此殊勝因緣,聚集修道大眾,希望由我來演繹宇宙真道的奧義。各位當知:北極星即紫微大帝執行權責所在,汝輩若於每一起心動念之際,都能出以至誠,必能感格祥瑞的星氣照臨。

 

l          老婆婆的唵嘛呢叭咪「牛」

維生首席講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有位老婆婆平日勤於持誦六字大明咒,可惜始終念錯了音,硬是把「吽」念成了「牛」。有一天她上山,不幸遇到一隻吃人的大老虎,老婆婆心慌意亂之下,忽而想起平日持誦的咒語,趕緊對著老虎結結巴巴地誦念。說也奇怪,應著她的「唵嘛呢叭咪牛」,深山裡居然真的出現一條大牛,對著老虎哞哞地叫了兩聲,老虎竟然也就夾著尾巴走了。老婆婆喜極而泣,四處宣揚大明咒的功效,這才從旁人那兒知道她自己念錯了音,而菩薩居然也將錯就錯,慈悲地聞聲拔苦。

任何經典,皆是藉由口誦心維,與經義的聲息相通而得到啟悟。宇宙間的生靈不論距離何等遙遠,皆可因為至誠而突破彼此有形的距離,可以即刻穿越時空的障礙而溝通無礙。誦經時若能以至誠投入,與經義真正親和之後,與無形上聖高真的溝通管道也可以立時暢通。「誠格于動,祥瑞必徵」,說的正是至誠足以感召天人的宇宙真理,與前文的「禱于上下,誠於中心,是謂天祥」透露的「天祥始自人和」,而「人和來自誠心祝禱」的道理正是一貫相通的。

           佛教在相關課題上有非常精要的解說。像是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指出:「專事聽法如渴飲,一心入於意語中。」把聽法誦經當成荒漠甘泉,最是能解跋涉千里之後的乾口燥舌,甘泉入口的一刻,直是救命仙丹,豈有不盡吞下之理?或者是像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一書中亦指出:「希於遍知,專注屬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聽聞。」因為渴求了解宇宙的實相,難得可以與聞真理的時刻,自是格外珍惜、寶愛再三,直把經文當作重病時的良藥,以極其恭敬又極其歡喜的心思慎重服下。也因為敬重已極、珍視已極,這個無始以來深受貪瞋癡三毒所害的病軀才有好轉的可能!

 

爾時

崇仁主宰仰啟:「惟我

元君,顯大神靈,洞疏道眾,垂明天象。」

元君曰:「天氣之和,附於天和。自誠自福,丕顯丕光。日月之精,以和天氣。運御五行,以行道運。」

 

爾時

崇仁主宰仰啟:「惟我

元君,顯大神靈,洞疏道眾,垂明天象。」

 

此時,

崇仁主宰代表與會大眾,畢恭畢敬地仰首祝禱:「祈請我們心中至高無上的

元君,彰顯神妙靈力,以天象變化的至真微妙大義教導我等,開啟無上智慧。」

 

l          明知故問的高手──崇仁主宰

崇仁主宰在天人親和奮鬥、平等、大同真經裡,所扮演的角色便是請經,只是那時講經的仙佛是天人教主,這回換成先天斗姥元君。嫺熟幾部經典的同奮很容易看見崇仁主宰的好問,也知道祂是「明知故問」:明明程度甚高,卻老愛把自己降到一般道眾的層次,站在眾人的立場為眾人提問。

事實上,若果對無形組織多一分了解,就不難知道何以崇仁主宰要扮演如是角色。根據無形的記錄,崇仁主宰是一位「博古通今」的仙佛,正因為自己所知甚深甚廣,方能熟悉道眾在修道上可能遭遇的困境,而在經壇中適時為眾人提問。

 

元君曰:天氣之和,附於天和。

 

元君答道:天地間的大氣,也就是系星周圍的磁場,其和諧與否,端賴人類是否能以至誠感召天和。

 

l          氣運的關鍵在「人」不在「神」

本部經典中從天象說起,由崇仁主宰負責提問,因為崇仁主宰在無形界的司職就是主持清虛宮下的天樞院,負責調和天體軌道運行,而斗姥元君也是主管調和陰陽,只是層次較諸崇仁主宰更高。斗姥誥裡便如是說:「大智神光,啟纘佈化,調燮陰陽,玄元之主。」既是職司陰陽,對於天象變化之理自然瞭若指掌,崇仁主宰第一個丟出的問題於是設定在此,請求元君老前輩開示祂如何運作大法來調和。

           元君的回答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崇仁主宰把大能設定在元君身上,元君卻「一推了事」,很快回說根本不是祂在運作,而是藉著系星地球相關的星辰在運作;細推來也不是日月星辰的運作,究其實是居於天地之間的「人」。人能感召天和,天象自然和諧;反之則召致災異。換言之,關鍵不在斗姥元君這位「神祇」上,而是在「人」。

           如果乍看不服氣,覺得元君推得一乾二淨的說法無以服人,那麼先看大同真經裡這一段:「大道配天,是天清澄;大道幬地,是地寧清。」人間夢想的大同之境──天清地寧,說來不難,關鍵在人,人但凡發大願心,奮行大道,便可使天地寧清,說來何等容易!

再把寶誥裡的日光寶誥請出來對照一番:「明天察地,照臨無私;彰善癉惡,昭格有感。」「運行黃道紫垣,光燭青天白晝。象垂君父,符執紀綱。在天曰日,為上帝之憑式;於人曰目,作下民之觀瞻。」系星的生機來自太陽,而陽光雖然遍照一切眾土,一切眾生,如上帝般照拂一切子民,仍有分清別濁的揀擇。陽光之下,一切善惡如實彰顯;人心若得經典啟發,開無上智慧,亦可具足一雙洞徹的眼,如實觀照世間一切,從而分辨善與惡。

在不斷捨惡臻善的過程裡,磁場不斷澄清;愈是投入澄淨事業的人口愈多,愈能加速靈能在人間的轉換。一如「天堂新認識」中行劫主宰所降示的:「修道之人愈多,正氣愈強,世界和平愈有保障。」其機轉在修道之人匯聚的大能量場,可以感召上帝以鐳能加持,激發太陽系中太陽的熱量,使其產生源源不絕的融合與放射,從而調整宇宙軌道的正常運行。宇宙的和諧,因之而來。反之,若果人心偏離正道,天地亦能以天災異變示警。「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絕非古人的迷信,清虛宮弘法院教師就明白地說:「凡惡氣濁重之地,必先以天災示警。」把弘法院教師的警語放到天災不斷的現世,當格外會心。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發生時,如果曾經在彼刻抬頭望向蒼穹,一輪將圓的月亮冷冷地高掛,伴著奇異的光暈,而子夜甫過的天空,泛著詭異的赭紅,一副末世奇景。我一直都還記得災後兩天到市區的醫院就醫,大白日裡走在明明見不到死傷的街道上,身體卻莫名地發冷,冷得直想大哭一場。我在詭異的氛圍中突然了解:是了,這就是所謂的災異,是慈悲的仙佛在人心敗壞的末世用以警世的災異!

 

自誠自福,丕顯丕光。日月之精,以和天氣。運御五行,以行道運。

 

人若能以至誠累積福德,天界含藏功德智能的大光自能在人間穿行無礙,接應有緣道眾。與系星地球息息相關的日月星辰,其精氣本來與天地大氣相應並容,同負運御五行之大任,並藉由五行運轉,與人間的道運配合無間。

 

l          福德全由自致,非由外鑠

           元君老前輩在經文中有一個很棒的註腳:「自誠自福」。福德之來,究其實不是外援,而是始於自心內在的誠敬。修證如何,畢竟都還是自力所致,仙佛即便在旁乾著急,以其大慈悲心拚命使力,結果仍然是令仙佛搖頭嘆息的。師尊駐世時常提醒同奮:「仙佛無法使你成為仙佛,但仙佛也無法阻止你成為仙佛。」誠然是此段經文最佳的註腳。

           弘法院教師對此另有一段指示,他們說:同奮原是天上仙佛,降生人間乃為執行無形界不可為之事,同奮如果遇事必反求諸「神」,天上忙著救劫之外,還得分神照顧這些同奮,恐怕有違當初讓同奮下凡應世救劫的初衷喲!

 

仰啟 元君:「天地大氣,揆畢於人。運御三界,以丕大光,福光興臨,是意云何?」

元君曰:「在天成象,在地留形。以副地天,以介人神,惟氣之謂。天際浩浩,渾成太和。」

 

仰啟  元君:「天地大氣,揆畢於人。運御三界,以丕大光,福光興臨,是意云何?」

 

崇仁主宰又畢恭畢敬地叩問元君:「天地之間的大能量場,正負吉凶轉變的樞紐畢集於人身。人居於天地之間,可以運用其修煉所得的凜然正氣,調和三界,彰顯上帝的大能,以此引來福德之光降臨人間。敢請元君,能否再詳述此中的機轉究竟如何?」

 

l          善由我造,惡亦我作

           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老子把「人」列為「域中四大」的原因,在人身獨具精氣神三寶,一旦置諸天地之間,由著「心識」的作用而造作善惡,足以影響天地大氣的運行。心為正念,發而為善行,則天地自然正氣充滿;心為惡念充斥,發而為惡行,自亦可染汙天地。個人的「別業」累積既足,自有果報;而同時空的眾生累積的「共業」具足之後,亦能使此族類同罹共業之苦。三期末劫何來?不就因為眾生累積的共業已至滿盈,因此召來空前的噩運。

           九二一大地震前,即有深諳佛法的善知識預言:人心如此浮動,勢將感得大地震的果。SARS大肆橫行之際,人心惶惶,這位善知識又預言動盪的人心將感得另一波地震,結果都是不幸而言中。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就曾經明白表示:無形世界是有形界的根本,有形物質世界則是無形精神世界的考場,是造就無形界大仙大佛的道場。無形固然可以運化有形,還須有形世界的「人」來配合。人身看似危脆,天災可以死,人禍可以死,於天地之間卻有居中轉化的大用。身而為人,自當戰兢履淵,善自珍惜得來不易的人身,以天地大道之代言人自許,方不負此生。

 

元君曰:「在天成象,在地留形。以副地天,以介人神,惟氣之謂。天際浩浩,渾成太和。」

 

元君答道:「所謂「氣」,依其質性變異,或者清輕而上升成天,變化萬象之狀;或者濁重而下沈為地,演成萬物之形。此外尚有一種流轉不定的氣,是居於天地之間,足可媒介天人的。是以宇宙雖則浩浩無邊,藉由氣的調和運轉,卻可渾然融成和諧的樣態。」

 

l          與天地融合為一

           以凡間肉眼觀天察地,看似遼遠;以仙佛慧眼證之,恰恰相反,天人但凡一念之誠,即可藉「氣」感通,所謂「天涯若比鄰」是也。

           師尊教導同奮打坐,要求正式入坐前先行扳腳,扳腳之功何在?師尊說是排濁氣,而且是減一分陰濁之氣,即增一分純陽的正氣。換成日用常行又何嘗不是呢?於日常行住坐臥中,若能經常觀照心念,逮住四處亂馳的心猿意馬,自可減少無謂的妄念,進而減除徒增煩惱的妄動。愈是清心寡慾,愈能提昇身上的陽氣,自能輕易與天地正氣和合。儘管宇宙無邊無際,當其人善念一生,立能與充塞的天地正氣溝通無礙。反之,若是無法克制妄念,物慾不斷,身上貪瞋癡三毒具足,自然一身陰氣邪氣,與天地正氣的頻率完全無法接應不說,更易招致邪魔之氣,在生死輪迴之中循環反覆。

          

仰啟:「福之所謂,天人咸稱,是意云何?」

元君曰:「惟福之臨,覆配之謂。克得天心,天之所覆,是名福德。善繼正氣,以引聖凡,以合天人,福惟斯臨。氣之不達,莫引天聖,云何福覆?是名無偏。氣○所志,福德之謂,必羈而稱。福天下德士,是天親是德。」

 

仰啟:「福之所謂,天人咸稱,是意云何?」

 

崇仁主宰再度請教元君:「不論天上人間,對於福德均多所稱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l          拈拈禍福的斤兩

           塞翁的馬兒走失,別人為他惋惜,他偏說未必是禍。後來馬兒自動返家,還帶回一匹母馬,眾人皆來賀喜,塞翁卻又說不見得是福。等到塞翁的公子騎著馬兒出遊,摔斷了腿,照例搏得一陣同情,塞翁又表示了與眾人迥異的看法。逢邊邑戰事吃緊,官府緊急征調軍伕,塞家公子因為一雙斷腿免除征役之苦。眾人瞪大眼睛,佩服塞翁的先見之明,塞翁當然又以睿智表明了不同流俗的看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寓言故事的詳細內容在中國即便不是家喻戶曉,至少一般人也會熟知其寓意:眼前的福未必是福,眼前的禍也未必是禍。以人間世短暫數十年而言固然如是,把此禍福觀放進無限的生命來看,意義會更加深刻。

福德人人愛,但試問:到底什麼是福德?以此詢問眾生,不難得出千百種答案,但大體不離世間的圓滿:聲名、貨利、情愛……。說白了,是有錢有勢又有閒。但真是具足了前述的條件之後,人生就圓滿了嗎?

先不談有錢有勢,只就有閒來說。有閒對某些人而言意謂著享有閒情,可以好好欣賞世間種種美善;對於某些人來說卻可能引來莫名的閒愁,現下諸多文明病憂鬱症患者不就是最好的例證?慣常陷於無端的恐懼與憂愁而無法自拔,別人看他有閒,何等艷羨,他自身卻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解讀,因為陷溺於己身的大苦,反而不知閒之為樂了。

           至於有錢有勢,人間所謂富貴雙至,是人間最大的福報了吧?富貴在身,一時多少人攀援;待得富貴已去,便知人情冷暖。試看高官上臺,門前聚集多少賀喜的花盆與人潮;再看看黯然下臺時,門前冷落車馬稀,與初始榮升的景況豈可同日而語?稍有閱歷的人皆知:有錢人的親戚向來多過窮人,不是因為祖上的生殖力特別旺盛,以致親族繁衍如大樹枝枒蔓出,而是一路循著銅臭前來認親的丁口特多而已。一旦床頭金盡,門前淒涼的景象一如下臺的高官。

 

l          知足即富,有德即貴   

什麼是富?我聽過一個很棒的解釋:知足即富。什麼是貴?有德即貴。

人間真正的富足是什麼?人的財富究竟得累積到何等程度才算足夠?如果慾求不滿,恁有再多他人垂涎已極的財富,當事人還是不會覺得滿足。達賴喇嘛到西方先進國家弘法時發現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富貴人家架上安眠藥、鎮靜劑成排擺放,一無所有的人卻反而比較不焦慮。

柳宗元寫過一篇寓言故事叫蝜蝂傳。這種小蟲最愛背負重物上坡,一路攀爬,見獵則心喜,儘管負荷已達極限,仍要想方設法把所見之物扛到背上。旁觀者看見它舉步維艱,甚至顛仆在地的狼狽樣兒,往往心生不忍,但試圖為其解除負荷之後,蝜蝂還是會再度嘗試把重物拾回背上。一生就此循環往復,至死猶依依戀著人間的物慾。

旁人見蝜蝂之死,大抵不難推知其死因實起於「貪」,但見識了主角的貪得無厭之後,是否具足一定程度的反省能力,因此而看見存在於人性中,尤其是己身中數見不鮮的貪婪?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前半生繁華已極的弘一大師在出家之後,選擇規戒最嚴苛的戒律宗,日常用度一以至簡為最高原則。有一回,他與舊時同僚作家夏丏尊先生共同用餐,夏丏尊先生看著他慎重其事地夾起一塊蘿蔔,無限珍惜地送進口中,那滿足的神情竟好似入口的是無上的美味。當下看得夏先生愧煞又羨煞!

