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道統衍流」初探

                                   黃緒我91.3.15

壹、前言

師尊在「為什麼要在地球上復興先天天帝教」提到:

在華山七年多來天人記錄中最最不可思議的稀世至寶,乃是帝道古垂衍正教,行於宇宙上下的道統衍流。溯教源而考古,上起 上帝立教為天帝教,誕育歷代教主,直到道統第五十一代才傳到這個地球上,應化人間,所有軒轅黃帝以及堯舜禹三王暨五教聖人等都是每代道世興昌的教主。

我們當時不甚了解上天頒佈這一道統衍流的用意。時至四十年後的今日,方始恍然大悟,奇跡出現!

世界毀滅將要臨頭,人類如果要在地上繼續生存下去,惟有順應自然,返本還原急起認識這未有天地之前,歷劫流傳下來最古老宗教的時代意義,重新在地上復興天人仰崇先天固有的天帝教,繼開道統,挽斯末劫!           《教綱》第二七九頁

因為有「道統衍流」,記錄著從「 上帝立教」後古垂衍的正教,才讓師尊體悟到要挽救系星地球的末劫,「惟有順應自然,返本還原急起認識這未有天地之前,歷劫流傳下來最古老宗教的時代意義,重新在地球上復興天人仰崇先天固有的天帝教」,足見「道流衍流」的重要性,與復興先天天帝教有莫大的關係。這是想研究「道統衍流」動機之一。

師尊在文中又提到:

尤以五教聖人陸續奉命下凡,來到地上,生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適應時代環境的需要,創立不同的宗教,行道教化,救世渡人,欲圖除去人類作惡犯罪的根源。

                        《教綱》第二七二頁

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中提到:

所以我一再強調宇宙氣運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會有經 上帝或無形特別安排的人,創立適應當時時代環境的教門、法門。           第五0頁

「道統衍流」是從 上帝立教,古垂衍的正教,代表著 上帝在宇宙間的教化,適應某個星球、某種生命面臨某種浩劫的挽救、教化方法,因此,從「道統衍流」中應該可以了解到宇宙生命面臨的劫難與生命的百態,以及 上帝的教化的方法,進一步將可了解、體會 上帝的實質精神與內涵。這是對「道統衍流」有興趣的原因之一。

本文除了說明「道統衍流」在復興先天天帝教有莫大關係外,也探討「道統衍流」對師尊接任道統第五十五代天人教主的關係,並從「道統衍流」留下來的蛛絲螞跡,針對各代的教義、幾個特殊的部分做思考。

 

貳、「道統衍流」把「天德教」與「天人教」連接起來

  民國十九年師尊皈依蕭教主,全心全力的弘揚天德教。民國三十一年冬,蕭教主奉 無生聖母恩准,歸位清肅道宮,師尊奉 上帝頒詔,敕命為天人教主,系道統五十五代。

師尊從天德教的開導師到天人教教主,冒著被天德教同道指責之險,最主要原因應該是謹遵天命,敬畏道統始祖 玄穹高上帝的詔命。

然而從史實可以看出,說明「天德教之來源與宗主之偉大天命」的「道統衍流」,卻在宗主證道前二年就由維生首席(當年才十四歲)在華山大上方清虛玄壇接傳下來:

民國廿九年冬,長子維生年方十四歲,天降重任,集侍光、侍筆、侍準天人交通任務於一身,奉 天帝御旨:特設「清虛玄壇」,長期傳佈天上消息。金闕特頒「天帝立教道統衍流」暨「道統三代」,民國三十年三月,維生侍筆,又頒《三期匯宗天曹應元曹誥》。弟子拜讀「天帝立教道統衍流」暨「道統三代」後,恍然大悟天德教之來源與吾師之偉大天命,更知凡有智慧生物之星球皆有 天帝教化,自道統五十一代教主降生地球, 天帝便因應氣運和情勢需要,派遣代表或使者降世,創教救世,行道普化,每一代經歷長短不一的時間和大小不等空間,因應不同需要而採不同教化,各代教名不同,而道統衍流則一。

