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意識對水的影響之探討 高森(緒含) 國防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博士生 摘 要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的基礎,生命是活在水之中。然而水在天帝教同奮日常生活中還有個重要的用途:透過「廿字真言」、「靈丹妙藥」等等的加持,使一杯水變成「甘露水」,產生不可思議的效用。很少有人去談起這到底有沒有用?是如何運作的?或許同奮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了。科學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去理解問題,去解決問題。為了要探討甘露水的問題,我們先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施、受雙方都是人,中間傳遞者為水,傳遞的東西還無精確的定義,說是意念、能量、意識、神光等等不一而足,姑且先統一為「意識」。讓我們注意一下「意識傳遞到水」就會發現,這就是關鍵,若意識不會傳遞到水,則整件事就不成立。因此本篇將探討意識傳遞到水之後,對水所產生的影響,筆者蒐集幾篇國外學者的研究,包括意識對水結晶、意識對水的酸鹼值及意識對生化酵素活性的影響,從中發現確實意識對水會有些許的影響,而這些是目前科學所無法解釋的。另外筆者也從中分析意識對水作用的特性,以及日後若天帝教同奮想從事這方面的相關研究時,所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及建議。希望透過本篇論文的發表,能對天帝教同奮在天人親和的研究上帶起「拋磚引玉」的功用,鼓勵同奮朝「水」的方向做研究,期待能有所發現。 關鍵字:意識,水,結晶,酸鹼值,生化酵素 意識對水的影響之探討 高森(緒含) 前 言 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小至一個細胞,大至一整個國家、民族,都與水離不開關係,現代人或許並不覺得水有什麼大不了的,家裏的水龍頭一開就來,渴了去便利商店買個瓶裝水就行了,殊不知在生命的演化過程中,為了能夠脫離海洋,生命用了多少萬年的時間才完成;又為了搶奪那難得「生命之源」,生命間發生了多少的衝突與戰爭。 細胞是所有生命體最基本的單元,而水佔了細胞百分之七十的重量,所有細胞中一切的生化反應都發生在水之中,換句話說,所有的生物分子都是「溶解」在水中,而這些生物分子在水中彼此間發生「碰撞」,而產生生化反應,這些所有的生化反應的總和,就形成了我們所見的「生命現象」了。由此可見水對生命的意義有多大了吧! 知道了水對生命的重要性就不難理解,目前透過水來增進或改善健康的方法為什麼多的數不清,姑且不論療效如何,就其所使用的原理,大概都脫離不了水的那些既神秘又難測的特性。就純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特性幾乎都很難驗證而具有科學上的說服力,另一種說法就是很難獲得科學家普遍的認同,但是為何還是有那麼多的人相信?而且還是身體力行呢?撇開其他的宗教、民間信仰及各種療法,單以天帝教來看,「甘露水」就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啊!就外人而言,雙眼注視著一杯水,口中唸唸有詞,或對著一杯水跪叩著一百下,又或著手掌在杯口「罩」一下,就可以令一杯水具有特殊的效果,不要說科學家了,就連一般人都會懷疑,但是天帝教同奮還是行之有年,堅信不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這些人都「頭殼壞去」了嗎? 水是由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結合而成,而湊巧的是在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中[1]提到,和子的化學構成成份公式為: 和子 = H°O°之精華 + 電質 + 溫度 + X特種元素。 (H°代表氫,O°代表氧,X代表某種性靈意識) 暫且不論什麼是氫氧之精華?單就氫氧這兩個字就令人費疑猜了。地球上目前發現有一百多種元素,而構成生命的有機化合物以蛋白質為主,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所構成,氨基酸的構成元素最主要的就是碳、氮、氧及氫,那為何和子的構成成份不包含碳或氮的精華呢?