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聖凡平等之初探─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

(第七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聖凡平等之初探─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

 

熊怡雯(敏晨)

 

 

壹、  前言

 

現今的世界,凡是太陽光線所能射到的人群中,莫不正在表現瘋狂、掙扎、呻吟、苦惱、恐怖、疲弊各種不同的姿態。雖然外在的表達方式不同,但是內在的精神活動,均在宗教範疇內,度其神秘或理想之生活,不論有無宗教信仰,其內心深處都希望有一種超人力量的支持,使其幻想目的、或正義要求得能早日實現,並使得身心得有安慰與寄託[1]

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靜老人在世期前,始終孜孜矻矻,企圖針對這個變亂紛呈、危機四伏的世界,找出病源,尋究解決的途徑與方法。他認為:

 

當前世界危機的根源,其主要的病象,乃是人口的爆炸與知識的爆發,失去了平衡,今日物質進步急劇發展,精神道德亦加速墮落,因為人口爆炸,則品質難高,空間相對縮小,溝通反而困難,壓迫感和疏離感,均相隨擴張。知識爆炸,則愈專愈狹,愈精愈孤,依賴愈重、統合愈難,是非莫明,善惡莫辨,智慧頓失靈明之根,自私自利,則公理正義黯然無光,道德秩序被迫崩潰,精神文明因而解體。精神物質脫軌的結果,則是人慾愈厲,攘奪相尋。凡此,莫不是禍亂兇戰之本源,隨處可見[2]。」

人類漂浮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天地人失序的氛圍中,個人的命運、與大我的命運到底該何去何從?

    民國六十九年、公元一九八○年,先天天帝教復興後,經過天上人間的合作,製作了五首教歌,歌詞古樸精練,闡發出宇宙真理的意涵。其中「奮鬥歌」的內容如下:

天崩地坼,焉忽有危;風烈雷迅,道心是微;

有何救主,有何神媒;更無天賦,更無天栽,

不為天役,不為奴才;我有真我,消遙天台。

       奮鬥奮鬥莫徘徊、莫徘徊;奮鬥奮鬥莫徘徊、莫徘徊;

               自強自創,天人泰階。

 

    它所闡述的精神,亦正是天帝教教義《新境界》所強調因應時代環境而來的中心思想─「聖凡平等」的本質、內涵、境界,此一思想,事實上,在中華文化淵遠流長的思想脈絡中,多有所見,然天帝教所闡示的「聖凡平等」,與其他宗派有何異同?其間又有什麼特色?它是治癒現今這個地球的一帖良方嗎?以下即為筆者的分段論述。因篇幅有限、才學窘迫、修養不足,這篇論文,僅能針對「聖凡平等」基本的定義作粗淺之探究,且佐證或參考之資料亦不夠詳實精密,有關如何達致聖凡平等的具體實踐方法、未來的境界等議題,期望日後有機會,再專章探討之,並祈同奮大德不吝指教。

 

貳、聖凡平等在時代中之意義

聖凡平等,乃出自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一書,涵靜老人於華山期間,數度受宇宙主宰  上帝之天啟,諄諄昭示「聖凡平等、天人大同」之宇宙大道,乃適應時代需要之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因此,涵靜老人一方面「上接清虛之炁,溝通天人文化;下貫涵靜之體,闡明宇宙真理[3];一方面在師徒三人──維生先生天人親和[4]、黃維道同奮偕同匯通整編──聖凡間往來談玄下,融會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原理、參酌中外古今宗教哲理,在年餘的商討後,於民國三十一年壬午之冬(西元一九四二年)的大上方白雲峰下,孕育出《新境界》一書,並在當年歲末,蒙  天帝嘉勉,謂此書立論積極向上、樂觀奮鬥,能使人認識宇宙人生新境界,故而命名為《新境界》[5]

 

本書內容分為〈緒論〉、〈物質之自然觀〉、〈精神之人生觀〉以及〈結論〉等四大部。在第三部〈精神之人生觀〉中,詳述地球上種種生命的來源,人生的性質─心(和子)物(電子)相配一元二用宇宙本體之由來,以及管理「靈的境界」之兩種律─自然律、神律,並論及人與人、人與靈界,如何透過親和力的運作模式,在「層層世界、竅開關通」的精神鍛鍊中,成就出超脫自然律、進而操縱自然律之神媒,此等貫通天地人之神媒,乃根基於「第三神論」及「聖凡平等」之立論上,必須透過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向自己奮鬥,並善於掌握〈結論〉中所言之「相對的真理」─在對立中求調和;在矛盾中求統一,方能從各種亂象中,臻至「和道」,讓整個世界走向人類宗教文化之第三紀:從聖凡大同、邁向世界大同,最後達至全宇宙之天人大同的「新境界」。

 

涵靜老人於書中開章明義表示:「宗教之改進,可能影響民族乃至人類的進化,蓋因宗教思想和精神領導確有激發人心創造文明之功能,故宗教之產生是適應時代之需要。」「宗教必須具有常住不滅的革新精神,方能為人類之傳統信仰,而保持宗教本身的長存價值[6]

 

在當今這個地球人類迷失本性、貪戀物慾,自相殘殺、群魔亂舞,將要脫離  上帝為宇宙和諧所安排的軌道,自求急速滅亡的時代,地球的前途、人類的命運,固然有賴少數世界領袖的一念之轉,愛好和平,領導群倫、精神重建、道德重整,但涵靜老人認為,世界的命運,還在於大多數人的從根自救、革心為善、培養正氣,重視無形精神力量,加強自我奮鬥創造,方可回天轉運,創造新生命[7]。而要讓人類在身處較之過往惡劣千百萬倍的環境中,破除消極悲觀的宗教思想、改變徬徨煩悶的心理以及沉滯不前的態度,關鍵在於要有一個積極、樂觀、奮鬥─「開未來學術之先河,創空前宗教之新義,導人類努力之正路,求天人大同之理想」的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8]。這個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即是根基於「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的立論上。

 

參、何謂聖凡「平等」

一、釋儒兩家之平等

何為平等?平等一辭,傳衍至現代,已與民主、自由並列,是世人熟知、且用於尋常日用間的語彙,然而,現在平等的意義,多為平等所延伸而出的過程結果,而失去了原有「平等」的原始精神,既然失了立足點,後頭所闡發出來的思想型態、行為模式,當然也就年久失偏,倒因為果,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之間,產生出各種亂象。因此,要了解聖與凡何以平等?立足點著眼在哪裡?個人認為須從「平等」之意來探討,藉此返本還原,了解如何達致聖凡平等。

 

  「平等」之義,最早見於佛教教義,亦即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攝

心端坐,終於在第四十九天證無上正等正覺後所言: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9]

當時的印度,處於一個階級森嚴、神權奴役的時代,佛陀起而打破種性的階級制度,擺脫諸神的絕對權威(僅將其視為世界運作中的實界),而向眾生宣示,所有眾生沒有階級的藩籬、國籍的限制、社會的歧異,均具有相同的「如來智慧德相」,只要依循聖道起修,均「與佛無異」,此與涅槃經中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梵網經之「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相互呼應

