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歌:在本教重要集會時均要唱教歌,如慶典、親和集會、上課...等。本教教歌由本師世尊作詞,劉德義教授作曲。
2、天帝教五大聖歌:祈禱親和歌、平等歌、天人親和歌、大同歌、奮鬥歌。
3、一般教內歌曲[1]:
(1)『飾終之歌』:
維生首席使者在首席樞機任內填詞,金光曲作曲。
歌詞採自《莊子》〈齊物論〉、〈大宗師〉:那大地吐出的氣息就是風,那大地給我以形體,養我以生命,適逸我以老年,安息我以死亡。莊子詞章之美,源於思想的自由。
莊子追求自由無礙,自然無待的人生境界。其順應自然律,保持心靈的自由,這種境界的最高表現,是〝無己〞、〝無功〞、〝無名〞,而三無之中,更以〝無己〞最重要。做到這一點,也就解決了人生最大最後的一個問題 – 生死問題。本教追求的是生命的永恆,縱然旅過人生,生命並非終結,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歌詞與原創曲調的優美,真是值得深深體味。
(2)『師恩頌』:
由持長齋的王光娛同奮,澄淨心靈三天,譜下了「師恩頌」的詞曲。
於本師世尊歸晉金闕大典當天首次播放,在典禮中不論執紼、跪送、同奮,都一樣的動容與垂淚。「師恩頌」更為師尊證道八年多來,在黃庭、各地教院大同堂的親和集會、同奮家中的擴大親和、各種訓練班,唱誦最多的本教聖歌,亦是賺取同奮熱淚最多的聖樂。
(3)『坤元輔教頌』:
由趙光武同奮作詞,維生首席使者核定,王光娛作曲。
根據坤元輔教一生襄助本師世尊毀家辦道、犧牲奉獻、無人無我的精神,及其外柔內剛的特質所譜成。
(4)『嘉禧之歌』(一)(二):
維生首席使者作詞,王光娛作曲,與「飾終之歌」同時完成。
為天帝教教壇結婚歌曲,首次公開為本師世尊在臺灣省掌院主持教壇婚禮,由天聲合唱團演唱,設非卯盡全力極易慌腔走板。因此再委由王光娛同奮進行製作,僅將第一樂章配合西洋的結婚進行曲,此版本為同奮較常聽到的「嘉禧之歌」。
在天帝教復興廿週年紀念,由於規劃全福嘉禮與金禧嘉禮,希冀在音樂配置上一新耳目,特委託王光娛同奮重新製作較有中國風味的嘉禧之樂,光娛不負所託,以嗩吶為強調樂器,完成充滿中國喜感的新「嘉禧之歌」第一樂章。
(5)『天命頌』:
維生首席使者作詞,劉德義作曲。
第一次聽到「天命頌」是十多年前劉德義教授率領中央合唱團在天極行宮演唱,然由於錄製經費問題,未能廣為推行。
在壬午年(2002年)就圓滿了重新錄製「天命頌」的心願。「第一天赦年」壬午清涼勝會離苦得樂儀禮中的同奮至親與無形收圓皈師後的『加錫』,用了十四分鐘的時間播放了新完成的「天命頌」,讓資深同奮藉由維生首席使者撰寫的歌詞回味本師世尊的天命,同時也讓新進同奮及甫皈師的同奮至親與淨獄性靈均能暸解本師世尊的天命。
(6)『元服之樂』:是為天帝教成人禮而做的。
趙光武作詞,王光娛作曲。
取名『元服之樂』是因元服原是對太子、王公貴子加冠的特有名詞,本教成禮冠以「元服」一來是認為將成年的「小天使」都是賦有天命的救劫使者,二來又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王子、小公主,用來應當之無愧。歌詞是在禮記「士冠禮」中整理出來的,禮記將禮分為四部分:冠、婚、喪、祭。祭又分為春禴、夏禘、秋嘗與冬烝。本教的祭禮則分為禱、祀、禳、祝四種,但在基本精神上,則是自同奮新生到回歸自然,都有本教特質的儀禮。因此,具足慶賀小天使初生的誕禮、慶祝與認同成年的成禮(加冠及笄禮)、慶生與感念母難的壽禮、締結鴛盟的嘉禧之禮與回歸自然的飾終之禮,天帝教的禮儀才能算是完備。
樞機院對誕禮、成禮與壽禮早有規劃的計畫,僅是尚未公佈。當規本教復興廿週年活動時,想到本師世尊駐世期間皈師的記名童子多已近成年,是以提出加冠及笄禮的構想,獲得維生首席的認可,完成成禮之規劃。
(7)『心窗』:
陸光中樞機作詞,王光娛作曲。
歌詞「打開心窗,擁抱熱與光」,「遠離陰霾,清除汙垢胸懷坦蕩蕩」,「謙卑省懺,真誠告白、宇宙是我鄉」涵括了天帝教宇宙生命觀之教義思想,打開心窗,才能主動去做到個人自赦行為的反省與人赦赦人的「寬恕」,就是向自己奮鬥的積極表現,最後「自姓明燈、驟放光芒、照徹大千無量」。也是光中樞機期待「心窗」這首聖樂能夠彰顯的功德。
