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旗 初 探
梁光筆
一、前言
《天帝教教綱》第一章總則條文當中的前三條:「教源」、「教旨」和「教義」,已經完整的建構了天帝宇宙大道教化的主體和信仰的核心,也清晰地提供了人間應運興教創基和啟迪佈化的根據,以及教徒同奮們終身奮鬥奉行的總指導原則。所以,稱之為「總則」中之總則亦不為過。
至於總則章中的第四條「教旗」、第五條「教歌」及第六條「教印」,則是在前述主體基礎上,進一步分別針對視覺、聽覺、組織活動和目標理想的象徵識別系統的總原則,予以釐清和訂定
從主體精神和中心思想總則的確立,在理念識別(MI)方面提供了重要依循的準則,到視覺識別(VI)方面總原則的確立,實際上,已經為天帝教整體形象識別的基本要素,奠定重要的基石,可供後續設計開發和應用。
關於「教旗」條文中,所具有的整體形象識別意涵,是特別值得深入探討的。
二、本文初步分析
教綱第四條「教旗」之條文,共一百零九字。(註1)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進行探討。
1、教旗的基本組成部分:
包括:「本教教旗,定為藍底長方形,旗心為黃色圓形地球,中間篆書紅心大字。」
對於天帝教教旗組成的形狀、色彩、圖形、文字以及組合的位置和方式,做基本的界定和說明。
2、教旗的色彩識別和象徵意義部分:
包括:「藍者,象徵平等,黃者象徵地球人類,日進大同,萬教咸歸天帝門,紅者象徵積極向天奮鬥,向宇宙進軍。」
對於天帝教教旗的色彩和其象徵主體及意涵,作明確的界定和解說。
3、教旗標誌的象徵意義部分:
包括:「紅心一點者,赤子之心,象徵天心之仁,生生無息,運行不已,維持宇宙和諧,光芒普照,朗照全球,普耀寰宇。」
對於教旗的標誌,其象徵主體和意涵予以說明。
三、教旗的視覺識別分析
天帝教教旗的基本組成,「定為藍底長方形,旗心為黃色圓形地球,中間篆書紅心大字。」
就形式而言,長方形的旗面,中心部分為圓形,在外方內圓的核心是一個以篆書寫成的「心」字。
就色彩而言,由外而內,依序為:藍色、黃色和紅色。
整體而言,紅色的篆書「心」字,是一教旗的焦點及核心之所在。
至於教旗色彩的象徵主體和象徵意義,根據教旗條文之本文和教綱附件的教旗說明,(註2)綜合分析如下:
色彩的象徵主體部分:藍色象徵之主體對象為宇宙太空,黃色象徵之主體對象為地球,紅色象徵之主體對象為人心及天心。
色彩的象徵意義部分:「藍色象徵平等,黃色象徵大同,紅色象徵奮鬥。」
「以示全地球人類,不分畛域、不分膚色、不分信仰,一律平等」(藍色),「并在天人大同、世界大同、宗教大同(目標)原則下」(黃色),「環繞著天心為帝教而奮鬥」(紅色)。
如果從教義的觀點推論,藍色所象徵的不僅限於地球人類、種族、國家或文明之間的平等,更及於天人聖凡之間的平等。由於聖凡性靈為同一源頭和基礎所形成,並無根本上的不同,所以自然具有平等性。
因此,天人之間大同圓滿生命境界的達成,也充滿無窮的可能性,所以,黃色樂觀地象徵「地球人類,日進大同,萬教咸歸天帝門」的光明願景和希望,循著三同的程序,邁向天人大同的終極理想和目標。此一生命圓滿境界所涵蓋的範圍和限度,實際上,已經是全宇宙的大同,而不是只限於此彈丸之地球而已。
由此可知,黃色如果象徵著大同豐富的意涵,那麼,它所象徵的主體對象,也應該不只限於此一彈丸之地球而已,而應該是更具有宇宙性意涵的主體對象,才能和其象徵意義相符應。至於,何者最適當,仍有待後續的研究和探討。
無論是「聖凡平等」或是「天人大同」理想大旗的如何揭櫫,如果沒有具體的實踐和探求行動,也仍只是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和空想罷了。