在當時業感輪迴的立論下,佛陀從諸法實相觀察,倡言大宇宙中無量無數的無窮時間與佛土,有無量的眾生─包括動植物、人類、天人、神仙、佛、菩薩、魔等[10],這些法界眾生,雖因業力的受報,力善上升;作惡墬落,而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惡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等六道中輪迴,然而,這熙來攘往的千形萬態,不過是外相的變換而已,內在之「真如」──法性、法相──平等無殊,亦即諸法緣起性空,以空為性,所有眾生的本來面目,普遍一如,無有高下,如百川匯海,同成一味;這平等理性,生佛同具,但為佛所覺悟,已在修證工夫體驗到;而眾生迷昧不知,從未發現過而已。

佛陀沒有以成佛為大,也沒有以眾生為低。他認為自己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諸佛;自性本心,同一無二,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自己的本性。「心佛眾生,無二無別」,眾生和佛陀一樣,可以證悟自己的真如自性。此一真如自性,又稱為「法身」,此即吾人不死的生命[11]

另一方面,再來查考「孔門傳授心法」《中庸》一書,根據明末清初之關中大儒─李二曲先生所註解,中庸,乃聖學之統宗,「吾人盡性致命之指南也」,「學不盡性,學非所學;不顧提天命,學無本原」,「盡性至命,與不學不慮之良,有一毫過不及,便非『中』」;「與愚夫愚婦之知能,有一毫異同,便非『庸』。」另外,荀子的「塗之人可以為禹」,孟子倡言「人皆可以為堯舜」,亦即「求則得之,捨則失之」之「四端之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皆是人所固有的,是先驗的,非外鑠的。均是言明了此一「不學不慮」之良知,乃中庸一開章之「天命之謂性」的「性」,但凡是人皆秉天而生,其本質之知能聖愚盡皆相同,不少愧歉,不加毫末,不偏不易。[12]

 

二、天帝教所言之先天平等

  而在天帝教中,對於平等,事實上,與上述儒佛兩家所言,本質上大抵相同,即人一生下來,都秉承著與仙佛、與聖人相同的「佛性」、「天性」,此性一靈炯炯,秉天而生,高喊著「人我同尊」的真義。而天帝教與佛家更為相契之處,還在於眾生縱因輪迴而成為飛禽走獸、或墮入惡鬼、地獄,但本性平等無殊,只不過,天帝教更強調「先天本來平等」之觀點,以及「我命自我造」的一種積極樂觀精神,並以哲學的思辯、科學的立場,以現今時代人類所能理解的思想、語言、文字,更為深入、淺明的詮釋之。

 

在天帝教教義《新境界》第一部〈緒論〉中有述:「聖智庸愚各等人類,品質雖有區別,不過僅為電子構成肉體質量之不同,而其異引和子之來源則一,可謂先天本來平等。」

 

(一)電子:屬於後天的物質世界(亦即佛家所言,仍屬欲界、色界的層次),為構成人之肉體、動植物礦石物質體的基本成分,凡是電子所凝結的物質體,是有色相的形體,如同山河大地一樣,總有一日會毀滅。

(二)和子:屬於先天精神世界的精粹,在人體中即是道家之「性靈」,佛家所謂「阿賴耶識」,耶回二教所謂「靈魂」,在動物中即是生命,在礦植物中即是生機,在天帝教的說法裡,和子乃宇宙主宰  上帝在未有宇宙前,運用無形的道源,經過造化巧妙的安排所創造出來的,和子不只在地球,在宇宙中凡有生命的星球都存在[13]涵靜老人駐世時曾表示,上帝創造一切性靈,當然愛惜自己的子孫,而且「不但對地球如此的眷顧,凡是大宇宙間有性靈存在的星球,一視同愛[14]

 

電子與和子,若以傳統思想來比擬,應可指道家所言之「無形無質的先天之性」與「有形有質的後天之命」。另外,在受到精氣論學說影響甚深的《周易》一書中之〈繫辭下傳〉有云:「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天地氤氳者,氣也,指的正是天地萬物的終極本源所生之精粹,亦即和子;男女交構者,精也,應可指電子,兩者交相融貫,萬物即生生化化而出。

 

天帝教教義中所強調的,亦是基本經典《天人日誦平等真經》中的記載:「教主曰 天生萬物 匋養芸生 是含莫生 芸生天性 無超倫 無絕倫 無比倫 一切芸生咸等倫」,「惟其天覆 無差別 無次成 咸視以為儿中仁」,「是以平等有名 上下智愚 聖凡天人 盡憶平等」,「未袒生而知 生而富 生與祜 生與資 是性無陂亦無隰 是其大知[15]」,倫,《說文》中指的是「輩」之意,如倫品,即等類品第之意,整段經文的義理,即是表明天生萬物,上下智愚、是知是富是內在富含之天性─「儿中仁」,都是相同的,並無高低偏倚,不管是聖凡天人,不分品類次第盡憶平等。

 

而在《天人日誦親和真經》中,則更明白指出:「以其十大天人,均主為聖,而定宇間。」何以稱作「天人」?天並非自然義的天,人並非單指地球上的人類,涵靜老人曾言,「天」可以是「大宇宙、大空間」之意;而「人」則泛指每個旋和系、太陽系裡上的地球人[16]。在地球上,有聖、凡、飛禽、走獸、草木、礦石(等同佛家所謂無間地獄)等十類的生機物、生命體,其等往返於有形宇宙與無形宇宙之間,生生滅滅、輪迴不已,此一論說,等同佛家所言之輪迴觀。而這種不斷的死亡、不斷的產生,循環往復,遂於無窮的狀態,有如莊子所說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亦如張湛註解《列子.天瑞篇》中的進一步發揮:「生不常存,死不永滅,一氣之變,所適萬形」,「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在宇宙天地間,和子進進出出在不同外相的軀殼中,事實上並無生死,只在物質體的變換罷了。

 

因此,十大天人乃「凡聖同基」,追本溯源,最初、最先天的本質上並無不同,在經典中均以「凡」名之,不管現在是什麼外相,內在能量如何耗弱,都仍有向天奮鬥、成神成聖的根基與潛能[17]。這種拓突無間、自強不息的精神,留作下個章節再進一步探討。

 

縱上所論,天帝教所提出的最重要的論調即是「先天本來平等」:

一、先天本性:人的和子,是調和宇宙上下的主宰─上帝,在宇宙未開創之

初即賦予的。

一、聖凡同源:人與萬性萬靈的和子,在最初的來源、最高的本源上均同─亦即不分草木、禽獸、甚至礦石,十大天人,從  上帝的眼光來看都平等。

二、宇宙平等:和子的本質,不分種族、膚色、宗教、政治、國家,更重要的是不論在宇宙上下任何一個智慧星球,均是平等。

 

因此,要了解天帝教的「聖凡平等」,必須超越現實物質世界、三度空間之時空侷限,將眼光通貫寰宇、將胸襟橫跨古今,而探究到靈魂體在大宇宙間生生滅滅、輪迴不已中,始終自強不息、常奮常鬥、無始無終的最終精神與標的。

 