什麼是人間美味?慈禧太后在清宮的太平歲月,日常飲食概以百味為度,食之不盡,撤席之後便成下人珍饈,下一餐,照例是另一大桌令她食不下嚥的珍奇百味。御廚如此用心良苦伺候她的腸胃,然而她日後最懷念的吃食,卻是為了躲八國聯軍之亂,在鄉間吃到的芋頭粥。

心是知足之心,無味的白蘿蔔吃在嘴裡仍是人間美味;最簡單的陳設有最質樸的美感,不必砸大錢搞出豪華裝潢,生活仍然是恬淡有清歡的。那是智者眼中真正的大富。

什麼是貴?如果把貴與權勢劃上等號,愈益可以體會人世的無常。送往迎來之間,同一個位子之上的人面幾度改易,相同的只是上臺的人看見的盡皆是迎合的笑臉,下臺之際,獨自蹣跚舉步,返回瞬間變得冷清的老巢。

看似現實勢利的人間世自有一種貴,是不會因為外在的權勢變動而生變易的,那是大德。真正修到有德的大境界,愈是年老,愈是有助益別人的大智慧與大功德,自然引來眾生爭相親炙。師尊是一個例子,聖嚴法師、證嚴法師、德蕾莎修女等等皆是。這些人間的天使,一貫以其行善積德的典範樹立了天心的標竿,愈是年老,愈引人敬愛,與世俗的權勢了不相關。

師尊曾經有過一位老友,在當年位居要津的時候便已語重心長地對師尊說:「數十年後,世人都還會記得有你這位大師;而我,一般人恐怕只會記得我那個不肖的兒子。」這位先生說的沒錯。幾十年的光陰過去,師尊已歸證天闕,天人大導師的身影仍然深深烙印在弟子心版裡;而這位先生,絕大多數人的確已完全遺忘他的名字,只是有時議論起他偶而見報的兒子──那個玩弄權勢、金錢與女人的不肖子嗣。

 

l          打開大門瞧瞧福德大殿的堂奧

撇開富貴,回過頭來再來談福德。

什麼是福?得人身是福。

生而為人,在人間世中與人論斤秤兩,面對自己的不足,免不了自怨自艾,暗自怨恨自己的福報不足。殊不知,人身獨具的精氣神三寶最利修行,常引得天地之間的眾生好不艷羨呢!

什麼是福?忍辱是福,受苦是福。

從無始劫以來,和子與不同的電子體結合之後,造就的無數惡業還須一一還清,修行才有清淨的可能。外來的橫逆適足以消清眾業,還我清淨自身,便於修行。

什麼是福?能捨是福。

俗世間酒色財氣等等誘惑具足,真能一一放下,一一捨離,愈能接近無所貪戀,只有一片大愛大公的天心,成就自然可以加速。

什麼是福?有閒是福。東坡說:「山川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什麼是福?健康是福。有智慧是福,愚鈍也是福。紅樓夢裡,縱橫捭闔,手段之高明毒辣,連男子都自嘆弗如的鳳姐,機關算盡的結果是斷送偌大家族的產業,反倒不如看似愚鈍,實則頗有人生智慧的劉佬佬。

什麼是福?有天命是福。天命愈大,磨考愈大,但成就也愈大。

什麼是福?智慧心眼一開,人間無論順逆,都可以視作上天溫暖的賜予。不過放眼人間,眾生的福分似乎差異頗大。有人今生似乎擁有無上的福分,那麼不妨視作是來休息的;但也有人似乎有吃不完的苦,那就認清因果的真相,好生學習。休息的時候如果好生休息固可,但如果還能想到天地之間的律則本來就是生生不息,趁著休息的時候,善自珍攝手上的許多資源,好好為自己積聚福德資糧,行善助人,培功立德,那是上策;若是不行,至少要求自己不要過於放逸,甚且造下惡業,把福報享盡不說,還要欠下一屁股債,那可就不好玩了。

翻過福的這一面來看苦,吃苦必然是苦嗎?以肉眼觀得的苦,未必是仙佛眼中的苦。有人把逆境看作是包裝過的祝福,真是深中肯綮的說法。王鳳儀善人不也說嗎?「天加福是逆著來的。」壓力使人成長,困阨使人重生,通過種種難關之後,人才能真正成就。外人眼中的苦,當事人若能真正消受,便能真正轉換,而成無上資糧。於人間,是歷經大風大浪的成功者;於天上,則是歷經百磨千折而不摧的大天使,足以擔當更重要的天命,能階亦能很快提昇,成就天爵之日不遠矣!

 

元君曰:「惟福之臨,覆配之謂。克得天心,天之所覆,是名福德。

 

元君說:「福德之有無,端賴其人言行是否合於天心。人之起心動念若能契合於天心,必得上天庇蔭,這是真正的大福德。

 

l          無言的殊勝教化

           先天斗姥元君在這裡提出一個很棒的觀點:「惟福之臨,覆配之謂。克得天心,天之所覆,是名福德。」要而言之,真正的大福報來自大德,而大德之士,其心始終上通天心。

           試問什麼是天心?「天地不言,而四時行焉,萬物化焉。」天地從來無有言語,透過四時循環運作,自然生養萬物。天地予萬物以潤澤的大利,但於生養的恩澤,從來不加索討,一貫只是默默襄助萬物成長。人心若知天心如此,欲求仿效天地,首要之務當求利益萬民。待有所成,不僅只是外在不求回饋,甚且連一點想討人情的心念都無。這便是所謂天心。換言之,即是天帝教的核心精神:「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

           常覺天地如父母,生養之外還佐以教化。但天地既然無言,如何進行教化之大功?自是透過其人間的代言人,亦即「德士」。合乎天心的德士以其言行,在人間以其在困頓中的掙扎向上示現「人」真正的價值:人可以這樣活著,即使在困境中,都還可以活得如此有尊嚴,活得令天上人間齊皆讚歎。

 

善繼正氣,以引聖凡,以合天人,福惟斯臨。

 

一個人行事合於正道,自然可以接引天地正氣,媒介聖凡,於無形得上聖高真加持庇佑,於有形則廣結善緣而得貴人襄助。也就是說:若能時刻應人合天,福德自然降臨,不假他求。

 

l          循著上帝的真鑰打通福德的密道

教史中有一段同奮很熟悉的故事。

師尊在小學畢業之後,聽從兩位叔叔的建議,準備隻身到上海讀書。臨行之際,向寡居的母親殷殷行禮拜別,劉太夫人將師尊父親德臣公唯一的遺產從珍藏的箱篋取出,慎而重之地轉交給師尊。師尊跪在地上,從母親劉太夫人手中接過父親留下的遺產──太上感應篇及陰騭文的手抄本。十三歲的師尊將兩本善書攜至上海後,每日黎明即起,兩本善書依次誦過之後再行復習學校功課。讀了一年之後,師尊自述:由此知道天理昭彰,報應不爽,因此生出推廣給普羅大眾的念頭。

此念一旦生出,師尊隨即著手進行。他利用假日找到一家躲在巷子裡的印書店,拿出自己平日省吃儉用所餘的零用錢印書。這其中還發生過一段很可愛的插曲。

年少的師尊與印書店老板講妥書價之後,立即掏出揣在懷裡的零用錢準備付款,老板卻回說暫時不必。一個禮拜過後,老板找到師尊寄宿處,告訴他先前的八元算多了,只需七元就可以。師尊八十高齡時在鐳力阿道場講起這段故事,興高采烈地說:「這個老板很好,他不會騙我們小孩子!」注意喲,這是天人大導師──我們可敬可愛的師尊說的喲!那時他可是八十歲左右的老人家了,談起這一段,開開心心地說:「我們小孩子!」當時師尊的侍童聞言便為印書店老板說項:「好人應該上天堂才對呀!」據聞那位依直心行事的老板因著這分陳年因緣,真讓師尊找了護法童子渡到天上去了。

善書印妥,師尊與分別在善堂與輪船招商局任職的兩位叔叔商量,將印好的善書先行送到善堂存放,輪船由上海開至漢口途中,沿著定點發放。如此前後三回。師尊說他後天的命原本並不好,正是因為此次無心的善行召致後來的福報。

 

l          秉心為公是吸引天地傾力相助的大磁鐵

師尊皈依蕭宗主之後,敬領天命,辭去高官,攜眷至華山祈禱,以求在中日抗戰中守住大西北。師尊與隨行的幾位徒眾憑藉什麼守住大西北?無他,僅止是他對上帝的信心,與銜天命之後對上帝信守承諾的毅力而已。

師尊初至華山時,蕭宗主曾經來到華山探望愛徒,當時蕭宗主不忍生作南方人的師尊隱居華山後得改原先的米食為麵食,曾經力勸師尊改至黃山靜修,但師尊以尊重天命婉拒了。

民國二十七年春,日軍佔領晉陝兩省交界黃河渡口風陵渡,砲轟潼關,河防危殆,人心惶恐。師尊在詩作「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中寫道:「可憐三晉劫黎多,劫去劫來可奈何;且坐山頭舵把穩,笑他不敢渡黃河。」在詩中預言日軍絕對無法渡過黃河取得西北。八年抗戰的艱辛歲月裡,黃河真就始終不曾結冰,覬覦黃河結冰之後開了坦克車直衝西北的日軍始終未能如願;大西北在漫長的八年中未曾淪陷。

同一年夏天,駐守在風陵渡的日軍砲轟潼關鐵橋,河南信陽羅山一帶軍情吃緊,胡將軍麾下第一軍奉命增援,但軍車無法通過已然毀壞的潼關鐵橋。隴海鐵路軍運指揮官周嘯潮將軍於是派了華陰車站司令張英仲,與警務段長王儉持函上山求助。師尊在靜參後大膽回覆:「三天內天將降濃霧以助,應即準備搶修工程車,可於三十六小時內修竣通車。」師尊的篤定固然讓人折服,但聽來像天方夜譚的預言,不僅讓持函求助的王儉擔憂,即連一向支持師尊、信服師尊的師母,這回也開始為師尊擔心。

           結果是歡喜收場。當晚十時,師尊在北峰面對潼關靜坐,請求無形顯化。一小時後,一片濃霧生起;第二天,濃霧終日不散,直到第三天見晴。王儉歡歡喜喜地拿了感謝函上山致謝,胡宗南將軍在信上寫道:「昨晚天降大霧,對岸敵砲失去目標,工程如期搶修竣工,軍車全部東行增援,完成任務。」師尊的結論是:「因為信心堅定,因此感動了崑崙山各山諸位祖師,無形助我顯化。」

           類似的顯化在師尊鎮守華山八年中始終不缺。華山本身是大岩石,向來缺水,師尊與師母曾以手上的一杯水化掉一場可怕的火災,讓當時在場觀看的華山道士嘖嘖稱奇。缺水的華山,因應師尊這位大修行者,奇蹟式地讓當時年幼的幾位樞機在玩耍時挖出一泓清泉,八年中水源不斷。

八年抗戰結束,黃河繼續像先前一般結冰,而師尊完成他的第一天命,並且修得三十四位封靈,靠的什麼?就是這分純為蒼生的無私大愛,引來天地至大至剛的正氣襄助。

 

氣之不達,莫引天聖,云何福覆?是名無偏。

 

反之,一個人如果無法以善道自期,躬身實現善行,自然無法與天地的正氣接應,也無法得到上聖高真的照拂,還侈談什麼福報呢?所以說:天地本來無私,所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l          泡沫經濟式的福德存摺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是孔老夫子在二千五百年前所發的浩歎。富貴不是壞事,但是悖離了正義所得的富貴,是聖人所深深不齒的。然而放眼當世,我們卻常有機會看見許多不義之財堂而皇之的流動,有時不僅會鄙夷這些人取得富貴的手段,甚而質疑宇宙的真理。弘法院教師的說法是:這些貪圖非分之財的人,表面看來是佔了便宜,殊不知以無形世界的眼光來看,其實是「折了福,損了命」的。換成福德存摺的說法,那是類似當今的泡沫經濟:表面的風光背後,其實隱藏著極大危機;一時的繁華過後,所有被表象掩蓋的隱憂終將一一浮現。屆時的苦果,遠非凡俗肉眼可以預見。

另一種與天地接應不上的行善是純為表演所作的善行,把功德的積累當成舞臺上的表演,炫耀式的行善一時可以博得許多掌聲與美名,或者還可以藉此賺得減稅的附加收益,但是以無形界來看,這種遠離天心的行善,在當世因著慈善美名的回饋,真能在福德存摺上深刻地鏤刻成資糧的,往往不成比例。

 

氣○所志,福德之謂,必羈而稱。福天下德士,是天親是德。

 

人身的小宇宙,唯有在正氣充滿之時,才能與大宇宙息息相通。「福」之一字,從來不是單獨的存在,必與「德」字相繫相連,始能真正發生作用。上帝對普天之下有德之士始終都是眷顧有加的,因為至德向來都是天地的最愛。

 

l          大福報來自修德,不因媚神得來

人間每遇災異,尤其是無可如何之時,最普遍的反應不外乎舉行祭典,以求禳災祈福。祝禱於天不是壞事,至少眼中尚有天地時,意謂著仍存有一點對無形的敬重。但災異的消除並不是全因儀式而得,大半是來自與祭者的誠敬。斗姥元君在此很清楚地提出一個概念:所有福德的降臨,最原始的根源,都是來自其言行與利益眾生的天心相應。是以合於天理的人,自得上天庇蔭。這個庇蔭可能來自仙佛無形的襄助,也可能來自現實世界裡的貴人,適時點撥,或是乾脆伸出援手。

皇天無私,唯護善人,因為正是透過這些真正在人間現形行走的善人,天地的教化才能真正在人間彰顯。正信的宗教信仰雖然鼓勵信徒禮拜教主,但重點皆在透過儀式的實踐,讓信仰真正在心中生根,從而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體現信仰,真正活出教化的精神。

          

仰啟:「祿壽之謂,是意云何?」

元君曰:「祿者落也,壽者籌也。惟人之落,定人之祿。祿之所名,蚤定天心。不墮天心,祿必落焉。能為善積,天必介壽。是積善因,是籌天壽。誠中發外,以引祿壽。自積積至,以籌天壽。」

 

仰啟:「祿壽之謂,是意云何?」

 

崇仁教主再度虔誠叩問:「請問元君,所謂祿與壽,究竟該當如何說解,吾人又當如何獲致呢?」

 

元君曰:祿者落也,壽者籌也。惟人之落,定人之祿。

 

元君答道:簡單說來,「祿」就是「落」,「壽」就是「籌」。所謂「落」,意有雙關:第一層指「身」,人一生的祿分如何,往往是在其人哇哇落地時就已註定的;第二層指「心」,一個人的祿分多寡,往往與其人的起心動念密切相關。

 

祿之所名,蚤定天心。不墮天心,祿必落焉。

 

而福祿之有無多寡,關鍵往往取決於是否合乎天心;人的祿分,往往與其起心動念密切相關,心落於善是加分,落於惡則是減分。人之一言一行,乃至極微的一念,若能不離天地的良善本心,必得上天降祿以祝。

