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04)維生首席談信仰的基礎

維生首席談信仰的基礎

 

維生首席講述

秘書處整理

 


 

教源 教旨 教義  三定位

我認為教綱第一條「教源」確立了我們信仰的中心永恆不變的信仰中心、道統傳承的信仰中心,任何一位同奮偏離了這一個中心就不算是天帝教的同奮;師尊並沒有把信仰的中心規範在第七條「教主」那一條文裡,而是擺在「教源」裡,師尊用心之良苦,我深深能夠體會。

教綱第二條是天帝教立教創教的精神,那就是「教旨」。在上一次「教旨」討論的過程中(編按:會訊第十期專輯),可以清清楚楚地瞭解師尊把天人合一的境界立足於「教旨」,同時指出天人合一有天道與人道兩個中心點,換句話說,「教旨」告訴了我們應該重視人道,以及如何盡人合天的方法,告訴了我們長遠修持的理念和道路。

第三條就是今天探討的主題「教義」。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尋找,最後我能同意的「教義」的合理的解釋是「信仰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信仰的哲學」。從前面的兩條:「信仰的中心―信仰的主神」、「立教的精神―修道的方法」一直到第三條「信仰的基礎―信仰的哲學」,明白指出我們憑什麼來信仰主神?憑什麼來盡人合天?那就是立足於信仰的基礎―教義上。我認為從「教源」、「教旨」到「教義」應該是未來天帝教同奮的三個信仰規範,凡是偏離了這三個規範,可以說已經不屬於天帝教的信仰了。

我為什麼要這樣強烈的提出,因為未來天帝教所有制度的規範不能偏離教綱―建教憲章,不能偏離師尊留下來的規矩,而師尊親擬建教憲章中間最重要的是這三條:「教源」―信仰的中心、「教旨」―立教的精神、「教義」―信仰的基礎,這三條大家要好好的思考好好的研究。

信仰基礎的四個條件

 

首先我們看第三條「教義」的條文,一開始說明了教義的緣起:「天帝於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己卯」,剛好距今六十年了,「在西嶽華山白雲深處,指示涵靜老人窮究天人之學,參悟宇宙境界,」然後底下師尊就為教義的源起,也就是我們信仰的基礎立下了四個原則,也可以說明確指出我們信仰的基礎是建立在下面四個條件上:第一,精神科學與物質科學的配合;第二,有形軀體和無形靈界媒介貫通;第三,融貫科學、哲學、宗教精義;第四,用科學方法作系統之整理分析。

以第一個條件而言,「精神科學與物質科學的配合」是師尊一貫宗教經驗累積的看法,比如說靜坐,雖然是精神鍛煉的科學,但是師尊講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以生理學的角度指出精、氣、神的位置,精是在人體的腹部,氣是在人體的胸膛,神是在頭部;又以物理科學的角度指出,精是熱,氣是力,神是光,講得非常清清楚楚,這是師尊一貫的態度,將他老人家自己的宗教經驗結合物質科學,建立起體系。我再舉一個例子,為什麼師尊在教義裡要用電子這個名詞?明明一般普通用的靈魂、性靈不用,為什麼要用和子?顯然師尊是要以現代科學名詞、理性容易理解的名詞,來描述他的宗教經驗,這是師尊一貫的原則,也就是把信仰的基礎建立在精神科學與物質科學的融合上,而不是建立在虛無飄渺的神話上,換言之,信仰的基礎是一步一步可以去驗證的,由疑入信信更真。

第二個條件「有形軀體和無形靈界媒介貫通」是天人親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師尊固然不是無神論者,但是師尊對神的看法並不是迷信,各位都是親受過師尊調教的同奮,你們想想,師尊可曾講過神話?即使是講地仙,師尊也是講他親身見過,親身請教過,親身交流過的地仙,儘管師尊也偶有提及劉伯溫、張子良現在還存在,但是師尊會強調是「據我所知」,根據他老人家知道的,一切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師尊更不講鬼話,有誰聽過師尊講得鬼話連篇呢?所以師尊在這裡談到信仰基礎的第二個條件:「以有形軀體和無形靈界媒介貫通」,要注意師尊為何用「有形軀體」四個字,我認為師尊真是用心良苦,字字斟酌啊!「有形軀體」就是告訴我們天人親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我們每個人可以親身去體會到、驗證到的,不是虛無飄渺的。