參、聖凡平等之意義─我命自我造

在「先天本來平等」的立論下,人在天地之間,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天人日誦親和真經》中所談之十大天人的奮鬥,即是以「聖凡(人)」作為奮鬥的根基,以「聖」作為晉升的標竿。涵靜老人有首〈真理行健〉詩作,其中對於有形無形宇宙生成、演化的過程,有精要的闡述,其中即提到:「斯天不生人,萬古長如夜」,此一說法,彰顯了天帝教的精神與內涵,不著重在談論虛無飄渺的神仙幻境;也不在陰森恐怖的下層靈界探究,而是強調在身而為人,要認清自我在宇宙天地間的地位,以及所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並在惟精惟一、至誠無息的奮鬥中,返本還原,向聖真神佛力求平等,愛治信奮,改變自我的宿命,聖之上還有成聖、再上還有上聖,一層層推拓出新境界,永無止境,最後能與道合真、克盡大同。此一「聖凡平等」的境界[18],在宗教、哲學、科學的各家說法中,多有相應之處。

 

一、從科學角度來探討

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物?從科學角度來探究,人類的肉體等於所有地球生命體進化的濃縮版,在腦部的結構、DNA都是集地球上各種動植物(十大天人)頭腦之大成。十九世紀中葉,達爾文提出「自然淘汰」的演化機制,孟德爾提出「密碼因子(基因)」的遺傳特性,說明自然界在發生變故時,有能力判定要以「自我了結」的方式排除矛盾,或利用「自我進化」的方式接納矛盾並設法解決,因此,地球上現存的所有生命,是經過宇宙大爆炸後,進而形成地球,期間生機從無到有,生命由低等進化到高等,經歷過無數次奇功機制之運作演化而成。大致可歸納出以下的順序:太虛─大爆炸─夸克─中子與質子─原子核─原子─分子─有基分子─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海洋生物─兩棲類─爬蟲類─哺乳類─人猿─舊人─新人─現代人類。

因此,人類可以說是經過一連串的基因突變,以及外在自然環境的配合,歷近百千萬劫,無數次內因外緣的配合,才得以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定律下誕生。人類確實是地球上的萬物之靈,他站在地球進化的頂點,有異於其他生物的特異功能,而能與動植物對話或心靈交流,若從廣義的進化觀點來看,人類同其他星球的最高智慧生物一樣,負有活化自然、照顧自然的使命,並在自我提升中,提升一切有生機、有生命的動植礦物,朝向宇宙進化、發展的境界邁進[19]

 

二、與中華文化的內涵相對照

而從中華文化的角度來看,人在天地間之責任、義務,人可以參贊化育、創天闢地之宏偉意涵,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鞏固確立,並且遍及社會各階層。在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易經一書中有言: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名,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中庸第二十二章:

惟天下至誠,惟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這段話又與《禮記禮運篇》中的思想一致: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德也」,「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

 

墨子所描繪的人,具有宗教的狂熱,並且相當切實生動:

天欲義而惡不義,然則率天下之百姓,以從事於義,則我乃惟天之所欲也。我惟天之所欲,天亦為我所欲。[20]

 

老子亦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教則顯示出一種「人定勝天」的一種氣魄,如《西昇經》卷五說:「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我與天地分一氣而自守根本也。」宋末元初之《周易參同契發揮》中卷說:「人能虛心凝神,與天地之機偕作,則造化在吾掌握中。」這正是一種憑藉身心靈修練、企圖駕馭自然的大無畏精神。

雖然各家各派立論不同,但從這些字句中可以看出個體生命憑藉自力而非他力完成的內涵,亦即通過主體能動性的高揚,自我的勤苦修練,從內聖到外王,從外王再內聖,最終在個體小我生命與天地大我生命合為一體、交融互攝的過程中,自我得救、躍昇,更能化育萬生,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涵靜老人〈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時,則將所謂的天地之域,言明即「宇宙」之意:

 

地球人太聰明,其思想與靈巧在宇宙中是有名的,所以人為宇宙的骨幹,宇宙的中心;地球無人,則宇宙是萬古長夜,一切盡空,宇宙又在何處[21]

 

尤其面對現今的世界人心、社會環境、自然反撲、政經局勢,都千萬倍於過往各家各派住世時之險峻、詭譎、異化、禍深事急,誠如孽由人造,必由人解,人人更是必須自救互救,自愛互愛、自立互立,不能一切歸諸命運,一切靠天,必須懂得趨吉避凶之道,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並積極的從向自己奮鬥做起,向自己奮鬥,就是造命,改造自我宿命、改造大我命運,即是:「自立自強與惡勢力奮鬥,與環境奮鬥,創造未來命運(前途)─能造命的人,最後才能(便可)跳出三界[22]外,不在五行中。」

 

具體的說,涵靜老人認為身而為人,要能「認清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與責任,奉行 上帝的宇宙真道;尤其領導世界的人,更要明白地球是如此的渺小,肉體生命是如此的短暫,沒有什麼好爭奪,應當袪除人類自相殘殺侵略征服世界的心理,擴大生存競爭的思想領域,集中全球用於武器軍備的力量,共同發揮聰明才能,發展太空科技,向大宇宙進軍,來征服自然,利用自然,開創人類的高度文化,為世界奠定永久和平大同的基礎,上為人類謀幸福的先民前輩繼承歷史的生命,下為萬世子孫創造繼起的生命,使宇宙的新生命,永遠生生不息;然後我們在地球上軀體雖然死亡,而精神生命卻能與宇宙生命相始終。[23]

 

人,是聖賢種,是仙佛根,可上通天心、代天行道;可下貫人心、通曉物性;他,有如宇宙之中流砥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然而,為什麼相同稟賦的生物,有的超凡入聖登真、成神成仙成佛,開天闢地;有的卻顛倒輪迴,每下愈況,甚而淪為禽獸草木礦石?人與聖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人該如何成聖成神?而聖是一種終極的境界,永遠不再下墮輪迴嗎?這當中的原理、方法、運作的法則又是怎樣的呢?

 

肆、聖凡平等真諦─聖凡的雙向迴路

聖凡平等為天帝教教義中心理論。因為富貴、貧賤、智庸、強弱、仙佛、神聖,均非天生與天賦,皆是人向環境、時勢、後天自奮、自植、自修、自創而來。人為聖之基,聖乃人修成,神聖無足畏懼,仙佛原非尊高,全憑凡軀自我培養磨練而成[24]。」

人生在世,必須抱有永恆之大志,發無量之大願,以求生命之不滅,始足以免輪迴之苦,自拔於罪孽之域,並為千秋後世促成宇宙真理之實現,如此方為大丈夫[25]!」

 

此兩段話語,是涵靜老人對聖凡平等精要的闡釋,其中透露的意涵,不只一生一世,而是涵蓋此人如何超脫心物之間的演變、自然律的循環,牽涉到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定論、沒有終局,只昭示了一種精神就是─不管過去、只要奮力向前,我命由我不由天,此命不僅指小我的命運,更包括了大我的命運、世界的未來、宇宙的前景。相當值得深究。

 

一、 征服自我  佛凡平等

在探討聖凡平等前,個人要回溯至佛陀所言的四個平等真義。上個章節所言之「佛性與真如」之平等,是天資天賦,根本上的平等,然而,佛陀另外所論及的「業報平等」及「究竟平等」,則是在「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的因果關係下,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

