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對「定靜忘我」之探討

 

(第七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對「定靜忘我」之探討

 

黃藏瑩(緒我)

天帝教天人合一院副院長

 

 

摘 要

  修煉昊天心法靜坐,打坐是每天必修的功課,但同樣是打坐,因為靜坐的品質不同,收獲也不同。打坐時,要達到什麼的境界才算是達到靜坐的高品質?也就是昊天心法入靜、入定的境界是什麼?這一直是對昊天心法有興趣的同奮常探討的問題。本文就是在探討昊天心法的入靜、入定境界,了解師尊所提的入靜、入定的境界–「定靜忘我」。

本文以《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為主體,探討「定靜忘我」的境界與重要性,並進一步從師尊留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的文字,分別從身、心、靈三方面來解析「一靈常照」的境界,讓同奮做自我驗證進入「定靜忘我」之「一靈常照」的衡量標準的參考。

 

  關鍵字:定靜忘我、放下、不想、一靈常照

 

 

 

 


 

對「定靜忘我」之探討

 

黃藏瑩(緒我)

 

 

壹、前言

對長期持續不斷修煉昊天心法靜坐的同奮,總是想了解入靜、入定境界,藉此來了解自己是不是達到入靜、入定?或者,自己是不是有朝著入靜、入定的理想境界在精進?雖然靜坐一直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位同奮的先後體質、氣質皆有不同,入靜、入定的感受當然會有不同,而且因為體悟的程度不同,入靜、入定的程度自然不同,在這「不可說」的情況下,要清楚的描述,確實有所困難。但現代是屬於知識的時代,而且昊天心法的修持必需「理入、行入並行」,以理入指引行入,以行入來驗證理入,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所以將以前不可說、無法說的入靜、入定境界做理入的描述是有其需要。因此本文就嘗試著探討昊天心法的入靜、入定境界,從《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中來探討師尊所提到的入靜、入定的境界–「定靜忘我」,希望讓同奮在靜坐的過程中,有更明確的指引座標!

師尊提到「定靜忘我」是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階段[1],「定靜忘我」為什麼是關鍵階段?定靜忘我又是怎麼樣的境界?這也是本文要探討的主題。

本文的探討,以《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經典為基礎。

 

貳、昊天心法下手功夫

要了解「靜定忘我」的境界,首先要了解昊天心法的下手功夫。師尊說:

 

昊天心法下手功夫在「心無所住,一切放下,放下一切;心無所注,一切不想,不想一切」,重點在不用絲毫的人為的力量與意識,身心同時放鬆。

[2]

我們可以理解,天帝教的修持是「基塵了塵,進道蚤[3]」,也就是在紅塵中修道,所謂的「先盡人道,再修天道」,也可以說「一方面盡人道,一方面修天道」,天帝教同奮除了做好家庭與工作的責任外,還要撥時間到教院為救劫弘教、昊天心法修持而奮鬥!所以說昊天心法的修持是讓在工商業社會的現代人可以修道的法門。

天帝教的同奮既然是在紅塵中修道,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修持,因此必需要面對「俗事」,面對人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壓力,還要面對「叩不完的頭,誦不完的誥」的救劫工作與「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的弘教工作,每天都有太多事情縈繞在身邊,有太多壓力在心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修煉昊天心法?如何能夠在打坐時入靜、入定?簡單講,就是要學習師尊「常應常靜」的境界,意思是,在處理事情時必須全力以赴,應該放下的時候,就清靜常寂,天帝教的同奮在平常要比一般人更要拿得起,比一般人想的更周全,但打坐時,卻要「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所謂的「真正拿得起的,才能夠真正放得下」,也是如此,當我們在平常時能夠盡到責任、義務,打坐時才能夠問心無愧而可以「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

要做到「常應常靜」,除了首先盡到自己的本份、做好人道的責任之外,還要能夠在「心性」上用功夫,就是要懂得煉心的功夫,不然,在打坐時,還是無法做到「心不隨境轉」的「放下」、「不想」的功夫。師尊告訴同奮:

 

修道人或者是學打坐的人,最主要的要能將「喜、怒、哀、樂」過即不留,無動於衷,這是煉心的起步。[4]

 

為什麼「喜、怒、哀、樂」過即不留是煉心的起步?我們可以理解,天帝教同奮在紅塵中修道,「一面救劫,一面弘教;一面生活,一面修道」,每天為家庭、事業、教院三方面而忙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處理不完的問題、想不完的計劃,避免不了「喜、怒、哀、樂」,但煉心的功夫,就以平常心來面對一切,讓心不隨著環境、心情而左右,這樣才能夠將心慢慢的修煉,煉到「不動心」的境界!

