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生死輪迴之心得報告
張敏牽
有關應元組織系統中的緣人,當瀕死時應:保持平常心,維持身、心和諧,則和子電子體所產生的相斥作用,將不致於造成我們心理、心靈過度焦慮與慌恐,若產生焦慮、慌恐的現象,將造成向外發散的電力頻頻中斷,而無法順利與原靈
、護法神、甚至高級神媒親和或合體(和子引合和子)。一旦進入真正死亡狀態,除須警悟自己死亡的事實,仍須以正念護持本心,持誦真經、真言,不執著生前一切,才能與前來接引的原靈、護法神形成良好的親和力關係,可避免受到內在幻境的影響,可以及早解除此一「靈性意識停滯」狀態。至於該緣人家屬與親人於緣人生命終結之前後一段期間,仍應與非應元組織系統之人的家屬與親人一樣,於該緣人在臨終剎那至百日內,為其虔誠祈福或發願功德迴向,與該緣人和子產生親和力的共鳴,此一感應力會經由原靈或護法神的從旁協助,適時轉換成有助於增加該緣人和子內在福澤與功德能量,或轉換為具有強化該緣人和子內「魂識」部分的悟性或「靈覺」部分原有清明意識的能量,使得該緣人和子能即時以清醒的意識面對下一階段抉擇。
看到這邊,有一個很大很大感觸,一個緣人和子活在世上或肉體已經死亡,最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強化和子內X元素屬「悟性」部份的功能(教義第五十二頁:X原素中有氣等之混合素且易執著—故有癡性),使X元素清明,提昇和能能階,否則就認假為真了,如蕭師公(蕭教主)所言:愈迷則愈夢,愈夢則愈不覺,愈不覺則愈陷於輪迴之苦海,而不得解脫。
那如何使自己的X元素清明,在我認為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行為合乎廿字真言淺釋的內容,因為萬法惟心所造,心力無限大,我們從「易經」的觀點來探討力行人生守則廿字真言,可以更明確。易經是一套以德性為主的天道思想,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人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就是修德以配天地,則可明天人合一之道,則可精神不死,而與天地共始終。梁啟超梁任公說:「學易的人,最要緊的卻在一個悔字,悔必思變,變則通,通則久。故雖遇凶咎,結果可以無咎。所以孔子日假年學易,可以無大過。」
廿字真言與三易理
易經中有「變易」、「不易」和「簡易」三種涵義。
一、變易:宇宙萬物,時時刻刻瞬息萬變,人事物也是如此,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說道在文字語言之外,不在文字語言的當中,道無所不在,所謂「道法自然」,金剛經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古人云:「道難說,須當自悟」,如何自悟?就是以廿字真言自我反省。有一篇聖訓:「萬物之養育由天地正氣供應,亦即所謂『
道』也!道生萬物,育化陰陽」,人有正氣,才能頂天立地,如何培養正氣?即以廿字自反是也。就能如唸字真經所言:滌塵見性、日月光明,浩然正氣、沖塞太虛。
二、不易:「變化不息的大宇宙,卻具備法則性,井然有序,循環不已,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小宇宙的人的命運,也同樣具有法則性。」我認為這「不易」,就是真理不變的意思、 師尊對廿字真言淺釋的內容、就是不變的法則性,就是宇宙真理。師尊說:「人如果能夠信守廿字真言,盡了人道,就可以在人曹立根,然後我們要回到 上帝的身邊,安身立命在 上帝的身邊,這是天帝教同奮信仰的最高境界」。
三、簡易:由於前面「不易」的法則性,我們就能了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小宇宙人的動向,也能夠預知規範。我個人認為「簡易」就是因果律,「作善降祥」是天經地義的事,道理很簡單,只是我們沒去明白。易經教人修德遠禍,就是能以廿字真言淺釋的內容去做,非但可寡過,趨吉避凶,逢凶化吉,正氣充足,邪魔自然遠避,「三界侍衛」,亦可知幾如神,例如一位看起來,很沒修養的人,對我們說了一些很不好聽的話,或只是一些戲言,如果我們懂得以廿字真言淺釋的內容自反,以合天理之要求,我們就能聽到天籟,天籟除了我們內心安祥自在和靈感之外,也會透過別人之口說出來,且真的是比卜卦更精確,如一語驚醒夢中人,又比如說:看到電視一段畫面,聽到收音機或錄音帶一段話,看到報章的某篇文章或又突然想起要看那一本書,或隨手抽一書,隨意打開某一頁,都有很大的啟發,所謂「誠則靈」,也許您也有這樣的經驗吧!一個人若懂得自反、在空間(環境)和時間,都能在適當的位置,知所進退,知道自己是否當位,對人事物能採中庸態度,不偏不激,陰陽剛柔並濟,就能萬物和諧,例如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謹言慎行便是一例。又如有一偈:「向前走三步,向後退三步,仔細想一想,如意又吉祥」,因為錯誤就是煩惱,若我說錯一句話或做錯一件事,都會招來煩惱,所以我們覺得束縛痛苦或安祥自在,這都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源於我們的觀念,說的話,做的事,是不是正確?也就是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是否合乎廿字真言的規範?是損人還是利人?因此要不斷的以廿字真言淺釋的內容自反,不斷的修正,使自己的思想行為合乎天理之要求,所謂「聖人怕因,凡人怕果」。