1、業報平等:佛經云:「縱經千萬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業,是累世身心活動所存留的作用力,亦可解釋為「經驗的反應」或「生活的遺痕」,法界眾生,雖有千形萬態,但「業報」一律平等,沒有絲毫偏袒,祇在時間的差別而已。其中又有三種類別:「定業不定業」、「共業不共業」以及「引業與滿業」。個人存心去造作的果報,即是「定業」,而人的一生中所造善、惡、邪、正種種不同之業,會引致來世是否生於人天鬼畜不同之境界,這種過去業引起現生的總報應就叫「引業」。而「滿業」指的是各人業報均是自作自受,與他人無關,此人之相貌、貧富、賢愚,甚而淪為鬼畜的不同際遇,都是因為個人累世千差萬別的所作所為,所造成千差萬別的業力所致。「共業」則是人類的業力彼此交感、互相影響,導致團體的共同業報。

2、究竟平等:究竟兩個字是「結果」或「目的」的意思。究竟平等是說佛果位的平等。如果只是具理的佛性,沒有事修的功行,眾生是眾生,諸佛是諸佛,不能勉強湊合來講平。必得經過一番修習的工夫,了生死得解脫,到達佛的果位,真正才是究竟平等。到了這個境界,是佛佛道同的境界,一切諸佛所修所證,都是相同的,沒有大小高低之分。所謂:「十方諸佛,一鼻孔出氣。」

 

佛陀明見存在的實相:「全世界都在烈火燔燒中,眼處生火,諸色生火……,火勢緣何而來?源於五陰熾盛,源於怨憎之火,緣於生、老、死、憂、悲、苦、惱」,然而眾生卻因無明,執著於此,因而墬入生滅流轉,永不超生,因此,要了解「緣起性空」之因緣法則,乃是「無常」的變化,此非神明創造,也非威權左右,無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無一不是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循環。可以說,人的禍福窮通,都是自己的身、口、意所造作,沒有人可以左右,也沒有人可以代受,所有的前途:全都由你自己決定。

誠如佛陀涅槃時叮囑弟子的話語:「你們都應該做自己的明燈,自立自強」,「一切功德倏忽生滅,奮發努力永不止息!」佛陀要告知我們的是,真正的平等,乃見諸於個人之征服自我,不為自身之奴隸,亦不為俗世之臣屬,而終能達致與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三世諸佛,佛佛平等,佛佛道同,亦即佛凡平等的境界[26]

 

二、聖凡同源同基  前途盡憑自創

天帝教對萬性萬靈因著不同業力,出入於不同軀殼中,生生滅滅於大宇宙空間中,並且要自立自強,以自性之明燈,奮超三界的道理,事實上,與佛陀所宣示的訓誨並無二致,誠如涵靜老人有言:人生在世,唯有功德與業力帶得走。然天帝教更進一步以科學觀點去探討因果何以如此運作的原理,並陳明了在大宇宙不同空間次元中如何奮鬥的超脫方法。而在倡言平等的同時,亦昭告著「在對立中求統一」、「在矛盾中求調和」的一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萬有動力法則。亦即動則有功,奮鬥,則能向上晉升;停滯不前,甚且墮落,即使是聖、是神,亦會捲入輪迴之苦,永無了期。

  (一)各層次元空間  阻礙重重

在《新境界》第六章〈奮鬥之道〉中,有段「聖凡同源,凡聖同基;其基其源,在於旋和之立論,大宇宙各次元之空間層之際,何以不會相互干擾,而能在自我場域中發展?

一九六○年二月份,蘇聯莫斯科大學天文學教授玻里士.華朗索夫.偉利安納寧諾(Prof. Boris Vorontsov Velianino)宣布他的新發現,他說:「在這個宇宙中,有很多星球上居住著有智慧理性的天人……,可能不少於一億座。」他的見解獲得當時著名生物學家布拉狄米爾.阿爾巴托夫教授(Rrof. Vladimir Alpatov)的支持,其認為這許多天人,其中很多文明已經超越了我們地球人類。另外,化學家尼科拉.季洛夫博士(Prof. Nikolat Zhirov)也說:「各不同星球環境的天人,各有其適應個別環境的能力,天人的型態與構成各有不同,未必就是以我們地球人類肉體為標準。

物質世界中,有非物質世界,非物質世界內,也有物質世界,就是佛經所說的「相依而成」,物質宇宙與非物質宇宙,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結構,一個宇宙有多重的空間,我們銀河系不過是色界物質空間中的一個小小星雲,在此之外還有不可說不可說無數的星雲系統,而在這物質宇宙中,又溝通交錯著無形無質的無色界非物質的空間,其中,又交錯著比無色界更真空的空間,大致來說,我們這個物質宇宙,只是一層天網上許多虛懸的、砂粒般的單元之一,在這層天網的上下四方左右,又各有無數層次的天網,沙粒般的眾多的單元,各層天網之間,有著磁力相互吸引著,磁力世界於物質(色界)與非物質(無色界)之間的一種存在,構成網狀、縱橫交錯,相互扶持,這些無形的吸力,有強有弱,各層次的天網,彼此又有相溝通相連的漩渦,這些漩渦,有如可怕的黑洞,具有強大的牽引力[27]

這些科學上的說明,亦可驗證著天帝教教義之說明:把握旋和,向天奮鬥;苦煉艱磨,超凡入聖」,教義上中說,人類想要突破空間障壁,駕馭宇宙的自然律,首先必先從調和自身電子與和子的矛盾對立做起。和子與電子,這兩個組成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最終成分,在一元二用論的原理下,不斷的相互推動配合,進而形成一種「在矛盾中求統一;在對立中求調和」之動態,這種動態,小者,所指是人身上永無止盡的爭戰,亦即靈肉衝突是也;大者,造成極大的旋動力,即為宇宙天體之旋和力,亦為宇宙間最大的自然律,次之,則有「萬有引力」,旋和律下又有間隔各個行星間之公轉軌道上之旋風力;萬有引力之下,又有各種物體相互間之異引的吸力,及最微細之電子間的同引的吸力。這種層層牽引、關關束縛之景況,有如《天人日誦奮鬥真經》所云:「彌天大旋,若洋之渦,團團旋旋,巨力莫阻。」[28]。因之,旋和,指的小我靈肉的衝突;以及各星體間的重重宇宙障壁。

要能穿梭不同次元空間,亦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天曹、地曹、人曹,就必須明白其間的阻隔,以及了解如何培養超脫這些場域的能量與方法,在天帝教的說法中,即是「和子本身能階之高低」、「內具之能量的強弱」,此為突破各階各層自然律的關鍵所在。低位能者,只能在其所能適應的空間次元中活動;高位能者可以進入到較高能階次元空間,甚而自由往返較低能階的次元空間,並主動親近能階低者,充填灌注經驗、智慧、能量,提升其境界此等高能階之和子,在地球三度空間中,在各宗教中各有不同名號,如羅漢、仙佛、菩薩、天尊、上帝等。在天帝教內則稱之為神媒、上聖高真。當該教信徒發出虔誠的禱告、祈求、發願時,如耶教徒求登天堂、佛教徒求生樂土時,其真純之親力時,即能引來耶穌或阿彌陀佛前來以和力相感,或有不可思議的感應,或來臨終前接引。