當然昊天心法「性功」的「煉心」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師尊說這是入門的必要方法,只要煉心功夫做好,修道、修仙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5]。所以同奮想要在靜坐上能夠有進步,一定要了解煉心的重要性,確實在煉心上用功夫!

 

參、「定靜忘我」是入靜、入定的境界

  打坐時,同奮等於是從紅塵暫時進入清明之境,特別在紅塵中修持,剛開始難免會有雜念,面對雜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也就是昊天心法的下手功夫–「心無所住,一切放下,放下一切;心無所注,一切不想,不想一切」,如何做法?就是在靜坐時,經常保持「將睡未睡,似覺不覺」全身放鬆的心理狀態[6],經過不追想、不回想與「放下」、「不想」,慢慢就會進入昊天心法的入靜、入定的境界。

師尊指引昊天心法的入靜、入定是什麼境界?就是「定靜忘我」:

 

在「扣手印」之後即開始正式靜坐,並進入「自然無為」,不用絲毫人為的力量與意識,然後漸入「定靜忘我」的境界,這是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階段。[7]

 

我們可以把「定靜忘我」分為二個階段來看,靜坐時,從「放下」、「不想」的昊天心法下手功夫著手,慢慢進入到「定靜」,從雜念減少了,到雜念沒有了,心澄清了,然後到了「忘我」的階段,依這樣的思考模式,第一階段就是心「定靜」下來,然後再進入第二階段的「忘我」境界。當然也可以將「定靜忘我」當成是一個階段,就是指入靜、入定到了「定靜忘我」的境界。不管那一種想法,「定靜忘我」都是指昊天心法入定、入靜的境界。

再來分析什麼是定靜忘我,以及為什麼「定靜忘我」是昊天心法的關鍵階段。

 

肆、定靜定我

要了解定靜忘我,可以從師尊留下的二段文字來了解:

 

「定靜忘我」的時候,心能定下來,靜到極點,身體坐在蒲團上,坐到有不知自己身體在那裡的感覺。[8]

 

進入「定靜忘我」時,首先是心能夠定靜下來,而且要靜到極點–身體在那裡的感覺都沒有,忘掉了「我」,連「自己的身體在那裡」都不知道了。《大學》:知止而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后能得。經過「定」,然後才能夠「靜」,才能循漸進入「安」、「慮」、「得」,靜坐時,經過「定」「靜」,等到心靜到極點,就會進入「忘我」的境界。

有很多同奮常常在探討:打坐「心靜到極點」時,一己真陽之氣才能夠從尾閭骨上來。問題是,「心靜到極點」是什麼情況?這一段可以做說明,心靜到極點,就是指「身體坐在蒲團上,但有坐到不知道自己身體在那裡的感覺」,等於是忘掉了自己是在打坐的「忘我」境界。

 

什麼是「忘我」?因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一切都以「我」為主體,這個我是「假我」,就是「凡體」,到了上光殿靜坐時,這個假我在蒲團上,天上至少有一位「原靈」來為我的「凡體」之「元神」調靈,為「凡體」之肉體部分調體,到了心定下來,定到極點,進入渾渾噩噩的狀態,然後首先感覺兩手、兩腳頓然消失,再出現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最後連頭部豁然化為虛無,身心內外一切皆蕩然不存,只覺得「一靈(元神)常照」,此即為「忘我」的階段。[9]

 

首先,師尊解釋「忘我」的這個「我」,就是肉體的我,也就是一般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我」。而昊天心法的修持,同奮只要盡了三分力,無形就會加持七分力,主要是因為昊天心法有點道-打開天門、接引祖炁與原靈合體三項殊勝的法寶,同奮在靜坐時,無形中至少會有一位原靈會調靈調體,所以昊天心法是藉由天人合力的方法來達到修持的目的。

