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例言」研究

 

                                                               寶誥研究小組

                                                   八十七年九月三日

 


本篇大意

 

    本篇「例言」,是師尊根據侍準討論的原則手訂(第四段「誦誥須知」則於民國八十二年修訂),計分四段:第一段「玆因例」,乃說明應元寶誥的緣起。第二段「體例」,說明寶誥分天地人三冊,依應運開元使命的大小為順序。第三段「感應例」,說明持誦三曹寶誥的感應。第四段「誦誥須知」,說明持誦寶誥應注意事項。

 

分段說明

 

一茲因例 三期者,每一盤古闔闢必須經過之一程。因何每一混沌必須有之期?豈非妄言?非也。噫!為氣運之所關,為人心日漸進化,六慾所薰,造孽多端,戾氣沖塞,始有三期之末劫。而諸仙列聖懷抱慈念,奉命應運下降,欲圖挽救人心,悲願峻德,蒼黎何知?是以此作為覺世之大經,亦為諸佛眾尊普揚教化耳。故以顛末,示此例言。

 

◎名詞解釋

【例】謂可比類之標準也(辭海,頁三五四)。

【六慾】《辭海》及《辭源》均不見「六慾」一辭。所謂「六慾」,或即六情,《辭海》對於「六情」的解釋為:「謂喜怒哀樂愛惡也(頁五四四)。」又,佛教有所謂「六欲」,分別為:
色欲:見青黃赤白及男女等色,而生貪著也。
形貌欲:見端容美貌而生貪著者。
威儀姿態欲:見行步進止、含笑嬌態等而生愛染者。
語言音聲欲:於巧言美語、適意之音聲、清雅之歌詠等,而生愛著者。
細滑欲:於男女皮膚之細軟滑澤等而耽染者。
人相欲:見男女可愛之人相而貪著者。(佛學大辭典,頁六五0)

【峻德】峻,高也,大也。峻德,即大德也。

【顛末】猶言本末也(辭海,頁四八三三)。

 

◎本段大意

    三期總清,乃是每一盤古生滅必須經歷的過程。何以是每一混沌必須經歷的過程?豈不是妄言?此非妄言,因為在每個世界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氣運的轉變,一方面由於人心日漸進化,被七情六慾所薰染,於是造惡作孽,使得戾氣沖塞天地之間,因此才有三期末劫發生。逢此三期總清之際,諸仙眾聖應運下凡,冀能挽救人心,然而其悲願大德,蒼生何能明瞭?因此有《應元寶誥》傳世。這本寶誥乃是喚醒世人的大經,同時也是在為諸佛眾尊廣傳教化。因此特撰此篇例言,說明應元寶誥編撰的來龍去脈。

   

◎引申說明

    應元寶誥,除了虔誠禮誦可以獲致感應外,其各篇誥文都在闡明宇宙大道,並且記載了諸位仙佛的慈心悲願及修行心法,足以教化世人,醒愚覺迷。因此在持誦時,除了虔誠禮敬外,還應口誦心維,心領神會,以之修養身心,進而加以推廣,及於世人,這才不失應元寶誥編撰的意義。

 

一體例 此冊奏准

萬天至尊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詔命,分為天地人三曹,以應運開元使命之大小而為次第。於天曹之首,列一特上尊,為

先天無生聖母,乃天地之大老母;次為特乾尊,乃三期至高無上之領袖;每  曹分列乾坤兩尊。

   

◎名詞解釋

【體例】原意乃謂事之大體及內容細則也。

 

今多稱規定之款式及文辭之體裁曰體例(辭海,頁四九三六)。

【次第】即順序。

 

◎本段大意

    應元寶誥的體裁,經奏呈  玄穹高上帝,蒙詔命御准分為天地人三曹,以各仙佛應運開元使命的大小而排列順序。在天曹之首,列特上尊一位,即

先天無生聖母,乃生天生地的大老母;其次為特乾尊,乃三期至高無上的領袖;在三曹之中,又分列乾尊與坤尊。

 

◎引申說明

    應元寶誥在編撰之初,原本預定分為天地人三冊;由於天曹應元寶誥頒下後,引起紛爭,因此奉 上帝核定,地曹、人曹寶誥暫不頒佈,而分別將其中的數篇合併於天曹寶誥中。

    各篇誥文的順序,是按照應元使命的大小排列,而非依照果位的高低。

 

