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研究

《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研究

 

文/維生首席

轉載自旋和季刊第三十一期,公元二00四年七月

 

 

天帝教的基本經典以奮鬥真經最簡短,最容易讀,最容易了解,同奮在研讀奮鬥真經的時候,會發現與大同真經、平等真經有完全不同的風格。這本經典的體例,是採用直述的方式進行,是一本敘述性的經典,一開始先作提綱契領的說明,然後根據綱領提出三種奮鬥的實質內涵,每階段都是以綱領的一部分做為個別的探討,重點在前面的三種奮鬥的中心目標,然後根據重點加以進一步討論、說明。

為什麼奮鬥真經可以有渡陰的功能?因為奮鬥真經的體例很簡潔,以最簡單的文字表達,聽經的時候立刻可以對此說法有體悟,可以開悟,立即產生一陽上升的功效,就超薦了。換句話說,用最簡潔的文字,最精簡的表達,幫助接受經典的對象很容易接受經典的說法,很容易接受經典的感化,所以可以開悟。

 

奮鬥真經前面有一段發願文,後面也有一段發願文,二段發願文都是為了配合經典的實質內涵,前一段發願文是指出如果能夠好好的聽、思考這本經典,一定可以開悟,得到天人勝果,得到智慧光身,這是其中四句|「願得大道踐真諦,願侍教主常奮鬥,願得天人秘勝果,願得智慧覆光身」,然後:

毫光引渡登慈岸 剛氣絪縕郁大羅

固蒂道根闢聖域 同聲禮皈仰芸生

可以登彼岸,可以回到 上帝的身邊。

後一段的發願文是等到所有受經的對象感覺到有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再給予增加一分力量:

願行奮鬥道 願發奮鬥心

願得金剛體 願為永劫身 

願如大火炬 如電洞微塵

願如嶺上柏 萬載時常青

願如旋風威  體運無休定

願得真常道 不昧本來性

願得大平等 協調凡與聖

世云有盡  我願無窮

常奮常鬥  無始無終

這是崇仁教主代替大家發願,並且給予一種鼓舞的力量,給予一種新生的力量,讓受經的對象得到重新轉換。

前面的發願文告訴受經的對象要好好聽這本經典,後面的發願文告訴受經的對象要好好的接受經文的啟示,奮鬥真經是天曹、地曹、人曹三曹皆宜,對地曹更具有特殊的超薦功能。

奮鬥真經具有給聽經的對象、讀經的對象、受經的對象四種精神內涵:

一、 生於希望,才有奮鬥的意願。

二、   生於至誠,才有奮鬥的力量。

三、   生於智慧,才有奮鬥的判斷。

四、   生於魄力,才有奮鬥的實踐。

奮鬥產生於二種力量,一種是外來的推動,一種是內在意志的激發。所以,奮鬥真經的經根是「動」,也是「行」,在經文內就是「返本之原」,什麼是返本之原?︽老子︾有:「反者,道之動」。「反」是回去的意思,「反者道之動」是來回的循環,是一種反覆,所以可以:「復命歸根」。中華文化的象徵符號就是一個圓,也就是「無極」,天帝教的基本手印也是「無始圓」,都代表返本之原的意義。

  

 

天 言

天人教主臨座道宮 是時 百餘大弟子眾 環侍而立

教主曰 居 爾言基道 是本奮鬥 

於是弟子眾循季而座

教主曰 都天之象 察地之義 史古思昔 咸含奮鬥 天地人道 返本之

原 是道之基 在於奮鬥 至盡奮鬥 等倫盡 季蒞大同 是名道基 以名奮鬥 盡得大道

段意:言明道之根本。

註解:

1、  循季而座:季的意思是「秩序」。

2、  返本之原:返者回到的意思。

經解:

天人教主說:坐下來,我來講道,道的根本就是奮鬥。

於是各弟子就依著秩序、倫理、輩份坐下來。

接下來天人教主說:從整體,從天地、從古今,從整個宇宙萬性萬靈來看,「者」(? )是一種奮鬥過程的記錄,天、地、人在自然有一個基本的規律,就是返本之原,從開始的地方反復又回到開始的地方,在天道的奮鬥屬於「行健」,在地道的奮鬥屬於「成長」,在人道的奮鬥就是要進取,這種返本之原就是「道之基」,也就是一種自然法則,只要盡到了奮鬥之道,一定可以完成你所希望的基礎,這就是「動為道之基」的觀念。

