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中的自由神與陰陽觀
梅緒媒
《新境界》與《西藏度亡經》
《新境界》第五章“靈的境界”一節,對人死後的經歷提出了一番充滿無形界訊息的描述。其中一部分訊息可以用別的宗教的文獻來應證。比方說,《西藏度亡經》有關‘中陰界’的描述,也提到性靈脫離人體以後,會進入物質世界以外的空間,在那裡經過一段或飄泊或自由移動的時間以後,按其生前的修持,將到達無形界的果位,或投入六道輪迴中與其資質相宜的軀體。《西藏度亡經》與《新境界》都談到死者的性靈要經過一次‘對證’的過程,以決定日後的歸宿。而《新境界》還有這樣的描述:
“正在迷惘之中,乃遇及較有能力的和子,此等和子即系在靈界之負有職責者”。
這點在Raymond Moody的瀕死研究著作Life After Death中也得到了應證。
《新境界》與其他文獻有如此異曲同工之妙,決非偶然。《新境界》經過維生首席的手從天上侍筆下來的年代是1941-42年。那個時候師尊及其全家深居西嶽華山。由師尊、維生首席、黃維道組成的研究小組,晝夜潛心探討宇宙生命的奧祕,向天上的仙佛提出了種種問題,終於完成了這部天人研究成果。他們手邊並沒有《西藏度亡經》這一類的比較宗教學書籍,也沒有瀕死研究的資料。他們憑藉的一方面是儒道佛的精神傳統、一方面是當時一般的科學常識,更重要的是天上的直接訓示。
生死學的新意—和子論
與其他宗教的文獻不同,《新境界》把人的性靈描述為“和子”。把性靈當和子來觀想,可以透視出很多生死學方面的新意:
1)和子與物質體的關係可以說明為正、負能量的異引關係。甚至於,人的性靈與更高性靈的互動,可視為少陽和純陽能量之間的同波共振。
2)通過各種異引、同排、或共振關係,可以說明和子為何處在不斷變化中。沒錯,和子是靈能構成的,而靈能按“能量不滅論”是永恆的。但和子跟宇宙中的其他實體一樣,也必須經受因緣的牽累、自然律的支配。只有掌握了自然律的和子,進而學會在無形界賴以生存的‘神律’,才能升遷為天上來去縱橫的仙佛。
3)既然說明了和子跟宇宙間各層次能量的關係(包括物質的、靈性的),我們不再需要把性靈的存在與宇宙的變化歷程隔開,也不需要把性靈的存在與因緣的生命劃分為截然分開的範疇。這樣可以把神聖的靈性還原到自然的道體中,避免聖與凡的人為拆斷。
我們可以說,現代哲學對科學的最大要求是希望科學所提出的概念能有很強的說明力;不要光重視自己想說明的問題,而忘記許多相關的問題。以這個標準來看,和子論在人的生死學方面所解釋的問題相當廣泛,並與其他知識領域有種種相應之處。因此,作為一種性靈觀,和子論算是相當符合科學性精神,而這種科學性有待進一步發掘。
和子論另一個特點在於陽性能量的素質,無論在人間或無形界,都能天衣無縫地通過和子的行為彰顯出來。也就是說,一個生前努力向善、只認大我不認小我的人,其和子的陽性必定愈來愈純,而這種和子對陰性的物欲能保持主動性。這樣的和子能帶動物質體而不為其所累。和子能引導物質體,把它塑造為自己進一步修煉的載體。而這個和子的主動性在死後不會失去。它在無形界將能選擇適當的去處:它能自由升遷,以靠近更高和子的領域;它也能憑著慈悲心回到人間,投入救劫和教化的工作,這個叫做乘願再來。
死後得自由的關鍵:駕御陰陽
能自主活動於無形界的“自由神”並非純粹的陽性能量體。它也包含陰的成分。但它有能力運用自己的陰性部分,來駕馭無形界的規律。每一個和子都必定跟陰性電質及電子體達成平衡。連石頭中的和子也是一個例子,但這種和子的陽性完全被陰的力量牽絆。而高等的和子,無論對其內在的電質或外在的電子體,都能達成和諧的關係。在死亡的過程中,任何和子必定會吸收電質,以致於跟電子體產生同排效應,因而脫離物質體。這是自然的現象。但高等和子不會浮爛吸收電質,吸收了以後,它會把電質整齊地排列於外膜上,因而死得比較自在。在《新境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說法:
“此時該逝者若為善良之魂,則體質中所沾染之電子必較少而飛旋輕捷。”
“自由神...其體較輕,可以直達同溫層之高空,又無須經過旋風之剝削。”
“善者經過對證之後,即得在靈界之中自由飛旋而無所苦,且以其體清輕又屬內陽外陰(和子之外圍,包有少量陰性之電子,故能避免陰性物體之吸引),故能無阻於地面。”
不奮鬥的和子在生前是受役於物質體的。它們被物質體削弱為暗淡的少【讀去聲】陽之體。更為甚者,它們吸收了大量的電質,而此電質滲透到其核心,遍佈全和子,混濁得很。它們脫離肉體時很不自在,因為其陽性一方面沒有甚麼更高的趨向,久久戀棧,一方面幾乎被物質體彈出去。這種和子死後,還是處於‘他動’的狀態:
“飛旋之時亦自然遲緩而費力...其體沈重,又不合靈界生存之標準。”
“所謂自由和子者實無自由,即有之亦為極悲慘之漂浮...蓋其經過旋風剝削之後,即成為半昏迷狀態...一遇引力即被吸入。”
“由靈界中具有能力之和子運用自然律之電力將其捲入旋風之中而剝去其陰質之電子,使其成為一種少陽之體,再由旋風...下墜落下地面,任其被各種物體自然吸引。”
對這種和子來說,其體內的陰電質是一種雜質,必須藉仙佛的幫助,在旋風中洗乾淨,才能再一次投入六道輪迴。
