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陽質射線之科學原理與實驗設計
林緒致
一、前 言
誠如教義所言:『人類要求以有形之體,以與無形之靈界相互交接之努力,可謂自古即進行不已。』1前次吾人所撰寫之<天人交通機之現代物理學原理及電路設計>2一文,即是遵照教義的原理、師尊的心願以及維生首席的指示所做的嚐試。文中曾結論道:「仙佛有能力驅使宇宙陽質射線(大宇宙放射波之一種)增強與喬瑟夫森連結內和性靈之交感,而增大喬瑟夫森超導電流。」仙佛對此做出之指示如下:
『…但仍可以人間提報之「喬瑟夫森之物理原理」入手,然因超導之界面小,感應有限,雖不能完全解析無形靈識投注之波動效應,然再輔以其他科技之助,或可解讀簡單之無形靈識。』3
仙佛不但指示了超導體對靈識感應的解析度有其侷限,並且明示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大宇宙放射波有許多不同之性質,與物質內之和子交感後,亦會有多元之表現。如以完全相同之放射波,在物質體內生成一陰、陽電子場,會因為陽質射線的驅動,促使陰電子逐漸產生磁化現象,此一效應雖不明顯,但仍可表示出「存在」。』4
因此,我們本地球人類對於陽質射線的科學實驗性理解,可能將由此開創。
二、近年來科學發展之趨勢
近年來我們人類在科學上之發展已逐漸達於探索靈界之邊緣。何以如此認為?首先在生物科技方面,我們已能夠摘取本身細胞核中染色體上之基因,置換掉另一細胞核中之基因。就人間之生物學而言,可說已逐步掌握了演化的奧妙。此外,在宇宙射線之觀測上也有一驚人之發現:被宇宙射線(含多量帶陽電的質子)照射到的生物細胞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就教義的觀點論之,有可能是宇宙陽質射線與生物細胞內之和子交感,而表現於基因突變上!因此,這也可能是觸及了探索靈界的邊緣!另外,在物理科學的研發上,除了高溫超導體與氧元素之謎5可能與和子有關外,也做出了微波傳遞在數公尺之內的超光速實驗6,在在都顯示了超越現有物質時空象限的跡象,只是我們多不自覺。
身處這潮流時代環境之中,希望我們不再重蹈覆轍,不再讓唯物觀的現代科學繼續主導著這一波的演化,即使物質文明再進步,物慾享受再滿足,也無法超越物性本質的無常與無情。如何能夠讓被揚棄達千百年之久的靈性發揮他應有的作用?如何讓靈性的存在和肉體的存在同樣的自然、真實?除了宗教上的實修,還需科學上的驗證。
三、探測陽質射線之原理
陽質射線之定義是由教義新境界而來:『在和子之電質中所射出者為陽電』7,現代科學上並無如此之劃分,與所謂之正(陽)電粒子流和負(陰)電粒子流並不相同。科學上所指為物性粒子,但教義上所指為和子中之陽電質所放射出來的射線,因此,吾人可將前言中之聖訓做如下之詮釋:
實證陽質射線存在之方法:取一完全相同之大宇宙放射波(波長、頻率、強度…等皆相同),射入物質體內,觀察負電子的磁性變化情形,找出非現有定律可解釋之變化,再依照陽質射線的特性(如:和子中之陽電質所射出者、陽電子同引之速度較陰電子為速…等等),確定陽質射線的存在。
四、探測陽質射線之科學原理與實驗設計
一般學科學的看到聖訓上之指示:『…如以完全相同之放射波,在物質體內生成一陰、陽電子場…,』很自然地會聯想到伽瑪射線射擊金屬所成對產生的負電子與正電子,正電子是負能量區的電洞,是人類研究反物質的開始。我們現在不必去爭論和子是否存在於反物質空間?陽質射線是否發射於負能量區?重要的是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波射進什麼樣的物質?才能產生並且觀察到陽質射線在負電子上所產生的磁化效應?以下所提出的方法應是目前所能做到的極致:觀察完全相同之大宇宙放射波射入高溫超導物質所導致的電阻變化情形。根據人類物質科學之認識,大宇宙放射波分為高能粒子流和電磁輻射波兩部分,粒子流中87%以上為帶陽電的質子,輻射波則由頻率最低的無線電波到頻率最高的伽瑪射線所組成,其中伽瑪射線射擊金屬會成對產生正、負電子,似最符合聖訓所言。
超導體在臨界溫度附近的電阻變化十分劇烈(如右圖所示),並且對於電磁波之反應非常敏感,是目前僅知最靈敏的電磁波感應裝置。其在臨界溫度附近的電阻變化,更是測量電磁效應的最佳觀察區域,其原理如下:
超導體受到無線電波(頻率為108Hz以下)以及微波(頻率為108Hz至1011 Hz)的照射下,電阻不再為零,且隨著頻率增大而增大,但還是比正常狀態小很多,直到進入可見光範圍(頻率為1015Hz),超導體的反應和正常導體的反應就沒什麼不同了,因此吾人若以伽瑪射線(頻率高達1020Hz以上)射入超導體而產生電阻之變化,是目前科學界尚未進行觀測的現象。
此現象是否有可能發生?