 

能為善積,天必介壽。是積善因,是籌天壽。誠中發外,以引祿壽。自積積至,以籌天壽。

 

若能常積善行,上天必然會添壽相助;換言之,人累積的善因愈多,愈有增壽的資糧。人愈是能在內心與天地合德,以無私的至誠為天地萬物謀幸福,顯於外者,是相應的美善德行,那麼必然能以自身的正氣引來天地加祿添壽的大感應。

 

l          行善是積祿添壽的最佳籌碼

           如果談人間壽命的延長,明朝的袁了凡會是一個很理想的例證。

           袁了凡年少時遇見工於邵子皇極數的孔先生,一生命數全被算定。依此命盤毫無偏離地走了二十年之後,因為雲谷禪師的一席話而驚醒,從此立志開始他的行善造命工程。他以行善換求三願,三者皆如其所願。至於命盤中寫定的五十三歲定壽,他不曾為此特意發願祈求,但很有趣的是:因為先前祈求福報,立志發願行善,所作所為皆合天地正理,他平安活過五十三歲,甚且意外賺來二十一年的額外壽命。

           師尊也會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他老人家在近九十高齡的時候,還常常在許多傳道的場合豪情萬丈地對同奮宣告,他還要再帶領同奮奮鬥十年。以當時他的健康情況來看,任誰都不會懷疑他的信心。那時的師尊幾乎是天帝教的活招牌,許多同奮帶親戚朋友來皈師,要講學靜坐、修行等等的好處,只需一句:「你看我們師尊」就夠了!師尊後來在九十五高齡證道,主要是因為修煉的鐳○真身為眾生消泯共業,耗去太多靈能,否則以師尊的修為,衝破百歲絕非難事。

 

仰啟元君:「詳申是法,以導昧心。」

元君曰:「祿途壽世,歧支一源。或上祿,或天祿;或長祿,或世祿;或有祿,或無祿。等等之祿,因時紀祿。於人生時,必載其祿。延因其心,再紀再增。心正氣正,正沖是祿。緣得是故,心止祿至。天介壽,曰天壽。天籌增,人壽生。大德必祿,大德必壽。長祿長壽。是遜天心。

 

仰啟元君:「詳申是法,以導昧心。」

 

崇仁主宰敬問:「是否可請元君老前輩就此項因果法則,詳加申論,以啟發我輩智慧未開的蒙昧愚心呢?」

 

元君曰:祿途壽世,歧支一源。或上祿,或天祿;或長祿,或世祿;或有祿,或無祿。等等之祿,因時紀祿。

 

元君答道:祿、壽二者,看似不同的名相,求祿添壽的途徑,卻是殊途而同歸的。論及「祿」之及身,有人擁有的是天界的上祿、天祿,有人擁有的則是人間的長祿、世祿。或是有祿,或是根本無祿,種種不同的祿分,其實都隨著其人的經歷而有所增減。

 

           一如「福」具有多種樣相,「祿」之為祿,亦有多種相狀。

           有人修得的祿是往生天界,從此逍遙極樂,與上帝同在,永不墮於輪迴,那是所謂的「上祿」。師尊在正宗靜坐班為同奮開天門時,往往會意味深長地加上一句:「從此了斷生死,永不輪迴。」在我看來,指的就是這層吧。

           有人修得的是往生天界,只是祿分不及前者,一般佛教徒所嚮往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許是其中之一。去到福報天之後,壽命更長,福報更廣,只是終有享盡之時,屆時重墮紅塵,再入輪迴。這是所謂「天祿」。

           福報於人間提領的則有長祿,世祿。有人是銜著銀湯匙出生的,一生祿享無盡,絲毫不知人間疾苦,富貴終老,這是長祿。有人由富貴而貧賤,也有人是反其道而行,先賤後貴,不論順序如何,福報應許他在富貴生活中可以一滾三十年,這是世祿。

           漫長的一生,終生與貧賤為伍,偶而跳脫窮極苦厄,暫享片刻的榮華貴顯,這是有祿;也有人窮其一生,都只能自嘆富貴無分,甚至困窮到連哀嘆的力氣與時間皆無!這是無祿。

           不論祿分多寡,謹記諸法無常。一如情感是變動的,生命是變動的,祿分也是變動的。今生受享無盡,不見得表示來生亦然;今生窮困已極,也不表示來生或下半生就必須接續其前的厄運。經文強調:「因時記錄」,祿分的記錄會隨著主人的言行,甚至是心念而有所變動,這才是生而為人,最該著意之處。

 

於人生時,必載其祿。

 

每個人在呱呱落地時其實都攜帶著一本福德存褶,記載著無數生以來受報的祿分。

 

l          人人一本福德存摺

           人在哇哇落地時,這一生的劇本如何,腳本大致是已經寫定了,算句話說,這一生可享多少福分,根本已經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福德存摺裡。民間盛傳有所謂生死簿,時間一到自然有閻羅王差了小鬼來拘提,「閻羅教人三更死,不得留人到五更」,不過此等說法向來迷信意味濃厚,恐怕難以服眾。且以寫作了凡四訓的袁了凡先生事舉證。

           袁了凡先生年少時曾在慈雲寺偶遇一老者,其人「修髯偉貌,飄飄若仙」,袁氏禮敬其人之後,與這位自稱來自雲南的孔先生結緣。孔先生後來為袁氏起算命數,說是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第二年袁氏赴考,三處名次皆如孔先生所料。之後孔先生復為袁氏預卜終身吉凶,某年考第幾名,某年補為廩生,某年成為貢生,貢後某年又如何如何,及至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一生無子。等等命數一一詳列,袁氏遂一一詳細記錄,此後二十年,所遇不論大小,悉如孔先生所算。袁氏於是相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從此「澹然無求」。

 

延因其心,再紀再增。

 

此生則因著心性言行的變化,而有所增減。

 

l          節流與開源雙管齊下的祈福觀

           如果認清人人手中自有一本福德存摺,看著自己手中那一本,可以做些什麼?

           首要節流。節流不難,惜福而已。這是一個標榜消費的時代,經濟學家極力鼓吹消費以刺激生產,最後果然如願促成經濟成長,可惜經濟起飛為期有限,向物慾看齊的消費觀卻推倒了許多傳統以來看重的價值觀,像是惜福。

           在動輒談論名牌,強調用過即丟的年代,惜福變成落伍的代名詞。但以智慧的心眼觀照迅速崛起的新一代價值觀,不難發現人類因此而淪喪的美好有多少。人心的敗壞是其一,環境的惡化也是。大量未必是垃圾的垃圾如山堆積,其中更多的是萬年難消的塑膠製品,與惡業的特質正好相應。

           師母祖祠慕劬室有一副對聯:「惜衣惜食,非但惜財,更要惜福。求名求利,莫如求己,勝於求人。」惜福是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福分,比如一切物資,更有甚者,珍惜與人互動的情緣。師母一生可以說是把這種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她晚年仍保留當年的嫁衣,而且簇新一如初嫁之時,這還不足以說明她的惜福,畢竟那是與師尊結褵的嫁裳。她老人家連平常物事都可以珍而愛之地保留:用過的紙翻面再寫,而且是用鉛筆,寫過後以橡皮擦擦掉,可以使用數回。一張紙到了她老人家手裡,壽命馬上翻上數倍。用完粥品,「吃乾」外帶「抹淨」:動用手指刮除碗上剩餘的餬。別人郵寄包裏給她,她可以把其上綁縛之用的繩索回收再利用。這是對物,至於對人,那更不必提了。與同奮的互動裡,她珍惜和每一位同奮的情緣,對同奮家中成員如數家珍,其熟稔程度直是讓許多較她年輕許多的同奮瞠目結舌。

           師母的節流是典範,但除了節流之外,我們還可以學著開源。所謂開源,說來至簡。不斷增加己身正氣,自能接引無處不在的天地正氣,引來福德。增加正氣不難,只是經文所說的:「不墮天心」而已。也就是說,人心落點所在即祿分所在。所落合乎天心,增福添壽的籌碼自然就多一分,反之即減一分。新境界說的沒錯:宇宙大道,簡而易行。福壽及身,也可以是如此簡單的。

 

l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的造命工程

如果人的一生真是一經寫定就無能改造,那麼這一生未免太無趣了。

承前述袁了凡先生的例子。袁先生在經歷了二十年人生,充分驗證了命定絲毫不爽之後,對完全寫定的人生腳本認定只能「聽天由命」,從此再無半點妄念生起。如果不是有幸遇見雲谷禪師,對袁先生而言,他會因此少掉改寫人生劇本的機會,只好抱著出生時領來的福德存摺終老;而這個世界,也會因此減少一個向自己奮鬥的典範。

當年袁了凡在棲霞山中與雲谷禪師對坐,歷經三日三夜而不闔眼,雲谷禪師對袁了凡連坐三日而不起半點妄念非常好奇,袁了凡據實以告:榮辱生死既有命定,即要妄想亦無由妄想。雲谷禪師聞言而笑:我還當你是豪傑呢,想不到只是一個凡夫!

雲谷禪師接下來便說:世間惟有凡人的命才能算定,極善之人與極惡之人皆能超出命定,不在命定的既定局限之內,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再引六祖名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申論福由心造之理,最後要袁氏「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前種種,譬如今日生。」以新生之身再造新命。

若論掙脫命定,向天上換一本福德存摺,以世俗人間世而論,袁了凡先生後來的果報真得視作個中翹楚。試問雲谷禪師所傳,足以推翻既定命格的下手方法是什麼?說來一點也不神秘:行善而已。

           袁氏自此積極行善造命,以功過格逐日記錄每日善惡,所記善惡不只在外顯的「行」,兼且顧及內在的「念」。以善行若干求造新運,先求登科,果然開始打破原先孔先生無一不準的預測。續求生子,最後求登進士第,皆能一一如願。

 

心正氣正,正沖是祿。緣得是故,心止祿至。天介壽,曰天壽;天籌增,人壽生。

 

當人的心念純正,他的磁場必然相對純正,一身正氣上與天地之正氣相應,自能接引天地庇蔭大德的福德之氣。易言之,當個人攀援外緣的俗慮止息時,天祿自然及乎其身,不假外求。不唯天祿,上天亦不吝賜予天壽。所謂天壽,可視作往生天界的資糧,天壽一旦增加,人間的壽命亦可以相對增長。

 

大德必祿,大德必壽。長祿長壽,是遜天心。

 

上天應化人間的原則一貫都是眷顧大德之士,必使其得大祿,享長壽。歷來得享大祿長壽者,都是順乎天心,以天地生生不息之大德利益眾生的大德之士。

 

l          大德之士是天地眼中的無價珍寶

           經文中有一句話很可質疑:「大德必祿,大德必壽。」質諸現實人間世,要找出反面的例證實在是太容易了。這是怎麼回事?

           大德必祿,大德必壽。說的是原則,而且是適用於宇宙生命的原則。宇宙生命本有無形生命與有形生命,凡俗人等若純以肉眼可見的有形生命質疑,那麼經文確有誤差;但若以真正宇宙的生命觀,把一般無法清楚辨識的無形生命放進來的時候,這句經文便是無可質疑的真理。

           現世中的確有諸多令人扼腕的怪現象:大德之人天不假年,或是困厄不斷,在在令人質疑天理何在,但把眼光擴大至無限生命時,疑惑立時得解。

           宇宙一切生命,手中自有一本福報存摺,記錄著無始以來所積的福報與惡業。人在哇哇落地時固然已載明了此生應有的福分,卻未必是牢不可破的。隨著言行的增善或變惡,人的福分會隨之增減。但福報存摺並不是只適用於今生,而是無數的來生。今生可以預存,成為來生的資糧;也可能在今生無明的愚癡中,不小心透支,招來後世的苦報。

我曾在文昌帝君化書中看過一段令人悚然而驚的文字。故事大要是說漢高祖的戚夫人後身,因為「前生享福太過」,此世淪為不得溫飽的農婦,飽受凍餒之苦。受苦不是壞事,趁此消盡前愆,累積資糧,一如前文所說。但是如能及早認清宇宙真相,便可避免在無明之下,糊裡糊塗透支了天上的存款,弄到一身是債,到了今生,為了清償已然遺忘的舊債弄到一身苦哈哈,實在大可不必。

如果覺得福德存摺的觀念太深奧難懂,那麼試著以人間世的物事來比況。老一輩總說,人一生吃多少是命中註定的。這句乍聽之下極其迷信的話其實是很有智慧的。一個人如果放縱口腹之慾,毫不節制地亂吃一通,日久便反映在身體健康上,身體會以病痛抗議。後續動作是他得去求診就醫,如果還想保有這條命,那麼他得遵照醫囑把某些食物列入禁忌,從此只能望著某些食物興嘆。更糟的是纏綿病榻之際,渾身插管,那更是連半點想望食物的興致也無。以糖尿病來說,甜食的攝取一旦過量,胰島素的分泌會失衡,最後的結果是從此得與甜食說再見。如果還捨不得放棄口腹之慾,那麼等在後頭的是更可怕的截肢、失明等種種難堪難忍的後遺症。

把生命無限的觀念帶進今生,如果了知未及用盡的福德資糧不會因為有形生命消逝就隨之消逝,必然樂於在無形多存點資糧,以便不時之需吧。通常大德之士手中會有一本厚得令人眼紅的存摺,只是這本存摺根本不存在他的眼裡;他的眼裡只有哀哀無告的眾生,心裡只當行善是分內之事,是以這本存摺是為眾生儲蓄,提防著大災難來時隨時可為眾生捐輸。想想一生以自身修證消減台海共業的師尊,不正是最好的典範?

 

仰啟曰:「大聖元君,誠名無際。祈福祝壽,是意云何?」

元君曰:「聖介其福,神介其壽。因誠是達,以臻其念。能有芸徒,志心信念,一誠不空,冥神齋身,具持正意,立屏邪邪,廣見大聖。能祝芸生,福禱自身,以無我見,純持大公,神聚芸福,必禱必籌。注水高隰,集澮一窪。近道可名,近道可與。」

 

仰啟曰:「大聖元君,誠名無際。祈福祝壽,是意云何?」

 

崇仁主宰再度恭謹叩問:「敢問大聖元君,依您所言,誠之威力無邊,不知作用於祈福祝壽又如何呢?」

 

元君曰:聖介其福,神介其壽。因誠是達,以臻其念。

 

斗姥元君答道:福壽之來,往往是因其人立志希聖希賢,引來天上仙佛以福壽的加持對應。福壽之及乎其身,其實是因其人起心動念的真誠,無有半點矯偽。

 

           從前聽過一個笑話。有個女孩子對姓氏有偏見,老把「最討厭姓蔡的,更討厭姓賴的」這話掛在嘴裡四處放送,弄到相識的無一不知。結果她交往的第一個男朋友就姓蔡,那群聽慣了她討厭姓蔡的朋友簡直笑翻了,無不睜大了眼看她後續如何;結果她與姓蔡的男友分手,選擇了和另一位男士結婚,這位男士,也就是她的先生──,很不幸,他剛巧就姓賴!

