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呂光證

教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宗教的主要精神,也是這個宗教的信徒皈依之後心之所向的標的。筆者非常慚愧,除了曾在台南市初院的牆壁前駐足恭讀過幾次外,多年來並未再深入去瞭解本教的教旨,直到前些日子天人研究學會舉辦教旨座談會,訪問首席,筆者全程參與,深受啟發,也願意將一己之愚見提供出來,請讀者指教。

全文之斷句

筆者對於首席解析教旨的結構(編按:見前文),有兩點非常認同:

第一,教旨的主要內涵在於天人合一。如果細讀教旨,可以發現「中心思想」是由上往下,由天到人以迄於物;而從「旨在先盡人道•••」起,一直到最後「以求聖凡平等,而達天人大同之終極目標。」則是由下返上,由人回天。這種一來一往正是天人合一的主要特徵,符合教義講的:「天道好還,大道循環」。(註一)

第二,教旨的全文結構首席將之分為三段:中心思想、行動綱領、終極目標。筆者反覆思索,不由得深深認同,因為這樣的斷句可以充分彰顯出教旨的實踐性,讓每一位同奮清楚的知道我們應該懷抱著什麼樣的思想,並讓這個思想具體的表現在什麼樣的行為上,最後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唯有在如此明確具體的宏觀規畫中,同奮們才容易警醒的覺知天帝教為什麼要作這事,做那事,才能真正從內心自發性地湧出力量,義無反顧地奉獻自我。

然而,筆者也勇於提供某些異於首席的看法,以供讀者作廣泛思考,筆者對全文的斷句如下:

中心思想─

「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

◎行動綱領─

     先盡人道─「正心修身,齊家治國。」

     再修天道─「積功累德,救世度人。」

     進而修持身心性命妙道─

理入:「恢宏天人合一思想真諦,致力于溝通天人文化,窮究宇宙真理,積極向天奮鬥,揭破自然奧秘,明瞭生命來源,悟徹人生究竟。」

行入:「守和全形,雙修性命,把握現實軀體,勤參法華上乘,效法天體運行,向自己奮鬥。」

終極目標─「以求聖凡平等,而達天人大同之終極目標。」

讀者可以發現唯一相異的地方是在行動綱領這一部份,筆者認為行動綱領其實就是由「先盡人道」、「再修天道」、「進而修持身心性命妙道」三部份組成。理由之一,是因為如果把「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積功累德,救世度人。」當作是修人道與修天道的內涵,那麼修持身心性命妙道的內涵顯而易見,應是從「恢宏天人合一思想真諦」到「向自己奮鬥」了。這裡採用「內涵」兩個字是一種泛稱,事實上,正心、修身、齊家、治國是一種層序性的關係,但積功累德、救世度人兩者卻是同義的關係,筆者統一都用「內涵」來稱呼它,因此在修持身心性命妙道部份,屬於思想理念上的突破也好,屬於實修力行上的親證也好,兩者不僅是層序的關係,更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都不離闡述身心性命妙道的範圍,而與前述人道、天道界定的內涵大有不同,所以應該區別開來。

理由之二,師尊對於修道常有一個觀點,認為靜坐並不是拿來求健康而已,而是「修道煉法之根本」、「參悟宇宙秘奧的方法」(註二),但是靜坐工夫要突破,「一定要消除宿孽,宿孽不消除,再努力靜坐,魔障、阻礙一定很多,使你無法安下心來靜坐,」(註三),師尊強調這是他五十年的親身經歷,所以師尊說要真正在靜坐下功夫一定要先培功立德,而培功立德是要真心去作,要正大光明,這就牽涉到有沒有作好人的問題。

師尊曾講正宗靜坐有六個階段,筆者發現完全符合上述論點。依次序來說,「清心寡欲」、「變化氣質」是屬於作好人的本分,即是教旨的「先盡人道」;「自度度人」屬於培功立德、救世救人,即是教旨的「再修天道」;「超凡入聖」、「回歸自然」、「永生共生」是屬於鍛煉精氣神的部份,即為教旨的「進而修持身心性命妙道」。

