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氣相融
王光我
曾任極院督理院副主任本師世尊侍從長
緣 起
民國八十三年三月,我奉召在清虛妙境接受本師世尊親身檢驗的天人炁功實作測試。事畢之後,我趁機請示師尊:「除了熱準、信心等,感應及接轉無形能量的因素之外,天人炁功在施療中,啟動療效的關鍵條件是甚麼?」老人家瞭解我的意思之後,莞爾一笑,伸出右手,以他慣用的手勢,在空中點了一下然後說出了四個字:「炁氣相融」。
當年本師世尊這一項「炁氣相融」的提示,道出了我們一般同奮在炁療服務中,最不容易做到,甚至是根本尚未理解的境界;天帝教同奮,當然知道炁與氣的分別,也知道炁、氣之間,必有其相互涵容應化的層面,然而這個「炁氣相融」的境界如何到達?師尊在靜坐班上課時為甚麼沒講?
境界與功夫是相對應的
八年前,我任職本師世尊侍從長時,奉命研發「廿字氣功」,由於求功心切,曾貿然的向師尊求教「廿字氣功從有為法進入無為境界的要領?」師尊當時告誡我:「境界與功夫是相對應的,現在你氣功的功夫還沒到,我不能講,講了反而會害你。」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教內也有資深同奮向我建議,希望我以侍從長與師尊的關係,請求師尊開辦炁功特訓班,多傳一些天人炁功心法,以解決我們在炁療過程中,經常遭遇到的無力感。那時我的確因為心有同感,所以毫不考慮的答應向師尊稟報,結果是師尊嘆了一口氣,然後淡淡的回答我:「還早啊!」當時我內心有些疑惑,在我們心目中,一向急於造就人間仙佛的師尊,為甚麼會這麼說?
天人炁功憑甚麼
一出手就有效
師尊證道後的這幾年,鐳力阿道場辦了很多訓練班,在討論天人炁功時,我發現,有許多早期同奮依然抱持著「天人炁功是本師世尊所賜,所以不必再練習就能用」的心態。我認為這種缺乏實修的倖進觀念,會使得我們天人炁功的功力停滯不前。它不但扭曲師尊當年傳法時,為了鼓勵我們勇於救人,而說「天人炁功傳給你,你就有了」、「一出手就有效」、「治一個好一個」這些話的本意;也抹煞了師尊當年在課堂上一再高聲疾呼「勤修五門功課,培養天地正氣」的用心。師尊當年說這些話都是對能夠「勤修五門功課、有了足夠的熱準與信心」的同奮而說的。也就是說,同奮們果真在百曰築基之中,每日勤修五門功課、熱準足夠、信心充足之後,當然一受領了天人炁功的法器,就能「一出手就有效」。但是,如果沒有真修實煉,熱準不夠、信心不足呢?普天之下真有不勞而獲的功夫嗎?十幾年來,正宗靜坐班結業的人數將近二萬人,真正能夠持續精進,不斷為人炁療服務的人,只佔極少數的比例,原因是甚麼?
我記得師尊是在民國八十年間,開始提醒我們:「今後在受領了金光、金針等法器之後,除了緊急救人之外,要經過一百天(或四十九天)的鍛煉之後,才能使用」的規定。當時我兼任師尊靜坐課程助教,下課後我向師尊請示這個規定的原因?師尊說:「大地的劫氣愈來愈重了,同奮們要先能保護自己,才好救人啊!」現在回想師尊當年的用意,是不是老人家也發現了同奮們過於依賴無形,不自求精進的僥倖心態,而亟欲為我們解危脫困?
天人炁功是師尊傳給我們自救救人的法門中,最殊勝、最實用、也是最能顯化的功夫,但是有的同奮不敢出手,有的同奮出手沒效,有的同奮怕弄巧成拙,有的會疑神疑鬼,有的喜歡裝玄弄虛,有的故意沾染攀緣,有的誤解陰陽,有的妄言因果,這些問題的共同背景是甚麼?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真實」。因為不真實,所以「無功」,因為不真實,所以「有妄」。不真的原因就是平時沒有按照師尊教的方法,去真修實煉,施療時不能真正進入師尊所說的「炁氣相融」的境界所致。
進入炁氣相融狀態的條件
我很遺憾,當年沒有進一步向師尊請示進入「炁氣相融」境界的過程與覺受。當然即使我問了,可能基於程度的問題,師尊也不會答覆。如今事隔多年,師尊已經位證無形,我們是否就此擱置對「炁氣相融」這一境界的理解?