           我結婚之後聽到這個笑話,咧了一下嘴角,不怎麼笑得出來。我不巧也是結婚前大聲嚷嚷一不嫁什麼,二不嫁什麼的人,偏偏最後婚配的對象是二個視作「寇讎」一般的條件齊具。

           看來不大正經的東西,卻很可以解釋親和力的作用。一個人經常與某種對象親和,日久必因己身之誠與親力持續放射之久,感召對方在無形中以和力對應。矢志做成什麼,或是發誓不與「某些族類」為伍,因著心念經常貫注於此,反而會在無形中牽成緊密相繫的線路。立志「我偏不要……」之後,偏偏那個最不樂見的結果常常會自動出現,這不是上天找我麻煩,而是我「自找」的:是我自己心心念念促成的親和管道,可怨不得別人的。

           弄清了親和力的作用之後,回過頭來看正向的親和力,不難了解:宇宙的律則既是如此,當一個人心念全在眾生,全是合於宇宙正道時,天地會多麼欣喜於人間有此善解天意的天使,哪還能不全力以赴來配合人間天使的祈願呢?弘法院教師就很清楚地表示:一個人行立於天地之間,如果不能得神媒護佑,那是因為正氣不足,與天地的親和管道無由暢通,絕不是因為沒有選擇靠攏某個宗教。

把範圍縮小了來看師尊與同奮間的親和管道。同奮在靜坐前觀想師尊法相,如果覺得異常親切而容易,那麼恭喜你,你應該是一個渾身充滿正氣的好同奮;反之,如果觀想師尊變成一件極度困難的事情,根據弘法院教師的說法,那是因為心思不定,或是陰氣太重,因應之道是加強祈禱、省懺。若是等而下之,觀想師尊不僅不成,甚至還出現鬼怪,那是緣於識神太重,已有魔障來擾,勢必得發更大的願力,才能脫離此一障礙了。

 

能有芸徒,志心信念,一誠不空,冥神齋身,具持正意,立屏邪邪,廣見大聖。

 

在芸芸眾生中,如果有人隨時全神貫注為眾生祈福,全力以赴為大眾謀求最大的福祉,則上聖高真必能照見其真誠的本心而有所回應。一個人在身心齋潔淨之後,於心,念念則合道;於身,行行皆合德,渾身必然透發著至大至剛的正氣,了無邪念邪行上身,此時和子完全凌駕電子,立見真我純陽。

 

l          成聖成仙的光速飛車

           呂純陽祖師當年受教於鐘離權,聽聞師父有意傳授他點石成金之術,以作為救世化人的資本時,他第一個反應是請教師父:賤如草芥的石頭若可藉由法術幻化作無價的黃金,不知是否有其時限?師父回他:有的,不過時間長達五百年,五百年後,黃金會自動變回成石頭。呂祖立即表示他不能學這項法門,以免貽害五百年後的人!

           凡俗眾生,即連陷害親如手足的同胞尚且敢為,遑論五百年後了不相識之人?慈悲的呂祖,則不僅關照當時,更且意識到要對五百年後的生民負責,僅此一念,讓他即刻成就三千功八百果,立時成聖!其成就之快,宛若現下科幻片中穿越時空隧道,立即從眼下的世界躋身於另一個時空。

 

能祝芸生,福禱自身,以無我見,純持大公,神聚芸福,必禱必籌。注水高隰,集澮一窪。近道可名,近道可與。

 

得以放下自我,衷心為眾生祝禱,祈願眾生都能遂其所願的人,正因能全然放下自我,無私地為眾生祈福,如此赤誠祈禱的力量不僅成就了眾生,亦且能在無心間為自己成就福德資糧。就如灑水,不論灌溉之地勢或高或低,最後總會匯集於某個低窪處。這種心念始終都貫注在蒼生上的聖賢,可說是已接近己身成道,而又能襄助眾生成道的仙佛了。

 

l          大愛牌香水的殊勝妙用

一個人拿起香水為旁人噴灑,即便設定的目標是旁人而不是自己,自己還是會沾到幾滴;反過來說,如果惡意地往旁人身上潑灑屎尿,難保自己不會噴得滿身汙穢。一如行善作惡,初始的作用也許在別人,日久必然反映於自身。

在這段經文中,對無私奉獻的德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比喻:今天不管在什麼地方澆水,地勢高也好,地勢低也好,澆灌既久,不僅能潤澤所在之地,在水量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還能順勢下流。依「水往低處流」的自然定律,水會在低窪處匯聚。隨水量多寡,或為小沼澤,或為清潭,還有一種可能:成為活水不斷的大湖泊,演成江河的源頭,那可就是沛然莫之能禦的超大能量了。

 

仰啟:「今有芸生,不住信念。大聖主宰,是報福報,是籌云壽。」

元君曰:「心念不住,神住神馳,親通中和,有感經應。是有芸生,一生冥神,常持不渝。如電之赴,如氣之昇。一念如是,當聚萬念,當有萬應。苟患一方,福際十方,以及萬方兆方。朕祥親親而和,和和而親。○氣相通,息息相關。大哉大哉。勿瀆爾云。

 

仰啟:「今有芸生,不住信念。大聖主宰,是報福報,是籌云壽。」

 

崇仁主宰敬問:「現在如果有虔誠的信眾,念念始終專注,念念始終虔信,那麼是否能與大聖主宰的靈力接上線,因此而得到老前輩的關注與祝福,為彼添福加壽呢?」

 

元君曰:心念不住,神住神馳,親通中和,有感經應。

 

元君回答說:如果純善的信念始終不斷,全副精神貫注於祝禱祈誦,日久達到一定的熱準之後,自然能與祈求的對象建立良好的親和管道,感通諸宿星君以經威回應。

 

是有芸生,一生冥神,常持不渝。如電之赴,如氣之昇。

 

芸芸眾生中,若有人在其有限的一生中,不唯能在言行多所檢點,即便是獨處時的起心動念亦能隨時與宇宙的大道契合,那麼他凝聚的親力勢將如奔馳的閃電一般快速,如昇騰的氣流一般輕捷。

 

l          修行是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漫漫長路

翻開師尊傳記,或者是許多修證有成的大德傳記時,不難在其中看見修行之路的迢遙。師尊從三十歲皈依蕭宗主開始,一生敬謹依奉天命行事。也就是說:從皈蕭宗主開始,他的人間行腳看似仍在人間世,其實已經徹底與俗世脫勾,與天地的頻率緊密相連。也因著這種與天地同呼同吸的殊勝因緣,上天也往往會在緊急之際伸出援手,不讓人間天使無助地困守一隅。

師尊奉天命守華山時,為助胡宗南將軍修護潼關鐵橋,曾經在求助函中大膽回覆上天將降濃以助。那天晚上,師尊放下惴惴不安的師母,獨自到北峰面對潼關打坐,請求無形顯化相助。之後師尊封靈太靈殿主與忠字主宰威靈妙道顯佑真君等,上到崑崙山請求鴻鈞老祖及性空祖師等協助。不久雲龍至聖及性空祖師即翩翩而降,要師尊放心等候,無形會大力配合。一個小時過後,果然升起一片濃霧。師尊回到大上方,告知難以成眠的師母可以放下心裡的大石頭了。

這場濃霧在三日後,也就是增援的軍隊順利修護潼關鐵橋之後,方才散去。日後類似此種顯化仍然不少,一部天帝教復興教史可以讓同奮從中窺得不少堂奧。

不知是否有人要問:師尊是有來根的大修行者,那麼一般小同奮呢,有無如此幸運得到上天眷顧?我自己的經驗是有的!像我這般只在修道大門外徘徊,始終無法深入的小小同奮──稱作「同混」倒貼切些,真在生死關前打轉的時候,上天還是不吝於拉我一把的。那年夏天,我在任教的學校被玻璃砸成血人,危急之際,我只在心中默默地喊過三聲天人親和呼號,便靜待上帝處置。慈悲的上帝竟然不因我奮鬥不足就棄我不顧,多方給予助益。事後我回想整個過程時,對上帝只有滿心的感激與慚愧。從這一經驗出發,類推天人互動時,我愈益相信:世人始終是存在上帝的關注裡的,即便因緣未到,尚未開啟奮鬥之門,仍是上帝寶愛的子民;至於深入奮鬥之門的,那就更不用談了。

 

一念如是,當聚萬念,當有萬應。

 

如果個人的念力尚且有如此大用,那麼若能在人間集結眾多悲智雙運的善士,以其千倍萬倍於個人的親力,向無形祈求之後,自然可以得到無形千萬倍的和力回應。

 

l          誦誥──奇妙的能量轉化爐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曾有妙喻:當同奮秉持著「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的心念為眾生祈禱誦誥時,其機轉就如水力發電廠平日蓄水,日積月累之後,一旦需電孔急時,仙佛就可以運用水庫裡的水,轉化成電力而造福眾生。個人的力量看似微薄,但莫忘滴水可以穿石,堅強的石頭若能為長久不斷下注的水滴所融蝕,同奮群聚為眾生誦誥的力量自然也可以轉化成不可思議的超大能量,而為眾生化劫。換言之,看似微薄的個人祈誦,卻是仙佛化劫的憑藉,無有這些憑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仙佛即便慈悲,遇見某些狀況大概也只能大嘆愛莫能助了!

 

苟患一方,福際十方,以及萬方兆方。

 

萬一不幸某一處有了災患,必然能得到遍佈十方,甚且是萬方兆方的神媒極力回應,進而消災解厄。

 

朕祥親親而和,和和而親。○氣相通,息息相關。大哉大哉,勿瀆爾云。

 

化戾徵祥的瑞兆得以產生,其實是肇因於人間奮鬥的正氣不斷,感通無形以和力回應。有形與無形間的親和管道一旦暢通,○氣自然貫通,人間的一舉一動,都足以感通無形關照。天理昭彰,屢試不爽,親力的作用確實是如此不可思議,各位切莫把我的忠告當成馬耳東風啊!

 

仰啟:「北辰垂象,眾星是拱。斗姥旨命,萬方是聽。」

元君曰:「信禮是經,芸方是聞。祈於天辰,福壽無名。信祈祝禱。」

 

崇仁主宰無比讚歎地說:「一如北極居萬天之中而眾星拱之,宇宙的一切星君,也都是臣服於斗姥老前輩的旨命啊!」

元君回答道:「如果能夠虔誠禮敬本經,切實篤行經義的教化,所求自然能感召各方神媒,得大神媒的庇佑。當祈求的心念與天上眾星君感通時,自然可以得到無盡的福壽加持力,能得庇佑與否,關鍵便在祝禱時的大誠信與大悲願。」

 

l          開啟經力的鎖鑰就在我手,不在仙佛

           本段經文與前段經文近似,崇仁主宰在發問時有意以一般大眾祈求「他力」的心態導入,他兩次的提問核心皆然:如果信眾能以至誠祈禱,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上天的佑護?元君的回答是很有意思的。至誠的前提是錯不了的,但是賜福的機轉不在「他力」而在「自力」,亦即主要的力量不是來自於仙佛,而在祈禱者自身與天上的親和管道。這個管道一旦暢通了,天上的奧援自然源源而來,不虞匱乏。而親和管道何由建立呢?經文中反覆再三的,就是強調仰賴自身正氣的多寡,而正氣,全由行善積德,合於天道而來。

 

即說禱曰:

    誠服伏禮

道統始祖。萬天至聖。統御萬方,垂衍無幾。福御芸生,道統是延。

    誠服伏禮

道統始祖。萬天至聖。統御萬靈,垂歷聖幾。祿御芸生,道統是延。

    誠服伏禮

道統始祖。萬天至聖。統御萬天,垂治模幾。壽御芸生,道統是延。

 

元君於是教說禱詞如下:

謹以無上至誠,俯伏於

道統始祖萬天至聖──上帝的法座下。您統領宇宙萬方,慈悲的教化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以福報之有無,示現於眾生,勉其行善積德,以此綿延道統。

謹以無上至誠,俯伏於

道統始祖萬天至聖──上帝的法座下。您統領萬性萬靈,因應不同時代傳佈不同的修持法門,以種種之祿分,導引眾生走上修持大道,以此衍流道統。

謹以無上至誠,俯伏於

道統始祖萬天至聖──上帝的法座下。您統領萬天,慈悲示現統御大宇宙的典範,以替善士增添年壽的法則引領眾生積善因,行善事,積善果,俾凡事合道,以此繁衍道統。

 

l          信「我」者得永生

           宇宙運行的大道至簡,說來似乎稀鬆平常,然而無形宇宙的組織卻不然。那是層層疊疊,盤根錯節,遠超過凡人想像的。

           元君為道眾示範禱詞時,這個組織系統龐大,職司卻分明的特質再度顯現。元君教導道眾的禱詞,既非對祂,亦非對北極紫微大帝,而是先回到宇宙的最高主宰:上帝。

           試問在誦經之初,這本經典預設的目的何在?不就在為自己祈福?然而正如我們屢次強調的,天帝教的核心精神一貫是不為個人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的,是以在禱文中我們不難看見:即便是這本標榜可為同奮「化戾徵祥」的寶典,它一貫仍是祈求上帝,以天下蒼生的福祉為優先考量的。

           在祝禱上帝的禱文中我們看見什麼?正是宇宙律則的顯現。我們祈求上帝賜以福祿壽,然而在這些禱詞中,我們其實看見上帝殷殷示現:所謂福祿壽,不過都是上帝用以導引芸芸眾生走向修持大道的「誘餌」而已。真正認清宇宙大道的,自能知道與福祿壽等等回饋攸關的,正是其人切合天地之心的起心動念與行事為人。尋常在教堂可見的幾個大字:「信我者得永生」,若是真能解知其義,所謂的「我」絕非只是狹義的上帝,或是特定的單一宗教,而是天地運化的律則。奉此律則,事事合乎天道人心,自可求得無上的福報──與天地同在,與宇宙共始終。

 

l          治理的最高典範──無為而無不為

在禱詞中我們還見到一項很有趣的描述,上帝不僅統轄天地,善體天心的人還能從上帝的「領導統御」中管窺管理的無上典範。經文中所謂「統御萬天,垂治模幾」,上帝所示現的管理堂奧,指的當是天人親和真經中的「無為之有為」。

上帝以看似「無為」,實則「大有為」的原則管理宇宙萬方萬靈,然而什麼是「無為」?「無為」絕非「無所作為」,否則我們如何解釋每年巡天節上帝至地球巡訪,乃至召開劫務會議的事實?如果上帝真是什麼也不做,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解釋,上帝定期以其鐳光調和星球運行的事實?「無為」的真諦,愚騃如我,粗淺的想法是無形宇宙採分層負責,上帝平日把職司下放給相關神媒,祂本身只管調和自然,而後在適度的時機以其無上的大能介入,以維持宇宙的運作。

上帝管理宇宙的律則,在漢朝初年曾被充分仿效。秦末大亂之後,漢文帝在民生凋弊的背景下,任用曹參等人,以黃老治術治國。黃老治術的核心,實有幾分模仿上帝管理天地的意味在。這個看似無所作為,其實大有作為的政治智慧,最後造就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誠服伏禮

萬星天王。無極大聖。統御萬星,垂命大幾。照御芸生,道統有延。

 

謹以至誠禮敬

萬星天王無極大聖。您統管天際一切眾星,示現延生注福的大道,以此關注一切眾生。

 

    誠服伏禮

三台上座。虛精開德。上台真君。總樞星圖,垂光福命,普光芸生。

    誠服伏禮

三台中座。六淳司空。中台真君。總樞星機,垂光祿命,普光芸生。

    誠服伏禮

三台下座。曲生司祿。下台真君。總樞星理,垂光壽命,普光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三台首座的虛精開德上台真君。您統領眾星的排列,懇請您垂賜廣福,慈光普照眾生。