基於這兩個理由,所以筆者主張行動綱領按照這三個步驟來區分,最能表現出師尊的本意。

中心思想之特徵:生機

中心思想只有四句話:「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有人說既然叫作中心思想,表示每一位天帝教同奮都應該將這四句話謹記在心,身體力行,所有的行為都不能離開這四句話。誠然,筆者也同意此一論點,筆者甚至認為本教應該把這四句話列入皈師典禮中,讓每位初皈同奮清楚瞭解今日皈依天帝教之後,就要信奉這四句話作為自己的核心思想,從而改造整個人生觀,表現出煥然一新的行為。筆者稱此種教化是由外往內扎根,屬於理入的部份。但另一方面,筆者也認為宗教最可貴之處在於人自身源源不絕湧現出來的心力,那是人可以無限超越的憑藉,也是人以之敬拜  上帝的資糧。這種完全自發性的心靈力量是要靠行入才能深掘出來,是一種由內往外的心力發揮。

筆者以這樣的背景來解讀中心思想,首先談生生不息。

師尊在教義緒論有一段話,筆者認為最能扼要的詮釋生生不息:「蓋宇宙整個生動現象,本為無量數之和子與電子統一調和構成之空間,和子因受異引律之支配出入於任何物體之內,電子由於同引律之關係而結成陰靜之物體。在此自然界生化不息,精神物質同樣不滅之循環過程中,  上帝於自然與物質之間自有運用媒介自然與物質之權威,並指揮逐級神媒施用壓挾之神能力,此為極初靜居深山參悟宇宙境界的心得。」(註四),換言之,宇宙是充滿生機的宇宙,然而生機的展現並非恆久不變的固定型態,而是活活潑潑,生滅轉化不休的景象,在有形世界中是指生與死的交替現象,在無形世界中是指性靈蛻化、升降循環的示現。因此,對人類來講,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無死何有生?死的本質實際上是「化」,所以生死即是生化,有無窮的生機在裡面。

什麼是體天心之仁?教義對於仁有一句話描述:「仁生萬象」(註五),仁是生機之源,宇宙創化的本質,動力的來源。所以生生不息是宇宙之本然現象,體會這種本然現象,湧起無限生機的創化活力,就是體天心之仁,因此才能無懼艱難困苦、義無反顧地弘揚教化,廣宣大道,做到親親仁民,仁民愛物。

筆者在座談會上曾聽光呼同奮強調,中心思想是可以去實證的,他特別提到對生機的體會,筆者深有同感,只是過程與他大不相同,筆者回憶在民國七十八年有一次與學校社團到慈惠堂打坐,一日清晨,四周花香鳥語、枝葉扶疏,筆者坐的舒暢已極,慢慢感受到一種難以形容的快感,好像是心裡有口乾枯百年的井突然開了,湧現甘泉,潤澤全身,這股內在的力量驅使我從此走上宗教的不歸路,在畢業後不顧眾親友的異議,投入到天帝教中,至今筆者每逢遭遇挫折、痛苦、磨難之際,都是這股力量不斷激發筆者奮鬥的勇氣,給予樂觀的心情,因此筆者有時懷疑,我到底是信仰  上帝,還是信仰我這股內在的力量?  上帝畢竟虛無縹緲,這股力量卻是真真實實,後來從聖經讀到一句話:「豈不知你的身體就是上帝的殿堂。」頓時心境豁然開朗,更加相信  上帝並非自外於人,而是人內在心靈的主宰與根源。

行動綱領之步驟:人道、天道、身心性命妙道

一般常見的說法是人道、天道而已,為什麼教旨會多出一個身心性命妙道呢?筆者以為身心性命妙道是從天道細分出來的,因為師尊在其他的文獻中仍統歸用天道來囊括。之所以要細分出來的理由,筆者已於上面論述過,認為與師尊一貫對修道的三階段經驗有關,因此筆者欲在這個前提下繼續探討幾個問題。

第一是層序問題。

固然教旨說的很明白,對於人道、天道、身心性命妙道的下手層序是先修、再修、進而修,意思是說修持的順位人道優先,天道第二,身心性命妙道第三,然而現實的情況並不然,同奮們幾乎都是三者一起下手在修,因為若要等到人道盡了才能修天道,那麼人道何時能盡完呢?難道這時不能先去積功累德、救世度人嗎?同理,積功累德、救世度人是永恆的責任,那麼何時才能修身心性命妙道呢?

