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炁功與民俗療法推拿按摩之差異探討
文/劉緒資
一、前言
天人炁功與民俗療法之間有何差異?這是同奮們非常有興趣及關切的問題,因為同奮們往往為求好心切,希望加強天人炁功之功效,而摻雜民俗療法如指壓、按摩、推拿等等,其用心固然良苦,但是如果未能明瞭天人炁功之目的與原理,對民俗療法亦未能深入瞭解,任意結合二者,恐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因此,筆者擬先探討二者之目的與原理,再加以比較,最後分析二者結合的利弊得失。
二、天人炁功之目的
天人炁功是帝教弘教渡人之先鋒、廣渡原人之法寶。師尊於天人炁功基本教材序言說:
「由於人類科技文明高度的發展,同時也對整個地球生態帶來急遽的變化,無論空氣、水質等等生活基本要素均受到無形的污染,致使無名疾病繁衍而生,同時由於人文發展的偏差,完全背離了 上帝安排萬性萬靈依一定規律生活與修行的宇宙大道,以致於引來邪靈妖魔,到處作祟,因果循環,造成累世以來的冤怨相報,使得身處三期末劫的人類,在生理上、心理上均蒙受疾病之折磨,身心遭遇極大之創傷與痛苦。
帝教道統第五十四代天德教教主我師 蕭公昌明,一本上天好生之德,特創『精神治療法』希望藉著施診同奮本身之正氣熱準,接引無形宇宙之浩然正氣,施於受診人身心,藉以達到治療之效果。
凡我同奮必須瞭解:本法固在診病,實則鍼心,故其先決條件,首在病患求診必須事先發願,於病癒後接受廿字真言—人生守則做人做事,求診時並要正心誠意、信心堅定,同時施診同奮須發慈悲心、同情心、虔誠禱告,發揮精神力量為之診療,尤其不得收受任何物質酬勞,才能兩誠相感,自有意想不到之功效。」
師尊明白指出由於人文發展偏差,完全背離了宇宙自然大道,因果循環,冤怨相報,再加上科技下的化學毒物之污染,各種文明病症,如癌症、愛滋病、精神疾病...等等無一不摧殘著現代的人類。這些創傷與痛苦,實是人類對物質慾望永無止盡的追求與貪圖享樂,早已忘卻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愛、關懷、互助,更忘卻孕育萬物自然生態的大自然,只知一昧的強爭豪奪、剝削再剝削所致。
因此,師尊言:「本法固在診病,實則鍼心。」宗主則言:「精神治療之渡化,首重診心而非治病,其主旨乃在於精神靈魂之拯救,進而再言及肉體之病除」。所以,我們可以說天人炁功之目的在於診心救靈。
三、天人炁功的原理
天人炁功的原理,簡單講是一種親和力達到熱準後自然產生的感應作用,就是不用有形針藥,而用「精神能量」來治病的非常療病方法,其原理是施診者感於求診者誠心求治之親力(為一種請求之陰電放射),而發心應之以和力(為一種慈悲之陽電放射),即以廿字真言作為媒介,向金闕精神療理院院士祈禱默祝,引來宇宙高級之陽電能(浩然正氣),以之除去求診者的致病因素—陰電子(或稱陰濁之氣),而達到療理的效果。
進一步說明,天人炁功是由施治者、求診者與神媒三者共同完成。其關係包括施治者與求診者之間、施治者與神媒之間、求診者與神媒之間的三角親和結構。這三方面的任一親和熱準,皆會影響炁療效果。也就是教義所言:「精神治療者(天人炁功),人類之親和力加人與神之親和力之作用而成。其要訣為求診者及施治者均須竭誠為之者,方可達到熱準而生效,否則無效也。」用簡圖表示如下:
天人功簡圖
當人與神達成親和熱準時,可用引合動力公式來描述接引下來的炁能大小:
「和子內聚電荷量」是指甲、乙和子內的「和能」總值。「和子間投射距離」是指甲、乙和子以意識為主導,彼此所投射在兩者之間的幻化距離。「意識總值」是指甲、乙和子於意識放射時,所產生善、惡念力的電力總值。「次元天界差」是指甲、乙和子所處的次元空間數之差。「動力方向值」是由甲、乙和子「意識總值」決定。當所得之意識總值為「正」即代表甲、乙和子所形成的引合作用為「善引」關係,反之,即為「惡引」關係。「轉化效率」指能量在不同空間轉換時,因損耗而有所謂的轉化效率。
天人炁功即運用此引合動力,將先天高級之炁能由施診者轉接,導入求診者去除體內陰濁之氣,達到療理的效果。
因此,天人炁功治療之原理乃是透過具有轉接能力的治療者,將接引下來的外氣發給被治療者,經由被治療者的神經系統傳至人體內所有的細胞組織,使細胞組織的活性隨著外來高能量的信息引合共振與雙向調制,進而讓所有的細胞組織擁有健康的活性與生命信息。
四、推拿按摩之目的
推拿的目的,在於矯正歪曲變形不正常發展之骨骼,或因受傷導致彎曲之骨骼等,經由推拿矯正,恢復其健全之發展。按摩的目的,則在於放鬆肌肉,消除疲勞。基本而言,推拿與按摩運用於醫療方面,著重預防勝於治療。
在療效方面,我們知道人體脊椎遍布中樞神經系統,因此由於脊椎不正常發展,壓迫神經將會造成病症,例如第一根胸椎的刺激,可引起氣管、肺部、心臟、雙手等部位的症狀;第三、四、五根胸椎的刺激,可引起心臟、胃部、肝臟、耳朵、眼睛等部位的症狀;第一、二根腰椎的刺激,導致大腸、膀胱的症狀。因此,矯正彎曲變形不正常的脊椎,解除神經的壓迫,生理的症狀就可因此消失,恢復正常。
按摩對於放鬆肌肉、活絡筋骨、放鬆心情,有直接明顯的效果,可以緩和、紓解精神壓力所引起生理方面的症狀,並且可活絡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增進生理機能的運作。
