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七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從巡天節到龍華會

 

梁靜換

天人研究中心

 

 

一、前言

 

相對於台灣佛教慈濟四大志業深入一般社會大眾-從日常、醫療、教育到精神-撫慰眾生的苦痛,因而顯得柔軟與溫馨,天帝教的救劫志業則因為得時時面對人類生存絶續的危機、時局,故顯得剛烈、沉重得多。天帝教同奮的救劫天命與本師世尊涵靜老人李玉階先生(1901~1994)-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的救劫願力一脈相承、炁氣相貫。本師世尊曾以中國宋朝理學家邵康節先生皇極經世的觀點來說明人類當今的危機,乃是源自人心偏邪不正脫離宇宙大道的彼此糾葛惡性循環、以及長期充塞於大空的暴戾兇殺之氣,已屬於大自然不正常的毀滅,為此,本師世尊復興天帝教,恭請宇宙大主宰天帝親任教主,直接面對執迷不悟的人心與長期累積的戾氣,期以救劫救急(以「化延世界核戰毀滅浩劫、確保台灣復興基地暨兩岸早日以三民主義平統一」為兩大時代使命)與弘教救根兩者並進的策略,導人類集體之前途命運於大自然的正軌,並同時邀請人間其他宗教依舊秉持「仁」的精神,引渡人心回歸天帝真道,終至天清地寧,人類進入大同世界。[1]

巡天節與龍華會是天帝教兩大重要、特殊宗教活動,吾人可以有諸多切入點來進行研究,而當今天帝教救劫使命未了,故巡天節與龍華會自是不能與人類、世界、國家、社會等時局脫節,然限於研究者的能力,今僅以義理思想面與儀式研究面切入,其餘留待後續大家努力。[2]

 

二、龍華會探析

 

在中國人的生活世界裡,農曆三、七、九月皆有節俗活動,這些始自一、二千年前的傳統文化,歷經了時間、空間的變革,在現今社會中仍舊保有蓬勃的生命力。天帝教龍華會-上元龍華會、中元龍華會、下元龍華會-亦恰好各自分別落在這些時段,有文化傳承的因素亦有天帝教自身的理由。以下我們將以民國八十五年至民國九十五年的龍華會聖訓為資料來進行分析與討論,期使吾人對龍華會能有個基本之整全面貌的了解,這些聖訓資料目前已整理得相當有系統而彙集於和聲天壇[3]一書。

 

(一)龍華會基本認知

天帝教龍華會是屬於「法會」的性質,不是一種歡樂、休閒的節慶,有其目的性與宗教神聖性。[4]

1、會期:

上元龍華會:農曆三月一日至十五日,中心日期為三月三日。

中元龍華會:農曆七月一日至十五日,中心日期為七月七日。

下元龍華會:農曆九月一日至十五日,中心日期為九月九日。[5]

2、主持:

上元龍華會:彌勒古佛。

中元龍華會:無始古佛。

下元龍華會:太靈殿主。[6]

3、持誦之經典:

上元龍華會:皇誥、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

中元龍華會:皇誥、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天人日誦廿字真經、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天人日誦奮鬥真經。

下元龍華會:皇誥、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天人親和真經、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7]

4、配合舉辦之活動:

上元龍華會:「護國迎祥、禳災解厄」法會與獎勵誦誥運動。

中元龍華會:「濟幽渡冥、祭祀追思」法會與獎勵誦持廿字真言、廿字真經運動。

下元龍華會:「佈道大會」與獎勵引渡原人運動。[8]

5、深層內涵:

龍華會正式頒佈告知人間是在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六日-本師世尊證道之後,而為什麼之前一直沒有正式明令公佈?目前研究者尚未得到明確的資料來解答。[9]

由上述的資料,吾人可以看到龍華會的信仰生活樣態相當單純。在儀式活動的部分,就是加強誦念皇誥、寶誥、基本經典,以及天帝教目前已列為制度之「護國迎祥、禳災解厄」法會(即吾人所知的「春季法會」)與「濟幽渡冥、祭祀追思」法會(即吾人所知的「秋祭法會」)的舉辦;在非日常生活的部分,僅有擬出席參與「護國迎祥、禳災解厄」法會與「濟幽渡冥、祭祀追思」法會時,須配合規定茹素、潔淨身心、穿著;而在宗教場所的部分,除了必須於特定道場之所在地啟建「護國迎祥、禳災解厄」法會與「濟幽渡冥、祭祀追思」法會的壇場空間之外,其他的宗教場所據點與各自所屬的教壇空間(即「光殿」),則是一如往常。

