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人親和真經》譯文(一)

《天人親和真經》譯文()

 

王敏警

 

 

 

 

寫在譯文前面:

一、天人親和真經原為教義新境界的補充,研讀天人親和真經宜與新境界一書相互參看。

二、師尊駐世時常引老子名言,謂:「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新境界一書中亦謂:「意雖玄妙,理實至簡。」經文的文字看似古奧,所傳達者應為宇宙至理,其理可歸於至簡。

三、歷來釋「易」有所謂「簡易,變易,不易」三易之理,以此釋經文亦無不可:宇宙運行之理雖則「簡易」,其為世間「不易」之理亦無疑義,但配合時運之際可有「變易」的權變,故經文釋義不宜定於一尊。

四、天帝教經典多為先天語言,既是來自多度空間的智慧言語,意欲以三度空間的思考模式詮釋先天智慧本為妄想,試圖以三度空間的有限文字言詮更易落入文字障中而不得其本。所有解經文字只能視作個人該階段的心得體會,不宜逕以標準讀本視之。

五、本譯文純係拋磚引玉之作,敬請有心於天人文化研究的同奮不吝指正。

六、本譯文得力於光邊敏象賢伉儷研究之處甚多,謹此致謝。

 

 

 

頌維聖際。禮科儀。乍爇香持。動聖思。懷邀帝慈。在存丹墀。常住親和感神知。

靈台寂滅靜中馳。準矩施。配闡道司。大同時。
誠服禮
三期主宰天人教主

一、本段譯文:

頌維聖際

禮科儀

乍爇香持

動聖思

懷邀帝慈

在存丹墀

常住親和感神知

 

靈台寂滅靜中馳

 

準矩施

配闡道司

大同時

誠服禮

三期主宰天人教主

淨手潔案,備妥真經即將口誦心維之際,

向上聖高真行禮如儀。

手執剛點燃的天香,

希聖向道的本心隨之生起。

若期待上與天心相通,得上帝慈光加被,

則必聲聲願願達金闕。

若得常保親和管道暢通,必能感召神媒時時啟發靈覺,

浮動不安的凡心遂逐漸沉寂,遠離一切諸相,於大自在中以天真的本心與帝心交感。

願能躬身實踐宇宙大道,

進而闡揚上帝真道,

以期世界臻於大同的至善之境。

謹心悅誠服地向

三期主宰天人教主頂禮。

維:思。

科:例行事務。

聖:無所不通。

丹墀:本指宮殿石階,此或借指金闕。

施:行。

配:合,頒佈。

闡:布。明。大。

司:主。

二、本段大意:

誦經前與仙佛的親和文。表達誓願以身力行以達大同至善之境的願力。

 

 

天然豁通天龍蟠。人天同慶爇靈檀。親德新異迴天干。和聲同祝登天壇。
真文由自天人府。經章吟音翔天鸞。大哉天申由心達。座座息息表天丹。
誠服禮
天人宗師崇道教主

一、本段譯文:

天然豁通天龍蟠

 

人天同慶爇靈檀

 

親德新異迴天干

 

和聲同祝登天壇

真文由自天人府

經章吟音翔天鸞

大哉天申由心達

 

帝座息息表天丹

誠服禮

天人宗師崇道教主

一旦人人天真的本心都能豁然貫通,天人親和的管道暢通無礙,便見天龍蟠繞大空。

天人紛紛在向上帝祝禱的靈台燃起香火,一起慶賀大同世界到來。

眾天人一心向道,期許不斷革新鼎舊的親力迴繞著金闕,

同聲祝禱,誓願眾生可以共登天壇。

闡揚真理的經文來自天人教主的天府,

篇章裡的箴言透過翱翔的天鸞四處流傳。

親和作用之大實在不可思議!誦持者若能發以至誠之心,表達對上帝的忠誠,

則一呼一吸間的念力必能直達上帝左右。

謹心悅誠服地向

天人宗師崇道教主頂禮。

天然:自然。天性。

天龍:天賜榮名。守天宮之龍。

干:國都、郊外之地。此或以天干借指金闕。

申:以書告上。明白。

二、本段大意:

描述大同世界到來時歡欣鼓舞的景況。

三、引申說明:

1、「大哉天申由心達」一語可與寶誥開經玄宗咒參看。據寶誥小組第二十一號聖訓所示:「誦持者可藉此與上聖高真達到親和之功。」其辭作:「無上妙理,應元上申。」

2、「帝座息息表天丹」一語可與師尊在光殿的對聯「吸吸呼呼通帝心」相通。

 

