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人交通」是天人親和的一種方式

●前言

所謂「天人交通」是天人親和的一種方式,其原理是親力、和力的互相感應而發生作用,有侍光、侍筆、侍準和侍聽四種方式,其共通點皆是以「人」作媒介,溝通無形有形的訊息。而「天人交通機」是師尊後來提出的一個計劃,希望配合目前科學之發展,製作一部能夠和宇宙中高級仙佛互相通話交談的機器,將仙佛的智慧傳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提供人類生命成長的資糧,這當中需要結合科學、哲學、宗教各類專門學問,但是根據歷史的經驗,宗教、哲學和科學在發展過程中常常是互相衝突,沒有交集,所以在從事研發天人交通機研發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此一問題。本篇文章將簡單的提供個人對天人交通機的一些構想。

●科學的進展

如果讀者曾經到過台北故宮博物院參觀,應該會看到五千年前黃帝大戰   蚩尤的「指南車」,讓我們回想一下,當初如何會發明這麼重要的技術?而且在經過五千年之後,這項技術還應用在現代科技中,什麼技術呢?就是車子的「差速器」,它是一個非常簡單但重要的儀器,如果車子沒有它,行駛時將是非常危險,可能會翻車。各位讀者請想想,以現代科學的認知,如果把時間拉回五千年前,各位都是那個時代的人,將如何來設計這一件機器呢?
同樣的例子放在天人交通機上,設想未來的可能,再將時間拉回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天人交通機的設計是不是也類似呢?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目前科學之進展吧!
physics world 雜誌公佈的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物理學家如下:(見表一)
綜觀以上物理學的理論,大陸學者李炳安,曾經列出九組基本的方程式,來代表這些美妙的單純結構,它們分別是:牛頓運動方程式、引力方程式、馬克士威電磁方程式、熱力學方程式、統計力學基本方程式、狹義相對論基本方程式、廣義相對論基本方程式、量子力學方程式、規範場論基本方程式,這九組方程式,大抵道盡了物質世界之千言萬語。
量子力學的出現不僅將物質的波粒二象性整合為一,而且證明有超光速的現象存在,前者最著名的現象是「光電效應」,後者以「量子幽靈」現象為代表,簡介如下。
光電效應:光照射在金屬上會激發出電子。其中照射的光波長必須短到某個程度才會發出電子。
量子幽靈:量子事件關聯性可超過幾公里以上。日內瓦大學的Nicolas Gi和他的研究群得到瑞士電話公司的資助,將瑞士的鄉村變成實驗室,驗證了量子學說。Ginsin說:「即使你改變了分析器的設定而影響其中之一的光子,其結果會影響到另一端。確實有幽靈式的遙距作用,其意義是當你的檢測器作用,它會影響到另一端的結果。」這種傳送不僅沒有任何錯誤,而且也無法破解,任何人想破解它,就會破壞量子的相干性,分處二地的人可由比較他們所收到的信號來知道是否有人竊密。