從另一個角度來想,是不是在宇宙中構成生命的元素不一定要包含碳及氮呢?而且有氫及氧,難道就一定是水嗎?到底和子與蛋白質中的氫氧還是水比較有關係呢?這些疑問或許很難得到答案,但科學就是從這類的疑問中試圖尋找解答而逐漸發展形成的。 從上面的論述似乎可以發現一條隱約的脈絡浮現出來:人→意識→水→人,人發出的意識、意念或能量等等(此處統稱為意識),經過不知名的過程(或許與氫氧之精華有關),傳遞到水之中,然後再經由水傳遞到另一個人身上,最後再透過不知名的過程,發揮意識的作用。這中間牽涉到太多的未知,不是那麼容易掌握,因此讓我們先集中在一個關鍵問題上,到底意識能不能傳遞到水中?若是不能,則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成立;若是可以,那我們要如何來證明呢?本篇的目的在介紹幾篇國外的研究報告,看看國外學者在這方面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有哪些發現?以此來做為未來天帝教同奮在天人親和研究時,提供一條明確而可行之路。 意識對水結晶的影響 幾年前江本勝出了一本書「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造成相當的轟動,書中探討好的意識會讓水長出漂亮的結晶(冰),而不好的意識長出來的就是醜的結晶。由於這樣的實驗非常不嚴謹,批評者可能會說這是故意套好的,先照出很多結晶的照片,然後再套到好的或壞的意識上。因此為了進行更嚴謹的實驗,江本勝與美國的學者合作,發表了一篇簡短的研究報告,證明其理論的正確性[2]。 實驗進行方式的大致如下:由市面購買的4罐瓶裝水,其中2瓶放置於美國電磁屏蔽的實驗室內,另2瓶則放於他處但同樣也是電磁屏蔽的實驗室中,作為控制組。江本勝帶領著2000人在日本,透過照片的引導對著實驗組的2瓶水發出好的意識,然後美國的實驗室將這4瓶水嚴密封裝之後,寄到日本江本勝的實驗室進行水結晶拍攝的實驗,4瓶水共40張水結晶的照片放置於網站上,隨意地由100人登入後,依個人的感覺進行評量,分別給予1~5分的分數,愈美的結晶照片分數愈高。在此所有過程中,只有美國的實驗室知道哪2瓶水是實驗組或控制組,最後統計分析後的結果如圖1及表1。 從圖1及表1可知,有接收好意識的水平均得分為2.87,而控制組為1.88,差異接近1,p值為0.001(<0.05),p值的意義在統計上表示這樣的差異是顯著的,用比較口語的說法,就是要隨機地產生這樣的結果的機率為千分之一,一般科學家的標準是百分之五以下的機率是可以被接受的,所以這樣的實驗結果是被認可的。由這樣的結果似乎可以看出,接受到好的意識的水確實能夠長出比較漂亮的結晶。 這只是一個小的前期實驗,可以證明江本勝所提出的論點。從這個實驗有幾個地方可以討論: 1. 意識的投射是即時的,亦即無論距離多遠,意識可即時到達。天人親和真經[3]中提到「……念馳思行,一忽而履御億幾兆幾,……」,或許就是描述這個現象。實驗中日本這邊的人在意識投射完之後,當天美國的學者就將水封裝好寄回日本,因此由此可看出意識的投射不會因為從日本到美國橫跨5000英里而有所延遲。意識可即時遠距離投射,那投射的意識強度是否會因為距離而改變呢?這是下一個會問的問題,我們無從得知答案,因為一來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可以測量意識的機器,二來即使可以透過一些現象來理解,但這必須要很小心,因為會有許多已知和未知的因素干擾,必須要有嚴密周詳的實驗設計,來克服這些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所以並非一、二個簡單的實驗就可以弄得清楚的,這個部份要特別注意,需要小心的確認。所以從目前這個實驗可以知道意識的部份特性:不論距離遠近,可即時到達。 2. 水很容易受到電磁的干擾,因此為了避免受到電磁干擾,所有實驗都必須在電磁屏蔽的地方進行,而運送的過程中也要封裝於鋁罐之中,其目的都是要排除所有可能的電磁干擾,包括各地不同的背景電磁場。也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觀察到意識具有不同於電磁場的特性,因為它可以穿過電磁屏障不受阻斷而作用於水中,這更讓我們警覺到,似乎並沒有一個東西可以阻斷意識,這也就代表著任何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有可能會發出意識而干擾實驗的結果。這是我們將來要進行相關實驗的時候,所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當我們在實驗進行時,應盡量避免掉這些干擾。 