但是,龍華會的內在道理為何?什麼是龍華會?吾人可以說,龍華會就相當於本地球的氣運監控器。每年巡天節期間,天帝巡天會御定來年的行劫、應劫方案(計畫),這些方案一年內分三次來考核執行狀況,也就是說,每一次龍華會期人間救劫組織誦念多少皇寶誥與基本經典,無形救劫單位就可依之淨化多少人心,進而與無形行劫組織相對峙而酌量減輕行劫、應劫方案,一年三次下來,最後必須於巡天節到來之前,將這些方案執行至某個程度而有個總執行總驗收總考核,以便於巡天節期間再訂定下一年的各項方案,年年如此,而達到對遭逢三期末劫之本地球其氣運監控之效果:

龍華會乃天曹盛事,諸天界之最高神媒均親自或派代表與會,負責特定事件之神媒必須親自到場說明。分別針對上一年度巡天節聖駕御定諸項檢討執行成效或研商大自然因果氣運循環之調和、運化、掌控等問題,均於龍華盛會中聽取諸神媒共商大計,再送呈聖駕御裁。[10]

原則上,前一年巡天節聖駕御定之各方案,於諸天分上、中、下元龍華會三階段考核,待當年巡天節時總驗收、總清算、總考核,並據以訂定下一年之各方案。[11]

上、中、下元龍華會各有其功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12]

天運行運之三元龍華會,會會相續,直接關係到應元組織於救劫、救世、救人之應化,此乃宇宙主宰為化解人類災劫之巧妙安排,但仍是秉持『劫由人造,必由人化』之自然法則運作。[13]

三元龍華會為本教年度重大法會之一,對行劫方案有重大影響,同奮應該踴躍參與,發揮救劫正氣力量,使得行劫方案能夠由大化小,由小化無。[14]

龍華會分上元、中元、下元之三元進行,對應人心,調整行劫救劫方案。[15]

首任首席使者以其對上帝之信心不惑,奉行信、願、行之三要,及力行向天、向自然、向自己之三奮,執行第一、第二、第三天命任務,如今在無形主持帝教總殿,號召同奮持續三要精神與三奮行動,每年之三元龍華即是具體而微之奮鬥近程活動。[16]

天運上元、中元、下元三元龍華會相互貫通,互為呼應,同奮以奮鬥正氣充塞大空,消弭陰霾,足以扭轉行劫氣運,當能有感斯應。[17]

每年上、中、下三元法會以至長期祈禱保台護國法會,最具直接救劫救人之功效。[18]

以三元之龍華會加強誦誥、誦經,一以補強平日之奮鬥,一以凝聚全教之正氣,配合無形應化執行方案。[19]

三元龍華會期是同奮齊心合力行使救劫天命之法期,對行劫方案之化解、豁免,有關鍵性之作用。[20]

龍華會…並有由聖駕敕封有功神職天爵擢升等勝典。」[21]

 

從資料中吾人可以發現,其實,每一龍華會期,無形組織會有預先安排的人心淨化計畫,因此會希望人間救劫組織的誦誥、誦經能達到一個基數(屆時再打個折扣才是實質數目),如此「無形運化 有形配合」,天人合力完成計畫,搶得救劫先機、化劫難於無形,而若是人間配合不上,則只能眼見行劫方案執行或是再善用其他的機會來做彌補:

丁丑年上元龍華會期間,人間帝教…未能充分配合…無形作業,實乃丁丑年救劫活動一大損失。龍華會祈禱誦誥活動首重自動、自發、自覺,才能真正凝聚救劫正氣力量。本席心心念念於此,實不願見我帝教同奮心生懈怠,以至於失去救劫先機。至盼同奮把握契機,全力以赴,一鼓作氣參與祈禱誦誥活動,至少達成三仟伍佰萬聲皇誥之基數。[22]

由於丁丑年上元龍華會期間,花蓮地區教院、教堂同奮誦誥數不足,無以發揮壓制魔氛作亂之應有效果,吾等藉由此次無形勞軍,配合維生首席做必要之掌控,期盼將預定之災劫傷害化減至最低最小。[23]

 