 

(二)功德智能俱足  穿梭宇宙無礙

在帝教教義中言明,人為靈之基,聖乃人修成,人類之所以不及神者也,修養之不及、智慧之不及也,具體來說即是必須具備「功、德、智、能」四大要件,亦即其人「生前功德及貢獻於人類社會之作為,以及經過勤苦修持後,所培養出更高的經驗、智慧、能力,能夠具有更多的方法與技術,得以超制大自然律者」。在天帝教裡,就是性命雙修之道[29],「先盡人道」─盡好作人的責任,首要正心誠意,以廿字真言為人生守則,希聖希賢;「再修天道」,鍛鍊人身上特有之精氣神三寶,達到自我靈肉的調和統一,一邊為大眾謀生存、為人類求進化,積極自強、樂觀奮鬥,以宇宙為家。此等人,生為堂堂正正的「人仙」[30];死為堂堂正正的神靈,在脫離軀殼後,便清輕上昇,而視其「功、德、智、能」的程度,上登不同次元之空間。

最低程度的神媒,如「自由神」,僅能突破該行星引力之拘束,暫時超越小輪迴(一個行星系的輪迴);然具有性命雙修之功夫者,則能突破各行星間之風力,在該一旋和系自由往來,若修成純陽金光氣體、功果圓滿者,則能來去自如,不受自然律之支配,逝後可憑其自力達到無形聖域,不須接引、不假外求。從佛家的說法來說,即是能超脫欲界、色界,而達無色界之神媒,如:如來可超脫三界五行,隨心所欲於不同的旋和系之間來去自如。不同的神媒等級,除了  上帝至尊以外,其他皆可由人類歷劫修成,皆為心靈與物質蛻變之現象耳[31]

這種心靈與物質蛻變之現象,即是性命雙修功夫達致深厚進境者,誠如上述,首要達到自我靈肉的調和統一。和子與電子,如前所述,是先天之性與後天之命;是道心與人心;亦可稱為陰陽二氣。書經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蓋電子當中充滿了人慾物慾,亦即後天笨重陰靜肉體中之陰電;和子本是天理良知,乃先天自然真純活潑的性靈中所放射之陽電,然「道心惟微」,陽電之輕微,難以保持,稍動凡心慾念,遂即變質,而轉變成邪惡之人心、重濁之陰氣,故曰「人心惟危」。

因此,必須要能「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和子能把握電子的刺激,作為提升的動力,反觀自我,滌除習性,「打掃心上地」,把心練得空空洞洞、一無所有;如此靜坐時,方能使陰陽二氣抱和激盪,排陰昇陽,「坐出性中天」,如同老子之「至虛極,守靜篤」;又如《周易參同契發揮》中卷總結說:「修練之功,至簡至易,不過抱元守一,專氣致柔,如嬰兒耳。」「虛心靜默,凝神自凝,息自定。息定而氣聚,氣具而丹成。」亦即天理人欲合一之一、人心道心中和之一、陰陽兩電交流之一、心物協調統一的狀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最終到達《莊子‧刻意篇》所言:「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於天倫。」反本還原,創造出未來之精神生命,此一新生命,如蠶之蛻變,是由肉體的舊生命蛻變而來,不受軀殼之束縛,可在大空間來去自如,此等境界,道家曰「陽神出胎」、佛家曰「明心見性」,「真我」常存,永生共生[32]

此即是涵靜老人生前一再策勉天帝教同奮奮鬥之境界:

 

運用自然與物質相配原理,經過精神與肉體的鍛鍊化合過程,積功累德,勤修苦練,終能超脫物理世界的束縛,進而超脫自然律之支配,自自然然,氣化而形神俱妙,超凡入聖,進入天人合一的永恆精神境界,回歸  天帝身邊,而以大宇宙為家,與宇宙生命共始終[33]

 

這與明代張三丰《三丰丹訣》中〈了脫胎〉一詩的境界:「丹成我命不由天,陵谷從他有變遷,榮辱無干隨處樂,名利不染逐時顛。但知壺裡乾坤景,不識人間甲子年,借問我家何處是,醒來遙指白雲邊。[34]」又與《莊子.齊物論》中所描繪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傷,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的真人境界[35],相互呼應。

 

(三)自暴自棄  聖亦下墮輪迴

而另一方面,在《唱道真言》一書有云:「陽神純是先天靈氣結成,本來無思無為,遇境不染,見物不遷,收縱在我,去來自如,……,其神雖出,見可懼而佈生,一見可欲而愛生,殆將流連忘返,墮入魔道。」這是一個與上述狀態完全相反的境界,即是《新境界》中所言之「生前不修,逝後即無能為力」,假若和子生前無功於世,不懂得修圓鍛鍊,不懂得藉假修真,則其內具的能量將會逐漸耗損,直到脫離該軀體。死後亦昏沉恍惚、無性別、無視覺,陰沉濁重,毫無自覺、自決能力,只有任憑自然律超控,飄游於宇宙空間而受異引律之支配,而與另一天人軀殼(視其能量高低,與不同之十大天人的軀殼相引)配位,就這樣出入於動植礦物之中,生生死死,全無自擇能力,永無了期,在這樣的生命循環中,若持續不斷的消耗,則自然降低其能階,而受越來越低等天人之軀殼吸附,終致輪迴不能自已,一旦自身消耗殆盡時,則結束了此一靈魂之生命知覺,分解成一無生命活性的電子。此即為輪迴論,亦即是諸行無常之悲觀論,是為可悲亦復可憐的境地[36]

如上個章節「天帝教先天根本平等」所述,十大天人的本質都是聖人、都具有聖人的條件,哪有什麼生來就是聖人?生來就是凡人?生來就是禽獸?生來就是草木的呢?十大天人,聖與凡,實無本質的不同,皆具有「慧銳智度,致利致行[37]」之特質,然而,今日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命運?不管是卑賤、貧困、傷殘、所謂的機緣不好,或者淪為雞犬、草木、甚至礦石,這一切並非天地不公、獨厚他人,而是自暴自棄、自毀自厭、自墮輪迴之結果所致。反過來說,若具有透視世間實相之智慧者,即使晉升了較高之次元空間,但其後並未持續奮鬥,引動凡心之一發不可收拾,反其道而行,則依然會墮落下墬到低等次元空間。

此即為新境界中所言明:

 

修道者,係合精炁為一體,由物質而返自然,由後天而合先天,……,故能成神。反之,如神聖不合天理,即生凡心,陽電子渣末即化熱而加重,遂即下降,復為現實,而成物質矣。故曰「聖凡平等」。

 

(四)雙向迴路─十大天人的生命境界

縱上所述,個人試加以歸納,並綜合教義中第四部第九章〈新生論〉之觀點,整理圖表如下[38]

 

聖的等級

所處天界

奮鬥等級

生命境界

全憑修持、功績、自奮自創,而定「靈魂」的歸宿

 

可與自然配合而共存

由上聖繼續深造者

與大自然[39]平等

向天奮鬥

造生(自己把握創造)

 

超出本界[40]而登上界

以修持探求平等者

與上界之聖平等

向自然奮鬥

共生(大生)