 

崇仁主宰即座仰啟 大道之基 基於奮鬥 奮鬥之基 盡於人道 盡履大

學 是名真道云善 

教主曰 偉 奮鬥之道 基塵了塵 進道蚤 是以我道 動於人 季於乘 

繼於脩 季於煉 次以明以達 始基倫盡 至同而名化 

段意:

註解:

1、  偉:對的意思。

2、  基塵了塵:指入世苦行,同「在塵不染塵」。

3、  進道蚤:「蚤」是指關鍵,意思是修道的關鍵。

4、  季於乘:「乘」是循序的意思,循序漸進。

5、  次以明以達:「明」指知,「達」是行。

6、  至同而名化:「化」是指進步的意思。

經解:

崇仁教主問:「大道之基,基於奮鬥,奮鬥之基,盡於人道」,這樣的原則是不是真道?

天人教主回答說:對!講的對!奮鬥的基本的方法這就在塵而不染塵,就是入世苦行。

我個人認為在紅塵不染塵的出世苦行是真功夫,真正的奮鬥是要在紅塵中修煉,佛教三祖璔燦是在紅塵中修道,道教呂祖也是在紅塵中修道,師尊說:靜中養心,鬧處煉心。在靜中只是在養自己的心,真正的煉心要在「鬧處」去煉。我在做新聞記者的時候,趕稿子時在任何地方都要寫稿,在舞廳中寫稿、在餐廳中寫稿,在各種最鬧的地方寫稿,我體會到「鬧處煉心」的感受,基塵了塵就是入世苦行,修道的人就是要在紅塵滾滾之中顯現出奮鬥的潛力與精神。。

接著天人教主又說:奮鬥之道的關鍵就是在入世苦行,以動做為基本的奮鬥精神,然後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的進入到修煉的過程,通過知而行,才是奮鬥的整體過程,基本原則就是要通過奮鬥的過程達到進步。

「進道蚤」的「蚤」字,跳蚤很小,但是跳蚤很會跳,如果將「進道蚤」,解釋為進道很小,不通,解釋為進道會跳,也不通。「蚤」字又有一個解釋,就是早,這個解釋也不對。最後,我了解到「蚤」是指從前牛車、馬車的車轤裝輪子的地方,有一個梢頭,用梢頭可以把輪子卡住固定,這個梢頭就稱之為蚤,做為「關鍵」的解釋。

這一段有一個基本的觀念|「動」,告訴我們:奮鬥之道在動,基塵了塵的入世苦行奮鬥要先有動的觀念、精神,才能夠循序漸進,才能夠進入到修道的行列,才能夠進入煉的過程,通過知而達到行。

 

 

仰啟教主 緣何健於奮鬥 至於人事 盡敢誌以詳

教主曰 是道基云 有名三奮 正脩身心 潔滌強制 振己奮鬥 煉探魄神 遏危畏撓 振化奮鬥 拓突無間 自強不息 振天奮鬥 以達三奮 基道乃固

 

段意:提出三種奮鬥。

註解:

1、  緣何健於奮鬥:「健」的意思是「藉用」。

經解:

崇仁教主問:藉用什麼方法奮鬥,運用在人事,請再詳加說明。

天人教主說:基本上奮鬥之道有三種奮鬥,通過不染、不垢、不惑、不私達到「正修身心」,就是向自己奮鬥;通過不止、不遷、不懼、不屈的奮鬥突破物質的污染、牽引、約束,就是向自然奮鬥;能夠超越時間、空間,有能力不斷的依據自然法則生生不息,就是向天奮鬥,只要握住這三種奮鬥的方法,就可以穩定修道的基礎。

 

天人教主在這裡提出三種奮鬥:

第一種稱為「振己奮鬥」,就是向自己奮鬥,「潔滌強制」是向自己奮鬥的過程,以達到「正修身心」。

「潔」意思是不染,

「滌」意思是不垢,

「強」意思是不惑。

「制」意思是不私,「制」有自約的意思,自約的對象就是私欲。

通過「潔滌強制」的不染、不垢、不惑、不私達到「正修身心」。

第二種稱為「振化奮鬥」,就是向自然奮鬥,「遏危畏撓」是向自然奮鬥的過程,以到達「煉探魄神」。

「遏」是不止。面對自然的困境,像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樣,以子子孫孫來完成,就是不停止。

