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序」研究

 

「中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序」研究

 

寶誥研究小組

八十六年六月十九日

 

 


  《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中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序」全文如下:

中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序

渾渾噩噩,一點分闢。無極播生,萬元始育。自子運判開鴻濛,寅會生人迄今,歷五萬餘年。孽案累積,不計春秋;殺盜淫妄,戾塞天地。 昊天震怒,故有三期之總清,亦氣運之所致也。然雖罰, 帝猶本好生之德,恐劫魔誤傷至善,是以詔令諸天應元仙聖,重入紅塵。於此龍蛇龐雜之時,何別聖與魔?何知聖尊之憐憫蒼生應元之旨?適逢清虛玄壇誥集開昌復元之書,包羅萬天,昌明聖德。蕩蕩哉玉傑之風,巍巍兮毓華之靈,山明水清之境,焉非洞玄至寶?可嘉可欽!龍華風雲,小然再相集。噫!千秋一集耳。此序

 

壹、本篇大意

  本篇序可分為五段。第一段說明宇宙的形成,從無到有的過程。第二段說明三期末劫發生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氣運,一方面是由於人類造惡作孽的結果。第三段說明諸天仙佛應元的緣由,在於挽救善良種子。第四段說明應元寶誥的彙編,在使眾生明白仙佛應元救世的慈心悲願。第五段讚揚師尊的氣節,並相勉勵。

 

貳、各段說明

 

 第一段:

渾渾噩噩,一點分闢。無極播生,萬元始育。

 

【名辭解釋】

◎渾渾噩噩-渾渾,深大貌;噩噩,嚴肅貌。四字連用為渾樸之意《辭海,頁二七四一》。此處應指天地未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一點分闢-意指由一元劃開乾坤二象的分化狀態。

◎無極-無窮、無盡、無始、無終的本然之狀,謂宇宙萬化之源(參考《辭海,頁二八四六》)。

◎播生-化生之意。

◎萬元-言萬事萬物應運創化之初始。

 

【本段大意】

  此段說明世界形成的過程。在陰陽未分以前,原是混沌的狀態。由此混沌的狀態,一分為二,判開乾坤(陰陽)兩道,然後世界上的萬物才逐漸地產生。

 

【引申說明】

  此段似在說明我們所在的這一個世界生成的過程(由第三段「自子運判開鴻濛,寅會生人迄今,歷五萬餘年」可知),然若推而廣之,則於宇宙及太陽系之形成,似亦可以說明。玆就「混沌」、「一點分闢」、「無極播生」的觀念,就目前所能理解的範圍,略作說明如下:

1、混沌¾¾

甲.就太陽系的形成而言-太陽系形成之初,原是混沌的狀態。所謂「混沌」,《新境界》說:

「任何旋和系中之水分的供應一旦枯竭而打破其旋和力之動力平衡,此旋和系之空間即被漫無規律之充盪液體所瀰漫,所謂混沌是也(第二章第一節)。」

旋和系的形成,便是由混沌逐漸演變而成,這在《新境界》有詳細的敘述。

乙.就此一世界的形成而言-根據師尊得自無形的訊息,我們所處的地球已經歷過十三次的地殼翻身,易言之,地球上的生物已經過十三次的毀滅。當一個世界毀滅之後,應該是處於渾沌的狀態,然後由此渾沌的狀態逐步形成新的世界。

2、一點分闢¾¾

甲.就宇宙的形成而言-鐳胎孕育無窮的能源,然後「一動」而形成了宇宙,如 玄穹高上帝曰:

  「能源,推動著...軌道巨輪,光明突然被凝結成極子,蘊藏著億萬太陽以及所有宇宙熱源。收之,如極子之玄,可以藏之於密;放之,如鐳電之猛,可以生萬物萬靈(天堂新認識,頁五)。」

  御清玄極大帝尊亦曰:

  「宇宙自 無生聖母孕育以來,經無數兆億年的時間,終於結成宇宙原始鐳聖胎。此時一靈光片片,隱隱生動,又再經歷無數兆億之年,轟然一響,宇宙的碎片夾著極為巨大之宇宙射線,奔向四方,藉著各種自然律,形成今日之宇宙(天堂新認識,頁六O)。」