●從量子力學的觀點看生命現象

量子物理學家薛丁格曾經對生命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
一、一個生命有機體為什麼能夠一直維持著一個良好的、遠離平衡點的動態平衡狀態?其原因正如熱力學中的解釋,是有賴於新陳代謝的功能,將體內的亂度不斷地排出體外。
二、一個生命有機體為什麼會十分的安定?是由於包括最小的細胞在內,都是由數量極為龐大的微小的原子與分子構成的。原子、分子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機率行為,生命現象便是這一群具有高度組織化功能的原子與分子,所表現出的群體行為。就好像一個社會的風尚,一個民族的精神,是取決於構成這個社會或民族的一大群個體(人民)的群體行為的表現。若從統計學的觀點看,它是以個體的量取勝的,量愈大,標準變異愈小,便愈安定。一個生命體中,若是只包含少數的個體原子或分子,那麼它的秩序便很容易會被意外的熱擾動所破壞,而失去了群體的安定性。
三、一個生物體雖則很安定,但是,就機率的統計性而言,它終究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安定,當生命體中留存遺傳訊息的基因,長期受到環境的影響,或是受到外來能量一時的衝擊,例如x光、輻射線等,則在基因的轉錄過程中,分子間的鍵結便有可能發生異位,影響到生物資訊系統所發出的指令,而發生突變或演化。但是,這種突變在生物體的正常狀態下,對整個龐大的遺傳基因資訊系統的影響而言,仍微乎其微,對生物的安定性也不足為患。以上說明了生物遺傳的基因特性為什麼具有如此高的安定度,也說明了物種能代代相傳而維持其生命特質不變的道理。
由以上科學九組方程式的詮釋,加上師尊在《新境界》所提出的「電子論」、「和子論」及對生命的看法,總共有十個理論。這十個理論說明的不只是物質世界,同時也說明了精神世界甚至是整個宇宙所有性靈的進化,其中「電子論」、「和子論」未來可能是連接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重要的理論,也是天人交通機的原理關鍵所在,例如,聖訓曾提到:「以靈識為媒壓、媒挾作用之傳導,因為人具有靈識,故可達交通轉譯之功能。」可見靈識功能為關鍵所在,靈識的組成成分為和子,而和子的特性屬於師尊在《新境界》所提出的新觀念。

●天人交通機之科學基礎

所謂萬事起頭難,大家都不知道天人交通機是什麼樣子。筆者參考目前科學上所發展的一些觀念原理,提供個人對研發天人交通機的一些意見,這些科學發展的新觀念如下。

一、 世間組成物質的基石
不論元素或原子,莫不是由一群群的電子,層層環繞著不同的原子核所形成,於是由原子而分子、分子而物質或細胞,有生機的、無生機的。儘管物性相異、功能不同,莫不是由這一群群微不足道的奇妙電子幻織而成。世間聲光視聽之娛,百業動力之源,也莫不是這一群電子小兵之功。奇妙的電子行為不僅左右著物質世界的一切,它還主宰著生物及心靈世界。生物體中神經訊息的傳導、遺傳基因系統中生命訊息的遞嬗、生物的生存或發展、人類的思想與行為等,也都是這一群微不足道的電子行為所幻變!
電子的行為大致可以歸納成三種基本模式,如下。
跳房行為:也就是電子在能階間的躍遷行為(transition)。它主宰著原子的電子組態與物質元素的形成,由此而造化萬物,並表現出物質的各種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一般所熟知的原子、分子輻射的雷射光,便是電子跳房行為的傑出表現。
串門子行為:也就是原子與原子間的電子鍵結行為,或稱之為化學鍵結。它主宰著分子與化合物的形成,導致各種化學反應的產生。我們熟悉的半導體中,電子、電洞的傳導,或聚合物共軛分子鏈中孤立子(soliton)的傳導,或觸媒、蛋白質、生物中的構型識別(conformational recognition ),便是電子串門子行為的傑作。它表現出物質的化學性質、生化反應,乃至於生命訊息的傳遞等。
迪斯可行為:也就是電子的振盪行為,以電子的加速、減速行為為主。它又可分為輻射、傳導與對流。輻射好比吹肥皂泡,當電子在天線上往復振盪時,電磁能量便如肥皂泡那樣一個個地被吹出去。傳導好比推倒一串列骨牌,固體中的電子傳導與神經脈衝的離子傳導,便是電子接力式的骨牌行為表現。而當一群群的電子或離子在電視映像管中、放電管中,或電解槽中,既不飛也不跳似的集體行軍時,便是電子的對流行為了。
依據量子物理學說,電子行為的表現,呈一元二象性(duality):是物質,也是波,即所謂之粒子行為(particle behavior)與波行為(wave behavior)。如此,則上面所歸納的電子跳房行為與串門子行為,主要屬於波行為的範疇,而迪斯可行為,則主要屬於粒子行為的範疇。前者微觀世界中電子的行為,以量子電動力學與薛丁格方程式為其主要規範,而後者,巨觀世界  中電子的行為,則以勞倫茲力方程式與馬克士威方程式為其準則。
現在把電子行為的動因、基本模式、行為的表現與行為的規範等大致列表如上,供讀者參考。(見表二)

