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維生首席講
今天進行第二講「天人合一」,本師世尊在教義「新境界」的獻言,獻言前面有劉太夫人的紀念文,在這裡我為各位同奮介紹我的祖母清淨地菩薩。她老人家是安徽太湖縣人,她老人家擁有良好的家學淵源,雖然我找不到祖母的祖譜,但從師尊口中得知,祖母的家學淵源來自宋儒劉中洲大師,劉中洲大師與王陽明同為宋明理家學派,劉中洲大師為心學的大師,他曾經提出「我心既宇宙,宇宙既我心」之重要觀念。他的學術主要有四個重點:第一個「誠意」,透過誠意才能達到正心修身,切入點要從誠意,一個人的修持要從誠意做起;第二個「慎獨」通過誠意要慎獨;第三個「清修」;第四個「行」,知行合一與王陽明先生的主張近似。祖母他老人家所留下的「明心哲學精華」,這應該是他老人家讀書、潛修的筆記,我小時候和祖母很親近,以前作錯事,師尊師母要責備時,我總是躲到祖母的房間,常常看到祖母在做筆記,他老人家寫了一手非常絹秀漂亮的毛筆字。所以我認為「明心哲學精華」應該是我祖母散佚掉的筆記,後來透過無形侍光整理,祖母在祖父過往後,皈依印光法師,是印光法師的虔誠弟子,祖母她在追隨印光法師雖求靜的過程中,心得最多的一位弟子,因本身基本好,是其重要弟子,記憶中印光法師的筆記、講道的紀錄有些就是祖母整理的。在我的記憶祖母生前的事蹟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受宋朝劉中洲的影響,一個是受印光法師的影響,在這裡為各位同奮特別介紹,讓大家了解。師尊受祖母的影響更大,我的祖父在師尊11.12歲時過往,祖母在守寡的情形下,將師尊及我的叔叔四兄弟扶養長大,所以師尊對祖母非常畏敬,特別用畏敬二字以表達師尊對師母的感情。我之於祖母的感情,如同師尊之於太祖母,太祖母對師尊非常溺愛,當時太師母想送師尊去日本留學,師尊拒絕,主要是因為師尊想留下來侍養祖母。祖母對師尊要求非常重要,在此位各位同奮介紹。師尊去上海讀書時,祖母交給師尊「太上感應篇」、「陰?文」手抄本,告訴師尊每天讀書,一定要讀父親所留下得手抄本一段,相信對他影響很大。我的曾祖父在清朝當官死在任上,是當時老百姓花錢買棺材,雇船將棺材運回老家,船到了蘇州因船資不夠就停了,於是曾祖母就帶著祖父這一代落籍在蘇州,將曾祖父葬在蘇州。我的祖父因為父親的關係,感覺做人做官沒有意義,在我們家設一個堂,名為耕樂堂,告訴後代不要做官,但沒有田怎麼耕,祖父說要筆耕、舌耕、心耕,舌耕就是講道,重要的是心耕,祖父留下的薪傳,所以他抄下二本善書,當時稱為善書「太上感應篇」、「陰?文」。師尊說當時他14.15歲向小傻瓜似的,身著白顏色長衫,抱個木箱裡面放著兩件衣服及這兩本善書,從蘇州到上海,相當於桃園到台北的距離,做火車要2小時,也不敢上洗手間,怕東西被拿走,只能尿在身上。師尊的成長過程我聽既神往又難過,祖母告訴師尊每天要讀一段兩句話,記得這兩句而且自己要去做,祖母對師尊說這是你父親留下的唯一財產,各位將來到史料中心可查得到。祖母要規範尊的心,一個年輕人到上海這個國際化但非常糜爛的都市,這是祖母的用意,父親到財政部工作,將祖母接到上海住,祖母非常不滿意師尊的生活,她認為師尊生活糜爛、墮落,祖母給師尊定下一個規矩「早晚定省」,何謂早晚定省,早上起床就要到祖母的房間將床簾掀開掛好,等到祖母醒了問她昨天晚上睡的好不好,晚上看著她睡著,若太晚回來也要看祖母睡的好不好,這是早晚定省晨昏定省,中國孝道的基本原則,祖母告訴師尊子女侍養父母是應該的,孔子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小貓小狗都能養,但做人子女不只要這樣,祖母告訴師尊你主要能讓不要讓我擔憂,讓父母無憂是孝經上說的,現在的父母常對子女說你真是讓我擔憂,父母無憂的觀念我從師尊、祖母得到的,祖母常對師尊說:我不在意你揚名聲,只要你不讓我為你擔憂,若你父親在時一定會說”你真是讓我擔憂”。