民國三十一臘月初十,清虛玄壇傳出噩耗,「吾師於黃山芙蓉居證道」,緣由吾師懷濟世之宏願未遂,殺劫已起於域內,嘆生靈之塗炭,劫運難挽,自請回歸自然,奉 無生聖母恩准,特派無聲玄母接迎,果證道統五十四代天德教主,歸位清肅道宮,常樂逍遙自在,並奉 道統始祖 玄穹高上帝頒詔,敕命弟子為天人教主,系道統五十五代,承繼天德,接替道統五十四代之遺命,以應天心而維道脈。弟子哀毀惶悚,無所適從,一週後始獲黃山報喪電報,證實上項消息,弟子夫婦旋即下山,在長安陝西省宗教哲學社內恭設靈位,率西北門弟子成服遙祭,越三日,乃拜命陞座,襲承道統五十五代天人教主。

《恭祝恩師天帝道統第五十四代天德教主蕭公昌明百齡華誕壽文》第十七頁

從上文中可以了解,師尊也以「道統衍流」來說明天德教與天人教的關係。當時師尊不畏天德教同道的指責,謹遵天命,襲承道統五十五代天人教主,這個道統的傳承最好的說帖就是「道統衍流」。所以,「道統衍流」把「天德教」與「天人教」貫穿起來。

 

 

參、其它部分:

一、以教義分析

 

類型

教義

備註

道、德

第三代 道德治平(七十餘代)

第五代 道法治平(傳五十七世代)

第六代 道法自修(傳六十四世代)

第九代 德化而入世(傳一百廿八世代。開道統之初紀)

第十三代 慈悲而戒殺,仁善而德化(傳九十六世代)

第十五代 悲觀而積極自成,與天贊(第六代)天清(第七代)異同。(傳五十一世代)

第廿一代 親仁體德(因政教合一得傳八七七世代,開道統之新紀)

第廿二代 繼昌天憲(第廿一代),闡演宣講,而自成正己化人為主旨。(有弟子六人同罹患難,未得傳代)

第卅四代 法技自成,以道德安平(傳三五四世代)

第四十二代 仁慈德化(傳六九四世代)

第四十九代 道德(傳九五世代)

第五十代 承天生(第四十九代)之教義,參用法技宏而興(傳四七七世代)

第五十一代 神寓而富有道德思想(傳五世代)

第五十二代 承天極(五十一代)之傳統道德,而闡發開化(傳十五世代)

第五十四代 濟世化人–承雲龍法技以濟世,創廿字真言而化人。(傳十八真)

第五十五代 秉承天德(第五十四代)廿字真言正己化人,

主張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為終極目標。

共十六代

治、入世、濟世

第二代 主張積極入世,以治平為主旨 (傳十五世)

第三代 道德治平 (傳七十餘代)

第五代 道法治平(傳五十七世代)

第九代 德化而入世(傳一百廿八世代、開道統之初紀)

第十六代 治平入世(傳一七四世代)

第廿四代 無我濟世(傳十五世代)

第廿五代 以自修為本,濟世為末(傳二五五世代)

第卅三代 仁義安治(傳六五世代)

第五十四代 濟世化人–承雲龍法技以濟世,創廿字真言而化人。(傳十八真)

共十二代

法、技、神寓

第五代 道法治平(傳五十七世代)

第六代 道法自修(傳六十四世代)

第十五代 悲觀而積極自成,與天贊(第六代)天清(第七代)異同(傳五十一世代)

第十七代 藉法技而興教(傳三七○世代)

第十九代 神哲而藉神技宏教(傳二八八世代)

第卅四代 法技自成,以道德安平(傳三五四世代)

第四十三代 神寓神學(傳三三世代)

第五十代 承天生之(第四十九代)教義,參用法技宏而興(傳四七七世代)

第五十一代 神寓而富有道德思想(傳五世代)

第五十三代 道世輔宗–雲龍教主 承天道教化,自修法技。

第五十四代 濟世化人–承雲龍法技以濟世,創廿字真言而化人(傳十八真)。

共十一代

性命

第十八代 主禪及通性為主旨(傳五世代)

第廿七代 主說性命(傳二一四世代)

第四十代 崇性命(傳廿四世代)

第四十七代 性命自成(傳六四世代)

共四代

定命

第廿六代 闡教理而主定命(傳九四世代)