 

開經文
帝道闡演。日月輝耀。咸誦道文。闢道聖域。
蕩蕩皇皇。開頌雲章。無跡無名。永和永親。

一、本段譯文:

開經文

帝道闡演

 

日月輝耀

 

咸誦道文

闢道聖域

 

蕩蕩皇皇

開頌雲章

 

無跡無名

永和永親

 

開經文(啟誦經典前的頌讚文)

天人教主藉著天人親和真經來闡揚上帝的宇宙大道,

經文的真知灼見猶如日月朗照大地,遍除一切黑暗,

如果眾生都能虔誦天人親和真經,

那麼人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開闢出通往聖人境地的大道。

只要啟誦這本天上傳示下來的經典,就不難在與經文的親和過程中感悟到:宇宙大道蕩蕩,涵括天地一切之理;而真理如日月之光明美盛。

宇宙大道雖說是無跡可尋,妙不可言,

但若能以至誠與上帝常住親和,必能時時得上帝護持,而體悟宇宙大道的真諦。

蕩蕩:廣遠貌。

皇皇:美盛貌。光明貌。通達貌。

二、本段大意:

誦經之妙不可思議,虔誦可臻大道。

三、引申說明:

本段與寶誥啟經讚的作用相同,皆用在誦經前與仙佛親和。

 

 

天言
天人教主。臨蒞清虛道宮。為道眾弟子等天人。演說天人親和。感召應聲大道。龍鳳來舞。旭華朗照。

一、本段譯文:

天言

天人教主

臨蒞清虛道宮

為道眾弟子等天人

演說天人親和

感召應聲大道

龍鳳來舞

旭華朗照

這是來自先天的教化

天人教主

來到清虛道宮,

為修道大眾及門人弟子等天人,

演說天人親和

如何有感斯應的真理。

龍鳳齊來舞蹈祝賀,

如晨曦般燦美的光華朗朗地照耀大空。

 

二、本段大意:

描述天人教主初降的景況。

 

 

 

教主升座曰。浩浩無痕。清清天際。美偉大哉。覆幬載寧之中。咸含生和。苖萌十大天人。貫繫連氣。無為之有為。

一、本段譯文:

教主升座曰

浩浩無痕

清清天際

美偉大哉

覆幬載寧之中

咸含生和

苖萌十大天人

貫繫連氣

無為之有為

 

天人教主登上法座說道:

「宇宙是如此浩瀚無垠,

遠望天邊,清清寧寧,

這幅景象實在是十分莊嚴壯麗呀!

凡是天地覆載的大宇宙中,

都自然地蘊藏著一股創造生命的和力,

因此而孕育了十大天人,

並能以氣與十大天人感應交通;

其間的生化看似放任自然,實際上卻存在著諸多有跡可循的因素。

有為:有所作為。佛家語:從諸種因緣所生之現象。

 

 

二、本段大意:

宇宙之中,俱含生和之力,據此以孕育十大天人。

三、引申說明:

1、中文大辭典釋「無為」一辭,謂「無為」:「純任自然。化治於無形。佛家語,為真理之別名,真理非由因緣造作而成,故曰無為,亦曰無為法。」統其觀念帶入天帝教教義,應可指宇宙由混沌逐漸生成看似純任自然,不著絲毫痕跡。

2、「有為」在中文大辭典中的釋義為:「有所作為。佛家語,從諸種因緣所生之現象。」綜合其理意,應可指宇宙的生化有一定道理可循,生滅之間仍有種種因可以說解。

3、「無為之有為」一句頗多玄妙,以上帝或多度空間的仙佛看來,人間覺得奧妙無比的宇宙生化過程其實有其一定的聚合幻滅的歷程,表面看來似乎全無道理可說,實則因果之間有其必然之理。

 

 

 

爾是時弟子眾。有崇道主宰者。即從座瞻仰。啟復與教主曰。
是大天際。無痕無跡。是生之和。妙運其若。含生十大天人。是義名深。昧茅莫悟。敢請申詳。

一、本段譯文:

爾是時弟子眾

有崇道主宰者

即從座瞻仰

啟復與教主曰

是大天際

無痕無跡

是生之和

妙運其若

含生十大天人

是義名深

昧茅莫悟

敢請申詳。

而此時,在諸多弟子群中,

有位崇道主宰,

就在座位上恭敬地仰望著天人教主,

向天人教主提出了祂的疑問,祂說:

浩瀚宇宙中的一切生化,

看來的確是純乎自然的,

宇宙生和的力量

究竟是如何巧妙地運化,

才能孕育出十大天人?