二、視覺記憶的全像式紀錄
晚近生物物理學與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對於生物功能乃至生命現象的研究,已趨向於分子的層面。早期,生命現象源於分子之說,已逐步地獲得佐證。然而分子的行為,包括各種生化反應及作用於原子或分子間的力,例如共價鍵、離子鍵、氫鍵、縮合與凡得瓦作用力等,依據本文前述的觀點,還可再追溯到電子的行為。我們不妨翻開「細胞分子生物學」看看,凡是生物體內各種生物反應的催化作用、細胞體內的新陳代謝功能、生物能的吸收與釋放、蛋白質的合成與認知、氧化與還原、神經的傳導、肌肉的動作、激素的作用、遺傳基因系統中生命訊息的儲存、生存指令的傳遞,乃至於包含記憶、思想在內的心智活動等,電子或離子的行為在在都扮演著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其中,尤其生命訊息的儲存、生存指令的傳遞與神經的傳導,均涉及人類心智的活動。
生物的資訊系統,除了儲存遺傳訊息的記憶主檔外,便是神經系統。它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與周邊神經系統。周邊神經系統中,除自主神經系統受命於遺傳訊息的控制,職司內臟運動(包括呼吸,循環)與激素的分泌外,包括知覺神經系統(外界訊息的輸入)與運動神經系統(大腦命令的下達或輸出)。
任何一個神經元包括細胞本體及軸突與樹突,不同的神經之間,藉突觸間隙(synapse)相連。其中訊息的傳送,主要也可以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神經軸突式或神經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式脈衝傳導(conduction),另一種是經由神經突觸間隙中化學物質(目前已發現有30餘種)的傳遞行為,俗稱化學通訊。前者是極為單純的,在通信上稱為搏碼調變(PCM )的離子數位式傳導行為,而後者則是非常複雜的整合性(integral),或是類比性邏輯行為。神經突觸與目前電腦中所用的大型積體電路(LSI)元件相當。神經突觸的化學傳遞行為,控制包括前述的嗅覺和味覺(最容易了解)在內的知覺作用以及肌肉的收縮動作,都是分子的構型識別行為,當然也是電子行為的表現了。
人類的記憶,有史以來便是一個謎。人對事物的認知活動,包括知覺、記憶等,過去所研究的都是純心理層面的,從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從行為的反應中去追索。情緒為什麼會影響知覺與記憶?精神病患在訊息處理過程中,在那一段出了問題?腦袋受了傷,突然失去了記憶,不久又慢慢的恢復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記憶到底存在那裡?為什麼兒時的記憶力很強,而長大後,反而變得聯想力很高?這一連串令人迷惑的問題,晚近由於分子生物學與生物電子學的發展,人類對認知活動的研究已有突破。
我們先從人腦的記憶為什麼打不破這個謎著手。先試問:什麼樣的資料儲存媒體打不破?到目前為止,為人熟知的,只有用雷射光拍攝的全像式紀錄(holographic record)的底片是唯一打破不了的。換句話說,即使打破了,任何一塊碎片上所保留的紀錄仍舊是完整的(部分=全體),只是解像度略差,影像較為「模糊而已」(注意,此處「模糊」兩字,跟記憶相似)!不過,這裡所指的是類比式影像,若是數位式的,則另當別論了。因此用雷射光製作的數位式光碟記憶片,便是未來最理想的資料硬體檔。聰明的讀者從這裡可以聯想出上百種的應用。由於這個啟示,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中心,用了二千頭猴子做實驗,把探針式電極插入猴腦中的適當部位、逐一記錄猴子的視覺在大腦神經網絡中的成像,發現居然是「全像式的相位干涉圖型」。
要製作一張全像式的底片,必須要先有一個雷射光似的同調式光源(coherent source)。這便牽涉到視網膜上的桿狀受體,它接受外界一般非同調的背景光源,經由排列極為整齊的數以億計的視神經元,以整齊劃一的脈衝式步伐,變為同調光而通往大腦皮層視覺區(visual cortex);而錐狀受體則接受外界物體的形狀與顏色,也投射到大腦皮層的視覺區,於是形成了全像式的相位干涉圖形。
同一張雷射全像片上,或由於投射角不同,或由於頻率不同,視底片的材料、性質與錄製技巧,幾乎可以儲存成千上萬個「真正立體」的圖型(讀者試與記憶比較),打不破,摔不壞,只是,有時候可能會模糊,這豈不是與記憶極為相似嗎?假設兩個圖形非常相似,例如,一個杯子無把手,一個杯子有把手,它們便會在全像式底片上產生干涉式的關聯,這也可以說明聯想記憶的道理,當然這些記憶圖形的歸檔,不論存入或叫出,都必須經由大腦語言中心的指令。
以上的分析與推埋,只能說是一個視覺機理的基礎模型,雖則過於簡化,難及生物視覺機能的萬一。但是,從這個依據片斷科學實證的推理中,不難理解人類奇妙的視覺記憶,應該也是電子行為的表現吧!當然人類心智活動,經由生物數十億年的演化,深邃難測,目前分子生物學萌芽不久,還有待未來,尤其科際整合上的努力,繼續在這領域上探索。不過,見微知著,對人類奇妙心智活動的機理,終於透露出一線曙光!