(二)上元龍華會

三元龍華會當中,上元龍華會的定位乃是開啟氣運監控的大門:「上元龍華會乃每年天運起運之大事」、「癸未年上元龍華開元法會於三月十五日申刻圓結」、「已酉上元龍華與春季法會相融相乘,啟肇太和氣象」,呈現啟、開之態勢。[24]在中國的曆法、節氣中,暮春三月,萬物欣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天帝教的上元龍華會期亦正值此時期,當亦是取其「春」的意向、象徵。[25]

上元龍華會的功能為何?上述無形各方案具有何特色?吾人或許可從此會期應加強持誦的經典與可配合舉辦的活動而略知一二。除了共通持誦的皇誥、寶誥之外,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是應加強持誦的唯一基本經典,而持誦此經典的功效為何?此經典的講說仙佛 先天斗姥大聖元君在擔任「辛巳年護國祈安超薦迎福春季法會」之總主持時曾說:「因應春劫行運,以『春』為導向,以『萬籟甦醒春意透發 生機盎然 朝氣蓬勃』為訴求,展現春風化雨欣欣向榮,教化萬性萬靈」[26],所以,感應大自然生機盎然的生命氣息當是持誦此經典的功效、用意;另外,可配合舉辦的活動為「護國迎祥、禳災解厄」法會,而這系列春季法會的功效、用意為何?金闕應元禮部尚書曾言:「()春季法會著重在『祝』、『禱』。()春季法會以『護國迎祥』為主;而春季與秋季兩法會均有『禳災解厄』之功能,以達護國迎祥與渡幽濟冥之實效。()春季法會乃以人曹之國與族為主。()春季法會宗旨:祈求廓清妖風魔氛,化除暴戾凶殺之氣,消災解厄,導發人心向善、政治和諧、社會祥和、經濟穩定。」[27];綜合而言,上元龍華會無形各方案的特色乃在透過引發人心欣欣向榮的生機意味而導人心之向善淨化,善用大自然的節氣,是故上元龍華會的功能、定位當是以「春」、「啟」為其意味。

 

(三)中元龍華會

中元龍華會的定位乃是轉換、轉折、調和:「龍華會分上元、中元、下元之三元進行…,『中元』有承上啟下之功。」、「一年之中,中元之時乃是由陽入陰之轉折,三曹氣運之轉換極為強烈。」、「癸未年由陽轉陰之陰月初始,地曹與人曹之往來依自然律而引動。」,呈現承啟、過渡之態勢。[28]在中國的傳統曆法、節氣中,農曆七月為「鬼月」,「陰曆七月將至,三曹將於此一時節,順應自然,調節三曹靈域之氣,屆時人間會強烈感受到來自地曹之陰氣,為數眾多獄靈之貪瞋痴恨之氣混雜在人間,分別依業緣關係而生滅。[29],「處暑斷犁耙」、謝神祭祖安鬼魂,[30]天帝教的中元龍華會期亦正值此時期,當亦是取其陰陽「接合」之意向、象徵。

中元龍華會的功能為何?上述無形各方案於此間又具有何特色?研究者依舊嘗試從此會期應加強持誦的經典與可配合舉辦的活動來探知。此會期應加強持誦的基本經典有:天人日誦廿字真經、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天人日誦平等真經以及天人日誦奮鬥真經,持誦這些經典的功效為何?首先,加強持誦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平等真經以及奮鬥真經是很特別的,研究者認為應是取其原本一日分卯、午、酉三壇一一持誦的意義-奮鬥不息,再者,加強持誦天人日誦廿字真經應是可以理解,因為廿字真經的內涵都是最平常、最基本之做人處世的修為、人生大道,最後,廿字真經與奮鬥真經多年來已是月行超薦法會必誦經典,總之,一炁宗主有言:「人間同奮多誦誥、誦經,正氣充沛,以陽氣溫和暖化陰氣、怨氣、嗔氣種種不正之氣,直接加被於地曹,陰安而陽泰,這是經由虔誠誦誥之念力轉化成正氣、陽氣,中和陰氣,調節大自然氣氣運行的道理。[31],所以,藉由人間誦經而散發「向自己奮鬥」的精神力量以感化地曹性靈,當是持誦這些經典的功效、用意;另外,可配合舉辦的活動為「濟幽渡冥、祭祀追思」法會,而這系列秋祭法會的功效、用意為何?金闕應元禮部尚書曾言:「()秋祭法會著重在『祀』()『禳』。()秋祭法會以『渡幽濟冥』為主。而春季與秋季兩法會均有『禳災解厄』之功能,以達護國迎祥與渡幽濟冥之實效。()秋祭法會乃以人曹與地曹為主。()秋祭法會宗旨:緬懷先聖先賢德業,追思先祖先民奮鬥事蹟,慎終追遠,感恩惜福,傳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優良傳統,陰超陽薦,濟幽渡冥,祈求天、地、人三曹各安其位,陰安陽泰,天清地寧。[32]綜合而言,中元龍華會無形各方案的特色乃在透過引發人心的「慎終追遠」、「普濟幽冥」而導人心之向善淨化,善用大自然的節氣,是故中元龍華會的功能、定位當是以「承啟」、「過渡」為其意味。