其中的義理想必十分深奧,

恐怕不是我這駑鈍的資材所能理解的,

能不能請您詳加說明?

啟:上奏。跪。

復:奏請。

二、本段大意:

崇道主宰請求天人教主詳加解釋生和之力如何含生十大天人。

 

 

教主曰。宇際天間。二大勝善。十大天人。
敢請其一。

一、本段譯文:

教主曰

宇際天間

二大勝善

十大天人

敢請其一

天人教主答道:

「在整個大宇宙中,

存有影響親和力的二大作用,就稱作二大勝善,

由這二種勝善作用衍生出十大天人。」

「敬請一一說明。」

勝:盡。行。能。極。

善:親也。和也。

二、本段大意;

十大天人由二大勝善作用而生。

 

 

曰。二大勝善。曰同曰異。質以輕濁。衡以微重。質若滄浪。衡若鴻泰。清其清。濁其濁。微至微。重執重。因是四善。有名同質相引。異質相悖。復名同衡相衡。異衡相列。復名異氣是求。同氣是離。宇間因其二大勝善。生和十大天人。

一、本段譯文:

曰 二大勝善

曰同曰異

質以輕濁

衡以微重

質若滄浪

衡若鴻泰

 

清其清

 

 

濁其濁

 

微至微

重執重

因是四善

有名同質相引

異質相悖

 

復名同衡相衡

異衡相列

復名異氣是求

同氣是離

 

宇間因其二勝善

生和十大天人

所謂二大勝善,

一種叫作「同」,一種叫作「異」。

電子的本質有清輕濁重之別,

量則有多寡之分。

宇宙混沌之初,處於洪液狀態;

由電子聚合成物質時,量的多寡就決定了物質的精粗。

前一個旋和系成為液體狀態而歸於毀滅時,原先的物質或是化為輕氣而浮游於液體之上,即陽電子;

或是碎為微塵而瀰漫於大空間的液體中,即陰電子。

電子量愈少,便愈清輕而上揚,

電子量愈多,便愈凝聚而沉重。

藉由這四大原則而衍生出三大定律:

第一種稱作「同引異排」,亦即質性相同者會互相吸引,形成各種不同的原子,質性不同者則互相排斥。

第二種介於前後二者之中,陰陽電子性質相排又復分散。

第三種稱為「同排異引」,當電子積少成多,達到一定熱準時,即化為電。秉氣互異的會互相吸引,相似的則互相排斥。

宇宙之中因為二大勝善而創造出十大天人,在不同的時空中生生不息。

 

 

 

 

 

二、本段大意:

宇宙由混沌至生化十大天人,其間重要的機轉建立在二大勝善作用。源於電子質量的變化而有不同的生機表現。

三、引申說明:

1、本段由宇宙初初形成講起,與新境界中第四章「生命之究竟」第一節「生命之來源」的說法若合符節。

2、自本小節起開始出現質衡觀念,二字在經文中宜採相對觀念視之,依其與宇宙發展進程配合而有不同解釋,一旦落入固定詮釋則至後段必不可解矣。

3、「質以輕濁,衡以微重」:衡有「量」義,宇宙初生之時,電子「依其原始時期巧合性之不同(陰陽電子自大空中降落地面而有堆積及配合上之數量的不同),而同性相引湊合而為各種不同之原子。」故此以電子的質量來定義質衡。電子「質的關係決定物質動能之高下」,「量的關係則為物質精粗的分別」(參見1995年11月版的新境界頁四四至四五)。

4、「質若滄浪」:「滄浪」一辭原意為水青色,此或可指宇宙混沌之初的洪液狀態。

5、「衡若鴻泰」:鴻泰指電子的量有輕重小大之分。「由電子結成稜體的過程,總原則為輕重快慢關係。」(見新境界頁四七)

6、「清其清,濁其濁,微至微,重執重。」四句指稱宇宙由混沌至物質世界初成的演變原理。「物質之最終成分為電子」,在「混沌之初,此種纖維之物質即已存在於洪大之液體中,而為前一個旋和系之遺留物」。當前一個旋和系成為液狀而毀滅時,「其一切物質均碎為微塵而瀰漫於大空間之液體中,或變為輕氣而浮游於液體之上。此種遺留之微塵,即係陰電子;而其輕氣即係陽電子」。(新境界頁四一)「電子量越多,便越凝聚而下沉;電子量越少,便越清輕而上升。」(新境界頁五三)