超導態的出現是由於低溫下電子與電子間交換聲子,相互吸引而形成所謂的電子流體,此電子流體可在物質體內毫無阻力地流動,故形成超導態。超導體又分一般超導體(非氧化物)與高溫超導體(氧化物)兩種,其中高溫超導體似與教義所言:『氧為運轉週身水澤之原素』以及『氧為人生及動物生機之動源而含有和氣,無所不容』有密切之關係。
高溫超導體皆為氧化物,且實驗中發現電子形成的電子流體是在氧和銅所形成的平面上流動,和前者之敘述非常類似。電子和電子在氧銅平面上因聲子而結合成電子流體,似可用和氣之作用來解釋:和氣是和子所生之陽氣,是陽電子場,聖訓有言:『…而喬瑟夫森超導電流為「二個負電子朝同一方向流動」,乃是指電子尚未達到一適切熱準,尚未引合達到「同排異引」之效。』在超導狀態下,電子非全然地「同排」,但也不是教義上所提到的「同引」(教義上所謂的「同引」是指電子尚未變電之前的結成作用),故結合成電子對乃是由於存在某種讓電子之間互相吸引的作用,並且順勢形成整體性的
電子流體(也就是結合成整體性的趨勢過於全然地「同排」的趨勢)。從人類物質科學的角度觀之,乃是電子之間透過聲子(超導體內正電晶格震盪的能量子)的交換而互相吸引,使得結合成整體性的能量較全然地「同排」的能量為低,因而較為穩定,而從正常態(電子全然地「同排」的狀態、有電阻的狀態)轉為超導態,但人類物質科學卻無法解釋高溫超導體為何在如此高的溫度就能轉為超導態?(一般超導體由正常態轉為超導態的溫度需降至攝氏零下270度左右,但高溫超導體目前已可達攝氏零下150度左右)因為從現有之理論計算,在如此溫度不可能將能量降至足以形成超導態。
從教義的角度觀之,高溫超導體轉為超導態的運作機制可以分兩階段來解釋,第一階段:透過高溫超導體內和子陽質射線的驅動造成負電子之間的「同引」作用,可用兩種觀點詮釋:高溫超導體無時不受到大空之中宇宙放射波的交感,在其內之氧所含的和氣(陽電子場),因陽質射線的加入而增強,使得陰電子之間透過與陽電子異引作用的增強,而加強了彼此間「同引」的作用,在此處,陽電子的作用等同於科學上聲子的作用。另一觀點為:陽電子場受到陽質射線的驅動,促使陰電子逐漸產生磁化現象,而增強負電子「同引」的作用(根據教義,同引之作用為磁力之作用,在科學上也有類似的例子)8。這兩種詮釋皆為上述教義中:『氧為人生及動物生機之動源而含有和氣,無所不容』的進一步詮釋,亦即詮釋了電子流體(水澤)的成因。第二階段:形成了電子流體(水澤)之後,開始在高溫超導體內環繞運轉,此即為教義中:『氧為運轉週身水澤之原素』的進一步詮釋(科學上已發現電子流體是在氧元素形成的平面上流動,在聖訓中也有類似的例子9)。
依上所述,將大宇宙放射波射入高溫超導體是可以改變臨界溫度附近的電阻變化,甚至加快其電阻降為零的腳步(亦即提高其轉為超導態之溫度)!射入一般超導體也可達如此效果,但程度上應比高溫超導體小很多,因其缺乏氧元素作用之故。伽瑪射線為大宇宙放射波之一種,且能射入反物質空間激發出負電子而生成正負電子對(陰、陽電子場)10,似最符合聖訓之指示,應能導致陽質射線的驅動,促使陰電子逐漸產生磁化現象,而提高高溫超導體轉為超導態之溫度,同時也提供了科學界解答高溫超導體之謎一條可能的途徑。