 

(四)下元龍華會

下元龍華會的定位乃是收尾、關閉:「下元龍華的總結,攸關全年度諸方案之定論。」、「下元龍華會乃天曹年度三元龍華會之壓軸」、「下元龍華會與九皇勝會關係天運年全年度行劫與救劫方案之執行定論」,[33]再有九皇勝會(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之考核作業:「無形於每年下元龍華期間,亦同時召開『九皇勝會』,主要在考核無形、有形三界之中已列為仙職(包括已得仙籍的自由神、地仙)、天職(包括已得天職果位之同奮原靈與元神)、神職(包括已得神職果位之同奮原靈與元神)、教職(包括已得教職果位之同奮原靈與元神),在這一年內,於道品、德品、職品之功過總考核,以為無形、有形之升、貶的依據。在九皇勝會中,一一將無形、有形界各層級之神媒、原靈、元神…等,褒貶功過,作出『輕』、『重』、『奪』、『添』、『換』…等考核。其中之『換』者,即是指更換元神主控權,即是所謂:『天命換人命』。[34],昭示「評定」之意味,故呈現檢討、收圓之態勢。

下元龍華會的功能為何?上述無形各方案於此間又具有何特色?研究者依舊嘗試從此會期應加強持誦的經典與可配合舉辦的活動來探知。此會期應加強持誦的基本經典有:天人親和真經、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持誦這些經典的功效為何?首席正法文略導師有言:「原有於下元龍華會期間應加強誦持天人親和真經、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之規定,乃因天人親和真經可以增強無形「媒壓」、「媒挾」作用,天人親和交感,天人之間在互動中接近距離,產生共識,形成「無形運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之天人相應,推動代天宣化之任務。至於持誦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之功用,乃因下元龍華是各項劫務方案之「復命審議」會議,無形以年度執行情形對應人心淨化統合權宜審議,此時之誦持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乃在明確表達有形之意願,依循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之經力實際轉達,祈求緩解行劫、清劫、平劫之執行掃蕩,共達『移星換斗、化戾徵祥、延生祚福、增祿添壽』之願,可為個人、家庭、族群、社區、全人類特別迴向,以感祥和。」[35]所以,盡速地縮短天人之間的距離並且加強上達表明人間的救劫祈願,當是持誦這些經典的功效、用意;而可以配合舉辦的「佈道大會」與獎勵引渡原人運動之活動,其內涵應是相應於所表明的救劫祈願而實質地加強淨化人心;綜合而言,下元龍華會無形各方案的特色乃在透過引發人心的檢視、醒思、省懺而導人心之向善淨化,善用大自然的節氣,是故下元龍華會的功能、定位當是以「總結」、「評定」為其意味。

 

 

三、巡天節與龍華會的關聯

 

本師世尊曾言:「『巡天節』是本教(天帝教)專有名稱,是宇宙大主宰降臨本太陽系地球上空巡視人間的時間,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廿五日子刻開始,一直到農曆廿七、八午刻……」,三元龍華會則為本教年度重大法會,兩者皆與天帝教的救劫使命息息相關,彼此亦密切關聯:

1、從主角與模式來看:

巡天節的主角是 上帝。天帝巡天的基本模式:或召見、或審視、或垂聽奏陳、或召開、或接受朝禮,然後作御示,其中或有加光與司職神媒、或有施放能量調和。天帝巡天的實質:執行「主宰」、「調和」宇宙的權柄。

龍華會的主角則是有形、無形諸神媒,故其實質為神媒執行「媒自然介物質」的角色:「神佛根據天理,運用自然之條件,而為人類及天地間之媒介」,而其模式其實是行劫與救劫兩手並進的論辯、對峙而達成氣運的調和。