3. 實驗的進行採取雙盲的方式,也就是進行實驗操作的相關人員完全不知道實驗的樣本分組為何,所有樣本上的記號對操作的人而言是無意義的,並不會因為期待心理而發出干擾實驗的意識,進而影響實驗結果。此種雙盲實驗的方式對於避免上述意識對實驗的干擾是很有用的方法之ㄧ。 意識對水酸鹼值(pH值)的影響 除了水結晶的研究之外,美國Stanford大學的William A. Tiller教授就做過相當完整的研究,並且發表過數篇的論文及著作[4]。本篇僅就其先期的研究成果做介紹,並做為將來天人親和研究之借鏡。 Tiller教授於1999年發表一篇有趣的論文[5],是探討關於意識對水的pH值的影響,其大致的實驗如下:實驗的裝置如圖2所示,中間是一個Faraday cage (FC)提供一個電磁屏蔽的環境,使樣本(水)在實驗過程中不會受到電磁場的干擾。左側放置一個產生特定頻率(一個頻率或三個頻率)的振盪器(oscillator),而振盪器本身有經過特定的處理(後述)。右側則是pH及溫度的測定儀,負責定時量測樣本的pH值及溫度。實驗的重點在於振盪器於實驗開始之前有經過特定意識的灌注、封存,其大致的步驟為:(a) 將振盪器放置於桌上,(b) 4位有經驗的冥想者(meditator)(2男2女)進入深沈的冥想狀態,(c) 一個信號之後,其中一位利用意識對振盪器做「清除」的觀想,(d) 3到4分鐘後,接著一個信號,4個人開始對振盪器灌入特定的意識(如:pH上升或下降),約10至15分鐘,(e) 最後一個信號,則轉為「封裝」的意識,將前述特定的意識封於振盪器內,然後4個人恢復正常的意識狀態。 Tiller教授稱這種裝載意識的裝置為Intentional Imprinted Electronic Device (IIED)。首先Tiller教授選擇市售瓶裝水來做實驗,IIED裝置對瓶裝水經過30分鐘的作用之後,其結果如圖3(a)所示。經過30分鐘的作用之後,有經過IIED作用過的水pH值下降明顯較多,而後逐漸回復到一般未經IIED作用過的水之水平。另外將瓶裝水與純水1:1混和配置的水,利用IIED進行多天多次的處理所做的實驗發現,未載入意識的IIED連續多天對水做處理,其結果如圖3(b)所示,在處理時水的pH值會突然掉下來,但一旦裝置關閉後,pH值又會迅速的回復到之前的pH值,連續三天的情況都一樣,顯示振盪器所發出來的波會影響水的pH值。而載入意識的IIED情況就稍有不同,由圖3(c)的結果可以看出,pH值在第一及第二天回復的速度有較慢的趨勢,但是第三天就沒有影響了,結果顯示水有受到意識的影響。最後將圖3(b)中實驗的水放置2個月後,再以灌有意識的IIED 做1小時的處理發現,水的pH值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顯示這樣子的水似乎已經不再受到IIED的影響,其結果為圖3(d)中的菱形符號。而圖3(d)的圓形符號代表新鮮配置的水可以受到有灌注意識的IIED的影響,水的pH值會下降,關掉IIED的電源時,pH值則會逐漸上升回來。 從上述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幾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1. 意識的儲存過程前文已提過,主要分為三個步驟:清除、存入和封裝。而執行「意識操作」的是2男及2女有經驗的冥想者(meditator),請容許筆者將原文寫出:「…. four people (two men plus two women) who were readily capable of entering an ordered mode of heart function and sustaining it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文中並沒有指出這四個人是屬於哪種修行的法門,但至少不是普通的一般人,而且意念的投射是處於某種深沈的冥想狀態,非一般人的正常意識狀態,不知這種深沈的冥想狀態與天帝教在靜坐中所謂的「入定」是否相類似?Tiller教授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輸入意識相信是有原因的,或許在一般人正常的意識狀態並無法達成實驗的結果吧?因此在我們從事天人親和研究的時候,此點就非常重要,到底什麼樣的狀態才會產生較明顯的結果?而意識的灌注過程有哪些因素干擾?施做者的條件為何?操作的時間長短?這許多的問題都是需要詳加考慮的。 2. 意識可以儲存在電子的裝置之中,隨著裝置的運轉而發出儲存其中的意識。