第廿八代 萬物生克互為定命(傳九九世代)

第三十代 學崇數理,雷同天下教(第廿六代)(傳四百

     世代)

共三代

悲觀、厭世、憎世、修焚

第七代 悲觀主禪(傳十七世代)

第八代 懲惡主殺而厭世(傳五世代)

第十代 修焚自成(傳五十六世代)

第五十三代 道世輔宗–基督教主 承天都教(第三十八代)教義,化創憎世博愛。

共四代

第十二代 正己化人(傳七十二世代)

第三十五代 人生哲學為主旨(傳九世代)

第三十六代 自度度人解脫萬物(傳三世代)

共三代

第七代 悲觀主禪(傳十七世代)

第十八代 主禪及通性為主旨(傳五世代)

共二代

無教義、湮沒無考

第十一代 天仁教

     教義–湮沒無考

     傳三世代,代代昌興。

第廿三代 天闢教

     教義

     傳九世代,代代興昌。

第卅一代 天興教

     教義

     傳六四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卅二代 天成教

     教義

     傳廿五世代,興昌者一世。

第四十一代 天文教

      教義

      傳九世代,興昌者二世。

第四十五代 天紀教

      教義

      傳三世。

第四十八代 天鼎教

      教義

      傳二世。

共七代

其他

第十四代 清靜為主

第二十代 獨善自成自修出世

第廿九代 惟誠即應

第三十七代 崇武而空色相

第三十八代 捨生榮而求死樂(與現佛道耶回之天堂地獄大同小異)

第三十九代 和善

第四十四代 純正

第四十六代 忠信

共八代

  分析:

(一)各代教義中,歸納前三類為:「道德」、「入世」、「法技」。其中也有同時含概二類或三類,可以看出,這三類是 上帝教化最普遍的方法。

(二)從「無教義類」的資料來看,幾乎傳遞的世代也比較少,是否是因為沒有教義來傳承精神?值得思考。

  (三)教義攸關教化,當然也與時代、環境有關。

 

二、教義的重要性

    第三代 天玄教

      教義–道德治平 

      傳七十餘代,興昌者凡十九世

      道世興昌十九世:

      玉清教主 天玄道世第一代嗣為助興弟子中惟一功德無際者協創教義。

   由協創教義而功德無際者,可見教義的重要性。

 

三、開道統初紀、新紀、繼開道統

     第九代 天和教

       教義–德化而入世

       傳一百廿八世代,開道統之初紀。興昌者凡三十世。

     第廿一代 天憲教

       教義–親仁體德

       因政教合一得傳八七七世代,開道統之新紀,興昌者略。

     復興第一代 天帝教 重來地球繼開道統      

       教義–以心物一元二用理論基礎,闡揚宇宙生命的新境界

   如果第廿一代是因「政教合一」而開道統之新紀,那第九代「開道統之初紀」是為什麼?

以傳世代來看,第廿一代傳了八七七世代是最久的一代,傳第二多的卻應該是第四十二代,傳六九四世代。因此推論與傳世代無關。

以教義來看,從第二代至第八代,有三代教義中有「治平」,一代「未選定」,其餘分別是「道法自修」、「悲觀主襌」、「懲惡主殺而厭世」,第九代教義「德化而入世」,第九代的開道統之初紀」是否因從「治」(類似於「政」)到「教」–教化人心,成功開啟道統之初紀?值得思考。

   復興第一代是「繼開道統」,而教義中有「宇宙生命的新境界」,是不是指應立足在宇宙?

 

四、未傳承世代:

第二十代 天神教

       教義–獨善自成自修出世

       未傳代

第廿二代 天慧教

       教義–繼昌天憲,闡演宣講,而自成正己化人為主旨。

       有弟子六人同罹患難,未得傳代。

天神教主張「獨善自成自修出世」,是否因為「獨善」、「出世」而未傳世代?