給各位同奮特別提到這是我們家裏的家教,師尊留給我們這重要的一個教誨、原則,所以師尊晚上晚回家,會悄悄進去看看祖母睡了沒,祖母有時會醒來對師尊說你怎這麼晚才回來啊。師尊受師母的影響很大,所以我今天特別對各位同奮講這一段背景,師母回憶師尊他們兩奉命到西北行道時,祖母對師尊皈宗天德教沒有意見,我很高興祖母對我們家的宗教信仰很開放,不會限定我們的宗教信仰,他說這二十個字是最好的做人道理,你若守這二十個字,我就放心了。但是有一件事就是師尊參加山東會館開導師訓練,一方面忙工作一方面要參加訓練,祖母很不滿意,告訴師尊第一你不盡責任,若要修道就要辭掉工作,工作不盡責任就是不忠,,這段是組母講的在這裡告訴各位同奮,第二件不快的事是師尊修道時面對道考、家考、魔考,師尊常說修道一定要考,那時我們家除了祖母和師母全家包括用人都生病,我四弟維剛發高燒,師尊堅持不請西醫、中醫,那時我們家有一個家庭西醫,師尊說只可用廿字甘露水和天人氣功,維剛那只有一歲多,燒到下巴都掉下來,師母急著抱維剛給宗主看,宗主用金光給維剛照一照,說好了,維剛打個噴嚏,下巴這收回來了。這一點祖母不滿意,說師尊修道在人道不負責任天道如何圓滿,先盡人道的重要觀念,祖母對師尊的重要影響,晚期師尊的言行都表達出祖母對他的庭訓,我為什麼要特別提這一段,各位可由師尊在劉太夫人紀念文發現。「奉上帝 ,擴大思想領域,不要待在上海、南京,民國23年」,師尊奉命到西安行道,問師母要不要隨他去,師母說不要問她,問母親要不要讓我們去,師尊很有把握與師母說,只要你同意母親一定會同意,隔天晚上師尊很早就回來吃晚飯,祖母覺得很奇怪問師尊,你怎麼那麼早回來啊,飯後師尊向祖母稟報要去西安工作並行道,長年如素祖母把塊子放下又拿起來夾了一塊紅燒肉給師尊,用手絹將筷子擦一擦,回答師尊:你考慮我會不會答應,我高興都來不及了,這裡沒有酒,夾菜代表我的心意,這就是我祖母。他們兩個分手情形,師尊要去西安跪著向祖母辭行,祖母將師尊摻起,對師尊說:你是李家的大孩子,我對你最不放心就是聲色貨利,所以你去西安有機會找個好地方,在山林間多讀書,西安是中國文化的老根,記得好好研究天人之學,這段文字 「開始致力研究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第一提到師尊的修道以及留下相當寶貴的財富,受祖母影響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這就是師尊的啟蒙,過去我沒有想到這一段,最近我在讀祖母的明心哲學精華,我才想到這一段,因為我在整理師母的回憶錄,這一段師母講的非常傳神。我回想道若無祖母的鼓勵,以師尊重孝道,連日本留學都不去,師尊如何到西安行道。所異我常說一個偉大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偉大的婦女,沒有祖母的啟蒙,沒有師母的支持,師尊如何在華山八年修持,提到這過程來代表我對祖母的懷念,在這裡作為這堂課的第一段,相信這一段很多同奮沒有聽過,師尊在天人之學觀念的第一提出,我們可看師尊在新境界多次提到天人之學,天人之學的啟蒙是祖母給師尊的啟蒙,在不介紹天人之學,若後面有時間再為各位同奮介紹,根據師尊所留下的資料我要為各位同奮談談師尊的修持,很多同奮認為師尊應該是神,很多同奮把師尊神化,有一階段在師尊旁的資深同奮要把師尊神格化,師尊老人家不用語言來抗議,我們門可看前期在師尊身旁非常有貢獻的同奮慢慢離開天帝教,師尊沒有責任加諸他們身上的原因是他們要把師尊神格化,這是師尊一貫反對的,他自己用行動表達。