7、本段說明宇宙生化的基本原則,可與教義「生命的來源」一節相互參看。新境界頁四二中說明電子結合原子的經過:「宇宙間電子之引律既為同引異排,故能依其原始時期巧合性之不同(陰陽電子自大空中降落地面而有堆積及配合上之數量的不同),而同性引相湊合而為各種不同之原子。此種原子即依其同引之成分,或組成以陰核為中心之原子(如礦物之原子),或成為陰陽核各半之原子(如植物之原子),或成為以陽核為中心之原子(如高等動物及人類之原子)。蓋物質之形成均依電子之同引律而後始能結合而成為原子也。」

8、電子構成物質之質與能的關係:「電子構成物體之質的關係,即為適度之熱準及陽電子之比較。如構成物體之陰陽電子皆達到適度之熱準扭合而成原子,即為高等動物;否則即為低等之無機物。又如構成物體中之陽電子多於陰電子,即為靜態之高等組織。(參見新境界頁四四)

9、電子構成物質之量的關係:「質的關係決定物質動能之高下的分別;而量的關係則為物質精粗的分別。」「假定人類身體之電子較猿類多十倍」,「由其電子量之關係自能形成人為萬物之靈,猿次之,而植物則僅有生葉開花結果之功能。至於礦物,則雖有生機而人類未加覺察。」(見新境界頁四五)

10、電子構成人類、動、植、礦物之質量關係如新境界頁四六之插圖十一,依其熱準不同及陽電子組成比例高低而形成不同等級的類別(依天人親和真經說法即不同的天人。)

11、「同質相引」以次至「同氣是離」應指電子由最原始狀態以至相互結合後的不同定律。「同質相引,異質相悖」指「同引異排」,「異氣是求,同氣是離」指「同排異引」殆無疑義;居於其中的「同衡相衡,異衡相列」則屬二者間的模糊地帶,以新境界的語彙對應,則為「陰陽電子性質相排又復分散」(新境界頁四七)

 

 

云何十大天人。主宰請。曰。十大天人。曰聖。曰凡。曰和凡。曰飛和凡。曰藏生凡。曰非藏生凡。曰基動凡。曰動凡。曰基靜凡。曰靜凡。是名十大天人。請申是詳。

一、本段譯文:

云何十大天人

主宰請

曰 十大天人

曰聖 曰凡 曰和凡 曰飛和凡 曰藏生凡 曰非藏生凡 曰基動凡 曰動凡 曰基靜凡 曰靜凡

是名十大天人

請申是詳

「請問什麼是十大天人呢?」

崇道主宰再度恭敬地提問。

天人主宰回答:「十大天人就是

聖、凡、和凡、飛和凡、藏生凡、非藏生凡、基動凡、動凡、基靜凡、靜凡,

 

 

 

以上凡十類,統稱為十大天人。」

「敬請教主為我等再詳細解說。」

 

二、本段大意:

解釋十大天人的內容。

 

 

教主曰。天人之質衡。權於知行。有知無行。日月之異。基化而行。是名靜凡。若斯蘊覆積礦。

一、本段譯文:

教主曰

天人之質衡

 

權於知行

 

有知無行

日月之異

基化而行

是名靜凡

若斯蘊覆積礦

天人教主答道:

「構成各種天人的電子,其質的清濁及量的多寡,

都可以從天人知行兩方面的表現作出明確的衡鑑。

第一類天人只具備感知力,並無運動力,

但它卻能隨著歲月的變遷,

而產生些微變化,

這類天人被稱作靜凡,

例如地底下成堆覆蓋蘊藏的礦物。

權:權衡。

化:變化,此指前文「日月之異」,亦即時間的變化。

 

二、本段大意:

解釋靜凡。

三、引申說明:

「大空中電子與和子不斷降落於地球初表殼之上,最初由於電子與和子降落冰殼之上而生礦植物之低級原生物(因陽性的和子與陰性的電子體之低級的結合之故),繼而電子與和子降落不已,層層疊積又將各層埋沒於下,遂生較高級之植礦物及壤土,森林遂在此層同下層未覆沒處生長,而下層被覆沒處以未得炭氣而化為礦物,此礦物之來源也。」(見新境界頁三七)