「危」是不遷。面對外來的衝擊、威脅能夠不變遷。

「畏」是不懼。

「撓」是不曲。師尊自號「三不老人」|威武不能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我們可以再加上「天道不能變」,就是不曲。

通過這四種修煉,才能夠突破物質的污染,才能夠突破物欲的牽引,才能夠突破自然的約束。

第三種稱為「振天奮鬥」,就是向天奮鬥,「拓突」、「自強」是向天奮鬥的過程。

「拓」是開拓、推開的意思。

「突」是突破、超越的意思。

「無間」是大自然的整體環境。能夠超越時間、空間,能夠推開時間、空間,就稱之為「拓突無間」。

換句話說,向自己奮鬥訂出四種方法,向自然奮鬥也訂出四種方法,向天奮鬥訂出二個原則。

 

 

仰啟云 振己奮鬥 安申詳之

教主曰 玆奮之義 藏於己 拓於邦 放御天下 善積己心 寡範己念 以弱為強 拗其心 是克制己奮 御於侍境 溺於狂境 制強抵厲 必達正鵠 大迨與國 小即與饐 振己自己 越舉奮鬥 

段意:說明向自己奮鬥。

註解:

1、  善積己心:就是不染,潔的功夫。

2、  寡範己念:就是不垢,滌的功夫。

3、  以弱為強:就是不惑,強的功夫。

4、  拗其心:就是不私,制的功夫。「拗」的意思不順從。

5、  御於侍境 溺於狂境:「御」指恭敬的意思,「侍」指防禦的意思。以恭敬的心防制自己情欲的泛濫。

經解:

崇仁主宰問:請問什麼是向自己奮鬥?

天人教主說:奮鬥從自己開始,然後推開到整個周圍、社區,發展到整個世界,「不染、不垢、不惑、不私」就是向自己奮鬥,心中存一種恭敬、警戒之心,預防情欲的泛濫,才能夠透過自我奮鬥的過程達到希望的目的。

向自己奮鬥有二個中心點,一個中心點是內轉,自己要求自己,一個中心點是外推,影響你的周圍。分二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內轉,一個階段是外推,我稱之為發條理論,做任何事情,一定會先通過內轉的凝聚力量,但是一直不斷的內轉,最後就會過緊而繃斷了,所以進入第二個階段就要外推。我們上山修道是內轉,下山行道是外推,如果沒有下山修道的外推,就不用上山行道,向自己奮鬥就是要把奮鬥的力量用來救劫,「藏於己」就是內轉,「拓於邦,放御天下」就是外推,打坐、誦誥只是向自己奮鬥的內轉而已,先凝聚道心、道功,再發出你的道行,儒家稱之為「內聖而外王」,內聖就是內轉,外王就是外推。

 

 

仰啟 潔滌焉云 

教主曰 人之性心 其體必潔 如惡惡蒙 如厭毀穢 即通其境 柰處其行 是云性垢 柰行爾云 溺於狂境 是強奮狂 滌之必潔 以味人心

段意:說明潔滌的涵意。

註解:

1、  如惡惡蒙:「蒙」是受的意思。

2、  柰處其行:「柰」同「那」字。

經解:

崇仁主宰問:潔滌的意義為何?

天人教主說:人的性心本體原本非常的光明,而且討厭收受壞的東西,好像很討厭壞的東西一樣,通過本性來看行為,那個地方有那種行為,人自己會考慮,本性的污染是外來所加,不是本心如此,要小心謹慎保持,防止情欲泛濫,這是向自己奮鬥最重要的行為,保握住有一點污染就洗滌的原則,就可以保持住本心。

 

 

仰啟 曷名振化 以是奮鬥 

教主曰 化命自然 以巧造物 奉云天定 繼之謂勝 畏撓而折 當我亦命 人定以勝 鵠以定命 革以斯云 自振自奮 以探以煉 固凝魄神 以本振己 壘望絕觀 工詞神媒 以通上下 繼名向天 以終奮鬥

段意:說明向自然奮鬥。

註解:

1、  革以斯云:「革」是去掉的意思。

2、  壘望絕觀:「壘望」是站得高的意思,「絕觀」是看得遠的意思。

3、  工詞神媒:「工」意思是頂天立地、連接天地的意思。

經解:

崇仁主宰問:什麼是向自然奮鬥?