第三個條件「融貫科學、哲學、宗教精義」,師尊一貫對人類的知,認為可以用科學、哲學、宗教三者來規範,科學的知是透過驗證得到的,哲學的知是透過思辯得到的,宗教的知是透過聖而不可知之的體會得到的,在《新境界》的理論中、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的修持方法中、在師尊許多演講的記錄中,師尊從不把宗教的經驗孤立起來探討,儘管師尊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家,但是他信仰的基礎並不只建立在宗教的經驗上,也建立在哲學的思辯,更特殊的,建立在科學的驗證上,透過後面兩者的參與,進入了宗教的領域,也才豐富了師尊信仰的內涵,更紮實信仰的基礎。

第四個條件「用科學方法作系統之整理分析」,我把這段文字調整一下:「用系統的整理分析來做出科學的方法」,因為系統的整理分析,本身就是一個科學方法,教義《新境界》是系統化整理的最好例子,師尊希望我們同奮也都能用科學的方法,有系統的整理天帝教的內涵,才能可長可遠。

總之,我強調上面這四個特點是信仰基礎的四個條件,換句話說,我們的信仰並不是基於迷信,而是有條件的、有步驟、有方法來落實的,天帝教是信解並重,信仰與解釋都要一併下手,不是單純從信仰下手,解釋就是哲學的思辯、科學的驗證,因此師尊常說天帝教是科學的宗教,原因就是在這裡。所以在本條文第一句「天人之間的距離,隨著時代在不斷推進而縮短,」也就是師尊基於這四個條件提出來的觀察,「天帝於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己卯在西嶽華山白雲深處,指示涵靜老人窮究天人之學,參悟宇宙境界,」則是說明在六十年前這四個條件已經確立下來了,然後才會有當時的《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誕生,我同意研討題綱列的這一段講的是「緣起」,但是我要特別提出這四個條件,才能抓到它的重點。

 

信仰基礎的內涵―  心物一元二用

 

接著,我要談信仰基礎的內涵,也就是條文第二段的重點「心物一元二用」,它是我們信仰的基礎,所謂的哲學基礎。第二段一開始講「對於人類思想上唯心唯物之爭,得一正確答案,」其實我們去找這段話的源頭,在教義《新境界》(1997年10月版)附錄二師尊有一段文字:「宇宙的本體,絕不是唯神的、唯心的、唯物的或心物並行的,」要特別注意到,師尊否定唯物的觀點,否定唯心的觀點,尤其更重要的,師尊反對唯神的觀點,這就聯繫到前面講的四個條件之一「融貫科學、哲學、宗教精義」,換句話說,科學認為宇宙的本體是唯物的,師尊反對,哲學認為宇宙的本體是唯心的,師尊也反對,一般宗教都是唯神的,師尊更反對,因為科學、哲學、宗教各行其是,各走極端,所以不能認清宇宙的真相是「心物一元二用」,因此師尊主張科學、哲學、宗教三者要融貫,也依此條件建立起天帝教的信仰基礎。所以教綱這一段話我們要找到源頭,才能更清楚它的意思,才能銜接上一段文意。

「心物一元二用」既然是我們信仰的基礎,我們就不能偏離它,如果有同奮從唯心的角度來認識天帝教,將永遠走不進天帝教的核心;同樣,從唯物的角度來認識天帝教,也會如此,比如有人說教義提到性靈可以用和子的原素來解釋,就斷定性靈是一種物質,如果這樣來看天帝教,同樣會認識不清;更何況有許多人用唯神的角度來認識天帝教,更會混淆信仰,因為教義講第三神論,神不是唯一的,神權不是萬能的,除了無生聖母、上帝是先天之神外,宇宙還有許多的神,都是人類修證上去,所以師尊在條文前面提到「天人合一、聖凡平等」,明確為我們的信仰基礎立下根基。

不瞭解「心物一元二用」,就不能瞭解宇宙的本體,不瞭解宇宙的本體,如何能看透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研討題綱有一問:「為什麼在教義這麼多的內容當中,只選擇『心物一元二用』擺在條文裡,作為教義的代表?」我想原因就在這裡。我們再看回條文,後面接著解釋「心物一元二用」的內容:「宇宙整個生動現象,實為電子與和子兩種基本質素矛盾的統一、對立的調和所組成,電子由於同引律之關係,而結合成陰靜之物體,和子因受異引律之支配,而出入於任何物體之內,形成心物和合,一元二用的世界。」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條文又說:「無所謂心,無所謂物,兩者為渾然一體的兩面,物不離心而獨立,心不離物而空寂,」這兩句話最重要了,「物不離心而獨立,心不離物而空寂」,師尊用最精簡的語言描述心物的關係,這是他老人家最重要的發現。接著條文就以手心與手背的比喻說明心物並存、統一調和的內涵,即為和子與電子一元二用的世界,成為本教信仰的哲學基礎。

 

 

什麼是一元?