 

 

 

有生和。有知和。親而化。伏而行。名基靜凡。

一、本段譯文:

有生和

有知和

親而化

伏而行

名基靜凡

第二類天人因和力作用而呈現生機,

亦因和力作用而具備更優質的感知力,

因聚合相引的作用而漸生變化,

雖隱伏地底,卻已具備相當的生長力,

它們被稱作基靜凡。

 

 

 

 

 

二、本段大意:

解釋基靜凡。

 

 

有知有行。日月以進。是名動凡。若斯山巖天石。

一、本段譯文:

有知有行

日月以進

是名動凡

若斯山巖天石

第三類天人同時具有感知力及變動力,

這兩種力量能隨著吸收日月精華而逐漸更異演進,它們被稱作動凡,

例如山上的岩石,天外飛來的隕石。

 

二、本段大意:

解釋動凡。

三、引申說明:

教義中認為礦物亦存有生機,如岩石之類亦有伸長,只是人類未加覺察而已。(參見新境界頁四五)

 

 

 

有和有知。緩而行。日而壽。莫年而鑑。莫壽以視。是名基動凡。

一、本段譯文:

有和有知

緩而行

日而壽

莫年而鑑

莫壽以視

是名基動凡

第四類天人具有較好的和力作用及感知力,

它們的演化非常緩慢,

壽命又奇短,

以致於無法正確地估算出它們的壽命,

也無法在長時間看出它們的變化,

這些被稱作基動凡。

 

二、本段大意:

解釋基靜凡。

三、引申說明:

自基靜凡開始,十大天人進入生物演化史中已有生機現象的低等生物。以下各段循序而進,與地球整個演化息息相關。

 

 

有知有行。春生冬藏。暮朝無時。是名非藏生凡。若斯原花嶺草。春氣以為朝。冬斂以為夕。寄偶張宇中。

一、本段譯文:

有知有行。

春生冬藏。

暮朝無時。

是名非藏生凡。

若斯原花嶺草。

春氣以為朝。

冬斂以為夕。

寄偶張宇中。

 

第五類天人具有知覺力及成長力,

在春天的時候發芽生長,在冬天凋零潛藏,

生命的長短不定,

它們被稱作非藏生凡,

例如散布於山嶺平地的花花草草。

它們的生命在生氣勃發的春天開始,

而後在萬物閉藏的冬天結束,

一生只能不由自主地在廣大的宇宙一角落腳生長。

暮朝:早晚,以一天的始終喻生命的始終。

二、本段大意:解釋非藏生凡。

 

 

 

有知有行。且有覺無耐。壽時有節。

一、本段譯文:

有知有行。

 

且有覺無耐。

 

壽時有節。

前述基動凡及非藏生凡兩類的天人,雖然具備了感知力及成長力,

並且也有察覺力,但卻沒有足夠的能力作出適切的對應,

其生存時間存在著一定的局限。

耐:古「能」字。

二、本段大意:小結基動凡與非藏生凡兩類天人的特質。

 

 

 

有知。有能。有行。日恆其態。月無異形。是名藏生凡。若松柏之青。竹之潔。更間壽世。

一、本段譯文:

有知

有能

有行

日恆其態

月無異形

是名藏生凡

若松柏之青

竹之潔

更間壽世

第六類天人,不僅具備感知力,

也已經發展出調整自己適應環境變動的能力及成長力,

它們的形態不僅日日相同,

即使幾個月下來也看不出多大的差異,

此類天人被稱作藏生凡。

例如長青的松柏,

以及象徵高潔的竹子,

它們多半擁有極長的壽命。

 

二、本段大意:解釋藏生凡。

 

 

 

質有知。衡有行。是質平等。是衡上下爾。

一、本段譯文:

質有知

 

衡有行

 

是質平等

是衡上下爾

以上各類天人,因為組成電子的質不同,覺的能力或許有高下之分;

因為電子的量數互異,物質的精粗因而不同,生長適應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但從最源頭的本質看來,都是平等的,

只是外顯的能力有所不同罷了!