紅色象徵具體的奮鬥行動和動力能源,更「象徵積極向天奮鬥,向宇宙進軍。」不但向現實人生奮鬥,向地球自然生態奮鬥,更要積極地向精神超越世界的神聖仙佛生命境界,做生命質的提昇,同時,跳出地球物理環境的束縛,擴展生命的視野範疇,向大宇宙、大空間邁進。
綜觀之,教旗的色系:藍黃紅三色的意涵說明,最值得注意的是,三者共通的「宇宙性」大格局,突顯出天帝教具有的宇宙性宗教的本質,以及和宇宙共始終的永恆事實,也不斷提示天帝教教徒同奮培養放眼宇宙的視野,和以宇宙為家的恢弘胸襟及氣度。
儘管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教旗的色彩仍可歸類於具有天(藍)、地(黃)、人(紅)三才架構,然而,在詮釋意涵上,則不再僅只限於傳統以地球人類為主體本位的微觀詮釋體系,而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昇到宇宙為主體本位的視野層面,發展出新的宏觀詮釋體系和意涵,勢必對於人類傳統文化具有新的啟示性,觸發新領域或境界的拓展。
除了教旗的色彩,所具有的寬廣而豐富的主體對象和意涵之外,事實上,教旗真正的視覺焦點,應該是正中央部分,以黃色圓形特別聚焦襯托和突顯的唯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標誌-以篆書寫成的紅色醒目的「心」字。
由於中文以形聲組合的特質,所以中文兼具有概念表達的「語言型標誌」和圖象表現的「視覺性標誌」雙重的特色及效果。
紅「心」標誌,所象徵的主體對象和意涵,根據「教旗」本文說明是這樣的:
「紅心一點者,赤子之心,象徵天心之仁,生生無息,運行不已,維持宇宙和諧,光芒普照,朗照全球,普耀寰宇。」
「紅心一點者,赤子之心,象徵天心之仁」,紅心中央一點,為赤子之心,為先天自然真純活潑的性靈,為天理良知的道心,象徵天心之仁,也就是上帝的心。
一點者,固然是核心源頭總樞紐,然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物慾一但蒙蔽了惟微的道心天理良知,則人生失其常,即有倒行逆失的盲動現象發生,導致人生無其所苦,天地為其所愁!
唯有「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精誠一貫,求得心物之協調,人心道心得其平衡,得其親和執中。
這種天理人欲合一的心,人心與道心中和的心,陰陽兩電交流的心,心物協調的心,吾人統名之曰紅心,亦曰赤心。(註3)其實,也正是自古以來所謂的聖賢之心。
因此,紅心標誌所象徵的主體對象為聖賢之心,為心物協調、允執厥中之心,至於更深層象徵的主體對象,則為道心,為天心,為上帝的愛心。
至於,紅心標識所象徵的意涵,則以上帝的仁心、愛心為依歸,即:「象徵天心之仁,生生無息,運行不已,維持宇宙和諧,光芒普照,朗照全球,普耀寰宇。」
象徵效法宇宙大主宰上帝慈悲愛心精神,永續創生,奮鬥不懈的精神,法輪常轉,調和大宇宙,維持有形無形、有情無情、萬性億靈的生存,和諧和幸福,無私而普遍地放射無窮無盡的光明和能量,溫暖、淨化、提昇億萬性靈的境界。不僅是將光明能量,朗照全地球,甚至以更遼闊恢宏的包容胸襟和氣度,將光明能量普遍照亮全宇宙。
四、教旗和教徽的關係分析
教旗中央的紅心標誌,又稱之為天帝教中心思想標誌,至於教綱附件三教徽的旋和系標誌,則稱之為天帝教精神標誌。
此二標誌之間,是否有關係呢?如果有,又是什麼關係呢?如果沒有,那麼為什麼同一個宗教要設計出二個標誌來呢?為了避免在天帝教組織發展實務上造成混淆,實有深入研究探討的必要。
教旗紅心標誌的初步分析,如前所述,至於教徽-天帝教精神標誌的象徵主體對象和意涵,又是如何呢?