陰陽不測.君子不卜
我們再從易經的六十四卦來說明廿字真言的重要性,易經雖有六十四卦,但易經也說:「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曰:「神無方,易無體」,既不可測,又本無方,如何占卜?所以孔子要說:「不占而已」了,佛家也謂「萬法歸一」、「萬法惟心造」,所有有情無情皆歸於「一」也,此六十四卦可用廿字真言來圓滿,例如沒有所謂成功或失敗,只要人類心裡感應得其和,就是圓滿,大家團結群策群力,完成一件事,若失敗了,共同承擔、檢討缺失下次改進,若成功了,大家共同分享,這就是圓滿,所以師尊說:「去私心、存天理」、「凡心死、道心生」,王陽明先生說:「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此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因此,一位有德性的人,這六十四卦對他而言,已起不了作用了,即是「君子不卜」(這就是易經的真精神),因為有空間的不同和時間的變化,所以有時缺點也能變成價值,這六十四卦,也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所以遇困境要懂得去化,所以成就了許多尊者、禪師、聖僧、偉人。如何化?就是以廿字真言自問,而不是問別人,就能境由心轉,而非心隨境轉,事情由繁變簡,就是提昇我們內心的生活品質,所謂「凡事感恩」、「上天加福是逆著來的」,廣欽老和尚也說:「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內心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佛經上說:「心能轉物則同如來」,了解定數就能化,就是先認命再造命,才能再創高峰。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就是了解自己的缺點是什麼?優點是什麼?看重自己擁有的長處,不在短處怨天尤人,發揮己所長,貢獻大家,例如一塊大翡翠的玉,內有綠、紅、黑各色,是最沒有價值的翡翠,但化成翡翠西瓜,就是化腐朽為神奇,我所要強調的就是了解易經之後,要會這個「化」字,能以廿字真言自反自問,而不問別人,就能「化」。例如一個人不要怕痛苦,那個偉人沒有痛苦的經歷,就是經歷比別人更多的痛苦,才更顯得偉大,所謂「煩惱生智慧」、「煩惱即菩提」,就是懂得「化」,若不懂的化,煩惱就是無明,煩惱不除,正念就無法出來。王陽明先生說:「人須在事上磨鍊,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動,動亦定。」又如我們吃一串葡萄,從最大的一顆先吃,以此類推,吃到最後一顆,還是最大的;若從最小的先吃,永遠吃小的葡萄,葡萄本身沒變,只是我們的心改變了,是一體的兩面。「因」與「果」如影隨形,一步一個腳印,算命之所以能未卜先知,因看到之前已種下因(種子),必然會有後來的果,事情發展的軌跡是不變的,看我們是要朝什麼方向走,要懂得策略規畫(廿字自反)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例如一個好吃懶做的人,怎可能勤儉致富。命理學從易經觀點看,沒什麼歹命或好命,要會化,引導人積極、樂觀、奮鬥,所謂「好命沒修也會變歹命;若歹命但懂得修也會變好命」。
心存濟世即是佛心
「天語傳真」這本聖訓於民國七十三年王總天君與無始古佛均有降示關於廿字真言的聖訓,王總天君云:「廿字一字一字的奉行即是現世佛,心存濟世即是佛心,所行救世即是佛行,聖佛至為近,身、心行皆得,非遙遙遠遠也!」又云
:「平時以廿字做為生活規範,當可成就現世佛屆時方信吾所言不謬也!」無始古佛云:「世界上五大宗教(儒、道、釋、耶、回),自奉 上帝之命,下凡救世救人,無不以勸人向善,開拓精神領域,擴大心胸,袪除人類凶暴作惡心性,然終不能達到人類永久和平的目的。仔細觀察研究,得知各大宗教,都沒有一部完整無懈可擊的教義,作為傳佈真道的基本觀念,故易為時代所淘汰,更不為高度科技時代所接受,乃為必然矣!」又「惟天帝教於亂世興起,負起救劫化劫的神聖使命,更匯合了五教教義精華所創之『廿字真言』為人類日常生活修行指標,更擁有亙古不變的宇宙法則—天帝教教義,不僅闡明了宇宙大道,更直接指引人類了解精神生命的寶貴,鼓勵人們積極向上奮鬥,邁向大宇宙,大空間的永生領域,為前各大宗教所未有」。「發揚 上帝真道無他,『廿字真言』即可涵蓋一切,缺一不可。況已蒙 上帝頒令通曉十方三界,為宇宙間各有生靈星球間一致奉行總咒。廿字真言的傳佈日久即能達到匡正人心的效果」。「是導引世人了解上帝真道的必要階梯。」