謹以至誠,禮敬

三台中座的六淳司空中台真君。您統領眾星的生機,懇請您垂賜大祿,慈光普照眾生。

謹以至誠,禮敬

三台下座的曲生司祿下台真君。您統領眾星的運轉,懇請您垂賜長壽,慈光普照眾生。

 

誠服禮

北斗魁座。陽明貪狼。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誠服禮

北斗台座。陰精巨門。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誠服禮

北斗台座。真人祿存。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誠服禮

北斗台座。陰精巨門。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誠服禮

北斗台座。玄冥文曲。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誠服禮

北斗台座。丹元廉貞。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誠服禮

北斗台座。北極武曲。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誠服禮

北斗罡座。天關破軍。七辰星君。延生注命,普光芸生。

 

謹以至誠,依次禮敬北斗台座七位星君,期能得星君慈悲護佑,為眾生延生注命。

 

誠服禮

左輔正座。洞明文華。左輔星君。燮調陰陽,含光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擔任左輔正座的洞明文華星君。感謝您輔佐紫微大帝調和陰陽,隱隱護佑眾生。

 

    誠服禮

右弼正座。英光武華。右弼星君。燮調陰陽,含光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擔任右弼正座的英光武華星君。感謝您輔佐紫微大帝調和陰陽,暗暗照護眾生。

 

    誠服禮

普天掃塵。銳華正天。勾陳星君。樞轉吉凶,長光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掃蕩各天陰濁之氣的銳華正天勾陳星君。感謝您總能在關鍵時刻扭轉吉凶,長保眾生吉祥。

 

    誠服禮

都天巡座。佑仁持常。龍德星君。驅盪孽邪,慈光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擔任都天巡座的佑仁持常龍德星君。感謝您督責巡邏各天界,掃除魔障,慈愛眾生。

 

    誠服禮

和光介座。延生徵祥。長壽星君。壽世壽民,壽光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擔任和光介座的延生徵祥長壽星君。感謝您造福天下,庇蔭百姓,使百姓皆得長壽。

 

    誠服禮

中天上座。至明至剛。太傅星君。正大光明,覆臨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擔任中天正座的至明至剛太傅星君。感謝您示現正大光明的偉大德行,覆護眾生。

 

    誠服禮

三十三天。都天經緯。諸宿星君。解厄消災,永光芸生。

 

謹以至誠禮敬

三十三天中所有經天緯地的星宿星君。感謝各位為消災解厄奔走,始終關照芸芸眾生。

 

l          祈求個人福報的小小叮嚀

列位星君各有所司,與人間所求各有對應。據維生首席說法:從事文職者可特別祈求左輔正座,從事武職者則可祈求右弼正座,欲趨吉避凶者可祈求勾陳星君,欲解冤除孽者可祈求龍德星君,而意欲長壽者,不妨請求長壽星君幫忙。

 

紫微星祈

開天繼人。啟道佑德。以源以世。以親以和。(九誦)

 

紫微星祈:

上則以提升正氣,接引天地正氣為事;下則以擘建合乎天道的淨土樂園於人間為念。開啟大道之門,時時以德檢視己身言行是否合於法度,俾使道統世系在人間綿延無絕,天人親和管道永保暢通。

 

l          紫微星祈──北斗徵祥真經的核心

此部經典頒佈的目的,原為祈福而來。根據維生首席說法,本部經典的核心即在紫微星祈,又名紫微諱,當初指定由維生首席口授,帝教傳佈漸廣之後,又由維生首席指定由拜命的開導師口授。誦經至此,由朗誦改為默誦,而且是九誦,維生首席說此正意味著督天經緯九轉,亦即九轉法輪。誦念此經,很特別的是在此處默誦之後,俯伏默祝心願,而後暫停誦經,改為打坐,以求○氣交感,天人感應。誦經在打坐後繼續,朗誦一遍後繼續聆聽元君的教誨。

 

元君曰:「惟茲經緯,都天御行,照臨下土,時光眾生。當於斗期,有各星君,隨○變化,巡注上下。察視身中,增祿添壽,而覆其身。勝紀鶴算,宏化利吉,因其盛作,加是鴻運。隨方應化,隨度其人。是得其福利,益增其氣,益正其氣,益真其氣。配其都天為小宇,符其經緯為小體。為人得正準其時刻,有諸宿吉凶祥孽之星氣,下合是身,是名定命。」

 

元君曰:惟茲經緯,都天御行,照臨下土,時光眾生。

 

元君老前輩說:諸天之列星列宿,無不依宇宙律則繞行周天,與人間息息相關,且無時無刻都以其慈光普照大地,默默庇佑眾生。

 

當於斗期,有各星君,隨○變化,巡注上下。

 

每逢農曆初三、十六、廿七的斗期,都有各司職星君,隨著星○變化,巡視天地而關照眾生。

 

l           天帝教第一宗天命換人命──維生首席的移星換斗

           維生首席自言:算來他當是天帝教第一宗天命換人命的案例。他隨同師尊在華山潛修那段期間,有一天,蕭宗主派了一位閻仲儒先生來探望師尊。閻先生素精於紫微斗數,遂自告奮勇為師尊一家批命盤,事後他坦告師尊,以命數來看,維生首席因為天空地劫坐命,只有十五、六歲的陽壽。閻先生於是建議師尊,請求蕭宗主協助,為維生首席移星換斗。幾天之後,維生首席在睡夢中被師尊喚起,硬是挾著濃厚的睡意跪在光殿外,兩位長輩則是在光殿頂表、行禮,進行所謂的「移星換斗」。維生首席當時年幼,不知不覺就趴下去睡著了,天帝教第一件「移星換斗」就在當事人不甚了了的情況之下進行,而且成功。

民國三十七年師尊舉家遷到台灣,有一回維生首席陪同幾位朋友去到某位據說奇準的盲人相士處算命,那時他已有了相當年紀。幾位試過的朋友當場嘖嘖稱奇,維生首席深知此行規矩,算命先生最忌諱算「死人」的命,便只在旁莞爾看著眾人。這位韋千里先生果然高明,為眾人卜算過後便說:「在場似乎有位先生還沒請教。」維生首席只好托出命盤來。相士算了又算,最後是皺緊了眉頭,滿臉狐疑地說:「以您的生辰,您早在十四五歲便該壽終,如果不是祖上有德,那一定就是有高人曾經為您移星換斗!」

           這位先生的相術的確高明,而他的論點也是極其高明的:延壽之途有二,一為祖上有德,是以同奮的奮鬥積累了相當的質量之後,後報必然無窮;一為高人為之移星換斗。北斗徵祥真經則是在經文中不斷強調「德行」的增強,從而可與星氣相互配合,以茲「移星換斗」。換言之,移星換斗可以是來自高人的恩典,也可以是來自個人的努力。

天帝教從維生首席開始,不乏有奮鬥的同奮以天命換取人命的例子,其中自有成功者,亦不乏失敗的個案。對師尊而言,他為弟子爭取天命換人命的著眼點,在精氣神具足的人身是奮鬥極好的憑藉,在人間多活一日,在慈悲的大宗師眼中,意謂著多一天奮鬥的機會。只是一如所有的教化,教化兀自傳播,仍得聽者如理修行才能獲其裨益。天命換人命失敗的例子,多肇因於換取人命之後不能善自珍攝得來不易的良機,領受了額外的年壽之後,如果不能在天道上全力衝刺,師尊先前的保證落到變成廢紙一張,最後讓仙佛收回成命,原應回歸自然的同奮仍得結束有形生命,往往讓悲憫的師尊痛惜不已。

          

察視身中,增祿添壽,而覆其身。

 

檢核其人身中是否具足正氣,由此作為增祿添壽、或覆護其人以逢凶化吉的參考。

 

l          頭上長著光圈的天使

在「天堂新認識」中,行劫主宰老前輩曾作過如是的教誨:「行為善惡難以確認,人心善惡卻是一見便知。」

如何區辨善惡,容稍後詳細論說;但是以無形界而言,人心好壞可以一見便知,關鍵便在其人頭上的「光圈」。

從前看佛陀畫像,看菩薩畫像,甚至是看耶穌畫像,大抵都會在頭上加個光圈,那時只覺得有趣,慢慢才發現:這個光圈在某個層面來講是存在的。大凡正氣具足,頭上自有光華燦爛的「光圈」,正是廿字真經裡說的「雲樹罩法相」。這個肉眼見不到的光圈,可以讓無形界的仙佛一望即知,等於是他們在無形界闖盪的身分證;大仙大佛的光圈既大且強,小仙小佛的光圈相對顯得弱些小些。是以師尊駐世時看人,一眼便知其人是否具足正氣。至於我們這些尚未得修持大門而入的凡俗人等,雖無大師的超凡之眼,但不妨回頭想想:所有的大宗師,他們最雷同的特質,就在那渾身透發的安定力量,是那種一見就要令人讚歎、令人歡喜、甚且令人感動至號啕大哭的大能量場。

 

l          兩手劈開善惡?

何謂善,何謂惡?「了凡四訓」一書中,中峰和尚有相當深入的見解。

曾經有讀書人與中峰和尚論辯,在他們看來,佛門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但質諸世俗人間,卻未必如是,是以佛陀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中峰和尚便答:很多人以世俗的眼睛審判善惡,結果認善為惡,認惡為善的謬誤所在多有,因此推定佛說有誤,究其實是因為未能真正透徹善惡,錯不在佛陀。諸生不服。中峰和尚於是請諸生舉例,列舉他們心中所謂的善惡。有人說:打人是惡,敬人是善。有人說:貪財是惡,廉潔有守是惡。結果中峰和尚皆于以否決:未必如此。

既是否定世俗認定的善惡,那麼中峰和尚心中真正的善惡該當如何定義?他說:「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簡單來說,存心為對方好,即使打人罵人,那都是善;若起心動念根本就是為圖個人的私利,那麼即便是禮敬有加,究其實仍是為了自己的好處,那是惡。純粹發自內心的善是真善,只是作給人家看的善是惡;無心行善,只是認定該做而做去的,那是善;有所為而為的,不論看上去多麼冠冕堂皇,算來仍是惡。攏總說來,真為對方設想而為的善才是真善,也就是經文前面那句話:「克得天心」而已。

佛教日常老法師有一個深入淺出的版本,論行事之「該」與「不該」,與此直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對他好,日後對他也好的,一定去做。現在對他不好,日後對他好的,也還是得做。現在對他好,日後對他不好的,一定不要做。現在對他不好,將來對他也不好的,絕對不可以做!」起心動念不僅為對方現下著想,更且能以智慧的眼考量到未來,即便現下於對方可能造成一時的不便,因此惹來對方的嫌惡,但因為行事背後有一個很清楚的動機,便能無愧天地地做去,這也叫「克得天心」!

           看看聖人的存心,起心動念都是以對方為第一考量,無形中自與天地利益萬物的心相契合。是以中峰和尚有言:「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舍。」天地之間對善惡取捨的標準,是與聖人相同,而不是胡亂與世浮沉的。

           大哉斯言!

 

勝紀鶴算,宏化利吉,因其盛作,加是鴻運。

 

也就是說,不論是超越其人自身本有的宿命,而得加福添壽;或是扭轉宿業導致的災殃而臻於大吉祥大福祿,關鍵都在其人是否勤於奮鬥,因其煥發的正氣而感召星君,以不可思議的宇宙能量傾注其身。

 

隨方應化,隨度其人。是得其福利,益增其氣,益正其氣,益真其氣。

 

諸宿星君隨順各方祈求,顯化濟世,普度眾生。若得眾星君挹注的殊勝利益,必使其正氣愈益增強,不僅愈趨至大至剛,亦愈能與宇宙真純之氣接軌。

 

l          福德智慧的雙雙挹注

           玉皇心印妙經中有一段:「氣合體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修持的目的是不斷奮鬥,引來先天一○相配合,最後與天合真。與天合真的修持過程中,一面加強奮鬥,自有不斷巡注天上天下的司職神媒前來挹注。試問仙佛所挹注者為何物?是福德,藉以增加修道資糧;是智慧,以此開啟蒙昧未開的愚心,可以不斷修正自己向宇宙大道前進的方向,最後終能回到上帝身邊。

           尋常人等,尋求仙佛庇佑,大抵先求福德,希冀仙佛的大能介入,所有的問題立時消失於無形。然而經典中透露的宇宙大道顯然不是這樣。真是仙佛出面,把問題一一解決了,那麼劫難的意義何在?如果是宿世因果,本當自身消受;如果是天上欲付以重責大任而特意賦予的磨考,仙佛一手擋開了之後,豈不是大大地辜負了天上美意?觀照凡俗世間,但凡看看能幹母親多半養出生活白癡的兒女,便知祈求仙佛出面干預是何等不智的蠢事。了凡四訓中有一段話,足可為此一真理下注腳:「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開,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天上為訓練到人間救劫的仙佛種子,在賜福之前,其實是藉由開啟其人的大智慧入手的。若能一心為善,為天下蒼生而全力以赴,所得的善果是與天地的大能量融合為一,自得大智慧,日久自能因著大智慧的啟迪而引來莫大的福德。

 

配其都天為小宇,符其經緯為小體。

 

以人與大宇宙相對照來看,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人身實是大宇宙的具體而微。

 

l          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

師尊常講: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是以由天體運行即知人身運作之理,反之亦然。

人身既是小宇宙,飢而食,渴而飲,倦而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切順乎自然,此是天經地義的律則。然而文明的力量卻是拉著眾生反其道而行。

飢而食是宇宙的本然,現代人卻因減肥或其他理由,任其飢而不食;又或者是放縱口腹之慾,吃飯不僅是填飽肚子而已,還得想方設法搜羅奇珍異味,好像非得如此才對得起五臟廟似的。渴而飲,日常白開水是最健康、最合乎身體需要的飲料,然而現代人不作如是觀。便利商店林林總總的飲料,色素、香精充斥其中,一旦下肚之後遲早要讓身體付出龐大代價。我聽過如此極端的例子:因為家長在配送部門上班,運送過程中略有瑕疵的飲料整箱帶回家,反正免費嘛,孩子索性把各式飲料當成開水喝,習於香料甜味之後,根本喝不下平常無味的開水。看在其他孩子眼中莫大的幸福,最後以悲劇收尾。這三個孩子,在「免費暢飲」飲料數年之後,必須仰賴洗腎維生。

類同上帝調和宇宙,人的大腦中,其實隱然存有一座看不見的「金闕」在調和人體的運作。

以飲食為例,人體須各式均衡的營養,但其人若偏食,或是獨鍾垃圾食物,人體中所需營養未得滿足,人腦會釋放出一種訊號,要求人體補足相關營養。於是其人不停口地往肚子裡填塞食物,但因為不得其道,吃進去的不是人體真正需要的,於是繼續努力地吃,最後是熱量過度而能量不足,這是現世「營養不良」的胖子滿街跑的原因。

再以睡眠為例,人體倦乏至某個程度以後,大腦會發出訊號,要求其人上床休息以補足能量。我們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硬是不肯上床之後,拖過一段時間,睡意消失無蹤,等到覺得該上床、可以上床的時候,居然久久無法入睡!

現代人習於以物慾餵養肉身,一旦有錢有閒,對身體的呵護真是不遺餘力。然而這些空前的努力換來什麼?物質的飽足,僅止是成就一具又一具精神空洞的行屍走肉而已。因為未依宇宙律則而行,心靈飢渴的凡軀只好被迫以更強烈的刺激滿足自己,結果有的如飲海水解渴,愈喝愈陷於狂渴之中;更不幸的是有的簡直就像飲酖止渴,毒酒下肚之後口渴暫時是止住了,隨即一命鳴呼!