「教徽」一詞之使用,首見於一九九一年民國八十年七月修訂版的《天帝教教綱》附件,在此之前,天帝教文獻中,僅見「天帝教精神標誌」一詞。(註4)
精神標誌的象徵主體對象,為天體旋和系。同時包含有形和無形兩個層面的天體組成。標誌中間的紅色圓形,代表一顆紅心,象徵宇宙間一切光明能量之總源頭,上下左右四支旋臂為金黃色,象徵光明與熱能,是形成宇宙天體的旋和力量。
精神標誌象徵的意涵包括:
1、「充分啟示大自然法輪常轉,自強不息之奮鬥精神,並表達本教與宇宙同始終之意義。」
2、「象徵有形無形,隱顯圓融,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啟示天人合一,同轉法輪,共進宇宙大同圓滿之境。」
3、「象徵宇宙間一切光明能量之總源頭」「是形成宇宙天體之旋和力量」。
4、蘊含各大宗教精神,「顯示以宇宙為家之天帝教包容精神,鼓勵教徒同奮仍可信仰原來宗教。更以宗教大同、世界大同為前瞻,以天人大同為依歸。」
歸結起來,不外乎天帝宇宙大道的四大要旨和精神:
1、生生不息,奮鬥不懈的精神。
2、天人合一,調和宇宙的精神。
3、天心之仁,慈悲救世的精神。
4、無私包容,至中至大的精神。
所以,精神標誌和中心思想標誌二者,相較之下,可以發現,就象徵意涵而言,二者幾乎完全契合,至於象徵主體對象部分,雖然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實際上,亦有相通之處。
精神標誌中間的紅色圓形,代表一顆紅心,其實就等於是中心思想紅心標誌的縮小圖示,表現方式雖然不同,但是象徵的主體對象和意涵則是完全相同的。
精神標誌上下左右四方的四支金黃色旋臂,則表示源自紅心的光明能量,所形成的宇宙天體旋和作用力量及現象。
在相同的詮釋推論基礎上,來思考教旗紅心標誌周圍的黃色圓形,除了以傳統文化習慣的地球人主體本位詮釋,解釋黃色圓形代表地球的說法之外,是否也能也能從宏觀宇宙的角度,將其視為動態中的旋和系,金黃色旋臂旋轉所形成的金黃色光團,而發展出更符合自然現象層面的創造性詮釋呢?
畢竟,隨著太空探索科技的逐步發展,大地思維時代「天玄地黃」的概念,在人類一次又一次得能親眼目睹,並且頻頻驚訝讚嘆地球這顆水藍色星球的美麗時,相信教旗上黃色圓形在人們心中的概念,應該也不再限於我們生長的地球,而是大宇宙中不斷閃耀的光團吧!