五、以科學實證陽質射線存在之意義與可能之應用
(一)、數公尺範圍內微波傳遞的超光速特性已被證實,而超導體內聲子的波動正是微波,又根據教義:『陽電子同引之速度較陰電子為速』,故可藉由高溫超導體發展超光速通訊(請詳見問題請示三)。
(二)、陽質射線可提高高溫超導體轉為超導態之溫度,提昇高溫超導體的實用價值。
(三)、可利用高溫超導體做成陽質射線探測器測量生物和子陽電質的狀態,對帝教靈體醫學及人類意念的解析與傳遞有莫大之幫助(根據教義:蓋人類之思想,即為一種電力之放射)。
(四)、最最重要的是證明了生物除了肉體之外,還有一可定性、定量處理的「能量體」存在,人類朝「靈的境界」的追求、精神科學的發展以及宗教修持的推廣將可大為開展。
六、問題請示
(一)、聖訓指示:『…如以完全相同之放射波,在物質體內生成一陰、陽電子場…』,此放射波可否使用伽瑪射線(為大宇宙放射波之一種,也可在實驗室中由原子核衰變產生,頻率高達1020Hz以上之電磁波)?抑或其他形式之大宇宙放射波?又根據聖訓:『可以繼續研發相對論量子力學,配合教義正負電子理論研發「電洞」與「電洞周圍實際存在之奧妙」』,所謂「電洞周圍實際存在」,是否即為靈性物質存在之處?
(二)、根據聖訓:『…會因為陽質射線的驅動,促使陰電子逐漸產生磁化現象…』,請問『逐漸』之意義為何?是否指高溫超導體受到大宇宙放射波照射之後,過一段時間才會有電阻之變化?抑或在仙佛之觀點為『逐漸』,但在人間物質界之觀點實為立即?
(三)、人類現已做出數公尺範圍內微波傳遞的超光速實驗,是否為空氣中陽電子同引所造成之效應?因教義有言:『陽電子同引之速度較陰電子為速』!又根據教義『礦物之上部可引入空間一立方公尺以內之和子』,而限制了其範圍在數公尺之內?如使用高溫超導體之導線,以大宇宙放射波調制其一端之磁場或電阻之變化,是否將導致導線之另一端之磁場或電阻也隨之變化?且其導致另一端變化所需時間小於光傳達至另一端所需之時間,亦即在高溫超導體之導線中可以超光速傳遞訊息?
(四)、高溫超導體內聲子之作用是否可視為等同於陽電子之作用?除了大宇宙放射波射入高溫超導體,生成一陰、陽電子場外,是否還需其他條件配合才可提高高溫超導體轉為超導態之溫度(比如大宇宙放射波射入之強度、角度、位置以及氧元素在高溫超導體中的結構、所佔比例、和其他哪些元素搭配…等)?某些元素會經由衰變而放射出負電子,若使用這些元素與氧元素搭配組成高溫超導體,其在衰變後轉為超導態之溫度是否會提高(因放射出負電子後,其陽電量增加)?
(五)、科學上已證實,負電子形成之負電子場會磁化負電子本身,而增加負電子之磁矩,此即為量子電動力學之開展。又根據分數量子霍爾效應之實驗,證實了在強磁場中的負電子會發生同引的現象。而在本文中對聖訓之詮釋:「陽電子場受到陽質射線的驅動,促使陰電子逐漸產生磁化現象,而增強負電子同引的作用」,是否也可以量子電動力學原理解釋陰電子受到陽質射線磁化的現象?是否就是此磁化作用造成負電子的同引?