現在我來舉一個有關「因果」的真實例子,我們社會現在很流行看一些有關前世今生,或探討生死輪迴與靈魂的書,我前一陣子聽過張佳珍教授的演講,她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她說:我們這一生的命,其實都設定好了,有如電腦程式,事先已設定,雖然如此但也不是說不可變,例如有一年青人和其父,關係處的很不好,後來父親年紀大了,就把父親送進養老院,很少去探望其父,有一天心血來潮似有什麼重大事情要發生,必須去看其父,當他到達病房時,果然情況很糟,發現父親床上輸送空氣的管子沒接好,這情況給他出了一個難題,心想是否把護士找來把管子接好,還是當做沒看到,猶豫了一下,還是叫護士進來,救了其父一命,過了九年之後,這年青人二十九歲,有一次騎腳踏車和卡車相撞,大腿骨折,沒有生命危險,偶而在四十歲時,有機會被催眠,回到兩世之間,才知這兩件事有關聯,他說未出生前就設定好了,命運劇本寫得清清楚楚,守著父親生命危險是重大考試,他們父子關係處不好已累積好幾世,若原諒他父親,車禍就不會被撞死,原本程式計劃他態度應不會改變,但他卻通過了,命運不再符合計劃了,所以程式雖已設定好,但非按照這程式執行,有如師尊所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命運劇本,命變好變壞,其實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造命。
首席督統鐳力前鋒有一篇聖訓:「一個有災難的人,最重要的轉機,不在於行為上的虛偽善行,而在於內心是否能夠確確實實做好反省懺悔,這種由內而外的徹底自潔,才是免禍避劫的根本法則。」這段話我們可從電視上的許多連續劇,得到印證,做為借鏡。為什麼好人最後都能出頭天,這些演好人的男、女主角,只要在思想和行為,合乎廿字真言的要求,都有好的結局,若主角思想與行為不合乎廿字真言,也成為亂源之一,則互為因果,惡性循環不已。「要知前生看今生受,要知往看今生做」。
放下小我自然登真
說了以上這麼多這麼多,總而言之,就是把五門功課做好,師尊說:「勤做五門功課,可以突破因果業緣;勤做五門功課,無形中就是修性命雙修之功夫。」又說:「要做五門基本功課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出發點,同奮們必須明瞭其秘訣,就是大家要首先發揚『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的精神,凡事切不可先為自己打算,最後無形中自然會為我們同奮打算。」這一段話,我有很深的感觸—就是「真的」不為自己打算,才是「真的」為自己打算;「真的」不求個人福報,才是「真的」得到福報。這就要看「真誠」的程度多少了。可以說是一半為自己,一半為眾生,也可以說是已無人我之分了。例如:我們誦誥,一方面消眾生的業,一方面也能消自己的業。又如為何要修封靈?是為了救劫救人,但卻也救了自己,若在修煉急頓法門的過程中,忘了急頓法門是為救劫而準備,便易迷失自己產生偏差,也就無法成就自己了。也就是說,發心重在我空,破我相,不是為了成仙成佛才去渡人,是為了眾生好,才去渡眾生,例如:渡人有沒有功德?有。但有人認為所有的眾生,都是自己的兄弟姊妹,渡化有緣人是自己應該盡的本分,沒有什麼功德可言,也因他有這顆真誠的心,不言成仙佛,而自然成就自己。如師尊所言:「放下小我,自然登真」。若執念功德反使自己不得清靜,心中就無法破我執,無法空空洞洞。
自拔罪孽,同登大道
另外,又如「新境界」向自己奮鬥這一文中有「必須先求自身之生存,再求大眾之生存」,我用「
新境界」內的一句話來闡釋,就是「生前不修,逝後即無能為力」。為什麼?因為人身難得,要鍛鍊精氣神三寶創造新生命,培養封靈救劫進而斷生死。所以要效法軒轅黃帝之精神,且戰(兼善天下-正己化人)且學仙(獨善其身-鍛鍊精氣神)。師尊也說:「帝教五門基本功課已包含了『養生保命』在內,只是宗教上談養生,還有先天業緣因果關係在其中,會阻礙你不能去養生保命,只要靜坐班同奮天天做五門功課,自然可以解開先天業緣因果關係。」八十五年六月也有一篇聖訓:「人命受之於天,受業力牽扯,受五行限制,惟有行善佈德,積功累德,才能開創新運。」
「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有同奮解釋的很不合邏輯,認為自我反省是為自己好,他不為自己打算,所以不用自我反省,只要誦誥即可,焉知真的為眾生打算,自己就要先待人處世合乎廿字真言規範,才能以德服人,才能正己化人,渡化人心,「劫由人造,端在人心」。若不斷的造劫,永遠也化不了劫。
師尊曾告訴我們,如何達到人間仙佛的境界?就是「清心寡欲」、「喜、恕、哀、樂,過即不留」,凡事適可而止,隨遇而安,每日不斷奮鬥修持五門基本功課便是。師尊也告訴大家,如果只知道此一原理和方法,卻還不肯上進勤修,向自己奮鬥、努力用功苦煉,此生只有天天衰老直到死亡,如此而已,所以,我覺得人與人爭,將永無了期,只有向自己奮鬥,掙脫人類本身電子之影響,向自然奮鬥,小至生活環境整潔,向天奮鬥,求生命之不滅,免輪迴之苦,自拔罪孽,才是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