2、從建教憲章《天帝教教綱》來看:

《天帝教教綱》明訂:「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巡天節」,但是並未明文規定龍華會的日期,足見兩者的地位不同,一者為教節,一者則為法會。

3、從教義《新境界》來看:

教義《新境界》的思想核心乃是自然(涵藏「無生聖母」、「天帝」、「道」(和諧次序、律則)三部分)與心物一元二用論,再從心物一元二用論開展出萬有動力論(涵藏「和與亂」、「相對的真理」),而至第三神論、聖凡平等與三奮之道,乃至新生論、宇宙境界(生命是充滿自然的生命、自然是充滿生命的自然)。巡天節與龍華會的義理思想與修持境界,實不離此道。

4、從儀式研究的來看:

節慶、法會都是一種「通過」、「過關」儀式,一種群體生命或個體生命的關口,這些「非常」性的時段,促使教徒進行隔離、轉移、重合的身心洗煉,是為各宗教特有的宗教文化。這其實相於當一種「化」的觀念,《天人親和真經》言:「教主曰。銳智行眾。志心不潔‧凡天人之謂。升勝而為聖。墮勝而為業。能志一心者。淨質銳業。以銳其勝。得絕越為聖‧以其十大天人。均主為聖。而定宇間‧焉有生而為聖。生而為凡。生而為動凡。生而為靜凡。苟其先知得其質。先覺得其銳。先行得其迅。先淨得其業。以為聖‧是孰為聖。是其先親而和應故。」,這是一種個體生命的「化」,《天人親和真經》言:「甚於事。甚於人。其甚亦功。其甚亦神‧是有異氣感其親而求。有其同氣感其親而和。日夕無惕。時乾其意念。必體其行。有其親。必有其恆。有其恆。必有其親。邇為教。遠為邦。彌為國。切為人。以御於天下‧能有其恆為親。國實其魄。民實其心‧其理亦堅。其厲亦銳。小為足以禦外。大為足以協和。是故用而為民族國邦天下。」,這段則述說群體生命的「化」。

 

 

四、小結

 

三元龍華會是天帝教救劫使命的具體奮鬥計畫,關係人類的前途、本地球氣運的調和;上元、中元、下元龍華會各有其特色、氣質,而且各自順應、善用大自然的節氣。

從巡天節到三元龍華會,一氣呵成,一者是上帝「主宰」、「調和」之權柄的落實,一者是諸天神媒「媒介」之角色的演出,相互關連,缺一不可。

 



[1] 李玉階,<為什麼要在地球上復興先天天帝教>《首席師尊精神講話選集》。

[2] 關於巡天節,研究者之前曾三次處理過此課題,限於篇幅,今不再贅述,請參考:<天帝教巡天節研究>(第三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從宗教信仰文化中的天人關係看人文精神-以天帝教巡天節文化為例>、<《天人親和真經》義理的實踐-以「巡天節」為例>。

[3] 《和聲天壇》,帝教出版公司。

[4] 《和聲天壇》 597671

[5] 《和聲天壇》 466~468

[6] 《和聲天壇》 536

[7] 《和聲天壇》 466~468

[8] 《和聲天壇》 466~468

[9] 《和聲天壇》 466~468

[10] 《和聲天壇》,頁466~468

[11] 《和聲天壇》,頁466~468

[12] 《和聲天壇》,頁466~468

[13] 《和聲天壇》,頁595

[14] 《和聲天壇》,頁597

[15] 《和聲天壇》,頁603

[16] 《和聲天壇》,頁612

[17] 《和聲天壇》,619

[18] 《和聲天壇》,頁637

[19] 《和聲天壇》,頁647

[20] 《和聲天壇》,頁671

[21] 《和聲天壇》,頁466~468

[22] 《和聲天壇》,頁473~474

[23] 《和聲天壇》,頁477

[24] 《和聲天壇》,頁583607647

[25] 李豐楙,台灣節慶之美》,82

[26] 《和聲天壇》,頁46

[27] 《和聲天壇》,頁92~93

[28] 《和聲天壇》,頁603612613

[29] 《和聲天壇》,頁609

[30] 李豐楙,台灣節慶之美》,108

[31] 《和聲天壇》,頁598

[32] 《和聲天壇》,92~93

[33] 《和聲天壇》,頁589601619

[34] 《和聲天壇》,頁508~509

[35] 《和聲天壇》,頁5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