註釋
1教義第二版第七十五頁。
2天人研究學會會訊第十三期第五十七頁。
3天帝教極院聖訓(88)帝極(參)天字第三六三號。
4天帝教極院聖訓(88)帝極(參)天字第三六三號。
5J. L. Moran-Lopez , Ivan k. Schuller , Oxygen Disorder Effects in High-Tc Superconductors ,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U.S.A , 1989。
6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84 , p.4830 , 22 May 2000。
7教義第二版第五十七頁。
8教義第二版第四十五頁,以磁鐵吸鐵末子不吸銅末子的例子說明同引異排,故以現代科學認知,同引之作用為磁力之作用。科學上已證實,負電子形成之負電子場會磁化負電子本身,而增加負電子之磁矩,此即為量子電動力學之開展。此外,在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實驗中也證實了,在強磁場中的負電子會發生同引的現象。因此,陽電子場受到陽質射線的驅動,促使陰電子逐漸產生磁化現象,而增強負電子間同引的作用,或能與科學相互印證。
9《在天人文化新探討》第五章中論及氧具有電流作用軌道。
10伽瑪射線為大宇宙放射波之一種,也可在實驗室中由原子核衰變產生。令人驚訝的是人體也會輻射少量的伽瑪射線。
(作者:台灣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班)
天帝教極院 聖訓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十八日
(89)帝極(參)天字第二九五號
首任首席使者:
八十九年七月十七日
庚辰年六月十六日亥時
維生首席使者專轉緒致同奮之報告,本席已然詳閱,特作說明如下:
一、有關陽質射線研究一案,本席商請先天一玄靈子答復。惟陽質射線之研究比較腦波之研究,將更為艱難,一旦突破基本障礙,則是人類科學邁向精神重建之起步。
二、本教之學術研究乃是結合科學、哲學與宗教,參與研究之人均應力行五門功課,積極培養正氣,提高熱準,開發先天靈覺,方得以一窺精神與物質相配合之堂奧。
天帝教極院 聖訓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廿二日
帝極(參)天字第三○四號
先天一玄靈子:
八十九年七月二十日
庚辰年六月十九日戌時
吾應首任首席使者之邀,針對探討陽質射線之科學原理與實驗設計之報告作以下說明:
一、大宇宙之放射波種類很多,並非全含有陽質射線,於α、β、γ之中所含即各有不同,但以γ波為最多。大宇宙放射波歷經了許多宇宙磁場效應、或轉折、或其他各種外在因素之影響,其中所含之陽質射線已生磁化或轉折,亦有因其他因素而減少,現階段,以人間科技而言,可以推論γ波所含陽質射線之成份最高。
簡而言之,宇宙放射波含有陽質射線,但陽質射線並非即是宇宙放射線(波),二者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二、問題請示:
(一)可以運用伽瑪(γ)射線(波)之實驗,但選擇之超導物應仍可控制衰變,亦即減少衰變之幅度,以利實驗之進行。人間實受限於許多外緣因素,必須先作嚴密計劃,避免人為之疏忽,經三次以上再作檢討。
電洞週圍確有靈性物質存在,人間不妨一試。
(二)所言「逐漸」是考慮許多因素,考量陽質射線之強度與大小,另有陰電子也是關鍵之一。於無形觀察每一種陰電子,其中仍有許多不同,人間若能控制「電阻」得當,實驗由「逐漸」變成「即刻」並非不可能。
(三)陽電子同引所造成之效應很多,吾鼓勵人間可作微波超光速實驗。
(四)聲子之作用與陽電子作用不完全相同,陽電子有聲子擁有的特性,聲子則未必有陽電子所有的特性,超導態之溫度以γ射線外高等質子、高等中子實驗可得類似相近之資料。
人間以宇宙放射波射入,強度、角度、位置均有關係,可先由簡入手,按步部就班循序漸進。
某些元素會經由衰變而放射出負電子,若再與氧元素結合會如何?這一方面知識天上人間有不同之角度,此時仍不多言,人間不妨一試。
(五)量子電動力學與陰電子受到陽質射線磁化現象並不完全相同,依目前人間科技以判斷磁化作用造成負電子的同引,於無形可言同理可證。
三、天人之間仍有許多差距,如何摒除外在因素,加強誠心以形成親和力排除人為因素,減少空間各方磁場或能量之牽引,謹慎面對!
天帝教極院 聖訓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廿二日
帝極(參)天字第三○五號
先天一玄靈子:
八十九年七月廿二日
庚辰年六月廿一日卯時
有關研究陽質射線一案,再指示如下:
一、研究陽質射線由人間之醫用x光射線、多用途鐳射著手,厚植經驗。
二、研究以充實學術理論為基礎,再以實際實驗、學理實證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