天慧教雖為道統第廿二代,奉有天命,還因「有弟子六人同罹患難,未得傳代」,因此,

同奮雖都負有 上帝的救劫使者的天命,仍然得注意安全,小心謹慎。

 

  五、教名

五十五代中,總共有五十二代的名稱都是「天○教」,唯有:

第四代 太興教

       教義–未選定

       傳九世代,興昌者凡一世。

第廿四代 太永教

       教義–無我濟世

       傳十五世代,興昌者凡四世。

    第廿五代 太德教

       教義–以自修為本濟世為末

       傳二百五十五代,興昌者凡廿世

    從各代的教義來看,出現有「濟世」二字者,只有第廿四代與第廿五代,正好這二代的教名首字都是「太」字;第四代教義未選定。是不是教名其教義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六、師尊在「為什麼要在地球上復興先天天帝教」中指出:溯教源而考古,上起上帝立教為天帝教,誕育歷代教主,直到道統第五十一代才傳到這個地球上。從道統衍流中第五十一代天極教,教主是盤古氏,第五十二代天源教,教主是軒轅黃帝,第五十三代天鈞教,教主是鈞天上帝,位居無形統御五輔宗,第五十四代是天德教,教主是天德教主,第五十五代天人教,教主天人教主,復興第一代天帝教,教主 上帝。

    從軒轅黃帝至民國初年,五千年才經歷了天源教、天鈞教二代,從天德教、天人教、復興第一代,卻歷經不到一百年,可以說是劫運使然,也可以看出劫運的急迫性。

 

七、從五十三代天鈞教可了解其教主鈞天上帝是位居無形,而且五輔宗中,每宗之「教義」各有不同,也分別承了天道教、天命教、天都教教義。

(一)是否可以推演「天道教」、「天命教」、「天都教」與鈞天上帝有靈系的關係?

(二)是否延伸了解,第一代 上帝立教,也有可能是位於無形主持。

  另外值得一提,在道統衍流中,註明是倒裝者只有:

第五十一代天極教 天極教主 盤古氏–烏吽上師倒裝。

第五十二代天源教 天源教主 軒轅黃帝–陸壓大老倒裝。

烏吽上師是道統第七代天清教附五宗之一,陸壓大老是不是就是封神榜中的陸壓大老?應可以再繼續研究。

師尊說:「直到道統第五十一代才傳到這個地球上」。在這裡有興趣的是道統怎麼傳來地球的?這裡告訴我們的辦法有:

(一)仙佛位居無形,利用媒壓、媒挾等方法。像第五十三代天鈞教主一樣。

(二)仙佛直接倒裝下凡,直接在人間奮鬥,當然無形中應該有指導的仙佛配合。像盤古氏一樣。

 

肆、結論:

  「道統衍流」說明了天德教與天人教的傳承,也說明了道統第五十一代傳到系星地球的資料,也因為有它,才有天帝教在人間的復興,足見它的重要性。

  「道統衍流」代表著 上帝在宇宙中對有生命的星球的教化,隱藏著宇宙生命的形態與所面臨的劫難,從這裡可了解 上帝的偉大、與各上聖高真奉 上帝之命教化宇宙生命的辛勞。

  只可惜目前對「道統衍流」相關的資料實在太少,五十一代之前的事蹟還不是在地球上發生,也無從查起,因此,文章中很多部分都屬於假設、推論。

此篇文章只能視作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興趣,一起來窺伺這個領域。

 

 

 

 

 

 

 

 

 

 

 

 

 

 

 

 

 

 