[41]

自由神,為一個旋和系中神之最高境界

以功德或信仰探求平等者

與本界之聖平等

向自己奮鬥

永生(積極為全宇宙人類之生而生)

 

凡(人)

聖凡之基─在有形之界為人仙,在無形為聖神

神聖不從天理,即生凡心,陽電子渣末即化熱而加重,遂即下降,復為現實,而成物質。

末生╱和生(悲觀,求自身煞那間之意味而生)

八大天人

淪為偶然律之和子,歸於無常之命運,悲慘之命運,即佛所謂刀山劍樹無間地獄者是。

服從大自然法則(受自然律所支配)

 

伍、如何達致聖凡平等─愛治信奮

中庸有云「自勝者強」,能自勝其私而矯之以正者,方是真強,易流易倚易變者,俗人也,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只在「自強不息」。這種真真切切的「聖凡平等」,如同《天人日誦平等真經》中所云:「越發越奮,惟進惟濯,圖名曰上;靡自神,勞自精,殆趨自汰,圖名曰下,此惟人為,察資咸均,是名上下資平等。」聖凡具有相同的天賦天資,透過奮鬥與否,自決其境地,而且必須是常奮常鬥、慎始慎終,無始無終,當我們心量像宇宙那樣寬廣,心志有著調和宇宙上下的一種願力,如孟子之「夫志,氣之帥也」,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積極為全宇宙人類之生而生時,這即是一種「永生」之境,光明無限、越發越奮,博大無涯,幸福無疆;相反的,則是「和生」的一種悲觀消極,因為這種人只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著想,自然日趨狹隘,殆趨自汰,其生命有如曇花一現,如露如電,生死無常,可痛亦復可憐也[42]。這中間的差距就在公與私的分野。

神並非萬能,全然無罪,他與我們相同,也是從凡起修,也是在大宇宙中歷劫而磨練盡淨,我們當崇敬、效法,並以「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的心志、氣魄去學習,為何他與我平等,今日卻能達致如此,而我卻又如何?「人之生也為行而生」,古往今來宇宙間唯有「行」字方能創造一切、方能革新進化。縱上所論,聖賢命自我造之境地,是透過三種奮鬥[43]達致,亦即《天人日誦奮鬥真經》所述:「是道基云,有名三奮,正脩身心,潔滌強制,振己奮鬥,煉探魄神,遏危畏撓,振化奮鬥,拓突無間,自強不息,振天奮鬥,以達三奮,基道乃固。」誠如涵靜老人〈感懷明志〉一詩,在詩末的註解中說:「凡能犧牲小我為大眾謀福利,救世救人者,必定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堅持意志,勇往精進,自有完成使命之一日。[44]」亦是中庸中所言:「誠之者,人之道」的聖者。

亦即能犧牲小我,發無上之大願、立無上之心志,救世救人、奮鬥不懈者,必能堅此百忍,在晦盲否塞的時代,突破屯艱而興起;在刀斧鼎鑊之前,不屈不撓;在學絕道喪,大地陸沉,愍孤心於天壤;在學術文化風氣積重難返,獨排當時崇尚,以滌盪一世之心胸[45],因為,他的生命,是「還我本來自由」的和子所主宰;他的眼光,不再因酒色財氣而心動;他的心境,不會受小情小愛所綑綁;他的奮鬥,總是至真至誠、一心一意;他的生活,從小處至大我,皆是以一種「毅然放手乾坤一擲」的大無畏精神,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此等超凡絕俗、剛健不息,個人自作主宰之精神,只為萬生萬靈的生生而奮進之心境,早已貫通古今、穿透寰宇,如春雷動、天地變化,草木滋繁也,從始至終,心力卓絕不變,熱度百分百。因此能夠「不求成功,但求無愧我心[46]「願步耶穌教主後塵,不求成功」─人事已盡,自能甘然「聽天安排」,隨順自然,悠然自得。而這等大器磅礡的鴻志,信願行,方能突破危艱,開天闢地,最終「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這即是「聖凡平等」之真諦。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即便是你現今的命運多舛、流離;即使你現在的境遇悲慘、跌蕩,但務須改必沉滯不進的態度,打破徬徨煩悶的心理,不去自傷自憐從前所造之過犯、業力,亦不可羨慕或忌妒他人的五福臨門,「不要氣,只要記[47]誠如《天人日誦廿字真經》所云:「應覺自修,勿云人貴,勿慕他富,節儉自強,國富人富,克己待人,是廣是博」,只要能了解自己習性、業力,何以造成今日命運之因,並以「奮鬥再奮鬥、日新又日新[48]」的精神,自愛、自治、自信、自奮,誠如中庸中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一切唯有反求諸己,以精誠之親力,引來高級和子前來調和質性、充填能量、增益智能,則仍有復其本初、大開大闔,向宇宙高喊平等的契機

 

陸、聖凡平等目標─共生共存共進化 

這正是宇宙大主宰  上帝的廣闊高深、天高地厚的長情大愛,乃天心之仁、乃忠恕之行、乃博愛無涯;乃大公無私;乃是自然之真善美,為了大宇宙的幸福與和諧,為了大宇宙的不斷進化,  上帝以「自然律」來管理所有銀河系星群的星球,這種天資天賦的真平等,是始初起點的平等,其後則依照各人的奮鬥,自己去造就,而群體之間,則是以共生共存之心,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誠如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言「平等之真義」:即是「巧者拙之奴」,「聰明才智愈大者,當盡其能力而服千萬人之務;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造十百人之福,至於全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一己之能,以服一人之務。」「彼此之間相互為用,協力進行,則人類之文明進步,必能一日千里[49]」。此即是一種在「矛盾中求得統一」、在「對立中求得調和」的一種現象,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所有的天人之間,達致一種保合太和之境,誠如教義在〈新生論〉中所強調的:聖凡平等的基礎在於「和」,能凡聖平等即為「和」。[50]

 

大宇宙空間之和子,不分國家、星球、旋和系、太陽系,在宇宙中各空間次元中,不息鍛鍊,歷劫修圓,能階高者,一面將其累世之能量、知識、經驗貢獻於該星球;一面再充填其位能、增益其智能;能階低者,則在拙劣惡質的環境中,反省自懺,逆修奮行,修去業力、習氣,圓滿自己該學習之功課,如此行之,方能讓不同星球、各空間次元的生命體,在活潑蓬勃、生生不息、創造圖進的機能與運轉下,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和諧共融,一同朝著更高向量之空間進階,向著精神層次不斷躍昇、淨化再進化的大世界邁進[51]。此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方能為大宇宙譜織出剛毅、進取、神聖、浩浩蕩蕩之恢弘交響樂章。

 