這裡主要在引證師尊所講,心「定」下來,「定」到極點的忘我過程。當心定、靜到了極點,進入渾渾噩噩的境界,「首先感覺兩手、兩腳頓然消失,再出現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最後連頭部豁然化為虛無,身心內外一切皆蕩然不存,只覺得「一靈(元神)常照」。靜坐時,只要能夠入靜、入定,就會進入渾渾噩噩的境界,突然就會發現手、腳不見,當然這不是真的不見,個人就曾經很好奇,也覺得很奇怪,心想:是不是真的手、腳不見了?馬上張開眼睛看,結果當然是自己的手、腳都還在。我們可以理解這是靜坐過程中,因為「化」而產生的一種感覺、感受。從個人的行入理解,剛開始進入兩手、兩腳、以及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時,會感覺很舒服,也很覺得很稀奇,但頭部要豁然化為虛無,身心內外一切皆蕩然不存,真的很難,因為我們生活的一切,都是以身體、思想(哲學家講,我思故我在)為中心,也可以說,我們都是以「有」為中心,憑藉著「有」,心裡才會踏實,要從「有」的世界進入到「虛無」,這關比較困難,必需要有很多的體悟!

在「忘我」的過程中,師尊的描述是先是「兩手」、「兩腳」頓然消失,然後再出現身體胸、背不見了,最後連頭部也豁然不見了,這時就會出現「一靈(元神)常照」,這個過程,就是忘我的境界。有關「一靈常照」的境界,下一部分再另做分析。

我們從師尊的這二段文字中可以了解,所謂的「定靜忘我」,就是在打坐時,就在「定靜」的狀態下,達到「忘我」的境界,忘掉我的身體,忘掉我坐在蒲團上,忘掉我正在打坐。這也是「定靜忘我」的境界!

 

肆、一靈常照

同奮在修煉昊天心法的過程中,常常會探討什麼是「一靈常照」的境界?這一節將做一些深入的探討。

 

到了心定下來,定到極點,進入渾渾噩噩的狀態,然後首先感覺兩手、兩腳頓然消失,再出現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最後連頭部豁然化為虛無,身心內外一切皆蕩然不存,只覺得「一靈(元神)常照」,此即為「忘我」的階段。

 

從這一段文字,我們可以了解,「一靈常照」是屬於「定靜忘我」的最高階段,也就是說,在定靜忘我後,先從心裡定靜下來,再後手、腳與胸、背不見了,最後頭部也化為虛無,身、心一切皆蕩然不存,進入到「一靈常照」,所以可以將「一靈常照」歸納在「定靜忘我」的境界。

歸納《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總共有三個地方描述「一靈常照」,個人從行入驗證,也可以從這三個地方來驗證是否進入「一靈常照」的境界:

 

一靈常照、萬念皆空。這「靈」就是煉神還虛的境界,「一靈常照」就是似睡未睡的心理狀態,你心裡一切都不想即是「萬念皆空」。[10]

 

「一靈常照」時,心理的情況是「萬念皆空」,心裡一切都不想。相反的,如果在打坐時,心裡還是胡思亂想,雜念紛飛,當然還無法進入「一靈常照」的境界。

到了心定下來,定到極點,進入渾渾噩噩的狀態,然後首先感覺兩手、兩腳頓然消失,再出現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最後連頭部豁然化為虛無,身心內外一切皆蕩然不存,只覺得「一靈(元神)常照」,此即為「忘我」的階段。

 

這一段是屬於身體的反應,就是說,要進入「一靈常照」,就要先進入「定靜忘我」的初階段,「首先感覺兩手、兩腳頓然消失,再出現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最後連頭部豁然化為虛無」,如果打坐時還是感覺腳酸、腳痲,身體有什麼反應,這很明顯還沒有進入「一靈常照」的境界。

 

在修持方法上,這顆心應該如何處理?我鄭重告訴大家:就是在於經常保持「將睡未睡、似覺不覺」的心理狀態,其中妙用就在「將睡未睡、似覺不覺」八個字,只要能經常保持,就是修煉昊天心法的功夫到了,就能進入「一靈常照、萬念皆空」的境界,那時候感覺金光籠罩元神,豈不妙哉![11]

 

這一段文字是屬於靈體的反應,當「定靜忘我」到了頭部沒有之後,身心一切蕩然無存,進入到「空」的境界,但這個空不是「頑空」–一切都沒有,而是所謂的「無中有真,虛中有實」,是「空中妙有」,從空、無、虛中,袪除了「假我」,進入「真我」-「靈」的境界。

靈的感覺並不是用想像的,想像還是肉體大腦的思維,就好像天人交通接靈的境界,是屬於超感覺的現象。

從這三段師尊留下的文字,可以分別從身、心、靈三方面來解析「一靈常照」的境界,也可以讓同奮評定進入「一靈常照」衡量標準的參考。

 

 

肆、「定靜定我」的重要性

再來要探討,為什麼「定靜忘我」是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階段?