我始終無法忘懷師尊當年告誡我「境界與功夫是相對應的」這句話時的表情。我也記得師尊在向我說完「炁氣相融」這四個字之後,曾經接著說了一句:「有些問題,你們沒有問,我也不講,你們自己問了,我才能說」時,那份深切期望的語意。師尊證道後,我一直希望能夠印證「炁氣相融」這句話的實質境界。幾年來,我用心探討每一次炁療的經驗,結合以前的心得整理出一部份資料,希望對有心於炁療實務的同奮有所幫助。
「炁氣相融」的境界,是一個可以實質感受到的真實狀態。但是要進入這個狀態,至少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足夠的熱準,二、充份的心力,三、正確的覺知。
炁氣相融的第一個條件:足夠的熱準
「熱準」這個最早出現在天帝教教義裡面的專有名詞,用在人的身上,就是「精、氣、神」能量的總稱。人的熱準的高低,由「精的純度、氣的密度、神的準度」這三個因素所決定。我們在靜坐班課程中,對於精、氣、神這三個要素,已經有很詳盡的解說,我想不必再贅言。我之所以提出「純度、密度、準度」的說法,只是想藉由這三個物理學上的名詞,分別將精、氣、神的性向做更具體的表達。以方便大家對人身熱準的定義,有一個更明確的概念。
執行炁療服務時,施療者本身熱準的高低,與其所能發揮的「感應及接轉無形能量」的性能成正比,但是「性能」並不是決定「功能」的唯一條件。
炁氣相融的第二個條件:充份的心力
進入「炁氣相融」狀態的第二個條件是「心力」,我們儘管在平日的實修中,鍛煉出了充份的熱準,可以感應與接轉無形能量。但是在臨場之際,如果沒有將「心力」充份的發揮出來,則施療者在天人交感的過程中,充其量只是一個性能良好的導體而已,導體不能自行產生功能。炁療功能要想完全發揮出來,還有賴於施診者心力的充分應用,這也就是師尊在課堂上提醒我們:「就算是拼了命,奮不顧身,也要救人的決心」的意思。心力如同電壓一般,如果沒有發揮出來,則炁療的功能僅止於表面的效應、缺乏動力、沒有深度,無法深入,不能持久。
心力包恬一切由於信心、慈心、耐心所凝聚而成的力量。我們用甚麼來掌握它、發揮它呢?用「廿字真言」的力量。廿字真言是全方位的宇宙總咒,具有深入並引動宇宙精神能量的作用。師尊要求我們在炁療中,要全程默念廿字真言,用意不止在於藉它維持正念,建立及維持無形能量傳輸的管道,更在藉由心力的運用,深入精神能量的高級次元。如果我們在炁療時投入的心情不夠真切,不夠專注,則引動的精神能量亦必有限。所以我們常說,炁療功能之所以不足,大多是因為「心力沒有充份發揮出來」的緣故。
「發揮心力」與「維持熱準」,在炁療的功能上,有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不能兩全,則難以進入「炁氣相融」的境界,療效亦不圓滿。這些共識大家都有,但是根據臨場經驗,我認為還要充份認知並且掌握第三個條件,才能真正進入「炁氣相融」的狀態。
炁氣相融的第三個條件:正確的覺知
這個第三個條件,是指對受診者身上,原本虛弱或偏差的氣質或氣密,在經過無形的加持調整之後,漸漸轉化提昇,達到與無形精神能量,相互感應狀態的認知與掌握;也就是要能正確掌握並維持可以進行天人之間,「調靈調體」狀態的感覺。當然,只要自己的「熱準足夠、心力發起」,在接轉無形能量之際,施診者本身大多沒有「炁氣相融」的問題,「炁氣相融」的問題,通常出現在施診者與受診者的共同關係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和力」的精誠感應問題。
大部份經常實施炁療服務的同奮,都有一個共同的體認;就是剛開始為受診者炁療之初,氣從對方頭上引進去時,有的如同提著熱水倒向深井一般,不但是有去無回,簡直是供不應求。有的則像是撞到冰山一般,打不進去。放在病人頭上的手,感覺空空的,毫無感應。這時候最需要的是信心與耐心,慢慢的,病人的氣調和了,「氣能」從病人的身上生起來了,逐漸充滿全身,再從頭頂昇起,與施診者手上的氣,相感相應,似乎有一股氣在受診者的頭上與施診者的手掌之間鼓脹著。這個狀態只是無形天醫進行「調靈調體」前,完成「調氣」階段的徵兆,其正的「調靈調體」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可是有人認為這是無形天醫來接班了,於是趕快收手,接下來的事就丟給天醫,他不管了。也有人以為這是病人身上的濁氣從頭頂冒出來了,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做法都會使得天醫的調理,因為缺乏中間的媒介,而為之中斷,乃至無功而退。而受苦的卻是病人。