柒、聖凡平等境界─獨立人天上  常存宇宙中

仙佛不能使人成為仙佛,仙佛也不能阻止人成為仙佛」,不為聖賢、便為凡夫;不為超人、便為禽獸,一部世界史,一部宇宙史,只是一部英雄史、一部聖賢史,而恆河沙數之凡夫不與焉。聖人性質,人人有之,能不能培之、養之、溉之,關鍵只在發願立志,並艱此百忍,奮鬥不懈而已。涵靜老人殷殷切切告訴我們的「聖凡平等」,是生生世世的鬥士;不今不古、無始無終,向大宇宙進軍的神媒,道化天人、回歸自然,永生共生,甚而造生。不是為進天堂而修行、不是為怕入地獄而修行、不是來求仙佛保護,更不需要仙佛的救贖才能重返清白之身,他要我們做的,是頂天立地、堂堂正正,不受時勢限制、不受環境控制、不被命運侷限,不必依恃上帝、群眾或任何神人,處世不為事所困;入世不為世所累,在創造中不斷的提煉自己,在每一步的提煉中,經純化而脫塵、經昇華而超越,最後從舊我中蛻變出新生命(真我),不受軀殼的束縛,可以在大宇宙中來去自如,作貫通天人之際的超人、神媒,並效法宇宙大主宰  上帝的精神,積極、進取、開創,以光和熱,調和整個地球,進而效忠宇宙,使得環境轉逆為順、轉害為利、轉柔為剛、轉弱為強,甚至可以闢畫天地而旋乾轉坤,而創造新天地。這即是一種「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的精神。

而這樣的精神,我們可以用《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的後發願文來作為「聖凡平等」的境界,也作為本篇報告的結語:

願行奮鬥道,願發奮鬥心。願得金剛體,願為永劫身。

願如大火炬,如電洞微塵。願如嶺上柏,萬載時常青。

願如旋風威,體運無休定。願得真常道,不昧本來性。

願得大平等,協調凡與聖。

世云有盡,我願無窮,常奮常鬥,無始無終。

世云有盡,我願無窮,常奮常鬥,無始無終。

世云有盡,我願無窮,常奮常鬥,無始無終。

 

 


【參考書目】

 

◎天帝教文獻

一、李極初,《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

二、李極初,《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1992

三、李極初,《天帝教教綱》,(台灣台北。帝教出版社,1991

四、涵靜老人,《師語》,(台灣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2005

五、涵靜老人,《師語》,(台灣台北。首席師尊言行出版編輯委員會,1988

六、涵靜老人,《首席師尊精神講話選輯》,(台灣台北。天帝教首席使者辦公室,1989

七、涵靜老人,《清虛集》,(陜西宗教哲學研究社,大陸西安,1986

八、涵靜老人,《天人學本上下》,(台灣南投。天帝教極院,1999

九、維生先生,《天人合一研究(上)》,(台灣南投。天人訓練團,1998

十、維生先生,〈《天人親和真經研究》〉。第六期師資高教班講義

十一、        黃敏警,〈《天人親和真經譯文》(上)〉。《天人研究學會會訊》,2000

10月季刊16

十二、        黃敏警,《奮鬥真經讀經筆記》,(台灣台北。帝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十三、        《天人日誦廿字真經》,(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1999

十四、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1999

十五、        《天帝教簡介》,(台灣台北。天帝教始院,1982)。

十六、        《天人文化聖訓輯錄》,(台灣南投。天人訓練團,天人研究學院,1996

十七、        《天人奮鬥》,(台灣南投。天人訓練團,2000

十八、        《清靜資糧》,(台灣南投。天帝教極院珍本,1988

十九、        《天帝教教訊第一二卷合訂本》,(台灣台北。天帝教教訊雜誌,1983

二十、        熊敏晨,〈《孫子兵法》形與勢之原理與實踐〉,2008

二十一、                周貞余,〈從天帝教的神律系統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與責任〉

 

◎教外文獻

一、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台灣台北。自由出版社,1996

二、蕭天石,《世界偉人成功之秘訣分析》,(台灣台北。自由出版社,1998

三、楊憲東,《異次元空間講義》,(台灣台北。宇河文化,2005

四、陳鼓應,《悲劇哲學家尼采》,(台灣台北。商務印書館)

五、洪德仁(貝葉),〈佛教的平等觀〉,《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第七期

六、雅士培著,傅佩榮譯,〈第二篇 佛陀〉,《四大聖哲》,(台灣台北。業強出版社。1985

七、星雲法師,〈佛陀對現代的民主、自由、平等精神之啟發〉,《普門學報》,2001年四月號

八、方東美,《生生之德》,(台灣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九、李顒撰,陳俊民點校,《二曲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十、張榮明,《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台灣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十一、        馮馮,《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台灣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

十二、        王曉波編著,《孫中山思想研究》,(問津堂書局,台灣台北。2003

 

 



[1] 見李極初,〈第一部 緒論〉,《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1

[2] 李玉階,〈天帝教首席使者李玉階訪日,促進中日宗教文化交流〉。《天帝教教訊》,1983年第

2期:p5

[3] 此種天與人直接的親和溝通方式,在天帝教教義中稱之為「靜觀」。這種頓覺,必須靜參功夫深邃,達到由定、靜、安、慮而至得的真實境界,即道家所謂「通靈」,佛家所謂「見性」。

[4] 此種天人親和方式,原理同於上者,然需透過特殊嚴格訓練過之侍生,方能作為天與人傳達訊息之媒介。帝教內可分為侍準、侍光、侍聽、侍筆等四種方式。見天帝教教義。

[5] 李極初,〈教義獻言〉,《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3-5

[6]  見李極初,〈第一部 緒論〉,《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2

[7] 同上註,〈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頁140-143

[8] 李極初,〈第一部─緒論〉,《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5

[9] 前一段話,乃記載於《華嚴經》之版本。後段話見於〈釋加牟尼佛〉,《初級禪修班教本》,(台灣埔里。中台佛教學院,2000),頁23

[10]  可參看韋陀經四經內的一品「梵天品」、華嚴經、阿含經等陳述。

[11]  有關佛陀的觀點,參考洪德仁(貝葉),〈佛教的平等觀〉,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第七期,頁43-46。星雲法師,〈佛陀對現代的民主、自由、平等精神之啟發〉,《普門學報》,2001年四月號。

[12] 李顒撰,陳俊民點校,《二曲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414。不偏不易,乃宋明理學

家程頤先生對中庸的詮解。

[13] 根據天帝教教義思想,整個大宇宙乃無形精神宇宙、及有形物質宇宙所組成,有形宇宙構成物質的最終成分為電子;無形宇宙構成物質之最終成分為和子,這兩種基本質素在漫長的時空變遷中,不斷的交相組合、調和統一,形成了大空之間生化不已的生命,包含下段所言之「十大天人」。見李極初,〈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15。頁136-139

[14]  涵靜老人講於天帝教復興三週年大會上,〈擇善固執為中華文化奮鬥〉,《天帝教教訊》,1984年元月月刊2,頁1

[15]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台灣。天帝教極院,1998),頁16

[16]  涵靜老人,《師語》,(台灣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2005),頁330

[17] 十大天人為:靜凡、基靜凡、動凡、基動凡、非藏生凡、藏生凡、飛和凡、和凡、凡、聖等十類,除了凡指人外,其他為生礦植物、岩石、隕石、、花草、松柏、鳥魚獸禽等。知、行、能、覺,教義上說,當和子與各種精粗不同電子所構成之物體相配,會呈現出各種知、情、意不等之動植礦物。依據黃敏警同奮的詮釋,「知」為感知力;「行」為運動力;「能」為適應環境變動之發展力、變化力;「覺」為感應外界的覺察力,個人偏向於認為指的是靈性的高低。參考維生先生,〈《天人親和真經研究》〉。第六期師資高教班講義。黃敏警,〈《天人親和真經譯文》(上)〉。《天人研究學會會訊》,200010月季刊16:頁21-28