因此簡單的說,推拿與按摩在醫療方面,確實可以改善生理上所引起的病症,達到治療的效果,只是一般人不甚重視其醫療行為,屬於較外圍的民俗醫療體系。而其目的,不外是為了矯正骨骼脊椎、活絡筋骨,減輕肉體所造成的病痛或症狀。
五、推拿按摩的原理
經絡學在中醫理論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經絡有運行氣血、溫養組織、溝通全身的功能,使臟腑器官,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保持結構完整和功能協調,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主要包括經脈和絡脈,分布全身連通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把體內臟腑和體表各種組織器官緊緊聯繫起來。
經絡系統概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十五絡脈等。十二經脈循行全身遍及內外連通四肢、頭、身五臟、六腑,如十二經脈手太陰肺經與肺部、氣管、胸部、肩背及手臂內側病變有關;手陽明大腸經與流清涕、齒痛、咽喉種痛、頸肩前、上肢伸側前緣痛、腸鳴腹痛、泄瀉、下痢、赤白等病變相關連;足陽明胃經則與腸鳴、腹痛、水腫、胃脕痛、嘔吐、口眼歪斜、咽喉腫痛、胸腹及下肢外側疼痛、發熱、發狂等病變相關;又如手少陰心經與心痛、心悸、脅痛、失眠、盜汗、咽乾、口渴、上臂內側痛、手心熱等病變相關;足少陰腎經與遺尿、尿頻、遺精、陽萎、月經不調、氣喘、咳血、咽喉腫痛、水腫腰痛、下肢無力、足心熱等病變相關聯。
因此刺激經絡上的主要穴道,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增進臟腑的運作恢復正常功能,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例如刺激手太陰肺經的中府穴,可以治療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結核等,刺激少商穴可以治療咳嗽、咽喉腫痛、中風等。刺激手陽明大腸經的手三里可以治療肩臂痛、上肢麻痺、腹痛、腹瀉,刺激曲池穴可以治療上肢關節痛、麻痺、偏癱、肩背痛、咽喉腫痛、退熱、高血壓、甲狀腺腫大、麻疹。刺激足陽明胃經的天樞穴可以治療急、慢性胃腸炎、痢疾、便秘、常麻痺,刺激大巨穴可以治療膀胱炎、腹痛、痢疾、遺精。刺激手少陰心經的神門穴可治療多夢、失眠、心慌。刺激少沖穴可治療心悸、胸痛、中風昏迷等。刺激足少陰腎經的涌泉穴治療頭頂痛、小兒抽搐、昏迷、中署腦溢血、癲癇,刺激副溜穴可治療肩炎、睪丸炎、盜汗、腹瀉、腰痛等。
推拿按摩即透過對經絡穴道的刺激、活絡氣血,刺激神經臟腑等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而高明的推拿師,則可矯正脊髓骨骼,達到治療的效果。
六、天人炁功與推拿按摩之差異
前面分別探討了天人炁功的目的及原理,與民俗療法推拿按摩的目的及原理。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天人炁功主要是在診心調靈,轉變人以自私自利、物質慾望為導向的偏差思想,施治者透過親和力接引浩然正氣(宇宙高級之陽電能量),施予求診者,去除陰濁之氣,達到療理的效果,進而達到渡人之目的。推拿按摩主要在於改善生理疾病的症狀,減輕肉體所造成的病痛,著重於生理方面的問題,其治療原理,是藉由生理機能的調整,達到治療的功效,這與天人炁功運用親和力(精神力量)達到療效的原理完全不同,也與天人炁功診心調靈的目的不同。
綜合天人炁功與民俗療法之差異,可歸納如下:
1、 天人炁功著重心與靈的層面,民俗療法著重肉體的層面。
2、 天人炁功運用天人親和(親和力)的原理達到診療之目的,民俗療法運用脊椎、骨骼調整及活絡筋骨、暢通氣血達到療效。
3、 天人炁功主要是神媒的運化,民俗療法則是依靠施治者的經驗及功力而定。
4、 天人炁功屬先天之功法,民俗療法屬後天之功法。
5、 天人炁功以診心渡靈為目的,民俗療法以治病為目的。
6、 天人炁功在導正人心,民俗療法調整肉體。
七、結論 結合天人炁功與民俗療法推拿按摩的利弊得失
結合天人炁功與推拿、按摩,從好的方面來說,可以加強治療的療效,因為推拿、按摩同樣有其理論基礎,在臨床上有其成效,否則早就被時代潮流淘汰了,因此,結合推拿、按摩在療效上應有增強的作用。
從壞的方面來看,天人炁功摻雜民俗療法,會混淆天人炁功的本質,天人炁功運用的是人與人的親和力,人與天的親和力,導正求診者偏差之思想,以渡化人心為目的,若摻雜推拿、按摩,容易讓人誤導是推拿按摩的功效,而忽略精神層面的親和力的運化,及神媒的加持、護佑。久之,會誤導施治者以療效的好壞為目的,而忘了天人炁功真正的宗旨在渡化人心,推廣廿字真言,診心調靈,宏揚天帝真道之最終目的,最後落入後天民俗療法之層面。
從這個角度看來,結合天人炁功與推拿按摩,雖然可以增強療效,卻失去天人炁功真正之目的,實是得不償失。
(作者:天人炁功研究小組 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