(8)『恩典』:
陸光中樞機作詞,王光娛作曲。
以教義第三神論的觀點,持誦皇誥不是以持誦皇誥求取 上帝的恩寵而藉此赦免罪業,而是對 上帝行赦的感恩與反省。因此維生首席於天赦年普請全教同奮,共同立願:以「自赦、人赦承天赦,實施、實持得實赦」的實際行動原則,一起參與天赦年行動奮鬥行列。依據自赦、人赦的精神,能符合六大條件:凡能反省懺悔,凡能無悔承擔者,凡能慈悲喜捨者,凡能實踐救劫者,凡能志心弘教者,凡能廣度原人者可獲實質赦免。
『恩典』的歌詞清楚明白的闡明了天赦之教,是根本信仰「生命的尊嚴」、「生存的和諧」、「生活的幸福」的宇宙真理,皈奉 天帝大寶至法,透過省懺而自赦、人赦、自覺覺人,人恕恕人,才得 上帝『恩典』之後「大地早回春,同享五福臨」。
(9、10)『搖籃曲』與『陽曆便』:
坤元輔教作詞作曲。
坤元輔教的生活故事在文獻中雖有不少,但知道她老人家是當年接受西方師範教育的新時代女性的人不多。坤元輔教是追求新知識、不斷自我成長的典範。
坤元輔教與本師世尊婚後有一段時間住在上海,上海不僅是十里洋場,中西文化更在此地交流激盪,同時又是中國電影的誕生地,新影片都先在這裡播放。不知是否坤元輔教喜歡看電影的興趣遺傳給維光樞機,塑造出在兩岸三地備受尊重的李行導演。
『搖籃曲』原是坤元輔教看過的一部電影的插曲,在哄孩提的維光、維剛樞機時,都哼著這一首歌。
維光樞機當時還小,僅記得被媽媽抱在懷裡,是難得向媽媽撒嬌的機會。
在媽媽哼著歌,輕搖的過程,都會不時裝睡,要不就偷張開單眼瞧瞧媽媽姣美的臉龐,如果被發現裝睡,屁股多會換來與韻律同步的一個輕打,或是「再不睡就不哄你了!」的輕叱。
維光樞機在訴說這段記憶時,心中還是甜甜的。只是他當時年紀小,僅記得部分的調子,還有那一段裝睡被輕打屁股的旋律。維生首席哼哼唱唱也難將七十多年前師母哼唱的這首『搖籃曲』完整的呈現出來。只好根據片段的錄音帶資料,先拼湊出歌詞來,再以上海風格的調性來嘗試回歸『搖籃曲』的原貌。
『搖籃曲』與『陽曆便』都是專為坤元輔教百齡誕辰紀念活動所做的。『搖籃曲』具有高挑戰性,反觀『陽曆便』則是維光樞機清清楚楚記得將近七十年前,師範畢業的坤元輔教,為讓維生首席他們四兄弟清楚陽曆的月份與日數,將在學校所學的吟唱教會他們的。
維生首席與維光樞機提示『搖籃曲』與『陽曆便』可算是本教少有的童謠,
這兩首歌的製作,僅是天帝教童謠的濫觴,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這一領域在同奮的努力下,可以開花結果。
(11)『梅花吟』:
涵靜老人作詞,譚廣祺作曲。
『梅花吟』這首詩是坤元輔教許為本師世尊贈給她最佳的詩篇,對她老人家而言,這首詩亦對她一生的奮鬥與奉獻做了最佳的詮釋。
坤元輔教一生伴隨本師世尊奮鬥,本師世尊走在前頭,後面的事務都由她打理。在華山時期,眾多人的飲食張羅;自立晚報停刊、困頓時期的調頭寸、綜理社務,更別提每月定期的渡陰大任,但師母毫無怨言,伴隨、護持師尊。
所以本師世尊以『梅花吟』相贈,詩中的梅花隱喻坤元輔教是如來身,又得真自在。梅花純潔高雅及其不畏風霜雪寒堅強品格,正是坤元輔教的真性格。
(12、13)『自在逍遙』與『笑傲春秋』:
兩首皆為一炁宗主作詞,王光娛作曲。
維生首席曾提示:本教聖歌製作方向,除了傳統道教音樂外,還可多關照元曲。維生首席特別提到宗主愛吟詩、寫詩,本師世尊受他老人家影響很大。
維生首席在鐳力阿天人實學講座上,講解宗主的「黃山遊記」後,本擬自「黃山遊記」中的詩篇則一而做,但展閱全書後,發覺「雨後初晴」與「學石頭」兩首意境幽雅,經報陳維生首席與維光樞機,幸獲同意兩首同時作業。
「雨後初晴」詩中『… 君臣羽化去,志傲夏商周。遺有丹灶在,我願亦偕修。一絲亦不掛,順水逐東流。我與山作伴,解脫樊籠囚,來去總自在,無事倒騎牛。』點出宗主的自在與飄逸,故命名為『自在逍遙』。
「學石頭」中『我身若能化石頭,上下一樣兩無憂。無憂無慮無人我,…自然而然落個好,化個石頭做春秋。…管他世界龍虎門,樂我自在宏願酬。…』
舉出修道要無人無我,如如不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故命名為『笑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