 

二、本段大意:說明以上各類天人因電子組成的質量不同,呈現不同的生機形態,但歸根究柢,其來源都本於一。

 

 

 

云何飛何凡。主宰請。曰。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察伏上下。知能有質。行動是衡。是名飛和凡。僅管窺洞悉於朝暮。是名有知有行。

一、本段譯文:

云何飛何凡

主宰請

曰 鳶飛戾天

魚躍於淵

察伏上下

 

知能有質

 

行動是衡

 

是名飛和凡

僅管窺洞悉於朝暮。

是名有知有行。

「什麼叫作飛和凡呢?」

崇道主宰又提出問題請益。

天人教主答道:「鳶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

魚兒在水中歡喜地跳上跳下,

這類天人有些以天空當作主要的生活空間,有些則潛伏於水中,

它們電子中的質已經足夠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及發展能力,

電子的量數也充沛到使它們展現顯而易見的行動力,

這類天人就被稱作飛和凡,

由於對時間變化的察覺力較低,所以它們僅懂得分辨白晝與夜晚,

於是認定它們是略具智慧及行動能力的天人。

察:諦視。見也。

二、本段大意:解釋飛和凡。

 

 

 

覺窺微。動有致。靜有思。袒前持後。知能同行。是名和凡。

一、本段譯文:

覺窺微

動有致

靜有思

袒前持後

知能同行

 

是名和凡。

第八類天人能夠察覺到極細微的變化,

內心有所感的時候有能力付諸行動,

沉靜的時候懂得思索問題,

知道如何保護自身安全,

內在的認知能力和外顯的因應能力是並行發展的,

這類天人被稱作和凡。

覺窺微:指天災、靈異的感應。

袒:護。

二、本段大意:解釋和凡。

 

 

 

以覺為嗅。以音為聲。質等衡權。基原生和爾。

一、本段譯文:

以覺為嗅

以音為聲

 

質等衡權

 

基原生和爾

飛和凡及和凡二類天人的共同點在於能夠憑藉某些特別靈敏的感官能力,以獲取外界的資訊或與外界交通,例如嗅覺或聽覺,

這兩類天人電子的質能與量數都已經發展到相當可觀的程度,

追本溯源,都是受到生和的力量影響所致。

質:此段以下指和子。

衡:此指陽電子。

權:均也。

二、本段大意:說明飛和凡及和凡兩類天人的特質。

 

 

 

云何聖凡。請申詳。教主曰。慧銳智度。致利致行。是名凡。亦即人。質衡等。天人原生。

一、本段譯文:

云何聖凡

請申詳

教主曰

慧銳智度

致利致行

是名凡

亦即人

質衡等

天人原生

 

「那麼什麼是聖?什麼是凡呢?

敬請詳加說明。」

天人教主答道:

「第九類天人智慧具足,且能不斷地精進超越,

為臻於至善之境而專心致力,

這類天人就稱作凡,

也就是人類。

人類由和子配以最高量的陽電子組合而成,

就某個角度看來,他們和前述的天人其實都有相同的來歷。

 

二、本段大意:

解釋凡,即人類。

三、引申說明:

1、本經文中標舉人類特質,僅指出「慧銳智度,致利致行」一項。歷來宗教如佛教等謂「人身難得」當亦指此。

2、「慧銳智度」一辭以工具書釋義:

慧:敏,智。佛家語謂「慧」為般若,意指:事理之分別斷疑作用,或通達空理。

銳:精進。

度:越也。法則。佛家語則謂:救也,覺也,濟渡他人。超脫,脫離煩惱而得證果。或指度其離俗出生死。

綜四字所言,則「慧銳智度」應指智慧具足,且能不斷精進超越。

3、「致利致行」:

「致利」之「致」:獲。

利:至善。

「致行」之「致」:專心致力。

四字合言指人類生具慧根,可以為臻於至善而專心致力,摩頂放踵而為。捨己為人正是人類獨具的特質。

4、「質衡等」:「和子與各種精粗不同電子所構成之物體相配而現出各種知、情、意不等之動植礦物。」「和子配合最高量陽電子構成之物即成智慧優越之人類。」(新境界頁二○,二一)

 

 

 

以進是聖。慧超凡倫。覺與知能。銳智度致。以名知能同行。是名天人十大。

一、本段譯文:

以進是聖

慧超凡倫

覺與知能

銳智度致

 

以名知能同行

 

是名天人十大

由此再往上推就是聖了。

聖通達至理的智慧遠超過前述所有的凡類,

祂們的靈覺、認知與種種能力原就不凡,

再加上智慧不斷精進超越,已經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地,

可以說內在的覺知與外顯的大能完全諧和且並行發展,

所以尊稱為十大天人中地位最尊崇的一類。

凡:共。

二、本段大意:解釋十大天人中最高等級的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