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發展理論之比較
黃普墾
中興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
碩士.現任研究助理
定 義
「人格」是一常用的字眼,在心理學的範圍裏,何謂人格至今尚無一絕對或為大家公認的操作型定義。一般概括的定義為:個人在對情境做反應時所表達出之結構性質與動態性質。而人格發展,仍是指一個人的人格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質與量的變化,而達到成熟的階段。個人之人格發展正常者得產生適應之結果,若不適應則產生缺陷人格。
各家看法
生物發展的特點乃在遵循一連續生長的程序與階段而成長的,每一個人的發展均起始於受精卵Õ胚胎期Õ
胎兒期Õ再由分娩離開母體來到人間。個體隨時間發育成長,而人格也會循著一層層漸進的方式,達到成熟的階段。為了方便了解,將人格發展與人生分成幾個階段討論。如: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壯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從新境界之和子論或心理學不同學派的理論比較,人格發展可以不同觀點或學理加以闡述。帝教之和子論以人格成長之特徵,除直接承受和子遺傳(和子餘習)與生理遺傳所交合之結果外,部分則與學習條件及環境差異有關。從個體觀之,人生實為和子(靈魂)與電子體(肉體)二者互動之關係。成為理性與感性並存之實體,人之電子體來自父母生理遺傳,而和子則為HO之精華、OO之精華、電質、溫度及X原素組成(HO代表氫,OO代表氧,X代素某種性靈原素)。以帝教教義觀之,X原素為靈識的記憶體,記載著累世的人生經驗,雖未能直接證實,但現今精神醫學催眠治療上所產生溯往記憶現象,如凱瑟琳在魏斯醫師催眠下,所憶起的事竟是今生所未經歷的,間接證明了某種潛意識伴隨著生命代代相傳,這顯然說明了除生理遺傳之外的另一種遺傳(和子遺傳)。此理論在人格發展理論上迄今未被論及與轉換成模式。在此和子論中所描述的和子與電子互動之發展過程,與現今心理學上不同學派之理論互有依尋,然不同學派因觀察著眼點不同而立論亦有所別。佛洛依德(Freud)認為人格發展以身體區域獲得滿足加以區分,因而提出五個心性發展的時期,並以人為一能量系統,所有行為皆受基本本能(求生、維生、攻擊)的驅力所引發。人格的結構有三-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以自我居中整合本我與超我協調日常行為之產生。在發展的任何一個時期,若有問題,如被剝奪或過度滿足,均會有固著現象(Tixation),且影響其人格表現與發展,例如出生至一歲以吸吮之口慾刺激獲得滿足,如未獲滿足而產生以後之固著現象有飲食過量、抽煙等。艾立克遜(Erikson)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同樣以心性發展眼光分析人格發展,唯其不同的是艾立克遜強調自我(ego)意識的自我與自我認同(ego-identity),主張人的發展受文化及社會之影響,前五個發展期與佛洛依德所提的階段相同,唯其把成年以後做畫分,分述如圖表所示。艾氏認為人的一生將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均有衝突存在,所謂成長便是克服這些衝突的過程,如幼兒期(二~三歲),生活上學習自己吃飯、上廁所、玩玩具、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並建立起「自律自治」(Autonomy)的感覺,若此階段不會自己照顧自己,隨地小便,吃飯要大人餵,則容易被人嘲弄而心生「羞愧」,也對自己產生「疑惑」的感覺。另一位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提出認知(cognition)的角度去描述一個人一生之發展,如何通過知覺器官去認識外界形成基模(schema),進而同化認知及調適,以達了解外在世界之功能。
總之,人格發展理論雖有立論之不同,就整體而言,乃依照一定的層次尋序漸近做連續性的發展。每個階段皆有特殊的課題、需要去學習與克服,假如不能學好或克服則易產生某種性格上或心理上的缺陷。
人格發展之階段與理論
理論 依據 |
Froud |
Erikson |
Piaget |
新 境 界 |
|
年階 齡段 |
心性發展 |
心理社會發展 |
認知發展 |
和 子 論 |
|
1 嬰兒期 |
口慾期 |
信 任-不信任 |
感覺動作期 |
和子主導、帶動電子內部變化 |
生理變化亦表現心理需求之反應 |
2~3 幼兒期 |
肛門期 |
自治自律-羞愧疑惑 |
觀念前思維 |
電子隨個體成長而增強,但和子仍居主導 |
內在慾求及學習、表達之能力增強 |
4~5 孩童期 |
性蕾期 |
自動自發-罪惡感 |
直覺思維 |
和子與電子互動均衡 |
智能發展顯著心理被愛需求特別明顯 |
6~11 少年期 |
潛伏期 |
勤 勉努 力-自 卑自 貶 |
具體運用 |
|
|
12~17 青春期 |
生殖期 (異性期) |
自我統整-角色錯亂 |
形式運用 |
電子盲性增強刺激和子帶動電子原來之電力強度(和子仍居主導地位) |
群體概念增強心理上對自我肯定需求感亦相對明顯 |
18~23 青年期 |
|
親 密-孤 單 |
|
電子活動旺盛,相對地也耗損原本和子帶動電子之電子 |
人際關係之慾求明顯,自我發展之心理需求顯著 |
24~40 成年期 |
|
生 產-沉 滯 |
|
電子之負電性隨慾念之增強及作用,不斷耗損和子原有之陽電力 |
追求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 |
41~64 中年期 |
|
完 整-失 望 |
|
電子之電力作用減弱而和子沾染到較多之陰電子,使原本之電力作用衰退 |
成就感之希求明顯 |
65~ 老年期 |
|
(舒 適無 憾-頹 喪) |
|
和子、電子間呈弱電力作用狀態、極易分開而呈現所謂死亡現象 |
生理機能衰退而造成心理不安欲求外力之援助與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