在這裡我提出一個問題,「心物一元二用」各位已經很明白了,二用是指和子與電子,但是究竟一元是什麼東西?如果不清楚一元,那麼二用終究還是落空,所以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唯有釐清這一問題,我們才能對「心物一元二用」有完整的理解。

你們交給我這個命題來考我之後,我花了許多時間在思考,用什麼樣的名稱,什麼樣的觀念,什麼樣的解釋來確立它?我認為用教義的語言來表示一元的最好的說法是「生命」兩個字。

請各位翻開教義《新境界》的第四章:「此章說明生命之來源、配合、轉化及其因果與向上的問題,換言之,即為生命之究竟問題。」然後提到「電子構成物體之公律」、「和子引合物體之公律」,從「生命偶然論」到「生命因果論」提到自由神以上各級神媒迄於上帝,因此才有第六十六頁的結論「心物一元二用論」。各位看這整個架構從論述電子、和子、各級神媒、最後到上帝,源頭是從「生命」開始,因此我肯定一元本體在教義內應指「生命」,更恰當的說是「宇宙生命」四個字,而不是只有人的生命,宇宙生命是一個整體生命,表現出三個面向:科學的電子、哲學的和子、神學的上帝,構成整體生動活潑的現象,唯有我們確立宇宙生命是我們信仰的一元本體,我們的生死觀、宇宙觀、神學觀等等才能落實下來,不會偏離,信仰的基礎才會穩固,同時教綱這一條文也才能聯繫到第二條「教旨」的「生生不息」,聯繫到第一條「教源」的「生命的源頭」,這源頭不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更不是唯神的。(編輯問:是否算唯生論?首席答:師尊最早的確用過唯生論這個名詞。)

總之,「教源」確立了一本萬殊、萬殊一本的上帝信仰,「教旨」確立天人合一、天道人道並進的修持信仰,「教義」確立了心物一元二用的信仰基礎,這是我對教綱前三條條文的整體看法。

 

 

對話選輯

 

同奮:

    請問首席,我們講的「心物一元二用」,物是指電子同引成為陰靜電子體,心是指和子因異引與電子體結合,那麼顯然「心物一元二用」是針對我們有形的生命來講的,對於無形的生命,「心物一元二用」的說法還適用嗎?

 

首席:

如果我們同意和子本身是由各種原素組合的話,那麼可以說和子仍然具有物的部份。

 

同奮:

教義以「心物一元二用」來看宇宙本體,我認為這是根據有形的立場來看的,或者說是人的立場,因為首席提到教義第四章生命的究竟,您看它一開始談物體的形成,然後談和子異引電子體的公律,分別就礦物、植物、猿類、人類介紹,很明顯是根據和子與電子體結合的生命型式來談「心物一元二用」,並不是就無形的和子生命來談。

 

首席:

這是一層一層提昇上去的,先從人的生命來看,然後提昇到精神(和子)的生命,最後到神媒的生命,以至於上帝的生命。

 

同奮:

我綜合兩位的看法。首席您以前也談過,生命的型式有兩種,一種是有形宇宙常見的和子與電子體結合的生命,一種是和子單獨存在無形宇宙的生命,對於前一種生命型式,「心物一元二用」是適用的,問題在於對第二種生命型式,如諸大上聖高真「心物一元二用」還適用嗎?我回憶師尊曾在第四期師資高教班問一個問題,師尊說:「和子裡還有物質嗎?」當場師尊沒有給答案,但是出關後的一次機會裡,我聽到師尊自己說和子內的物質就是電質,因此從師尊的意思來看,即使是單純的和子也有心物和合的表徵,所以心物一元二用論雖是以第一種生命型式來看的,但是往上提昇到純和子,仍也適用「心物一元二用」的範疇。