  所謂「放之,如鐳電之猛」、「轟然一響」應即《中皇大天尊序》所說的「一點分闢」,都代表「動」的觀念。 先天無生聖母聖誥所謂:「一畫既判乾坤,三元分成否泰」及 玄穹高上帝聖誥所謂:「一劃闢鴻濛」,應該都是同樣的意義。

乙.就太陽系的形成而言-在天帝教的觀念中,鐳具有創造與調和的作用。鐳胎創造宇宙的過程,已如上述。在宇宙形成之後,還須鐳的調和,星球間才能正常運行,而維繫萬性億靈的生生不息,這在《天堂新認識》一書有詳細說明,如:

「宇宙的主宰,號召諸上靈,帶著各種使命,挾鐳以調和大乾坤。祂射出適當的鐳光,為了宇宙的幸福與和諧,不斷地努力,努力!(頁六)」

至於具體的事實,則 上帝曾經賜鐳光與各星主,以化解本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危機(參閱《天堂新認識》五二頁);又如每年巡天節期間, 上帝都會賜予太陽數(或數十)道鐳光,以調和太陽系間各星球的運行(參閱各年巡天節聖訓)。由此可知,太陽系各星球的運行,尚須鐳光的運作始能調和;然則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其須鐳光的加持,更毋庸置疑。因此,在旋和系由渾沌狀態而逐漸形成時,其間應該受到鐳的激發,此或即序中所謂「一點分闢」。

丙.就此一世界的形成而言-我們所在的地球已經歷過十三次的混沌,在由混沌而逐步形成新的世界的過程中,應該會受到鐳的加持。例如,甲戍年間(西元一九九四年)木星遭彗星撞擊,生靈毀傷不計其數,於是在乙亥年巡天節期間(西元一九九六年二月中旬), 上帝特賜鐳光五十道,以重開木星道場新運(參閱《天帝教教訊》一四五期三一頁)。木星如此,則於地球可想而知。鐳的加持激盪,大概就是「一點分闢」。

3、無極播生¾¾

  中國傳統的觀念認為,宇宙中所有一切事物,都來自於無極。所謂無極,可以《天堂新認識》中 無生聖母的詔示來說明,無生聖母詔曰:

  「...這是什麼?乃無數宇宙萬源生成之鐳胎也。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此而造化。您們世界裡每一個人與物,都是來自此處。所有金仙、活佛,亦須經過此地之鍛煉。太虛化生萬物,一而分化萬靈,宇宙雖是玄穹之地,莫不是鐳胎孕育。

這豈是個有止境之地?金光、雷光、鐳光,光芒四射,其經無可計數之光年,亦不得透出此境。哈!此處是玄之又玄,所有質能都受到禁制,所有有情無情皆歸於『一』也(天堂新認識,頁二)。」

宇宙中的萬物萬靈都源自於鐳胎的孕育,而且此處(鐳胎)沒有止境,正與「無極」的意義(萬化之源,無窮無盡)相符,因此我們可以說,無生聖宮的鐳胎就是「無極」。

  (按,和子是萬物生命及生機之源,和子的形成,必須經過無生聖宮與鐳都二個階段的運化,方才完成,這點可以補充說明「無極播生」的觀念,請參閱《第二期師資班高教班聖訓錄》,頁一九八。)

 

 第二段:

自子運判開鴻濛,寅會生人迄今,歷五萬餘年。孽案累積,不計春秋;殺盜淫妄,戾塞天地。 昊天震怒,故有三期之總清,亦氣運之所致也。

 

【名辭解釋】

◎鴻濛-指世界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春秋-歲時也《辭海,頁二一三九》。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故常以春、秋或春秋比喻一年。

◎殺盜淫妄-由於人類競逐財色權勢(見《小引》),因而有殺盜淫妄諸惡行,由此而造下各種惡業。按,佛教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為五惡《佛學大辭典,頁五五九》。

◎戾-乖背也,虐也,罪也《辭海》。這裡是指由殺盜淫妄所產生的凶暴之氣。

◎昊天-指 上帝。

◎氣運-氣數與運會隨自然推移者。

 

【本段大意】

  本段說明三期末劫的發生,一方面由於氣運,一方面是由於人類造惡作孽的結果。

  自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生人以來,共經歷五萬餘年的時間。在這五萬多年的歷史中,由於人類爭逐財色權勢,而有殺盜淫妄諸惡行,由此造下無邊罪孽,遂使戾氣充塞天地之間。 上帝震怒,因而有三期末劫的總清算。從無形中來看,這也是氣運使然。