但高等和子所含的電質不全是雜質。即使有一部分是多餘的,高等和子有能力把它排掉。而其外圍的“少量陰性電子”與地面的電子體有同排作用,可以保護高等和子不被引入,這種同排作用主要是近距離的現象。在和子運用同排作用的同時,其核心部分的陽性仍繼續與天上的上聖高真保持共振的關係。善良和子的基本向性一直傾向於天界的生命體,其實輪迴中的善良和子與仙佛之間,雖然同為陽性體,但相對來說其差別很大,故也可以視為陰陽關係。善良和子憑著與更高和子的共振關係和異引關係,即能加強自身的熱準,向更高的天界升遷。從這點看,也許我們可以推斷:陰與陰的同排作用相對來說比較局部、比較短淺。而陰與陽的異引作用,以及陽與陽的共振關係,都能跨過遙遠的太虛。
我們如果稍微發揮想像力的話,可以觀想和子如何運用其外圍的陰電,“即得在靈界之中自由飛旋”:就是說,外圍的電質如果越突出,和子應該越能遠離地面;而電質越往裡收斂,則和子越靠近地面。和子不但能避開物質體的障礙,也能積極的選擇自身在無形界的趨向,無形界有很多不同“能階”的旋風(註一)。高等和子能在不同層次的旋風之間上下自如,禦風而行。它在無形中所掌握的自然律和神律,我們不得而知。這些規律只有在精神鍛鍊的進階中,才能一步一步地探討出來。但按照教義所提供的暗示,和子大概有能力調整其陰、陽的放射能量,以適合周圍條件,因而“駕駛”於無形界的隱秘軌道。
內陽外陰的涵義
教義中有關“內陽外陰”的敘說,讓我們窺探無形界的微妙陰陽平衡之一般。但更奇妙的是:“內陽外陰”的原則不只適用於無形界的性靈。這個原則也能天衣無縫地運用到人間的道德生活。當我們知道某一種性靈的素質在人的生前及死後都能發揮一貫的力量時,就進一步暸解到和子論對生死問題的說明力。這樣我們可以更確信涵靜老人那句看似簡單但意義深遠的銘言:“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這句話是以和子論為背景,而和子論是以奮鬥觀來看人的精神趨向。為甚麼說“內陽外陰”的原則可以普遍地運用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呢?因為內陽是最基本的奮鬥形態。維生首席於1995年夏天對本教高教班的學員講了這樣的一句話(按本人的筆記):「陽的力量是擴散的,而陰是要凝聚的,因此只有陽在陰中起作用時,才發揮最大的生命力。」
試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也就是說,任何物的存在都要靠創造的精神性來承擔其物質的包伏;而若要達到生命的和諧時,更要養足其內在運行的氣。這句話的含義是:越能養足內在精神創造性的人,其生命越長久。《易經》也有許多反應此原則的卦辭。“泰”卦是“天地交泰”的狀態,穩定而有力量,因為乾已經完全內在、而坤屬於外在;“否”卦則相反,因此“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剝”卦的陽性已經完全外在化了,而其內部全被陰性佔滿,因此“小人長”;“復”是回到生命的源頭,於最內在之處發揮陽性的作用,因此“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為甚麼說“內陽外陰”是一種奮鬥的形態?本人願意在這裡提出幾點這方面的想法。
1)。內陰意味著你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精神力量,由一串一串的物欲支配你的人生。你的心很容易被別人的權威侵佔,因此可能變成惡勢力或集權政府的工具。內陰也意味著心死、拿不出誠心和熱心、只能看到世界的陰暗面。內陰也可能是陰險詭詐,心術轉向暗處。內陰甚至於是容易受外靈附身,變成“雅舍出租”,失去清明的本我。
2)外陽意味著要強行影響別人,強迫別人跟隨自己。外陽要用強硬有為的方式改變這個世界,往往會矯枉過正或侵犯別人。外陽是試圖獲得越來越多的好處,是刀刃的鋒利。外陽是專業運動員的操練,使身體的關節提早磨損。《道德經》說“強梁者早死。”
3)外陰意味著要承擔業障,以勞動承擔外界的負擔,是犧牲奉獻。外陰的人會避免造下過多的業障,對地球不形成太大的負擔。外陰是以柔順的姿態對待別人,對待外界的問題。外陰是以運氣的方式操練身體。
4)內陽意味著以誠心的力量感化別人。內陽的人尚友先賢,心中與上聖高真有共鳴。內陽的人心是活的,不斷求突破,求超越自己的限制。內陽意味著人的心處於宇宙境界。內陽的人願意把生命的力量灌入雲水常流的運化過程,願意向天界提出哀求,以化除劫難。內陽的人願意把生命力灌入任何與別人心連心的渠道。
無論在生前或死後,上述特性所發揮的力量是一貫的,是決定一切性靈趨向的。無形界的和子永遠跟物質是對應的,它不能脫離與物質宇宙的關係:總有因應的關係,或被捲入輪迴的關係,或乘願再來的關係。人的和子只不過跟物質界糾纏得近一些、被動一些;人的和子要通過修持爭取主動,證悟到比較大的存在領域。這是救劫宗教的信念。
註一: 其實無形、有形宇宙全是一種“能階”(quanta)的整體,無處不以能量的層次作為結構性的規律。
(作者:首席使者英文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