 

同奮:

我剛才一直想瞭解的就是,教義講的宇宙本體是不是從人的角度來看的?因為在教義附錄三第一四一頁,師尊引用老子的話:「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又說:「所以人為宇宙的骨幹,宇宙的中心,地球無人,則宇宙是萬古長夜,一切盡空,宇宙又在何處?」是不是說我們人所在的這個物質宇宙,是整個宇宙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地方?加上教義緒論也提到,「上帝施予各太陽系熱能與光,藉之維繫全宇宙和子—性靈之生生不息。」無形的和子本身就已是生生不息,所以這裡講的應當是維繫有形的物質生命使之生生不息,若是如此,可見物質生命在整個宇宙生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簡單的說,教義是給人看的,不是給神看的,即使將來通行宇宙,也是給物質宇宙的生命看的,「心物一元二用」之所以為宇宙的本體,應當是以人為本位的觀點。

 

同奮:

但是道統衍流裡面各代的教義不是行於宇宙上下,不僅限於人間嗎?

 

同奮:

我認為這裡有一個盲點,就是以人的立場的觀點,未必其他立場的生命就不能接受。比如教義以人的觀點指出植物也有和子,未必植物就不能接受啊!同樣,教義以人的立場指出和子經過逐級鍛煉後,能昇而為神,未必神也不能接受啊!天帝教是宇宙性宗教的意義,就是上帝授與人類權柄,以這樣和子、電子的觀點去弘教於宇宙。

 

首席:

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好像同樣是教義,教綱九十六頁「以心物一元二用論為理論基礎闡揚宇宙生命的新境界」是一個版本,教綱第三條是一個版本,各位手上拿的教義又是一個版本,也許這一個版本是給人看,另一個版本給動植物看,還有一個版本是給神看的啊,但是精神、道理各版本都是一樣的。

 

同奮:

好比廿字真言人間是中文版,天上卻是天經文版本,但是廿字的真義應該都是相同的。

 

首席:

我再打個比方,在天上像是金闕、無生聖宮,上聖高真是怎樣溝通的呢?也許是透過光,就這樣你來我往,好了,一切溝通完畢。所以精神內涵雖是一致的,但是表現、溝通的方式就不能純以人類的方式來侷限。

 

同奮:

請問首席剛提到宇宙的本體不是唯物、唯心、唯神的,您舉例說教義雖講和子內有物質的成分,但是若依此說和子就是一種物質,似乎犯了唯物的偏差,可不可以請首席進一步闡述唯神的、唯心的偏差有哪些?

 

首席:

唯神者的偏差在於他們認為宇宙所有的現象都是神的表現,偏離了教義的第三神論。

 

同奮:

也就是回到第一、第二神論,認為神權至上,神權是萬能的?

 

首席:

沒錯,所以產生重視神通、靈異的偏差。

事實上,神權若是萬能的,那我們不需要救劫,只要上帝把魔王化成湮滅就好了,對不對?

 

同奮:

所以我們對宇宙本體的認識不是唯神的,意味著我們並不把上帝是不是萬能的,神權是不是最大的視為我們信仰的核心,而是體認到上帝、諸天神媒也都是生命,是比人類高級的生命,我們是以生命作為信仰的核心,這是您提出心物一元的生命觀的特色?

 

首席:

上帝看人,就如同人看植物、礦物一樣,這是一種生命的宇宙觀,宇宙的生命觀。目前我們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對生死看不破,因為對生死看不破,所以畏死,因為畏死,所以媚鬼、媚神,事實上整個宇宙生命是生動活潑,充滿生機的,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你在這個地方死,便在那個地方生,但是你要有修持,死後才能掌握自我的新生,否則是由自然法則來支配你的新生,神媒是人死後生命的轉化昇華,這是天帝教對「心物一元二用」的基本認識,偏離了這認識,信仰便會發生偏差。

 

同奮:

再請教唯心的偏差?