進一步分析,這三者有否相輔相成的效果?是否同奮在積功累德、救世度人的工作中能夠長養自己正心誠意的工夫?是否在鍛煉身心性命的過程中能夠提振自己救世度人的決心?根據實際經驗,答案是肯定的,如此說來教旨用先修、再修、進而修是不妥當的嗎?

師尊在其他文獻中有時是講:「一面修人道,一面修天道,兩者兼而顧之,進而得之。」(註六),正是表達上述的實際經驗,但是為什麼又要強調先後的修持步驟呢?其實,筆者認為師尊的本意是指「唯有人道做的好,天道才能圓滿,天道能圓滿,身心性命妙道才能得究竟。」換言之,師尊是就圓滿、成功來言這三者順序,而非以下手的先後來論斷,所以在本教內,同奮幾乎都是三者同時下手,相輔相成,但是教旨提醒我們,如果在修持身心性命妙道的過程中,遇到瓶頸難以突破,不妨檢討自己天道的功德是否足夠?如果在天道的功德方面感覺力不從心,不妨自我反省是否人道的責任並未圓滿。

所以師尊說:「先修天人貫通的人道,再修人性圓融的天道。」(註七),這一句話很有啟發性,師尊在人道上加了「天人貫通」四字,在天道上加了「人性圓融」四字,似乎是在提醒同奮,沒有純粹的人道、天道之分,因為有許多人誤解師尊的意思,修起人道來結果迷於紅塵,終朝只為賺錢、生活打拼,也有修起天道來越修越孤僻、自私、退縮,這都是不明師尊講的天道人道的真義。

第二個要探討的問題是身心性命妙道。

身心性命妙道的內涵筆者在本文開頭將之分成理入與行入兩部份,乍看之下頗為奇異,但是如果瞭解教義的觀點,相信讀者可以明白筆者的用意。教義在緒論有一段談到「宇宙之真理無盡無窮」,教義認為往古人類探求真理有兩種極端,一種是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的研究,一種是自身勤修苦煉所得神聖之啟示,前者往往各走極端,不得究裡,後者雖能化度有緣,但對人間社會的真理難有普遍影響。因此教義認為真正要能廣宣真理、教化人心,必須兼具科學、哲學、宗教學的理入基礎,以及自身之修持的行入工夫。

理入、行入的重要性不僅對於真理的探求極為重要,即使在自身精氣神的鍛煉上一樣不可或缺。師尊針對修煉封靈以及天人文化、天人合一兩小組的未來發展,曾經指示:「希望經由這兩個小組交叉研究,相互鼓勵,相互切磋,先後天互相配合,可以立地成就封靈。」(註八),可見即使在修持上也不是單靠行入而已。「精神之鍛煉」一節講的更清楚:「舉世能明瞭此中真諦而有恆心有毅力堅苦進修力行不輟者,實不多見。」為什麼不多見呢?「蓋未能徹底瞭解自然與物質相配之原理,與夫如何運用返本還原之大道,是以不感興趣,無恆修行。」

因此筆者對於身心性命的詮釋,基本上身心是指身心並煉,性命是指性命雙修,但是進一步講,性命亦是教義講的:「性者先天也」、「命者後天也」,先天即無形,後天即有形,先天指自然,後天指物質,所以性命的詮釋可包含天與人的範疇,可擴大到對整體宇宙的認識。(註九)