人身自有調節的機制,小至養生之道,配合宇宙運行,自得長生之妙;大至修行,若能真正看見天地生養萬物的自然之妙與不居功的美德,修行自能日起有功。

 

l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老子論天地之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普天之下最大的功德,是明明成就了極大的德行,卻認定那只是分內事,根本無有任何功德可言,這才是最令天地讚歎的大功德。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謹遵師命來到中土傳佈佛法,其間艱辛豈只是言語文字難以形容。但大宗師在傳法偈中卻只是輕鬆地說:「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把傳佈佛法、救拯眾生當作己任,當佛法在中土生根,進而花繁葉茂,大師的態度是何等輕鬆:「結果自然成」,也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開花結果而已,好似這一切與他的弘法全然無涉,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

 

為人得正準其時刻,有諸宿吉凶祥孽之星氣,下合是身,是名定命。

 

生而為人,如果能調整其頻率,自能接收到與列星列宿對應的星氣,或吉或凶,或祥或孽,因其人本有之氣場不同而迥異。這些放射的星氣一旦與人體本有之氣結合,命運便能產生大小不一的轉變,亦即自身所作所為皆足以扭轉「命定」,重寫人生腳本,這就叫作「定命」。

 

l          歡迎收聽上帝的廣播

經文中的「正準其時刻」,具有「調整頻率」的雙關意涵。

第一層,在適當的時間──斗期誦念本經,如果能發乎至誠,不難與「隨方應化」的慈悲星君接軌,得其運化,或生智慧,或生福德。

第二層,即便不是在斗期,一個人若能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乃至起心動念,都能一心向善,純為大公,則隨時皆能得出巡的星君護佑,為現有的福德存摺再添一筆進帳。反之,存心為惡,陰性的氣能濁重下沈,根本無法向上到達天聽,只能向下召致陰邪之氣前來和合,自召其禍;再或者,因著天地不容的惡形惡狀讓星君劃上大叉叉,為自己的福德存摺添一筆紅字,招引來無窮的「後患」。

          

誌有脩士芸徒,謂善平等奮鬥大法,勱履大進,得名大同。雖為體凡,亦為超凡,脫是五行三界,突紀定命,自具一切福德壽,長智慧等。

 

誌有脩士芸徒,謂善平等奮鬥大法,勱履大進,得名大同。

 

歷來無形的史冊中不乏這樣的記載:芸芸眾生中自有默默耕耘的修行者,因為深信奮鬥以臻聖凡平等的大道,從而如理修行,不斷精進,最後終能獲致大同的真善之境。

 

 

l          奮鬥平等大同──窺見仙佛的循循善誘

           試問誦念北斗徵祥真經為的什麼?

           祈福呀!

           哈哈哈!慈悲的仙佛對不起,親愛的同奮對不起,且容我斗膽笑上三聲:祈福這答案只能算是半對半錯。半錯,是因為如果真為祈福捧著經卷一路誦來,那可真要摸不著頭腦了。把經文認真拜讀一遍,真為個人祈福嗎?實在不像哪!經文走到這裡,答案愈是呼之愈出。且看熟悉的幾個大字:「奮鬥」、「平等」、「大同」,嘿!轉了好大一個彎,還不是說的這個。從奮鬥而平等而大同,仙佛念茲在茲的,就是這個修行的正軌大道。如理修去,自然可以得天地庇佑而得大福德,所以祈福之說要算半對。這個半對半錯,嚴格說來像誘餌的說法,在我看來,絕非仙佛有意欺騙,而是為了引導眾生,循循善誘的良方呀!

 

l          回歸生命的本來

大同的定義是什麼?令孔老夫子心嚮往之的大同世界,可以視作大同之境的具體而微,但兩者不宜全然劃上等號。所謂大同,在不同宗教有不同名相,佛教說是見其本來面目,基督教則說是回到上帝的天國,名相不同,本質卻接近。看似迥異的道路,其實最後是通往同一目標的。廿字真經說「實共道釋,應覺自修。」通往大同的道路容或有千百種,佛教也說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的,這千萬法門在人間世也許披上千種萬種的名號,其實本質皆同,都只是在讓自身成為一個更完美的生命,更切近於原始生命的本來。

 

雖為體凡,亦為超凡,脫是五行三界,突紀定命,自具一切福德壽,長智慧等。

 

以肉眼見之,其人雖然只是貌似平庸的凡人,在無形界的認定裡,他其實已是修證有成的聖人,早已解脫五行三界的束縛,突破宿命既定的種種限制,此時不僅福德壽具足,即連修行所需的無上智慧亦一併增長。

 

l          行走的發光體

           修證有成之後是何等體相?像佛陀那般渾身透發著大光明,具足三十二種相好,固然是示現的一種方式,更多在人間修證有成的大修行人,卻更可能只是貌似平庸的凡人相。然而此種平庸是對凡人來說,從無形界來看,一個修證有成的人散發著無比的正氣,根本就是會走路的發光體。

           一個會走路的發光體是智仁勇三達德具足的完人。智者不惑,因為了知宇宙真相,深知自己使命所在;仁者不憂,因為知道人生本是高低起伏的,因此不為自身得失進退而感到憂心;勇者不懼,因為知道重重荊棘的背後藏著些什麼,於是誓願以精進的大勇猛力向前努力邁進,以至終能有大成就。

           眾生都是尚未成就的仙佛,聖真都是由眾生而成就。明白了聖凡的不同只在能階的不同,一旦生起超凡入聖的大願心,願意如理修證,自能步步增上,甩脫既定的束縛,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即是。

           師尊駐世時最喜歡以「我命由我不由天」勉勵同奮。人來到世間時固然帶著一本既定的福德存摺來,卻不表示這本存摺就死死地決定了此生的一切,其中仍有許多轉寰的空間在。如果不願傻傻地讓宿命牽著鼻子走,那又當如何?師尊說要發大願。什麼是大願?凡是利益大眾,即是大願。因為哀憐眾生不明真理而輾轉輪迴,不得超脫,於是發願成佛,這是大願;因為知道末劫將屆,願意為無知的眾生誦兩誥以哀求上帝化劫,這也是大願。反之,若只為自己著想,只求自己了脫,即便自己已然成就,於眾生並無大利,這仍只是格局偏小的小願。

           即便不是虔誠的佛教徒,許多人仍會在遇難時悲呼,祈請「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慈悲救度,通常也都能有多感應。試問觀世音菩薩救度的能力從何而來?正因其願:「盡我一切形壽,遍度一切眾生。」觀世音菩薩甚至先在願力中加上但書,萬一祂後悔又當如何?「若有一眾生不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覺;若我於眾生未盡度之時,自棄此宏誓者,則我之腦裂為千片。」慈悲的菩薩自許,只要有一眾生未度,祂絕不證成正覺;如果因為眾生難度而捨棄偉大的悲願,祂誓將裂腦為千片! 

一時成不了廣發宏願的大菩薩,至少還能期許自己成為盡力利益大眾的修行者,一旦心念全在蒼生,天地自然樂於配合,賜其廣得貴人相助,福德無盡;賜其廣開智慧,與其人本具之慈悲相互為用,成就濟世的偉業。

欲求度世,廣結善緣,還須慈悲與智慧雙管齊下。以自身修證之大德引眾生仰望,以種種善巧方便接引眾生進入大道之門,這正是上帝對人間天使最深切的期待。

 

上帝所云,十五大光明,守之不盡,用之不竭。無禱於上,無祝於中天,即身為神,即身為斗。即身有福,即身有德。動得其親,靜得其和。廣人芸生,無域咸斯。何福不臻,何祥不徵,何劫不滅,何厄不減。是身有道,是域有道,熙攘之境,同康有光。」

 

上帝所云,十五大光明,守之不盡,用之不竭。無禱於上,無祝於中天,即身為神,即身為斗。即身有福,即身有德。

 

正如上帝所說,天地間本有十五種大光明能量,行走於天地之間的人間天使若能善加修持,與天地間的正氣接軌,自能因時因地等種種條件制宜,引來相應的大能量護持,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修持至此境界,既無須向上帝,也無須向天上眾星祝禱,己身即是神媒,己身即是星君,具有無上的大福德。

 

l          仙佛共通的信仰──良心

           天帝教一貫表示:仙佛聖真乃由凡人修證而成,而成就仙佛之路無他,先修人道再修天道。

           昔時蕭宗主常把「天上無有富貴仙佛,只有忠義仙佛」這話掛在嘴上。成就仙佛之路,正如佛教所言,有八萬四千法門之多,然而總歸於一,無他,成就完美人格而已。

           仙佛聖真在人間是否必須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死後乃得成仙成佛,就像一般人錯把「信我者得永生」誤解成信教才得解脫那般?以宇宙真道來看,絕非如此。若論仙佛在人間是否有特定的信仰,那絕非是單一的特定宗教,而是簡單無比的兩個字:良心。

           因為知道一秉良心行事,於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所當行」在外人看來或許是奇大的功德,就其自身而言,只是如實地完成本分事,如此簡單!

           師尊一生有三大天命,天上人間莫不視為奇大的功勳偉業,對師尊而言,完成天命了無功德可言,他老人家只是信守對上帝的承諾而已。也正因為對上天交付的天命念茲在茲,師尊每有所動,常能感召諸天神媒齊來擁護。富士山祈禱,化延核子毀滅浩劫是其中較顯著的例證,其他如颱風轉向等不勝枚舉,在在都是此段經文的最佳註腳。

但是不是成就了仙佛的果位之後,就意謂著一切順心如意,心想事成?對不起,不是的。天命愈大,磨考愈大,想想師尊歷經的考驗就知道自己當如何面對。當然,也有人要問了:既然如此,索性放棄修行,豈不落得痛快?也可以啦,但是別忘了,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逃得了一世,逃不了生生世世。既然是生在這個宇宙間,自受宇宙律則的約束,莊子所謂「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也。弄清了宇宙的真相,即便一時因為挫折當前而生出逃躲的念頭,稍稍靜心一想,也當知道後續如何,自當了解如何在逆境中掙扎再起,迎接下一個浪頭。

 

動得其親,靜得其和。

 

此時不論動靜,凡有親力發出,咸有莫大的和力相應,以成就所願。

 

l          無遠弗屆的親和管道

           凡有念力發出,天地必有應化。以我自身教書的經驗,莘莘學子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這下可好了,就來整整我討厭的人,看看天上怎麼對付他!

           真到了修持有成,能感天動地的階段,引孔老夫子的話一用,那早已進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了,此時任何一點起心動念,即便不是設定在利益眾生上,至少不會是傷害他人的。

           奮鬥真經提到神媒之用,說是「工詞神媒」,亦即是居於天地之間而媒介天人的。在北斗徵祥真經裡,則是「○氣相通,息息相關」,修到與宇宙的本心相通,身是宇宙,宇宙是身,自能感通萬物,得天地之助。

 

廣人芸生,無域咸斯。何福不臻,何祥不徵,何劫不滅,何厄不減?是身有道,是域有道,熙攘之境,同康有光。

 

如果能以種種善巧引渡芸芸眾生,使無分畛域,皆能達此勝境,那麼豈有企求不到的福德、不能自召的禎祥、不能滅除的劫難、不能消減的厄運?但凡自身道行具足,即能改變所在的磁場,即便是在熙熙攘攘的紅塵,亦能化汙濁為清淨,轉黑暗為光明。

 

l          獨立於五濁惡世的桃花源

           證嚴法師當年初至花蓮出家,獨自在隱僻的鄉間修行,不久即引來信眾跟隨。若要問信眾何以追隨,原因很簡單,證嚴法師那座看來毫不起眼的小屋到了晚上會放光!

           師尊駐世時在鐳力阿,亦不乏類似的例子。有皈師的同奮不是經人介紹而來,純粹只是路過時發現鐳力阿道場煥發的大光芒,便知此處有大修行者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修行者無須自己吹噓,修行所在的氣場自然說明了修證的工夫。

 

仰啟元君:「大哉聖云!如是諸宿諸座,有理何整?」

元君曰:「有是諸座諸宿,曷有免行其職,殆處其行?是宿主動,都察微鑒,媒自介然。動而有威,靜而有慈,遷其動靜,侈行天道。聖之所云,有耳有口,大同於人。異端之學,其經亦廣,其智則曾,其見益博,其思則再。是安祥者,尚之與心,苟合聖行,是倫則平。徵祥之云,依聖益巫。當於情事,範無曷踰,少安勝境,是名天助。己行己道,自徵自祥。壽無竭,福無量,祿無億,吉無臻。自奮自和,親斯執道則徵祥。」

 

 

仰啟元君:「大哉聖云!如是諸宿諸座,有理何整?」

 

崇仁主宰無限讚歎地說:「元君老前輩的論述真是令我輩茅塞頓開啊!恕晚輩斗膽請問老前輩,凡人既可自為神媒,自致福德,那麼任職於諸宿的星君,他們真正的職掌到底是什麼呢?」

 

元君曰:有是諸座諸宿,曷有免行其職,殆處其行?是宿主動,都察微鑒,媒自介然。動而有威,靜而有慈,遷其動靜,侈行天道。

 

元君溫婉地笑道:天上既有列位星君的設置,豈有任令職務閒置,而讓星君無所事事的道理?司職星君絕非被動地守在任職的星球裡,而是主動四處巡訪,鑒照幽微,洞燭機先,以媒介天人。在人間奮鬥不懈的天使凡有所動,無形必有神威回應,或在平日啟發其人的智慧。亦即不論動靜,皆在無形配合有形世界的原人,以拓展天威、落實天道。

 

l          溫柔的回聲

           天生我材必有用,萬物之存在必有其意義在。以此律則套用於組織龐大的無形世界,亦然!

通過元君說解之後,與會道眾豁然開朗,原來誦經的真正意義不唯在心念的誠敬,更須有如理實踐的行動力配合,尤其是後者,根本就是必備條件。如果能夠切實踐履宇宙真道,不論是否誦經,是否成為一個特定宗教的信徒,都能得到宇宙能量的挹注。但是問題來了,如果履行真道是較諸祈禱靜參更重要的課題,誦經退居其次,那麼與此運化相關的列星諸君,他們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以人間的觀點來看,如果今天我經濟告急,可是無須向銀行申貸就有錢財自動落袋,那麼還需要銀行嗎?如果人人皆可自為神媒,參贊化育,自求福德,那麼天上的神媒做些什麼?星君的設置豈非多此一舉?

這麼傻氣的問題惹來元君粲然一笑。神媒的作用如「工」字,奮鬥真經所謂的「工詞神媒」,是媒介天人的。元君笑著回答由崇仁主宰代表道眾提出的問題,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生無用之草,同理,在無形的宇宙裡,司職神媒也無有閒置之理。這些星君會經常主動巡訪四處,依所遇之人的善惡降以吉凶祥孽之星氣。經文提及在人間行走的肉身神媒既能「動得其親,靜得其和」,這層親和力上可通達金闕,下則由經常巡訪人間的星君直接回應,所謂「動而有威,靜而有慈」,不正是天上對人間天使最直接、最有力的回應?