一感應例

(一)禮誦天曹諸誥,大則化延大地毀滅末劫;次則白日飛昇,逍遙太虛;小則智慧圓明,消災延壽。

(二)禮誦地曹諸誥,善者起死回生,飛魄復形(民族復興之後可驗);亡魂超昇天界,往生極樂。

(三)禮誦人曹諸誥,龜鶴同齡,洪福無量。

 ◎名詞解釋

【飛魄復形】將已飛散的魂魄重新聚合,使之恢復原有的生命功能。

【龜鶴同齡】比喻長壽。

【洪福】洪,大也;洪福,指大的福氣。

 

◎本段大意

    禮誦天地人三曹寶誥的感應如下:

    禮誦天曹諸篇誥文,大則可以化延世界的毀滅浩劫;其次可以白日飛昇,逍遙太虛;小則能夠智慧圓明,消災延壽。

    禮誦地曹諸篇誥文,可以使飛散的魂魄重新聚合,起死回生;亡魂則超昇天界,往生極樂。

    禮誦人曹諸篇誥文,能得長壽,並享厚福。

 

◎引申說明

    天帝教的時代使命有二:一是化延核戰毀滅浩劫;一是確保台灣復興基地,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三曹寶誥中,能夠達成這個目的的,只有天曹諸誥,這是天帝教目前只誦天曹應元寶誥的原因。

    事實上,由於今本天曹應元寶誥已包含地曹、人曹寶誥在內,因此誦之當具有三曹的感應。

 

誦誥須知(民國八十二年修訂)

(一)   天曹應元寶誥,乃 天帝敕封諸上聖高真的封號與其應元德業事蹟,與皇誥同為本教同奮對靈界交通的憑藉。持誦一本寶誥,與持誦兩千遍皇誥的功德相同。同奮如發心持誦,將有不可思議功德。

(二)   本寶誥僅可在各教院及教堂的教壇與家庭親和室恭誦。其他處所,如未經特准,請勿持誦。在家庭親和室恭誦之全本寶誥,如遵照本誦誥須知之規定恭誦並迴向者,得列入教院之誦誥登記。

(三)不論集體或個別持誦,以立誦為原則;但身體狀況無法站立的人,可以用坐跪或其他方便的方式代替。

(四)   必須在當天內誦完全本,不可隔日續誦(每篇寶誥之間,可以休息。但想休息較久或分篇禮誦時,應先迴向,並於全本續誦完畢再迴向一次)。

(五)   在啟誦之前,先向監經大天尊行三跪九叩禮及誦廿字真言三遍。

(六)自「開經玄宗咒」啟誦。

(七)個人恭誦全本「天曹應元寶誥」,依左列規定行禮:

1、誥文聖號之後註有「一叩」者,應在誦至聖號第一個字時,先鞠躬,然後跪下,並慢慢叩首,直到誦至聖號最後一字時,前額正好叩在雙拳上。之後,再恢復原狀。

2、凡寶誥規定應行四跪八叩禮以上各誥,得僅行一跪三叩禮。凡寶誥規定應行三跪九叩禮各誥,得僅行一跪一叩禮。

3、誦完寶誥迴向文後,行一跪一叩禮;在加誦「願以此哀求 為天下蒼生 化延毀滅劫 大地早回春」和其他迴向文後,各再行一跪一叩禮。

(八)集體恭誦全本「天曹應元寶誥」,依左列規定行禮:

1、誥文聖號之後註有「一叩」者,應在誦至聖號第一個字時,先鞠躬,然後跪下,並慢慢叩首,直到誦至聖號最後一字時,前額正好叩在雙拳上。之後,再恢復原狀。

2、僅在誦完「先天無生聖母聖誥」之後行十八跪三十六叩禮,並鐘鼓齊鳴二十五響。以下各誥,除誦至誥文聖號應依前項規定行禮外,誦完每篇寶誥後,不必再行禮及鐘鼓齊鳴。

3、誦完寶誥迴向文後,行一跪一叩禮;在加誦「願以此哀求 為天下蒼生 化延毀滅劫 大地早回春」和其他迴向文後,各再行一跪一叩禮。

(九)在全部迴向之後,向監經大天尊行一跪三叩禮。

   

◎名詞解釋

【迴向】亦作回向。回者,回轉,向者,趨向;謂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趨向於所期望者也(辭海,頁一0三二)。也就是將持誦經文的功德,轉向予某人、某事或某處。

 

◎本段大意

    本段原本稱為「誦例」,於民國八十二年修訂時改為「誦誥須知」。本段在說明持誦的禮儀及應注意事項。

 

