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由教義看數位世界的發展

由教義看數位世界的發展

 

金緒訊

 


科學的緣起,是古代賢哲為了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因應天文地理的變遷而發生,到了宗教的興起,西洋的傳教士們更在頌揚上帝的旗幟下,專注的投入在生物、化學、物理、醫學等各個現代主流的領域中,潛心研究、設計實驗、彙整理論,終於成就了近代的最大宗派「科學」。

由於體系完整、立論嚴謹,實驗又經得起反覆驗證,在眼見為信、耳聞為憑的現實人間,科學以將近無懈可擊的擎天一柱,豎立在世上供人仰望,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其中以數學和電子起家,歷經半個世紀以來科學與戰爭的交互演進,數位電子終於挾著「電腦」「通訊」的時髦名詞,昂然的走入廿一世紀,成為科技顯學。不知當時以 0 1 表徵上帝與人之間互動關係的『二進位』發明者,是否曾經思考這樣的神兵利器,會在廿世紀裡對現代戰爭武器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無線通訊與網際網路已然成了廿一世紀裡的生活要素,不可一日或缺,但到底這是上帝的救劫法寶,還是無形的行劫利器,卻不是偉大的科學可以決定,反倒是宗教教化與人心善化才是廿一世紀的指路明燈。科學昌明產生了問題,又無法解決實際的困擾,就是宗教發揮功能的最大空間。在此試以天帝教的教義觀點嘗試闡述之。

 

 

其實,整個數位科技的特點,就是「精確」與「速度」所代表的高效率,四十年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包含數千萬電晶體的數位處理器,已經縮小到一片指甲的面積上,以電子每秒地球七圈半的速度,快速的處理運算、記憶、輸出入的操作。打個比方,每秒鐘電腦可以處理十億個千兆大小的算數運算,這是一個人類一生都無法想像的運算過程,但在一個小指甲的面積上,電光石火的剎那就已經精確的完成了。在這樣的神機妙算下,人似乎顯得渺小而無助,大多數的人類,已然注定了此生,只能當個數位科技的付費受益者,再也無能瞭解其設計的奧妙之處,僅有一小撮的駭客菁英能在極其複雜的電子線路與電腦程式中掌握脈絡。宛如上帝協調著宇宙萬物,人們雖然生活其中,卻也大多無法瞭解奧妙精微,僅有少數的人類先知能了悟自然變更的義理。

近代的數位科技,更進一步的踏入了三度空間虛擬實境的研發,三、五年內就會隨著市場的流暢而風行全球。從此,在電腦的網路世界裡,再也無法分辨「本尊」與「分身」,通訊的對象更含括了「有形」與「無形」。千年以來封神榜中的奇幻景象,在數位科技的輔助之下,也可純然的捏造於視覺之中。所有傳統的「真、善、美」解構在數位的世界裡,再也不是精神層面的追尋,而更精確的成為感官追求與市場價值。

奇怪的是,更多的刺激,帶來了更多的麻痺,而習慣性的麻痺,又需求更多的刺激。整個廿一世紀的進入點上,隱約的暗示著一個事實,數位科技已然成了人類的新主宰,網路已然成了另一個存在運作的時空,舊有的傳統崩潰解構,另一種全新的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至於這一位數位主宰是來救贖的上帝化身,亦或是來行劫的惡魔主帥,目前無法估量;唯一可以確定的結果,這就是廿一世紀,人類共業的最後審判。人類的文明自此步入新頁,而舊文化解構後重新組成,國家、民族、政黨都敵不過網路族群的多重分割與交疊,所有的脫序與紊亂就像是旋和系的形成初期一般,活力無限、生機滿佈。

商業財團利用網路的便利性與隱密性,將色情、暴力當成了垂手可得、無孔不入的廉價商品,迅速獲利。而善良團隊發心的投入資源有限的人力物力,希望能藉由網路的四通八達,而將人性中的善美,無遠弗屆的以秒行千里的速度,穿梭在洲洋之間。宛如行劫與救劫的兩股力量無形卻有力道的彼此抗爭,各顯神通。只是在人類本性容易墮落的誘惑遊戲中,解構後毫無痕跡的色情與暴力,總不乏支持的群眾以金錢的投入而成等比級數的擴張。而宗教的力量受挫在幾千年的道學習氣印象裡,門可羅雀、乏人問津是可以想像中的冷清,僅靠著幾小撮的原人團隊,知其不可而為的奮力一搏。

這樣的對比,對一個天帝教的同奮而言,透著種再也不能更替的熟悉,猶如誦誥救劫的景致一模一樣。光殿上誦皇誥的隊伍無私的磕頭流汗、各個疲憊不堪;社會上的人們依然故我追尋著生命裡最底層的慾望,愈演愈烈。看似平衡的機制裡,透著雙方毫不相干的運作模式,各說各話。

可知的未來,終有一天,宗教也成了網路上,可供包裝販售的另一種商品,有各種不同的口味嗜好,可供選擇,按兩下滑鼠左鍵,奉獻就在網路連線上直接由信用卡公司匯進入帳戶,宛如線上交易般的有效率。人們也能看到一個藉由三度空間、虛擬實境所幻化而成的上帝。不但有生動的表情,還精通各國語言與方言,經由人工智慧的程式設計,與心理諮商的專家系統,加上資料挖掘的快速查詢回報網路,虛擬的上帝也能胸有成竹的展現他心通,與付費連線的苦主們款款而談,由生活至生命都能引人入勝的直指人心,甚至在修辭學上還能和著押韻。

 

 

是的,這就是數位科技所帶來的廿一世紀,一個在熱力學裡早就定論的自然終點,最大亂度(熵)與最低能量(焓)的世界。

在快速解構與崩潰的過程裡,讓我們深深的醒悟,和子與電子的抗爭,宛若人性中神性與獸性的兩極化發展,沒有了宗教的洗禮與上帝的調和,則 0 1 所構成的數位世界,就成了人類世界的最大亂源;沒有了向上奮鬥的靈性和子,則向下沈淪的陰陽電子也就是所謂的 0 1 世界,終於變成了教義中再也無法翻身的人間地獄。

越來越疏離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緊湊的生活步調,越來越式微的倫理道德,越來越張狂的虛榮賣弄。所有過往人性中習以為常的從容、寬和、感恩、惜福,都僅生機一線的存活在宗教的小圈子裡。沒有了心物一元二用的道德基礎,脫離了宗教後的科學終於成了結束人類文明的最後一擊。

 

日前答應學會一篇短文,一直掛心不去,難得身在鐳力阿中,趁此夜清涼如水,思緒神速、十指落鍵、毫無沾黏,三兩小時一氣呵成。久不曾寫方塊文章了,雖短文一篇,卻也領受了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快速與精確的生產力。若是短缺了筆記型電腦與文書處理器的搭配,原本令人愉悅的散文寫作,也就成了一件磨人的苦功夫了。想來,對不善文辭雕砌的科學工作者而言,資訊科技還是能有助藏拙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