 

l          無所不在的諸天神媒

           廿字真經中有一段:「德曰十方諸主宰,其數如沙塵,能濟三途苦,能拔九幽魂,能解十災厄,能渡十方眾。」說明了宇宙間仙佛原是無所不在的,但凡有所虔求,必有所應。

了凡四訓中也是明白昭告:「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救拯苦難的仙佛原是遍佈三界十方,其密度之大,遠超乎凡俗人等的想像。如何趨吉避凶,權柄全在我!但凡發心為善,必要時必能感格舉頭即是的仙佛拔渡,而順利度過苦厄。

印光大師有手書勸善詩稿傳世:「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強調「命」原與「心」息息相關。以此詩與了凡四訓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相對照,或是以之與種種經典相比對,都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宇宙至理非但如一,而且至簡!

 

 

聖之所云,有耳有口,大同於人。

 

觀「聖」之為字,可略略窺知聖人的面貌。「聖」有「耳」,可以聽聞正法,進而集聚資糧,因而如理修行;「聖」有「口」,可以在修證有成之後講說正道,廣度原人。聖人本由凡人修證而成,聖凡就根本而言,並無太大的不同,只有能階高下之分而已。

 

l          大修行者的身教與言教

           上聖高真的修證,是與聞了宇宙大道,知道人生正道所趨,經歷千辛萬苦之後,終於修證成為智慧與能階都更為圓滿的聖真。自覺之後覺他,這是天地之間對於大成就者的期待,也是大成就者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因為有善聞的耳根,可以在攘擾紅塵中眾多雜沓的聲響裡,分辨出真正與宇宙相應的法音;因為有巧於宣說的口,在修證有成後,苦口婆心地宣講宇宙的大道,希望有更多迷於紅塵的愚癡眾生,可以因著正法而回歸人生的正途。此處雖說是以口言說,其實「口」只是一個象徵:真正的仙佛聖真,不只可以透過口舌宣說,更能以其所具的無比大能量、大正氣,真正做到以身教代替言教,而導引眾生仿效。

 

異端之學,其經亦廣,其智則曾,其見則博,其思則再。

 

但人間除去勉人行善的正信宗教,流傳更廣的往往是強調神通靈驗的異端邪說。這種宗教多半夸夸其談,不僅自命遍知人間過去未來之事,甚至上通天界、下達幽冥地府,也侈言無所不知。因為自有一套縝密的思維方式及說詞,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真是充滿了無限的魅惑力。

 

l          五光十色的靈異陷阱

           即便進了宗教大門,遇見許多人生不可解的大事,很多人第一個反應仍是求助於神壇,或所謂的靈媒。這些所謂的「大師」,不乏望之道貌岸然之輩,一旦開口,對於即將發生的災異,乃至求助者的問題,通常也能提出令人驚喜乃至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答案。尤其此輩大師對於求助者過去之經歷,瞭若指掌的程度,真只能以「神準」來形容。既是如此神準,夫復何言?後續動作便是任由「大師」擺佈。上焉者還可經由大師指點,以行善積德化劫;下焉者隨任騙財騙色的神棍予取予求,等到發現上當之後把責任無限上綱到所有宗教,因此詛咒宗教,根本不知神棍與正信宗教的分際:神棍把全副精神押在「他力」,而且是可以買通的神祇;而正信宗教強調自力的奮鬥,一切自修自證,二者其實是了不相干的。

          

徵祥之云,依聖益巫。

 

不求正當途徑,在人道修持好好下工夫,卻企圖假借神通一步登天,那是宇宙間最荒唐可笑的妄想。

 

l          「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

整個地球氣運從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進入行劫之後,由行劫而清劫而平劫,乃至春劫康劫同劫,一路而下。到了春劫以降,一如時序逢春而百花齊放,各式宗教也會因應劫運而齊至,在人間各擁一方信眾。其所標榜的皆是救度世人,然而此中固然不乏正信宗教,亦不乏披著正信宗教外衣的邪教。這些邪教儘管看得真正救劫的仙佛大搖其頭,在人間卻因著其強調能知過去未來,乃至可以消災解厄的特性,得以大張旗鼓地羅織死忠的信眾,而且為時甚短就可以形成極大的勢力。

           無可諱言的,神通一貫有其強大的魅力在。師尊不強調神通,佛陀也不強調神通,然而他們都有神通。修證至一定的境界,自有神通,根本不必外求。但修行的起始如果是設定在求神通一事上,很容易走火入魔,為魔所利用而走入邪道,與宇宙真道愈行愈遠。長年浸淫於儒釋道三家且皆有得的南懷瑾先生,對於此種本末倒置的現象下了一個既幽默又鞭辟入裡的註腳:「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

修行的本意是與宇宙合真,最後自能掙脫肉體的限制而感通萬物,煉就所謂的「神通」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但如果念茲在茲,始終都在神通打轉,把修道當成修煉變化身形或外物的「魔術」,結果必然奇慘!

           愈是亂世,愈見坎坷,如果不明宇宙真相,捱不過眼下的難關,無助的眾生很容易求助於神通。但誰是真有神通的大修行者?清虛宮弘法院教師說:「所謂通,心通於理而格於事物,是謂真通;心通於靈而炫於事相,是謂魔通。」又說:「真有神通者不言神通,真正受封得神職者不會吹噓,真正有道行者會謙虛為懷。」是以在紅塵中大吹特吹者多半靈格甚低,無足信賴。就算真有神通又如何呢?「神通不及業力,業力不及願力」,以佛陀之尊,在證悟之後預見將有滅族之痛,佛陀弟子中號稱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不忍見災殃發生,硬是以神通力介入,然而滅族的慘事仍然發生。業力既存,除非以大願力抵消,或以行善積德扭轉宿業,否則最終仍得自身消受,誰都幫不上忙的。

           回到宇宙真道論神通。天上真正要培養的人才是在人間世艱苦奮鬥,不斷提昇靈格與靈能以救拯大眾的天使。如果這個天使在人間一遇困境,就慌慌地轉身去抱仙佛的大腿,央求仙佛庇佑,這些自顧尚且不及,遑論救世的天使,久而久之必要喪失其救劫天使的天命,與一般庸庸碌碌的眾生無異。更何況,真如喪家之犬盲目地找尋依靠,到底找對了仙佛沒有?回頭想想弘法院教師的訓誨,答案自是清楚不過。

 

當於情事,範無曷踰,少安勝境,是名天助。

 

當境界現前,不起半點踰越之心,但以平常心處之,自能順利超越,此即為天助。

 

l          處逆無須憤懣,處順無須歡喜

           宇宙運行的真相是什麼?一言以蔽之,「生生不息」。換成佛教的版本,即是「諸法無常」。

           一切現象,本來都在生滅之中,從生到死,由成長至衰敗,本為宇宙不易的定則。如果真能了然於心,對於人世的橫逆,自能以平常心處之,沒有自怨自艾之理;反之,處於春風得意之時,亦能以平常心處之,不致得意忘形,王鳳儀善人所謂的「順逆皆精進,毀譽不動心」即是。

           把生命當作一條長河來看,現下的困窘實則只是長河中小小的一個浪頭,然而生命正是由無數個類似的波濤造就而成的。日本密教的空海大師便說:「沒有此世豈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來生?」因為了然生命本來是如此密切相續,遇見了磨考,空海大師說是:「不要阻止風,應將此身化為風;不要阻止雨,應將此身化為雨。」處於逆境,不是咬牙硬要將橫逆一時全部抵消,而是隨順著緣起,經歷過深深的痛楚之後,自能從當中獲致生命最寶貴的資糧。因為深知風雨來襲本為生命之必然,在承受的當下,只須學著喚起心中的陽光,以智慧對應。

           師尊駐世時,常有受苦的同奮求見師尊,請求護持。慈悲的師尊也能視各人情況予以程度不等的協助,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時師尊並不允諾為同奮作什麼,只是以無限悲憫的眼神看著同奮,告訴該名同奮:「好好誦誥!」同奮往往跪地痛哭,不是怨恨師尊袖手旁觀,而是感激師尊,因為知道師尊此言的意思就是誦足了皇誥,為天下蒼生化劫既畢,累積了相當的功德,自能得師尊於無形應化而消減劫難。

           日常法師曾經提及他甫出家時的例子。對於出家生活的物資需求一律從簡,並且因著清貧的生活而生歡喜,但內心則因期於精進,渴盼得到師長的加持。有一天,當上師問起,他坦言內在有此想法,不想卻惹來師長一頓痛罵:「加持?只有你自己才能加持你自己!」他初時大惑不解,進入佛門愈久,慢慢便知師長的深意。師長說的沒錯,只有自己才能傷害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加持自己,一切都在「我」。愈是在修行之路上真修實煉,行之愈久,許多原以為天大的困擾自能消失於無形,與師尊那句「好好誥誦」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己行己道,自徵自祥。壽無竭,福無量,祿無億,吉無臻。自奮自和,親斯執道則徵祥。

 

在修持的路上,不斷調整身心,如理修證,自可召致禎祥,屆時福祿壽等吉祥自然源源不絕。只要自身不斷奮鬥以臻於和祥之境,自能不斷發出為眾生謀福的親力,而得天地以莫大的和力傾注,以助其成就造福天下的偉業。

 

l          未經現實檢驗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

一如許多宇宙至理,聽來不難,真要落實,這才發現其實執行並非易事。就如「順逆皆精進,毀譽不動心」,說來容易,事實上還得真正對「境」,實際應考過後,才知是否真真具足了此項工夫。

師尊二十三歲出任上海煙酒公賣局局長,一改原先局長可中飽私囊的包稅制陋習,將稅賦全數由局裡統籌收受,公賣局稅收立時倍增。因為稅制的改良獲得上級長官青睞,翌年便兼任上海財政局局長,應酬無數。數十年後,在帝教已然復興之後,聖訓指示師尊當年其實正接受上帝嚴格的財考與色考,當然,如果當年師尊一考就倒,也就沒有後來的天命了。

可也不是艱難的財考色考過後,一切便風平浪靜。師尊在來台之後,歷經人事多所磨折的痛苦,為求辦道,多方投資,結果都是做一行賠一行,看來似乎是倒楣到了極點。然而大修行者便是大修行者,師尊不僅不尤人,亦不怨天,在日記裡記錄這些常人難忍的大痛時,他只有一句:「我相信這是上帝對我的考驗。」

只消稍稍讀過一點書,或者略略聽聞正法,對一個人當作的事大抵便知一二。然而存在於心,或者只是單單掛在嘴裡的道德談不上真正的道德,真正的道德是對「境」之後,如理應對,所做所為一秉良心,一秉道德原則,那才配稱為真正的德士!

 

仰啟元君:揚束茲論。

元君曰:善積廣,福積因;自善多廣,自福多因。大善廣吉,偽善勝惡。福享無盡,恣福必淫。持奮正理,氣介大聖。自得其廣,自得其因。聚善大祥,天象永垂,福祿必徵。

即說曰:天象天師。吉祥吉基。常善不範,徵德永持。

 

仰啟元君:揚束茲論。

元君曰:善積廣,福積因;自善多廣,自福多因。

 

崇仁主宰敬謹稟報:「敢請元君老前輩,為我等提綱挈領,總攝全文。」

元君答道:善行所積既多,自可廣植福田。己身行善愈多,對應的福報自然愈加深厚。

 

l          我命由我不由天

斗姥元君老前輩在結論中首先提到的重點便是:一切福報的多寡,皆起於「自身」種因的多寡。元君老前輩在「善積廣,福積因」之後,以幾乎類同的文字反覆述說,「自善多廣,自福多因」,所強調的正是「自力」對於福報的作用。宇宙的律則,一貫是以自力先行改變宿命,再求外力介入,所謂「自助而後天助」,「我命由我不由天」。師尊九十五年的奮鬥,不僅讓他個人掙脫五行定命,更使一觸即發的核子浩劫化延,讓普世同霑他的大福德,足可作為此段經文最有力的例證。

 

大善廣吉,偽善勝惡。

 

愈是影響層面愈廣的善行,愈能召來愈大的福報;即使是別有用心的善行,也遠遠勝過肆無忌憚的惡行。

 

l          輕聲問仙佛:功德多不多?

           前半生好佛,廣種福田的梁武帝,有一次問及達摩祖師:「我行善多年,佈施極多,請問我的功德有多大?」他預期的答案是無限大,不想達摩祖師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的答案:「陛下實在是沒有功德。」

梁武帝的布施是有心為之,藉此為自己栽種福田,看在達摩祖師眼裡,深知這一切只是為求個人福報,並不是真心為眾生,遂答以無有功德。無有功德並不等於完全沒有回饋,他的福德存摺仍然可添一筆記錄,但也只限於俗世的回饋,對個人進德修業未必有直接的裨益。了凡四訓中也曾引用中峰和尚的說法,認為默默行善是集聚陰德,為世所知的善行則是陽德,陽德可享世譽,所得的回饋在世間,而且若是不幸名過其實,對其人反而是有害而無益的。

佛教把修行分成三種層次:下士,只求現世福報;中士,只求個人了脫,意即小乘,此即師尊所謂的自了漢;上士,則不只求個人解脫,同時亦能發願拔渡眾生,這是大乘自覺覺他的境界,也是師尊期於同奮的上乘境界。

天帝教中心主旨一貫建立在「不求個人福報」上,這是上士的層次。但談偽善時,先把這個看似「唱高調」的觀點暫擱一邊。所謂「偽善」,是「人為的善」,也就是說,是在起心動念為善之際,背後有個清楚不過的聲音:這是為求「我」的福報做的,因為根據前人經驗,這是很棒的「投資」,現下的投資,必然可以換來對等甚或更大的回饋,是以我認真做去。這種人在現世的修行人中,其實是為數最夥的一群,但且先別急著挾上士的高標準而對這群人士嗤之以鼻。要知道,所謂的下士,以世俗的觀點來看,其實都已是難能可貴的大善人,比起一般不知行善為何物的人物,實在是好得太多太多了。

 

l          循循善誘的迴旋曲

以行善和上天交換福德存摺的人士當中,最有名的代表應是寫作了凡四訓的袁了凡先生。袁了凡先生經雲谷禪師指點,為求改變宿命,先發願行三千善行,日後依著所求之願不同,善行數目有所增減。上天果然也不負他所求,依次給予不同的報償。以人間來看,如此善人已值得人人交口稱讚,爭相效仿;但以無形來看,他的善行皆是有心造作,與真正不求福報的行善,層次仍有落差。

前面的經文曾經提及:「惟福之臨,覆配之謂,克得天心;天之所覆,是名福德。」福德本是共存共榮的孿生子,能合天心,方有真正的大福德為報。為求福報而行善,雖則並不合乎天地律則──天地滋養萬物,是從來不曾冀求回報的;然而別有用心的行善,仍好過不把善行放在眼裡而大肆為惡的人。現代心理學中的行為學派,對於建立良好行為有所謂的代幣制:如果你做了合乎期待的行為,那麼給你一個代幣,代幣累積至相當數量之後,可以兌換獎品。獎品是誘因,促成良好行為的養成,重點在「好行為」而不在養成過程中作為誘餌的「獎品」。從下士道「有所求」的為善,導引一般民眾入行善之門,基本上不算壞事,甚而是可以樂觀其成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把行善當成本分,自能無所貪求地安於行善;至於小人,如果願意把行善當成求利的手段,至少不會淪為大奸大惡的偏邪之人,對整體環境而言,仍是喜事一件。

 

福享無盡,恣福必淫。

 

世間雖有福報之事,卻無永享不盡的時候;福報當前,若聽任慾望橫流,不但可能把宿世累積的福報用磬,甚至可能在福德存摺留下赤字,導致來生的惡報。

 

l          坐吃山空的另一章

           世間多有求神拜佛,祈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神仙世界者。在這些人的認知裡,多半以為去到天界,等於是換得了永祚徵祥的憑證,從此常得逍遙。然而根據佛經的記載,即便往生天界,福報享盡,仍然得墮回娑婆世界。天人親和真經也說:「升勝而為聖,墮勝而為業。」天人的分際,本來也只在能階的高低,一旦守不住相當程度的能量,必然要下墜至一般的紅塵世界,從此輾轉輪迴。

           生而為人,此生的際遇,除非是發大願,行大善者,否則多是隨順宿業流轉。福報當前的時候,如果對果報生起的因緣以及宇宙變化無常的真相缺乏透徹的認識,以為好運可以永遠當頭,因此驕奢淫逸,胡作非為,待到福報享盡,不僅福德存摺所積一空,甚且還要負債累累,為此在無數的來生清償舊業,光想就不寒而慄。

文昌帝君化書中所提的戚夫人事例是最典型的例子。文昌帝君當時在無形,眼睜睜看著自己前生俗世的母親戚夫人淪為不得溫飽的農婦,卻只能愛莫能助。戚夫人在前生中因為貴為皇帝愛妃,受享無盡,但也因為「享福太過」,此生落得如此下場。而深諳無形律則的文昌帝君,即便對前生母親有再多不忍,也只能頻頻嘆息。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曾經提及,現世中常見有福無德的實例,眼看他為所欲為,無一不是敗德的惡事,偏生那人不但坐擁金山銀山,更氣人的是還心想事成,萬事無不遂心。弘法院教師解釋,其人刻正享受從前的善報,待到善報享盡,惡報即來。民間由來盛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以無形的智慧之眼視之,真是深中肯綮的說法!