綜上所論,身心性命妙道的內涵,既包括守和全形、雙修性命的行入部份,也包括溝通自然與物質、窮究宇宙真理的理入部份,也唯有這樣的內涵,才能延伸到下面的終極目標。

終極目標:聖凡平等  天人大同

聖凡平等、天人合一是就個人說,聖凡大同、天人大同是就人類整體說。

在教義裡對聖凡平等最簡單的界定:「神者人也,人為靈之基,聖乃人修成,神聖無足畏懼,仙佛原非尊高,盡憑凡軀自我培養磨煉奮鬥超創而成。」(註十),對天人合一最簡單的界定:「人非純粹的人,天非純粹的天。」(註十一),如果以正宗靜坐六個階段來看,第四階段「超凡入聖」已進入聖凡平等之境界,第六階段「永生共生」則為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但是筆者要特別提出來,以上只是就成全個人的生命來講,教義的目標不僅於此,教義更重視整體生命的進化,因此必須注意到聖凡大同、天人大同與這裡的差異。

所謂聖凡大同,教義說:「人人皆有聖的修養足以媲美仙佛而無愧也。」它所強調的是「人人」,顯然人人都能達到聖凡平等就稱為聖凡大同。至於天人大同呢?教義很簡潔的講:「全宇宙之大同」(註十二),所謂全宇宙應該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個是有形宇宙,除了地球之外也包括其他的星球,彼此之間的智慧生物能夠發展交通,互相往來,創造燦爛的星際文明;另一個意義是指無形宇宙,也就是靈界各層級的神媒,可以與有形人類毫無障礙的往來溝通。達到這兩層目標差不多離天人大同之境界不遠了。

正因為天人大同是人類整體文明進入有形宇宙、無形宇宙熙來攘往、極樂逍遙之境,所以一方面必要人類有足夠的性命、道德的修養,一方面要有進步的文化、技術的水準,所以教義規畫的大同三進程:聖凡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有其長遠深刻的意義,首先是從提昇每個人的道德、性命涵養著手,去除仇恨與暴戾之氣,高舉共生共存的大旗,然後謀求民族平等、經濟合作的公法,使一切戰爭消弭於無形,先組各洲聯邦,成立國聯盟主,等到人類生存無慮、生活安定,可以集中一切文明力量朝無形、有形宇宙進軍,朝宇宙最後真理奮進不已。

因之,從個人聖凡平等的追求到整體人類天人大同理想的達成,有一段非常長遠的歷程,筆者認為要從這個角度來認識教旨,才能明白師尊在行動綱領中特別凸顯理入、行入並進的用心,才能體會到師尊宏偉的氣魄,反對獨善其身、要為萬世開太平的胸襟。也唯有在這樣的認識下,對於目前第三天命、兩大時代使命的認識才會更圓融,不致斷章取義,流於意識型態之爭。

結論

宗教不僅是內心的事業,更是良心的事業,因為所有無形的神媒都是透過人的靈來溝通的。靈,就是人內心底處的力量。筆者認為整個教旨也應當落在每位同奮的內心底處,讓它深耕發芽,產生源頭活水的作為。

筆者認為我們應當反省,我們所有的作為是不是都符合教旨?更重要的,我們從事這些作為的動機是否禁得起教旨的檢驗?同樣是辦道渡人,可以是體天心之仁的發露,也可以是功利欲望的驅使,我們應自我判斷、自我調整,唯有真實無妄地遵循著教旨,我們的心力才能源源不絕,弘教的使命感才會甘甜無悔,如此長久發展下去,相信有一天,本教必將也有可歌可泣的使徒行傳,或是可吟可詠的高僧行誼,宗教心傳的事業才能綿延不絕,在人類的文明史上貢獻出偉大的力量。

 

註釋

註一:參考《新境界》第119頁。

註二:前一句出自《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82頁,後一句出自該書第31頁。

註三:出自《天帝教法華上乘正宗靜坐基礎教材》第51頁。

註四:出自《新境界》第6頁。

註五:同註一。

註六:出自《師語》第20頁。

註七:同前書第33頁。

註八:出自<法華上乘正宗靜坐之修證>,教訊120期。

註九:參考《新境界》第98頁,第118頁。

註十:同前書第104頁。

註十一:同前書第131頁。

註十二:聖凡大同、天人大同皆出自前書第108頁。

 

(作者:天帝教天人研究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