[18] 帝教教徒之修法,乃是依循三乘,奮勉修行,凡能惟精惟一,至誠無息,自能聖凡平等,與道合真。見《天帝教教綱》,(台灣台北。首席使者辦公室,1981),頁22

[19] 楊憲東,《異次元空間講義》,(台灣台北。宇河文化,2005),頁12-39。船井幸雄,《未來的啟示》,(台灣台北。台英雜誌,1996),頁35-36

[20]  見方東美,〈從比較哲學曠觀中國文化裡的人與自然〉,《生生之德》,(台灣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頁270

[21]  見李極初,〈第三部 精神的人生觀〉,《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41

[22]  涵靜老人說,三界有兩種說法:一是天曹、地曹、人曹。一是色界、欲界、無色界。

[23] 涵靜老人,〈臨別.我命由我不由天〉,《天帝教教訊》,1984年元月月刊2,頁3。李極初,〈從

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139。頁

142

[24]  涵靜老人,《師語》,(台灣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2005),頁111

[25] 李極初,〈第六章  奮鬥之道〉,《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104

 

[26] 有關佛陀的觀點,參考洪德仁(貝葉),〈佛教的平等觀〉,《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第七期,頁43-46。星雲法師,〈佛陀對現代的民主、自由、平等精神之啟發〉,《普門學報》,20014月號。雅士培著,傅佩榮譯,〈第二篇 佛陀〉,《四大聖哲》,(台灣台北。業強出版社。1985)。

[27]  參看馮馮,《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台灣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

[28]  見李極初,〈第五章 精神的寄託〉,《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74。「第六章 奮鬥之道」,頁103

[29]  性命雙修,道家謂之「靜參」,佛家謂之「參禪」,世俗共知之打坐,中國自古傳衍至今的性命之學。

[30]  涵靜老人說,仙有三種,天仙─大羅金仙,修成真我,奉詔飛昇。地仙─成道以後千變萬化,等到救世任務完成,即可奉詔蛻化而去。人仙就是,能夠體天行道,不為自己打算,負起救劫使命,一面用功修練,在世時即得到  上帝錫封天職,就是人中之仙。見涵靜老人,《師語》,(台灣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2005),頁158

[31]  涵靜老人,〈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145。〈第三部 精神的人生觀〉。頁73-105

[32]  涵靜老人,《師語》,(台灣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2005),頁301-303。涵靜老人,〈臨別.我命由我不由天〉,《天帝教教訊》,第二期.第四版。

[33] 《天帝教簡介》,(台灣台北。天帝教始院,1982),頁12

[34]  此乃清人傅金銓所編之《證道秘書》。見張榮明,《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台灣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頁21

[35]  天帝教的性命雙修功夫,與道家看來多所雷同,然其中卻又有因應時代環境而來的不同修法與境界,此處無法多做探討,可參考天帝教之大寶《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一書。

[36]  「自奮自創 確定靈魂歸宿」之本節觀念文字,乃綜合三本書之相關內容所寫。李極初,〈第三部  精神之人生觀〉,《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天人文化聖訓輯錄》,(台灣南投。天人訓練團,天人研究學院,1996),頁27-32。《天人奮鬥》,(台灣南投。天人訓練團,2000)頁B9。頁E11

[37] 此乃《天人親和真經》經文,所指的乃是人身特有之本質,此種特質亦具備於十大天人當中。

[38] 李極初,《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119

[39] 「大自然」,指的是使整個宇宙和諧運作、生生不息之自然律。「平等」意即具有適應此種自然律的條件,並進而運用之、媒介之的能力。《新境界》頁74

[40] 本界,指的是該神媒所處之旋和系。上界,即是要超脫此一旋和系,而能在不同旋和系中自由往來。

[41] 要能自由穿梭不同旋和系,得兼具功德及修持(見頁13-15),故凡具有修持而不合天理之功德者,即得上昇,然尚須繼續培養功德。如僅合天理,而無修持者,則只能逐級自創上昇。因此,在聖的境界,若能把握住逐級修持、培功,可逐級上昇,而與自然平等。見《新境界》,頁121

[42]  此等觀點,參見《新境界》〈第九章 新生論〉、平等真經、奮鬥真經、中庸之精神後闡發。

[43] 向自己奮鬥者,即努力以求掙脫人類本身上電子之影響的奮鬥也。向自然奮鬥,即創造人類之文明已達於真理之域也。向天奮鬥,即向神奮鬥,向天界要求平等之奮鬥也。詳細內容,請參照《新境界》一書。頁103-121。頁9-12

[44]〈感懷明志〉全詩內容為:「捨身奮鬥非為我為真理、為天人、為救世,誓願犧牲到底、奮鬥到底,願步耶穌教主後塵,不求成功。與世無爭樂自人棄我取,隨分守法,根本與任何人無利害衝突,與任何人無恩無怨,淡泊寧靜,毀家創教,還我本來自由。遊遍人間行教化瀟洒自如,隨緣應化,多結緣、多了緣,潛心研究,充實教義,以學者姿態新宗教家身份出現,週遊環球,教化自然流行希賢希聖有何憂─中外古今聖賢行道救世之心志卓絕不變,但聖賢行道應世之方法則可適應時代環境隨時變遷,故曰孔子聖之時者也。蓋聖賢事業標準不一,凡能犧牲小我為大眾謀福利,救世救人者,必定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堅持意志,勇往精進,自有完成使命之一日,來書所引證者盡為將相之流、功利之徒,及今日之政治家也、軍事家也,與我之所謂聖賢者不同也,是故十餘年來超然物外,希聖希賢,我行我素,悠然自得。

[45] 參照維生先生,〈紀錄本師世尊受到無形嚴峻考驗的黯淡歲月〉,《師語心傳》,(台灣台北,帝

教出版社,1998),頁48

[46] 此乃涵靜老人於民國七十二年,不顧同奮反對、不畏前方險阻,為了避免日本陷入美蘇核戰之犧牲局面,毅然率眾前往日本弘教救劫之夫子自況,他老人家抵日後曾感慨說,此行乃在人間地獄、人海茫茫中尋找原人種子。後因精誠感天,能於富士山上舉辦祈禱大會,建立傳布宇宙真道之據點。

[47]  此為涵靜老人之夫人─智忠夫人在世時常期勉家人以及天帝教同奮的話語。

[48]  涵靜老人曾以此段話語書寫成條幅相贈親友、天帝教同奮。

[49] 王曉波編著,《孫中山思想研究》,(問津堂書局,台灣台北。2003),頁83

[50] 李極初,《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62

[51] 本段說明,乃匯通註13之內涵,以及涵靜老人之生前之言教、身教、心教而成。李極初,〈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新境界》,(台灣南投。帝教出版社,2000),頁136-138。和子與電子相引的方式以及宇宙自然律的內涵,請參看《新境界》〈第三部 精神的人生觀〉之第四章「生命的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