 

所謂「自然無為大法」即是修持時不假絲毫人為的力量與意念,全在修一己真陽之炁,以接天地真陽之炁,就是配合本教特有的默運祖炁。[12]

先修一己真陽之氣,然後接引「祖炁」(天帝靈陽真炁),這是天帝教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階段。[13]

 

在去年的天人實學中,個人提出「如何修一己真陽之氣」的論文,已經解析過昊天心法修一己真陽之氣的重要性,也說明了如何去修,最重要的就是從「性命雙修」下手,只要靜坐能夠靜到極點,體內的氣機發動,一己真陽之氣就可以起來,與祖炁調和運化,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超越道家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二階段,直修「煉神還虛」。其中最大的關鍵,當然是「心靜到極點」,因為「心靜到極點」,一己真陽之氣才能夠從尾閭骨發動!

所謂的「心靜到極點」,就是在打坐時,能夠進入到「定靜忘我」的境界,這就是心能夠靜到極點的表現。

 

無形中此時(定靜忘我)氣機仍在隱隱發動,陽氣上昇,得到靈陽真炁的加持,在任、督脈中排出陰濁之氣,自自然然在周天運轉,開關通竅,進入形神俱妙的境界,然後才能促進救劫急頓法門,修煉封靈,成就身外之身![14]

 

當進入「定靜忘我」階段,氣機就會發動,陽氣自然上昇,與祖炁調和運化,在任、督脈中運轉,排擠出陰濁之氣,自然可以達到周身運轉,通關洗髓,達到元神、肉體同時的調養的境界。因此,師尊才會說「定靜忘我」是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階段!

 

在座同奮個個根基深厚,頂天立地,有天命,又有原靈來相助,要能懂得「定靜忘我」的道理,大家功夫自然可以進步,圓滿成功![15]

 

只要同奮能夠承擔天命的,一方面犧牲奉獻、培功立德,一方面又能夠持續不斷的靜坐,在靜坐過程,能夠懂得「定靜忘我」的道理,自然可以進步,封靈的修煉終有所成!

 

陸、結論

同奮學習昊天心法,除了每天靜坐之外,更要懂得入靜、入定境界,這樣功夫自然能夠進步,昊天心法入靜、入定的境界,以師尊的語言來講,就是「定靜忘我」,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才是真的入靜、入定!

入靜、入定是有程度的不同,手、腳不見了是一個境界,身體胸、背不見又是一個境界,達到最終頭部不見進入一靈常照,又是一個境界。雖然因為先後天之氣質、體質的不同,並非每個人入靜、入定都完全依據師尊所描述的過程來進行,但基本上「定靜忘我」境界的觀念是相同的,主要是要達到「心定靜下來,而且忘了自己」。

就如同師尊所講:在座同奮個個根基深厚,頂天立地,有天命,又有原靈來相助,要能懂得「定靜忘我」的道理,大家功夫自然可以進步,圓滿成功!只要懂得「定靜忘我」的道理,靜坐自然可以進步,只要持續奮鬥,相信修持封靈終能有所成!

自古以來,靜坐的心得是無法講,何況是入靜、入定的境界,已經進入形而上學的領域,所以本文雖然立意是希望讓同奮有指引的目標,但請讀本文的同奮不要落入文字障,重點還是在了解「入靜」、「入定」的真義,而且要靠自己行入去驗證!



[1]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72

[2]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56

[3] 《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第15

[4]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38

[5]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38

[6] 《宇宙應元妙法至室》第18

[7]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72

[8]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73

[9]《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19頁

[10]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18頁

[11]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59頁

[12]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74頁

[13]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64頁

[14]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74頁

[15]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