 

持奮正理,氣介大聖。自得其廣,自得其因。

 

唯有堅守真理,持續不斷地奮鬥,自能以其然的浩大正氣,與無所不在的仙佛聖真直接親和。因為己身能博愛萬物,廣結善緣,自能廣植福田,而得多方助益。

 

l          願力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家中養了一盆馬拉巴栗,日日澆灌,限於栽種的花盆,日久之後只比初來時大上一點兒。但走出門去,我這個笨拙的植物癡赫然發現:野外的馬拉巴栗竟然可以長成參天大樹!這個意外的發現讓我無比震驚,震盪的同時,我恍然想起師尊當年駐世時老要我們「發大願,立大志!」原來是因為:願力有多大,能力就會跟著有多大!

發下大願之後,未必全然能夠如願,但是真能把大悲願深深地鍥刻於心,久而久之自會有不同的大格局。人的願力可以是脫去了瓦盆限制的馬拉巴栗,一旦有意擺脫自身的局限,而與天地結合,最後必然是令天地為之歡喜讚歎的大格局!

老祖宗總說:「人要做聖人。」真想作聖人,是不是就一定成為聖人?當然不是。但是心存聖人的榜樣,至少在面對紅塵種種挑戰與誘惑的時候,會因為心裡那股無以名之的堅持而有所去取。同奮但凡發下大願,即便成就不了大願,至少也會因為心中始終還有這個願力存在,會策勵自己成為一個更好、更能自覺覺他的修行人。

歸根究柢,試問修道的大能量何來?仙佛當會如是回答:始於發願。「天堂新認識」一書中,無極無聖英皇老前輩把無願力的念佛當作與念佛機並無二致的機械動作,認定是毫無功效的。換作誦誥,了無悲願的誦誥往往也只能淪為跪拜唱誦的運動,了無上達天聽的可能。

修行第一要是什麼?是立志拔渡眾生,拯其脫離眾苦,共臻大同真善之境。因為有利益大眾的願心,進而持續修行,一旦修行有成,最後自然可以利益眾生,達成初衷。反之,若只是著眼於自身的私利,天地固然樂見其成就自己,但也只能任其自修自了。成就一個自了漢之後,天地自多一分正氣,然而於整體的轉換到底有限──那畢竟不合天地律則啊!

 

聚凝大祥,天象永垂,福祿必徵。

 

個人凝聚的正氣如此,若能凝聚眾人的正氣,必然可以影響大氣,召致祥和,此時天地必然常現禎祥之象,而人間則普遍福祿無盡。

 

l          一生一祥,芸生凝祥

           世俗之事,可以涓滴成河,集腋成裘;無形的氣運亦可以經由眾人的同心向善而改善。大同真經把這種現象稱為「一生一祥,芸生凝祥」。

           佛教的福智文教基金會在籌設教育園區時,有過一段很有意思的插曲。建設園區硬體時,請來許多建築工人,這些工人多半是既抽煙又喝酒。基金會不便限制工人抽煙,但很委婉地請求對方別在清淨的園區喝酒,工人倒還配合,酒拿到園區外喝去,煙還是照抽。基金會的執事很善巧地利用假日,請來大批義工進駐,這些義工自然是不抽煙的。結果讓我們充分見證了心的力量:這些工人後來竟然就自動不在園區抽煙了。

           把天帝教誦誥化劫的記錄拿出來對照,自然會知道凝聚眾人正氣的力量有多大。對日抗戰時期,師尊領著四個孩子與幾名同道在華山祈禱誦誥,保住中日戰爭下的大西北。帝教復興之後,以誦誥化解兩伊戰爭可能引起的核子浩劫,及富士山爆發劫難,後來甚至導致共產世界崩盤,這其間無數次的顯化,力量何來?正是眾人心心念念為蒼生匯集的大悲願。

 

即說曰:天象天師。吉祥吉基。常善不範,徵德永持。

 

元君隨即拈來一偈:人間的禍福吉凶,其實都具體反映在看似純為自然無為的天象上;善觀天象變化,便知人心與天心的契合程度究竟如何。就此一觀點而言,天象實即人間最善巧又最容易親炙的老師。但凡一切隨順天心,就等於是為人間的大吉祥紮下了最穩固的根基。欲求禎祥,絲毫無須外求:心中若能常存善念,言行半點不越道德的軌範,便足以自力獲致。

 

l          天地是洞照人心的明鏡與良師

           「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有人以此偈仍停在「用力」的階段,斷定神秀未臻明心見性之境,言下頗有輕蔑之意。修行到了某種境界,回看偈中描述的高度,固知還停留在半山腰,算不得登峰造極,但當知對於一般人,那畢竟仍是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真的在修持的路上走到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之後,一顆心當如「半畝方塘一鑑開」,容得了「天光雲影共徘徊」。

           心若如明鏡,便知天地萬物入眼皆為我師,皆以沉默的相狀在為我訴說宇宙的真相,揭露著天地的無盡智慧。天象的變化豈只是單純的自然變易?純樸的老祖宗老早知道那其中反映了太多人間善惡。在從前,連年饑荒,在上位者可得下詔罪己的,如此舉措在科技昌明的今天看來簡直是荒謬至極的笑話,然而洞悉宇宙真律的大修行者知道那不是。人的惡念惡行匯聚成相當勢力之後,必與天地間邪行的陰氣結合,進而凝聚於抬頭可見的天空。天象如實地反映了人心於天心的向背,這不是笑話,前述九二一地震時詭異的天象已經作了最有力的證明。

 

爾時

崇仁主宰率諸大弟子眾百餘,三界十方諸道眾,仰啟:

「大聖放大智,悉洞大道文。徵祥自自,福善積,萬世因。闡普諸十方,大聖威神力,道含春光輝,一切盡拔脫。」

 

爾時

崇仁主宰率諸大弟子眾百餘,三界十方諸道眾,仰啟:

大聖放大智,悉洞大道文。

 

此時崇仁主宰率領一百餘名的大弟子,以及來自三界十方的修道大眾,一齊恭敬祈請:「敬請元君大聖老前輩,大放智慧光,讓我等大眾都能完全洞悉經文的奧義。」

 

徵祥自自,福善積,萬世因。

 

祥瑞的善報不假外求,全由自致。一個人若真心為善,這個善因一旦種下,善果可能立見,也可能是在千萬世之後開花結果,因著宿世善因而受用。

 

l          三千年之後盛開的蓮花

           前些年,大陸曾經從地底下挖掘出一座古墳,墓中有幾顆生蓮子,日本科學家拿了這些古蓮子設法栽種,居然成功!這些古蓮子在三千年後不僅重新出土,甚至還有餘裕以秀美的姿容對著三千年後的人們展露微笑。

           人的業力也可以是如此的,經歷了千年萬年之後不壞,惡業如是,善業亦然。佛教鼓勵人多聽聞善法,說是「一入耳根,永為道種」。善法只要曾經進入耳根,必能成為一顆潛藏的種子,在千世乃至萬世以後開花結果。

            

闡普諸十方,大聖威神力,道含春光輝,一切盡拔脫。

 

祈願我等借助大聖元君的神威,使經義廣播四方,願大道如和煦的春光普照三界十方,一切有情無情皆得拔渡。

 

仰啟:「是經威神力云爾。」

元君曰:「敬者,無盡大福德。無名大壽,無億大祿,一切遂思,遜願無窮。

瀆文。有諸大星座,以蒞介。大名大億,大盡為報,獲德無量,一切無窮。」(由「敬者」起再重)

 

仰啟:「是經威神力云爾。」

 

崇仁主宰等再次讚頌:「經典的威力就是如此不可思議呀!」

 

元君曰:敬者,無盡大福德。

 

元君正色說道:誠敬,正是無盡大福德得以產生的根源。

 

l          隨著咒音跳舞的豆子

           佛教中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有位不識字的老婆婆在已入中年之後才開始在深山清修,因為起步較晚,她十分珍惜得來不易的修道機緣。獨居的歲月,她每天以六字大明咒修行,而且為求精進,準備了兩個大碗,其中一個大碗盛滿豆子,每誦念一句,即以手拈起一顆放在另一個空碗裡。如此日日不斷,經歷三十寒暑之後,她每念完一句咒語,碗中的豆子隨即自動跳進另一個空碗裡。自動跳躍的豆子變成奇大的鼓勵,宛若在印證老婆婆的道行,因此讓老婆婆更加勤於念咒。

           山中獨居歲月悠悠而過,老婆婆一個人在她狹小的破屋裡不斷精進。直到有一天,一個從山下經過的大修行者突然望見山上四射的大光明,心知必有得道高人在此落腳,於是特別轉往山上尋找。因著煥發的大光芒,他很快找到老婆婆獨居的小屋,結果卻大失所望:他想像中理當仙風道骨的得道高人,竟然只是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老嫗!他和老婆婆交談過後更是啼笑皆非,老婆婆長年以來的修持,竟然只是誦念一句從過路旅客那兒學來的咒語,而且還是念錯音的咒語!大修行者遂自告奮勇修正了老婆婆的音,並且一再叮囑此後絕不可重蹈覆轍。老婆婆掩不住滿臉的失望向大修行者道謝,感謝大修行者的更正,一面則無限懊悔三十餘年的苦功付諸流水。

           自認作了好事的大修行者走到山下,回首一看,原先燦爛的光芒消失無蹤,山上只是尋常的一片漆黑,他細細一想,糟了!遂回頭去找老婆婆。

老婆婆在修行者離開之後,重新搬出兩個大碗,這回她終於念對了音,可是很奇怪的是:現在豆子卻不肯跳了,還得勞動她親手撿了放進另一個空碗裡。

           知道犯錯的大修行者回返,修正原先的說法,一再強調自己的更正版是錯誤的,老婆婆原先的念法才是正確的。老婆婆笑逐顏開地謝過大修行者,喜孜孜地回到桌前念誦,輕唱一聲咒,豆子又如前一般自動翻身跳到另一個碗裡了。

           咒的讀音並非全然無關緊要,但較諸發音,誠敬應該是感應經威更重要的關鍵所在。佛經中常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的句子,宛如是慈悲的佛陀殷殷的提醒。不論是誦讀哪一本經典,真正使經典發生大感應力的,誠如斗姥元君所說:「敬者,無盡大福德」,是誦持者的誠敬感格天地,誠敬才是真正作用的力量。然而什麼是敬?只是捧著經典畢恭畢敬地誦念嗎?這當然是敬的形式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如「禮」聽聞誦持之後,還能如「理」實踐,接照仙佛的教法在人間世中勇猛精進,把上帝真正的教化落實在人間,那才是最高層次的「敬」!

 

無名大壽,無億大祿,一切遂思,遜願無窮。

瀆文。

有諸大星座,以蒞介。大名大億,大盡為報,獲德無量,一切無窮。(由「敬者」起再重)

 

超越尋常想像的大壽,以及無止無盡的大祿,一切心想事成,凡有所求,上天必以無限大能回應。

從「敬者」開始的這段經文請敬謹重覆誦讀,俾便銘記心田,永誌不忘。

若能不斷誦持經文,依經義奉行,必能感格列宿星君,垂降神威相助。屆時無以名之的大福大祿大壽,皆能源源不絕,絕不辜負人間的虔誠祈願。(由「敬者」起複誦一遍)

 

金光繚繞,瑞氣餘篆,若鸞若鳳。樂聲起,逢凶化吉。獬座升,諸眾仰啟,作禮而退。天花繽紛,頑石和生咸點頭。龍鳳翱翔,一切化吉祥。

摩利攴天大聖斗姥元君 三稱三叩

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終不可思議功德

 

法座透發著耀眼的金光,開啟道眾智慧的心眼;元君老前輩清涼人心的餘音猶煥發著祥瑞之氣,在道宮氤氳盤旋,鸞鳳之狀若隱若現。樂聲響起,經文教化所至之處,皆得逢凶化吉。元君的神獬寶座在飄飄的仙樂中緩緩升起,在場的道眾仰首恭送元君老前輩飛昇,行禮後離席。清涼的法雨之後,是不斷灑落的繽紛天花,一切眾生,即連冥頑不靈的石頭也都連連點頭稱是。龍鳳在空中翱翔飛舞,呈現非凡的瑞象。一切災厄,自當遠離而化成吉祥。

謹三稱元君名號,並以三跪九叩禮向說法的元君老前輩致謝。

天人親和北斗徵真經終至此收束,宣講與聽聞的功德之大,實是不可思議。

 

 

斗姥誥

誠服禮

西天竺國。大智神光。啟纘佈化。調燮陰陽。玄元之主。端嚴聖象。真空之師。無極先藏。日月運乾。天地執中。繼道開德。親天和人。大化世民。賴是芸生。一稱一呼。必信必忠。一誠有感。無願不從。摩利天神媒先天斗姥大聖元君。

紫微誥

誠服禮

達拉天闕。紫微星宮。天柱溟高。北極至尊。璇璣七政。玉衡紫垣。紐樞三才。天開黃道。道蔭德澤。福祥祿臻。總天經地緯。運御乾坤。啟聖域賢關。化開康同。迴轉斗柄。賴藏金輪。親和是孚。奮鬥是應。紫源殿主。無上神媒。中天北極。紫微教主。萬星天王。尚清大帝。

王尚宰誥

誠服禮

威嚴侍闕。武輔將軍。巨翅朱髮。掃妖盪魔。察監功果。觀計善惡。攷核親和。權衡天人。陰陽是感。道德是尊。輔理平等。佑進大同。再呼奮鬥。奮鬥奮鬥。至心親和。親和親和。金闕上將。雷部尚宰。督理元戎。虎威神媒。雷聲普化天尊。

 

 

(作者:黃靖雅  台中國立文華高中國文科教師)

 

 

註:大善廣「吉」,原字為「」,音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