 

【引申說明】

  根據邵康節先生的說法,「天地屬于氣天,有陰陽,有變化,有終始。天地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終始,猶如佛經所言成住壞空之劫。天地這一終始謂之『一元』,一元分為十二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名,每會計一萬零八百年。天開於子而沒於戌,地闢於丑而沒於酉,人生於寅而沒於申,亥會混沌,子會復又開天,如此循環不已。..子為開物之始,午為閉物之始,午會以前,自無入有;午會以後,自有入無,所以午會是一元中極大的關鍵,而午會亦是氣數極大的變化,地球文明的創造盡在午會之中。...據此推算,人類社會現今正值午未交替,陽極陰生,氣數進入閉物之運,正是中國近貳百年來天道上所謂三期末劫的時候,也是耶、回兩教所謂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時期(節錄自天帝教教綱附錄《為什麼要在地球上復興先天天帝教》)。」人生於寅會,迄今(午未之交)共經歷過五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所以說「歷五萬餘年」。午會在氣運上為閉物之始,因此說是「亦氣運之所致也」。

  然而氣運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於人類造惡作孽,暴戾之氣充塞天地之間所造成。蓋以人生天地之間,實與天地氣相通,互相感應,所謂「人在宇宙中,宇宙在人中。」人的善惡會影響天地,故人為善則光昭日月,為惡則戾塞天地,由此而產生禍福報應。因此所謂「氣運」與「人為」二者之間,事實上乃互為因果,為一體之兩面。

 

 第三段:

然雖罰, 帝猶本好生之德,恐劫魔誤傷至善,是以詔令諸天應元仙聖,重入紅塵。

 

【名辭解釋】

◎劫魔-行劫的工作是由魔王負責執行,故曰劫魔。

◎至善-謂善良種子。

 

【本段大意】

  劫魔雖奉命行劫,但在行劫過程中,難免誤傷至善之人,因此 
上帝特令諸天仙聖下凡救劫,此即諸天仙佛應元的緣由。

 

【引申說明】

  易經繫辭傳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德教主普濟渡人廿字真經》亦曰:「天地大德,是曰生生(告誡文)」、「當知天地,覆載廣博,生我養我,慈恩無邊。」可見生養萬物乃是天地的大德行,而這種德行,則來自於 上帝的賜予。因為各星球的生物,都必須仰賴太陽供給能源,才能生存,而宇宙中所有太陽系的能源,都來自於
 上帝,這在《新境界》有詳細說明:

  「上帝為維持宇宙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具有無窮盡之能,施予各太陽系熱能與光,藉之維繫全宇宙和子-性靈之生生不息(第一部緒論)。」

上帝施予各太陽系熱能的目的,便是為了維繫全宇宙性靈的生生不息,因此我們可以說「 上帝有好生之德」。

  今日本地球遭逢三期末劫,雖說劫由天降,其實乃人的戾氣感召而來。並且行劫只是一種手段,旨在殺一儆百,勸善懲惡,因此行劫的目的反過來說還是為了救劫。所以劫魔雖自天而降,並無礙於 上天的「好生之德」。

  在魔王行劫的同時, 上帝又派了另一批仙佛下來救劫。師尊曾說:「天上分為二班人馬,一班人馬行劫,一班人馬救劫,都向 上帝負責,這就是應元組織(民國八十年十月三十日在天人研究學院講)。」這種道劫並降的意義,呂祖曾經說明如下:

  「道劫之所以並降, 上帝妙用大哉!劫驚愚頑,期其心歸善,以達賢關;道渡群真,期其心歸理,以造聖域。嗟乎,
 上帝妙用正其宏慈耳。(呂祖著《中庸淺言新註》自序」)

可見行劫與救劫的目的,都是在喚醒人心,使歸於正道。

 

 第四段:

於此龍蛇龐雜之時,何別聖與魔?何知聖尊之憐憫蒼生應元之旨?適逢清虛玄壇誥集開昌復元之書,包羅萬天,昌明聖德。

 