那麼,教徽精神標誌和教旗的圓形旗心部分,都代表著天體旋和系,所不同的也只是表現形式上,前者為靜態定格的樣式,後者為動態連續動作的區別而已。
除此之外,教旗的藍底,進一步具體呈現了宇宙太空的背景環境,相同的宇宙太空的背景,同樣通用於教徽的精神標誌。
教旗和教徽之間,不但具有關聯性,而且相似的程度出乎意料之外。
一方面由於中心思想標誌和精神標誌之間,原本即存在因果和體用的關係。
紅心標誌作為光明能量的總源頭,而旋和系標誌,代表光明和能量形成的旋和力量,前者為因,後者為果。紅心代表內在的中心思想為體,旋和系代表紅心外在的精神表現特質為用。
另一方面,則由於教旗和教徽之間,事實上,只是存在採用不同觀點和架構下產生的差異而已。
教旗以微觀的架構,特別突顯紅心的主體性,以地球人類的主觀立場,看待紅心上印天心,貫通無形精神世界和有形特質世界的整體關係。
至於教徽則以宏觀的架構,釐清天體旋和系的主體性,以宇宙太空的宏觀立場,完整呈現天體單位的基本精神特質。
在實務上,教旗和教徽的使用範圍,依照原始規劃,中心思想標誌,限於教旗上使用,而精神標誌,則是廣泛運用於廣告招牌及各類宏教書刊,大量流傳。(註6)
但是,由於國際宏教方面,精神標誌和歷史上納粹標誌,雖然並不相似,卻仍引起若干不必要的誤解,鑑於現實條件的不成熟,為了避免無謂的困擾和爭議。所以,使用範圍,也權宜地做了調整,原本廣為流通的精神標誌,僅限於教壇內使用,作為最高精神的象徵,原本限於教旗上使用的中心思想標誌,則取代精神標誌,以因應宏教大量流通所需。
此一意料之外的發展,卻使得原本二套對外識別標誌的現象,回歸到以中心思想標誌為主的一致性識別系統,對於現階段的宏教工作而言,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五、結語
由於教旗和教徽關係的釐清,使得天帝教的視覺識別,更為單純化,尤其是以中心思想標誌作為宏教推廣的視覺識別,能夠和教旗的識別,取得一致性,更有利於天帝教形象識別的建立。
在教旗的視覺識別基礎上,如何融合教源、教旨、教義的理念識別,甚至進一步結合教綱後續條文中所彰顯的救劫宏教行動綱領,及隨之發展的活動識別(BI),建構起最完整的天帝教整體形象識別系統,對內,建立教徒同奮的共識基礎,凝聚向心力,對外,建立社會大眾對於天帝教的認知和信賴,以利天帝教化的普化宏揚,則仍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許多年來,無數的同奮們,期待建立天帝教的形象識別系統,也有許多同奮實際投入心力、財力參與。其中大部分同奮真正的期望,是看得見的亮麗的視覺識別應用產品。
在這些努力的過程中,許多應用產品設計開發出來,然而卻無法獲得預期中的共鳴和迴響,許多同奮也因而心灰意冷。
事實上,這樣的結果是可以預料到的。因為視覺識別的應用要素和產品,原本即是屬於形象識別作業後階段的工作內容和成果,必須奠基在理念識別及視覺識別的基本要素之上,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否則,即可能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徒勞無功,空忙一場。
而天帝教的理念識別、視覺識別,甚至活動識別的總則或綱領,原本就是教綱最主要的內容,只可惜,多年來有興趣研究教綱的同奮相當有限,尤其是有心參與視覺識別規劃設計的同奮,同時,也有興趣研究教綱的比例更少,所以,儘管天帝教視覺識別的基本設計要素,早已具備,但是,能夠順利將基本設計精緻化,並成功地開發應用要素設計產品的案例,仍是少之又少。
教綱系列條文的探討,包括教旗教徽的研究,相信對於天帝教的視覺識別的設計規劃,應該頗具有啟發性,仍有待更多同奮的繼續精研和探討。
註
○註1 李玉階,《天帝教教綱》,台北,帝教出版社,1991年7月修訂版,頁5-6。
○註2 同前註,頁97-100。
○註3 天帝教編委會編,《師語》,台北,天帝教始院,1988年12月初版,頁142-144。
○註4 天帝教首辦室編,《天帝教初皈同奮必讀》,1987年8月初版,頁5-8。
○註5 同註1,頁101-104。
○註6 同註4,頁7-11。
(作者:台北縣初院開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