 

首席:

什麼叫唯心?它認為一切的創造都是由心,所謂萬法唯心,於是乎就否定了物。

 

同奮:

它認為物是心的幻相。

 

首席:

如果否定物了,基本上就否定藉假修真的路,對不對,因為既然唯心了,只要修心好了,何必藉假修真?這是儒、釋、道爭議最大的問題,佛教一貫說萬法皆空,當然否定藉假修真,但是生命既然已經誕生於世間,有心也有物,如果只講心那不也否定了生命的現實,否定了生命的尊嚴?唯心論者最後會走向死寂,走向寂滅,也不必再修人道了,與天帝教的原則相違背。

 

同奮:

所以歸納剛才講的同奮在教內遇到的許多問題,追溯到源頭,是起自於對信仰基礎的認識不清所致。

 

首席:

對,所以我為教綱這一條的定位,我思考了很久,認為應該定位在信仰的基礎上。

 

同奮:

我在教綱九十六頁看到「道統衍流」復興第一代先天天帝教的教義,它以更簡潔的文字表達出來:「以心物一元二用論為理論基礎闡揚宇宙生命的新境界」,這裡面呼應了首席您提的一元是宇宙生命的看法。

 

首席:

我認為這裡把一元講的很清楚了。

 

同奮:

如果說整個宇宙是由電子與和子所構成的活活潑潑的生命,其中電子組成的狀態稱為肉體生命,和子組成的狀態稱為精神生命,那麼無生聖母、上帝應該擺在什麼位置呢?

 

首席:

生命之源頭啊,是創生的源頭啊。

 

同奮:

可不可以再進一步講,無生聖母是道源,上帝是道統始祖,是道始?

 

首席:

無生聖母是道源,上帝可稱道本—道的開始、本原。

道源、道本是超越二用,本身就是一元,它可以展現出二用而超越二用。

 

編輯:

今天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探討「宇宙生命」,因此最後的總結我想請首席以您七十餘年在人世的歷練、跟隨師尊上山下海的歷練,給我們這些年輕的生命一些建議,比如說您在閉關期間曾經評論古館光潔同奮的夢想,您說您已沒有了夢想,能否為我們詳細說一下?

 

總結

 

首席:

我剛剛完成了給李導演的一封信,信裡寫了我感受到李導演對於戲劇生涯的那種熱情,也寫了李導演的兒子光博去世的影響,在寫這封信的過程中,等於也回顧了我七十餘年的生命歷程。

我認為我沒有枉來人間,我若回去應該也可以交代了,我該擁有的曾經擁有過,該失去的也失去過,所以我覺得我很充實,我很富裕,當然,我也感覺到我仍有許多無奈。從李導演的心路歷程我好像看到自己,我們也曾年輕過啊,也曾有許多夢想,小時候在華山我們幾個兄弟想要擺脫師尊、師母,想要幾個小兄弟一起玩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喊一句話:「夢啊!」一個個就溜出去了,坐在松樹底下,我們就來講自己的夢想,把現實生活擴散到更大的領域,所以從小我們生命的思想空間非常的大,大部份是我在說夢,最沒有意見的是維剛,他是聽夢人。

我們是在這樣的情形下長大的,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沒有夢了,越來越沒有想法了,尤其是在師尊證道之後,我是要來完成師尊的夢,一本教綱就是師尊的夢,他老人家對天帝教一個完整的夢,我曾經在師尊證道後有一年的除夕夜,我坐在師尊房間的前面,面對著黃庭,想了很多,一方面在體會師尊自己走過來的想法,一方面在體會師尊希望我能做到些什麼,所以這四年九個月,我所做的大概是在完成師尊的夢,師尊擬訂的教綱,師尊的理念,這是我在研究教綱的過程中間最大的感受,這是第一點。

第二,教綱儘管是一個建教憲章,但是要有人去執行,中興以人才為本,所以假如我是做一個中興的工作的話,我有生之年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天帝教的人才輩出,能夠把師尊的夢完成。

因此我越來越感覺到我自己越來越消失了,沒有了,既沒有夢,也沒有想,對很多問題看得越來越淡,也許還有一些事情我仍很執著,這些執著的工作還有待同奮接棒,繼續做下去,尤其我剛在唯心、唯物之外,特別提到還有一個唯神的問題,雖然宗教不談唯神就不是宗教,但是宗教過多的談唯神,而忽略了唯心唯物,也同樣的不是宗教,變成民間信仰,現在來看佛教、基督教這些世界性的大宗教,他們不是唯神,而是唯心、唯物、唯神三結合,師尊看得很遠,他對天帝教的主張,要從科學、哲學、宗教三結合,才能夠讓天帝教的信仰、傳承可久可遠地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