天人教主說:自然的一切萬象都是預訂好的,向自然奮鬥就是要突破天訂的困境,假如心有畏懼,就不能夠突破天訂的原則,會完全屬於天定,如果能不停止、不遷、不畏懼、不屈下,就可以自己掌握人命,向自然奮鬥要以向自己奮鬥為基礎,通過自證自奮,突破自己內心的物欲,深入到紅塵,在塵而不染塵,入世苦行,才能夠對自然有所突破,要站得高、看得遠,向自然奮鬥就要像神媒一樣,連接天地,才能夠通天澈地,才能夠進入到向天奮鬥。

向自然奮鬥是人定勝天,人要造命,銜接向自己奮鬥的力量與過程,才能夠通往向天奮鬥的境界。

向自然奮鬥的基本精神就是役物,自然就是物質,向自然奮鬥就是要突破自然的約束,自然有什麼約束呢?

一、  時間的約束。

二、  空間的約束。

三、  物質的約束。物質造成了物欲,物欲牽引著人的行為。

 

 

仰啟 振天焉略

教主曰 聖即凡超 凡進聖門 玆是振天 天人共曉 彌天大旋 若洋之渦 團團旋旋 巨力莫阻 以通天界 以界聖凡 凝一化神 勃勃興興 所超三界 以致平等真善境  斯之基云

段意:說明向天奮鬥。

註解:

1、  凝一化神:「一」是的意思,「神」是新生命。就是藉假修真的意思。

經解:

崇仁主宰問:什麼是向天奮鬥?

天人教主說:人追求超凡入聖,聖是人努力的結果,向天奮鬥的原則是「聖凡平等」,宇宙的景象是「彌天大旋,若洋之渦,團團旋旋,巨力莫阻」,如何才能夠達到與天合而為一?突破聖凡境界?就要凝聚先天轉化成新生命,通過藉假修真,形成活活潑潑的生命,可以超越三界,達到平等真善的境界。

向自己奮鬥最後要達到「無我」的境界,但是向自己奮鬥先得要「有我」,「有我」要先確定我的條件與本質是一個人,希望成為一個好人,就是「有我」,進一步進入到「忘我」。

向自然奮鬥是要排斥物欲,不讓物質、物欲牽著鼻子走。

向天奮鬥就是合德,與天合而在一起,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啟云 若師所云 類區以明 

教主曰 振自之謂 以納四中 愛治信奮 慎始慎終 振化之謂 以跡二形 云有云無 其有之云 旋威引威 阻善礙利 其無之云 命定絕對 以制克服 矢銘世人 振天之謂 淨業自持 志定不滅 迴於旋威 以毅以決 是必平等

段意:整體說明三奮。

註解:

1、  阻善礙利:「利」就是善、好的意思。

2、  淨業自持:「業」是指牽掛。

3、  以毅以決:「毅」是堅持,「決」是不退怯。

經解:

崇仁主宰問:請再做一總說明。

天人教主說:向自己奮鬥要有四個基本的原則|潔(不染)滌(不垢)強(不惑)制(不私),還要做到自愛、自治、自信、自奮,有好的開始,才有好的結果;向自然奮鬥分二個部分,有|物質、無|心靈,物質屬於外來的一種力量,像大自然環境的旋和力、引力的威力,會防礙人達到最真實、最好的境界,最大的障礙就是命定論,必須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面對有形的力量與無形的力量,這是突破自然的方法;向天奮鬥要把牽掛去掉,有永恆之大志、發無量的大願,求生命之不滅,把過去留下來的困擾、包袱去掉。在奮鬥的過程中間,掌握住這個大方向,堅定信念、意志,絕不退怯,一定可以達到聖凡平等境界。

「愛治信奮」解釋為自愛、自治、自信、自奮:

一、自愛就是自我肯定。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自己不能夠肯定自己,比別人否定你還要悲哀,不要在乎別人看得起或看不起你,只有自己肯定自己才能夠站得起來。

二、  自治就是自我控制。

三、  自信就是自我突破。有信心才能夠自我突破。

四、  自奮就是自我挑戰。自我挑戰自己,自己給自己設訂未來奮鬥的目標。

對於「慎始慎終」,人要把自己的欲望降至最低,首先就要處理欲望的問題,人的欲望一起念,就是所謂的「慎始」,衝動是「慎始」的最大敵人,能破要破,能斷要斷,能消要消,當欲望起的時候,行動要慢一點,這是慎始的方法。反之,善念來的時候很弱,力量很弱,所以當一種好的念頭起來的時候,當立即立,當做即做,當行就行,一步都不要慢。