師尊再的時候在每一期靜坐班,我以一個兒子的身分師尊是人不是神,對各位同奮介紹最後的結論,我要反問各位同奮師尊是人還是神?今天我們最重要的薪傳,我們要認識昊天心法,我們要了解昊天心法怎麼來的,固然昊天心法來自無形,師尊昊天心法是上帝傳下來的,但是昊天心法是師尊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所留下來的,因此這一段話我要用師尊自己講的話作說明,在第五期高教師資班我自既整理的資料,在天人合一本子上我特別提到師尊自己走過來的過程,大家請看第12頁,宇宙應元妙法第12講,師尊在修持的過程師尊說回想在華山時代,民國26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正式淪陷。我請各位同奮 師尊說:「我一面虔誦皇誥祈求中國獲最後的勝利,一面靜坐八年靜坐一直暗中摸索」,上帝昊天心師尊一直暗中摸索,在第二個資料靜坐基礎教材裡面,師尊說本人不看丹經,我認為師尊意思是說他不接受丹經,靜坐功夫全憑自修自創這是他老人家第二個提到的,他這段文字重要的觀念是希望各位同奮不要走他的後路,他走了許多冤枉路,不要看丹經那些是沒有用的,第三個在基礎教材裏師尊說他20左右學靜坐一直自己摸索,遇蕭師公引進入門便痛下工夫一們深入,這是師尊留下來的見證,我在靜坐基礎教材及靜坐要義找到補充,基礎教材第42頁有三段很值得我們注意,第一靜坐他說:我全憑自己摸索,即前面提到的暗中摸索,第二我在苦修中奇遇中慢慢得來的心得,第三不要像我這樣苦,這個更重要師尊希望同奮不要像他那樣苦,修得那樣苦那麼辛苦一步一腳印,儘管他老人家有奇遇,但若非師尊有那樣的基礎奇遇是沒有用的,大家都羨慕師尊修得鐳氣真身留一個鐳胎,,甚至有同奮說師尊的鐳胎是他幫師尊修的,我要問各位同奮,如果師尊沒有那樣的基礎如何修鐳胎,假如各位同奮有興趣要修鐳胎可以到教史中心,師尊有整個修鐳胎的紀錄在那邊。師尊教同奮靜坐師尊等於中央研究院院士,靜坐班同奮等於是幼稚園,師尊向院士教幼稚園,你想中間差距有多大,所以師尊常講,你們常問我但有些是我沒有辦法講出來告訴你們,境界沒到我如何告訴你們。有很多同奮問我師尊有沒有秘方傳給你,在這裡告訴各位同奮,師尊對我們兄弟會有他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但唯一靜坐師尊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我常告訴同奮師尊沒有私房菜但師母有私房菜,在師母身旁的同奮師母會傳一些秘方,但師尊一視同仁所以教化從來沒有秘密告訴你,原因是靜坐是一步一腳印,師尊提到「一坐是一坐的功夫,一坐是一坐的境界」,自己大一坐是一坐的功夫一坐是一坐的境界,師尊說:你們的境界步是我體會得到,你的境界也不是我能感受,每一坐有每一坐的境界,很簡單根性不同修持堅定不堅定有沒有恆心,打一坐是一坐的功夫,因此一坐是一坐的境界。這個原則是千秋不變的證明,絕對不可能跳躍過來,我個人認為修道跟我們社會經驗一樣,我們的財富是一毛錢一毛錢累積的,社會信用是一天一天累積的,對不對,人道和天道是完全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