第一代 天帝教

第二代 天化教

    教義主張積極入世,以治平為主旨

    傳十五世代,興昌教者凡七世

第三代 天玄教

    教義道德治平 

    傳七十餘代,興昌者凡十九世

第四代 太興教

    教義–未選定

    傳九世代,興昌者凡一世

第五代 天定教

    教義–道法治平

    傳五十七世代,興昌者凡八世

第六代 天贊教

    教義–道法自修

    傳六十四世代,興昌者凡三世。

第七代 天清教

    教義–悲觀主禪

    傳十七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八代 天公教

    教義–懲惡主殺而厭世

    傳五世代,五世大興。

第九代 天和教

    教義–德化而入世

    傳一百廿八世代,,興昌者三十世。開道統之初紀。

第十代 天光教

    教義–修焚自成

    傳五十六世代,興昌者五世。

第十一代 天仁教

     教義–湮沒無考

     傳三世代,代代昌興。

第十二代 天治教

     教義–正己化人

     傳七十二世代,興昌者八世。

第十三代 天命教

     教義–慈悲而戒殺,仁善而德化

     傳九十六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十四代 天協教

     教義–清靜為主

     傳二七六世代,興昌者十世。

第十五代 天拓教

     教義–悲觀而積極自成,與天贊天清異同。

     傳五十一世代,興昌者六世。

第十六代 天樞教

     教義–治平入世

     傳一七四世代,興昌者四世。

第十七代 天弼教

     教義–藉法技而興教

     傳三七○世代,興昌者一世。

第十八代 天正教

     教義–主禪及通性為主旨

     傳五世代,興昌者二世。

第十九代 天機教

     教義–神哲而藉神技宏教

     傳二八八世代,興昌者一○五世。

第二十代 天神教

     教義–獨善自成自修出世

     未傳代

第廿一代 天憲教

     教義–親仁體德

     因政教合一得傳八七七世代,興昌者略,開道統之新紀。

第廿二代 天慧教

     教義–繼昌天憲,闡演宣講,而自成正己化人為主旨。

     有弟子六人同罹患難,未得傳代。

第廿三代 天闢教

     教義

     傳九世代,代代興昌。

第廿四代 太永教

     教義–無我濟世

     傳十五世代,興昌者四世。

第廿五代 太德教

     教義–以自修為本,濟世為末

     傳二五五世代,興昌者二十世。

第廿六代 天下教

     教義–闡教理而主定命

     傳九四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廿七代 天元教

     教義–主說性命

     傳二一四世代,興昌者七世。

第廿八代 天始教

     教義–萬物生克互為定命

     傳九九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廿九代 天嘉教

     教義–惟誠即應

     傳三八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三十代 天運教

     教義–學崇數理,雷同天下教

     傳四百世代,興昌者十四世。

第卅一代 天興教

     教義

     傳六四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卅二代 天成教

     教義

     傳廿五世代,興昌者一世。

第卅三代 天會教

     教義–仁義安治

     傳六五世代,興昌者九世。

第卅四代 天永教

     教義–法技自成,以道德安平

     傳三五四世代,興昌者十世。

第卅五代 天宗教

     教義–人生哲學為主旨

     傳九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卅六代 天地教

     教義–自度度人,解脫萬物

     傳三世代,世世興昌。

第卅七代 天奕教

     教義–崇武而色相

     傳二百世代,興昌者五世。

第卅八代 天都教

     教義–搭生榮而求死樂(與現佛道耶回之天堂地獄大同小異)

     傳二二四世代,興昌者四世。

第卅九代 天動教

     教義–和善

     傳八九世代,興昌者五世。

第四十代 天平教

     教義–崇性命

     傳廿四世代,興昌者五世。

第四十一代 天文教

      教義

      傳九世代,興昌者二世。

第四十二代 天哲教

      教義–仁慈德化

      傳六九四世代,興昌者八世。

第四十三代 天妙教

      教義–神寓神學

      傳三三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四十四代 天存教

      教義–純正

      傳十五世代,興昌者三世。

第四十五代 天紀教

      教義

      傳三世。

第四十六代 天常教

      教義–忠信

      傳八十六世代,興昌者二世。

第四十七代 天精教

      教義–性命自成

      傳六四世代,興昌者四世。

第四十八代 天鼎教

      教義

      傳二世。

第四十九代 天生教

      教義–道德

      傳九五世代,興昌者一世。

第五十代 天道教

     教義–承天生之教義,參用法技宏而興

     傳四七七世代,興昌者七世。

第五十一代 天極教

      教義–神寓而富有道德思想

      傳五世代。

第五十二代 天源教

      教義–承天極之傳統道德,而闡發開化。

      傳十五世代,興昌者五世。

第五十三代 天鈞教

      教義–奉 道統始祖聖誥,位無而主五宗,翊闡教化。

      傳五輔宗。

第五十四代 天德教

      教義–濟世化人–承雲龍法技以濟世,創廿字真言而化人。

      傳十八真,附六輔宗。

第五十五代 天人教

      教義–秉承天德廿字真言正己化人,主張聖凡平等,天人大同 

         為終極目標。

復興第一代 天帝教 重來地球繼開道統      

      教義–以心物一元二用理論基礎,闡揚宇宙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