那麼怎麼才能從這種氣感的狀態中進入「炁氣相融」的境界呢?就是師尊講的「勇往直前」。這時候不能收手,要繼續照金光、打金針,照到施診者的手掌與受診者頭頂之間,氣的鼓脹的感覺沒有了,炁氣完全相融了,分不出彼此了,合而為一了,這才開始進入「炁氣相融」的境界,也就是說,炁療的調靈調體的功能,從這時候才真正開始。而前面的所謂「灌水、撞山、鼓氣」等覺知狀態,都只是炁療工作的調氣階段而已。換句話說,我們到了這個時候,才能收起放在病人頭頂上以及性竅上的雙手,改而進行以任督二脈為主軸的第二程序及其以後的進度。
進入炁氣相融狀態的意義
所以說「維持充份熱準、發揮高度心力、掌握正確覺知」這三個使得我們能夠進入「炁氣相融」狀態的作為,在整個炁療「調靈調體」的過程中,只完成了「調氣」的階段而已。但這卻是我們做好炁療工作最主要的關鍵。「調氣」之後的無形作業情形,不是我們的修行程度所能覺知,但我們確信在這之後的一切調理,都以此作為基礎。
認清我們在炁療中的角色
雖然「炁氣相融」 的境界是一個實質上可以真正感受得到的狀態,但是我們要認清,在整個天人交感的炁療過程中,我們扮演的只是媒介,不是天醫,這個角色不能混淆,更不能僭越。炁療時我們儘可能的進入「炁氣相融」的狀態,並且在全程中努力的維持之,以為天醫的療理架構最佳的接轉管道,這是本分。如果在炁療中感受到從病體上反射出來的「冷、熱、刺、麻、燥、粘、軟、硬」等感覺,甚至有的可以查覺到病人心識意念的反射或投影等狀況,這些都是自然感應現象,不可執為神通,而自認為高人一等。有正念的炁療人員在感受到這些情況時,會據此盡力做好天人之間的媒介工作,以使天醫的調理更為得力,但是絕對不會自打妄想,以為能夠通神,而對受診者妄下斷言,亂解因果,誤導正見。
對隔空冶痛准有的認識
最近,我們經常接觸到一個時髦的問題:天帝教的天人炁功能不能「隔空治療」?正確的說法是,天帝教有隔空治療,但不屬於天人炁功的範圍。天帝教的隔空治療是「誦誥唸經迴向」,這個方法是師尊傳下來的,可以消清冤孽債,普渡早超生,可以轉化眾生的業力,可以化延世間的劫氣,比炁療的功效更大、更廣。但是師尊沒有教我們用天人炁功的方法去為人做隔空治療。師尊在世的時候,時常接到有人向他緊急求救的案子,師尊都是接見當事人,親自療理,或指派同奮前往救治。就天人炁功的功法而言,沒有所謂隔空治療之說。
民國七十七年,師尊煉就鐳炁真身之後,有一位隨同護關的老同奮,妄圖為人隔空治療,結果業報來了,自己受不了,跑進「無為居」向師尊求救,師尊一面斥責他,一方面拿起水杯,為他化甘露水施治,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等同奮,切切不可妄為。
資深同奮或許還記得,師尊、師母確實有過幾次為同奮處理緊急性命問題的事實,但是我們不可誤以為老人家用的是天人炁功,老人家當時用的是功德法施,不是天人炁功,不可誤攀。坊間學習法術的人都知道,用法術為人消災解厄,要用自己的「功、德、福、壽」去折抵。所以正派學人,莫不戰戰兢兢,不敢輕易示人,因為功德高超的人,還有吉神相護,可以轉化昇華。那些功德不足的人,想要擅權施法,只有拿「福德壽命」去交換了。同奮們千萬不可誤將天人炁功當做法術來用,而強行逾境闖關,否則等到功德抵盡之後,會有嚴重的後果。
師尊在創教初期,曾經多次對熱心炁療的人,慨允加派「診療童子」以助其功,對炁療工作確有幫助。但我們要知道,施診是天醫的職責,「診療童子」名為童子,當有他一定的權限,無法取代天醫的職責,更不能違反天律,擅行「隔空治療」。這樣做,違反師尊的本意,會自誤,也會誤人。
結 語
的確「境界與功夫是相對應的」,天人炁功在施療時所能感應的無形調理程度,是隨著同奮修行的熱準和心力而決定的。自助才能獲得天助,在炁療的世界裡,只要按照師尊所教的方法和程序去做,一定會有感應,這當中沒有僥倖,更不能逞強妄為。除非真修實煉,否則,在臨場時,即使知道病灶的部位,記得施療的要領,曉得從哪裡補強,功夫不夠,也只是依樣劃葫,沒有實效,因為炁氣不能相融,炁療功能無從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