【名辭解釋】

◎龍蛇龐雜-俗作龍蛇混雜,喻賢愚相雜或良莠不齊也《辭海,頁五一四六》。

◎誥集-誥者,告也,上告下曰誥;又,告誡之文、命官或封贈之辭亦曰誥《辭海》。應元寶誥乃奉 上帝御命編集,故曰誥集。

◎開昌復元-「開昌」者,廣開教化、昌盛氣運也;「復元」者,乃使民風復古,扭乾轉坤之謂。

◎昌明聖德-「昌明」者,昌盛發明也。應元寶誥的誥文中,記載了諸天仙佛的慈心悲願,可以為諸仙眾聖普揚教化,故云「昌明聖德」。

  (按,誥集、開昌復元、昌明聖德等辭,除了意指應元寶誥之外,應該也可以用於《小引》所列十類五十八目)

 

【本段大意】

  在此龍蛇混雜之時,聖魔並降,人間何能分別?又何能明白仙佛聖尊悲憐蒼生、應元救世的苦心?應元寶誥的彙編,正可使世人明白聖與魔的分別,以及仙佛應元的苦心。此段與 玄穹高上帝序「而諸天之慈憫蒼生,劫黎何知?幸有清虛玄壇,建乎雲間;..大成三期匯宗,述諸聖列佛悲憐沙生之宏願,賢迷可悟,婦孺可達。」意義相同,請參閱。

 

 第五段:

蕩蕩哉玉傑之風,巍巍兮毓華之靈,山明水清之境,焉非洞玄至寶?可嘉可欽!龍華風雲,小然再相集。噫!千秋一集耳。此序

 

【名辭解釋】

◎蕩蕩-廣遠也。

◎玉傑-應是指師尊。「玉」是指師尊的字「玉階」,「傑」是師尊的道名「傑修」。師尊小名滿寶,學名鼎年,字玉階,道名有二,濟祖賜曰傑修,蕭教主賜曰極初。道號涵靜老人,又號三不老人。寶誥中有滿、鼎、玉、傑、修、極、初、涵、靜等字的誥文,常與師尊有關。

◎巍巍-高大貌。

◎毓華-應是指華山。

◎山明水清之境-指華山白雲峰下大上方。

◎洞玄至寶-應是指應元寶誥。應元寶誥的內容包羅萬象,廣博淵洪,從玆可以洞悉宇宙玄理,故曰「洞玄至寶」。

◎千秋一集-這句可能是說,三期末劫的一切,都在這一本寶誥之中;也可能是說,相晤暢談之日,距今雖有千秋之遙,然在無形中看來,亦不過一瞬耳。(這兩種解釋何者正確,請仙佛明示)

 

【本段大意】

  此段讚揚師尊的氣節,及其編撰應元寶誥的意義,並相期在三期結束後,於龍華會中相晤暢談。

 

參、精神內涵

 

  末劫之來,乃人類造惡作孽累積而成。惟 天有好生之德,即使人類已違反 上帝真道,自尋毀滅,然上天不忍不教而誅,於是謫降諸仙眾聖,下凡救劫,一則防止劫魔殺戮過度,一則教化群迷,使人心歸善。由此可見 上天生生之德。

 

肆、問題與研究

 

1.無極如何播生?如何化生萬物?現代科學家認為宇宙萬物都是自然產生的,《新境界》也持同樣看法,但是應元寶誥似與古代哲學觀念同樣認為宇宙萬物的產生,有神的力量參與其中,這兩種說法有無矛盾之處?

2.按照邵康節先生的說法,一個世界的終始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我們所在的這一世界自有人類以來,不過五萬餘年,但是今天的考古學家已經發現幾百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這中間是否有矛盾存在?

3.人類造惡,如何產生戾氣?試與新境界、天人日誦大同真經配合思考。

4.何以三期末劫能發生總清的作用?

 

伍、參考資料

 

1.新境界,第一部緒論、第二章第一節。

2.天堂新認識,頁二、五、五二、六0。

3.天帝教教綱附錄-為什麼要在地球上復興先天天帝教。

4.第二期師資班高教班聖訓錄,頁一九八。

5.天帝教教訊,一四五期,頁三一。

6.現代科學家對於宇宙起源的看法,請參閱《牛頓雜誌》第一六三期,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出版。

 
7.現代考古學家對於人類發展的歷史的看法,請參閱《生而為人-從演化舞台中走來》(瑪麗葛瑞賓、約翰葛瑞賓著,陳瑞清譯,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人類傳奇》(理察‧李基著,楊玉齡譯,天下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