◎引申說明

    目前持誦寶誥的迴向文有三:一是寶誥最後所列迴向文「冥心存念太虛空,靈覺絪縕彌大羅。迴向應元列聖眾,同心哀求金闕尊。化延毀滅開太和,大地回春福壽遐。同了三期朝聖躬,天人大同頌法華。」一是「願以此哀求,為天下蒼生,化延毀滅劫,大地早回春。」一是「保臺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三者雖有不同,然其為天下蒼生則一。惟其如此,所以能感動天心,而發生感應。從這三篇迴向文,可以看出天帝教為完成時代使命所做的努力,以及「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的偉大胸襟。

 

精神內涵

 

    誦念寶誥能否產生感應,其關鍵在於是否達到相當的「熱準」。所謂熱準,即「善之誠心」。持誦者若能心懷慈念,真誠為天下蒼生祈禱,則不求感應自有感應。反之,若是只為自己謀福報,無視於蒼生,則必不生感應,非仙佛不靈,乃其心不善不誠故也。故持誦之要,在於「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

 

問題與研究

 

    1、何以持誦寶誥能夠化延毀滅末劫?(參閱《天人文化新探討》,頁九三¾九六)

   2、何以持誦寶誥能夠使人治病強身、消災延壽,甚而智慧圓明,成聖成真?

 

問題請示(請 上聖指示)

    何以說天曹寶誥中,特乾尊乃是「三期至高無上之領袖」?是否意謂在此三期之中,特乾尊乃居於指導的地位?或是三期的任務分門別類,諸位特乾尊各負責某一部門?

    聖訓指示:主要意謂著在此三期之中,特乾尊均位居參贊指導的地位,但司職與使命因執掌三期之任務而有分別。以誥文所載,諸位特乾尊的權責或使命如下:

※先天鈞天上帝:

參贊指導地位:一之祖。萬化之根。

主要權責(或使命):主一元之劫數。

 

先天天樞:

參贊指導地位:尊居三五之上。位極諸天之尊。

主要權責(或使命):掌凌霄天機。統闢開鴻濛。天盤運御經緯。萬象巧奪天功。

 

萬天至尊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

參贊指導地位:蕩蕩總三界。寂寂至無宗。

主要權責(或使命):歷劫主坤乾。一畫闢鴻濛。

 

無生聖宮左相天機閣首席參議太虛子:

參贊指導地位:位證空中妙有。混沌初闢。陰陽結緣。秉一判開乾坤兩道。

主要權責(或使命):佐聖母。掌懿旨。宣化三界十方。

 

※無生聖宮右相天機閣主任秘書玄玄上帝:

參贊指導地位:玄虛一。輔協道宗。參宇宙之秘奧。贊天地之化育。

主要權責(或使命):佐聖母。掌凌霄之文籍。制禮樂。總三曹之統籌。隱隱渡萬性億靈。巍巍創西天佛國。

 

※源天天皇:

參贊指導地位:開二十四盤古之天。化念萬餘年歲之世。

主要權責(或使命):執掌歐美。教化菲大。為西洋之主宰。

 

※一宗主:

參贊指導地位:御一而成萬。

主要權責(或使命):統三幽而主三才。

 

※三期主宰:

參贊指導地位:歷二千五百萬盤古。主五十九餘次三期。

主要權責(或使命):統行清平康同之劫。

 

※無形古佛:

參贊指導地位:化一以成萬。運無形以妙有形。變陰陽以燮理化育。運乾坤以創造天地。

主要權責(或使命):掌地曹而權教化。

 

※御清上尊:

參贊指導地位:歷九千三百萬萬之劫。位極諸天。

主要權責(或使命):註六百九十億兆之冊。佐輔鈞尊。

※尚清上尊:

參贊指導地位:接元始虛皇之統系。超希臘玉國之根苗。

主要權責(或使命):為萬法之主宰,作眾俠之祖師。

 

※泰清上尊:

參贊指導地位:太虛選仙。

主要權責(或使命):應運萬定輔宰。

 

※五老總聖:

參贊指導地位:燮理陰陽。翊贊乾坤。

主要權責(或使命):主木土金火水之劫。管東中西南北之柄。

 

※玄靈上帝:

參贊指導地位:運協皇圖。

主要權責(或使命):掌儒釋道耶回之權。管天地人星辰之柄。上司三十二天天王生死存亡之權。下轄七十二地地主幽魂冥魄之名。考察仙佛聖賢之功過。監制帥將校尉之優劣。

 

※過特首相:

參贊指導地位:位極三公鼎鼐之上。尊居萬天至聖之下。

主要權責(或使命):萬天冢宰。

 

※李特首相:

參贊指導地位:弼萬天至尊。輔五老極聖。

主要權責(或使命):執萬象更新之冊。掌八卦變換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