向自然奮鬥要面對自然的空間、時間、內在的情欲、內在的心性,這些都是自然所賦予,如何突破?就要看清楚生命、生死,同時把握住自己的心性,這是突破自然的好的方法。

在教義,師尊對向天奮鬥有一段說明:有永恆之大志、發無量的大願、求生命之不滅。向天奮鬥必須要有這三種力量,把握住這三個原則,就可以把過去留下來的困擾、包袱去掉。我再介紹韓愈的二句詩:

火燒水轉掃地空

拓突面高三百尺

「火燒水轉」是向自然奮鬥,「掃地空」是向自己奮鬥,用火燒掉,用水轉掉,掃的乾乾淨淨,這種功夫可以讓我們感覺到空間一下子高出三百尺,把所有的污染、障礙去掉,這種超越的境界也就是「淨業自持,志定不滅,迴於旋威,以毅以決」,所以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向自己奮鬥的最基本的還是落在向自己奮鬥。

 

 

啟云 奮道之大 其利如之 何跡以行

教主曰 道基在奮 奮道必得 和道必行 不行其和 不得是正 亂危徵起 大道莫行 是奮必自 和道而致 曉命弟子 以傳教嗣 即說偈曰 

以奮必和 大道是羅 否危無亂 斯澄心魔 

崇仁主宰仰啟曰 是我當發願

 願行奮鬥道  願發奮鬥心

 願得金剛體  願為永劫身

 願如大火炬  如電洞微塵

 願如嶺上柏  萬載時常青

 願如旋風威  體運無休定

 願得真常道  不昧本來性

 世云有盡   我願無窮

 常奮常鬥   無始無終(由「世云有盡」起,三重)

百餘大弟子咸同聲曰 矢為三奮 矢履三平 力行三乘 力持三寶 稽首仰振 三舉三叩 而作鐘筦 大道之行 冉冉而退

段意:結論。

註解:

1、  和道必行:「和」同合。

2、  以奮必和:「奮」是動的意思。

3、  大道是羅:「羅」是方向的意思。

4、  否危無亂:「否」是內破情欲,隱喻向自己奮鬥,「亂」是外破物障,隱喻向自然 

奮鬥。

經解:

崇仁主宰問:奮鬥之道如此偉大,如何遵行?

天人教主說:所有修持的基礎在於奮鬥,經過奮鬥的過程一定會有所得,才能夠達到與道合一,不能夠與道合一,不是正道,不能夠達到奮鬥的最後結果,現在大劫已經來了,大道不行,要從自己開始奮鬥,才能夠天人合一,才能突破向自然奮鬥,達到向天奮鬥合德的境界。

奮鬥的方向就是「以奮必和,大道是羅,否危無亂,斯澄心魔」,是在動的過程達到大道的和諧,達到與天合真,達到與天合德,動與和是天帝教教義的指南針,內破情欲、外破物障才能夠去掉心中的魔,奮鬥的目標就要先去心魔,這是一切奮鬥的基礎,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時不能夠去心魔,向自己奮鬥就不能成,就不能夠提升到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換句話說,去心魔、去物欲、去物障,這種煉心的功夫是一切奮鬥的基礎,煉心功夫就是去聲、色、貨、利等等的物欲、欲望。

接下來,崇仁主宰說:我們已經知道方向,我們願意根據這個方向去做:

願意去行奮鬥之道,願意發奮鬥的心;

希望通過奮鬥,使得我們得到金剛不壞之身(藉假修真),藉假修真得到了金剛不壞身,但還願意來到人間作救劫身;

把我的肉體變成一個火把,這個火把像電一樣可以看到世界上每個陰暗的角落;

願意永遠像嶺上不凋的松、柏,可以常常保持清明的本性;

希望像宇宙動態的大威力,從來不停止。

希望得到對道、對上帝真道的了解,使得我原來的本性不會迷失;

當我們能夠得到最高的平等,聖凡都可以進入到天人大同的境界;

僅管這個層次有盡,我的願力永遠要做下去;

不斷的奮鬥,進入到天人大同最後無始無終的終極境界。

 

 

(於民國八十七年第一期傳道使者、傳教使者訓練班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