三、對水發氣的實驗
由於近來有許多學者做了「對水發氣的實驗」,證明了人發的氣對水是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利用核磁共振儀檢測出來),因此筆者聯想到利用氣對水的影響的觀念,可以提出天人交通機的一點想法,也就是說,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氣對分子的影響應該是可以被量得的,這點可以運用在天人交通機的設計上。

四、腦波實驗
另一個實驗就是腦波圖,由光髓(王貴芳)、緒致(林哲宇)和緒資(劉至善)同奮所進行的有關天人交通態的腦波實驗,得到同樣的結果,也就是不論先天或後天氣,對分子的確是有某種程度的改變。


●天人交通機之模型構想

基於以上的理論及實驗結果,筆者從工程設計的角度提出一天人交通機的簡單模型敘述如下:
1、目前奈米技術發展愈來愈成熟,已經能將原子或分子做排列,我們可以進行氣對「分子或原子」(類似目前量子電腦)作實驗,此時只需要能檢測出「有」、「無」二種反應即可。可以用矽分子,它不僅是目前資訊用的半導體分子,在侍準時所用的砂及巫師用的水晶球,也都含有矽分子的成份,所以矽分子有其共通的特性,當然這目前還是推論,還沒有收集到充足的資料,以後等資料齊全再做進一步的報告。
2、無形仙佛是用陽質射線來做為媒壓或媒挾的介質,我們尚不知道陽質射線是什麼,但筆者提醒一個觀念,那就是用手去拿桌上的杯子很簡單,但無法用手去搬動杯子中的一個分子;相反的,陽質射線可以去影響一個分子,但要去搬動整個杯子是一困難的工作。所以說我們只要抓住「分子受陽質射線反應」這個關鍵即可,而如何驅使反應這項工作就交給仙佛。
3、由以上說明,初步的想法,我們可以製造一個原子感應板,接下來量測每個原子的反應,有點像目前手寫輸入板的功能,請仙佛在原子感應板利用陽質射線寫個字,即可從原子板的反應得到仙佛的訊息了。至於詳細情形筆者目前還在搜集資料,等資料齊全後再將詳細的工程圖給介紹出來。

●結論

波爾利用七年的時間思考電子模型,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作了無數次的失敗實驗,希望大家也能提供更多的看法來嘗試設計看看。

●參考資料
1.天帝教,新境界
2.馬志欽,探索生命的機理,科學月刊第十八卷第五期 76.5.
3.馬志欽,電子行為的奧秘,科學月刊第十八卷第六期 76.6.
4.馬志欽,生物的資訊世界,科學月刊第十九卷第三期 77.3
5.馬志欽,電子的同性戀行為,科學月刊
(作者:原名林金田,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