這部份值得我們深思,意識可以儲存於無機物中是比較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但意識可被儲存於電子裝置中,而且還可隨著裝置的啟動而作用,關閉而停止,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但是從實驗的結果似乎證實了這種可能性,而這又會引發更多的疑問,這是因為最初意識灌入時所設定的,還是由於機器本身的控制呢?非得要振盪器才可以嗎?其他的電子裝置也可行嗎?需要特定的頻率嗎?振盪器的功率有關係嗎?……不過,從實驗的結果可以確認的是,意識的接收與承載可以是多元的,並不限定於有機或無機的自然物,範圍可能擴及到所有的人造物,而且,說不定還可以透過電子裝置來控制意識的放送,做更進一步的應用。 3. 由結果的縱軸pH值來看,變化的幅度很小,不超過0.5個pH單位,雖然論文裡有強調pH測量儀的精準度達0.1,筆者在此處並不是要討論pH值的精準度或是變化的大小問題,而想要指出的是其實意識作用的變化是很小的,很容易被儀器或操作者所忽略,不然就會被當成誤差來看。在這麼小的變化下,如何使用精良的儀器,以及嚴密的實驗設計來避免外來的因素干擾,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例如論文的作者就對買來的瓶裝水做良好的控制,CO2是空氣中影響水pH值的重大因素,CO2溶於水後會和Ca2+、Mg2+等離子形成碳酸化合物,造成pH值的改變,當意識作用變化在那麼小的情況下,CO2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是非常嚴重的,因此論文作者特別對此做了許多的探討。所以在將來在做天人親和相關研究的時候,就必須特別的小心,仔細的控制所有可能的變因,不然很容易就會造成相當大的誤差,造成實驗的誤判。 意識對生化酵素的影響 Tiller教授還進一步進行了與生化酵素有關的實驗[6]。首先選擇了一個肝臟酵素alkaline phosphatase (ALP)進行「試管內」(in vitro)的實驗,筆者認為選擇此種酵素主要是有非常簡易的活性測定方式,以及酵素穩定又可輕易獲得。實驗的方式如圖4所示,配製好的酵素溶液(enzyme solution)加入石英管(quartz tube)中,石英管則放入裝有純水的燒杯中(圖4(C))。同樣的裝置放入電磁屏障的faraday cage中如圖4(F)。最後再放入IIED裝置,而(d,o)與(d,j)的差異在(d,o)是沒有灌入意識的IIED,而(d,j)則是有灌入意識的IIED。在酵素反應之後分別測定各個石英管中ALP的活性,比較四種配置方式的酵素活性差異。 實驗所得的結果如圖5,圖中的dilution 1及dilution 2分別表示酵素溶液再添加150毫升及200毫升的純水,活性的大小順序為(d,j) > (F) > (C) > (d,o),而這些結果在統計上是有意義的(p<0.05)(亦即這些差異的產生並非隨機的,而確實是實驗所產生的結果)。(F)與(C)的比較可以得出背景的電磁場對酵素活性的影響,而(d,o)與(F)的比較可得出發出三種頻率的振盪器對酵素活性的影響,最後(d,j)與(d,o)的比較則可得出意識作用的結果。論文作者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結果,但就本實驗的結果可以推論,確實生化酵素ALP的活性會受到意識的影響((d,j)與(d,o)的酵素活性有變化),而dilution 1與dilution 2兩條曲線的趨勢類似,也說明了實驗的再現性,因此更加印證了實驗的結果。 就一般的常理來看,(C)代表我們一般正常環境的狀態,(F)也容易理解,它代表著背景電磁場對酵素活性的影響,那(d,o)代表著振盪器對酵素活性的影響,但是(d,j)與(d,o)的差異只在於IIED有無意識的灌注,而酵素活性的變化量也最大,那代表著意識所造成的影響力,不僅克服了振盪器所造成的「負」影響,甚至還超越了背景電磁場的作用,這就讓人感到驚奇了。如果這樣的推論沒有錯,照道理振盪器擺在一般的環境之下,應該也會對酵素活性有影響才對,不知道作者是否有做過這樣子的實驗,而結果為何就很令筆者好奇了?不過一般環境的干擾很多,是否能夠顯現出預期的結果那就不太一定了。 這個實驗從單純的水進入到了生化酵素的反應,在生物體中幾乎所有的生化反應都有酵素參與,而酵素的活性決定了這些生化反應的快慢程度,在生物體中有些反應需要快,有些則需要慢,所有的這些生化反應都由生物體完美地控制著。現在這些生化酵素的活性如果會受到意識的影響,那也就表示說生物體中的生化反應可能會受到意識的影響,而這樣的影響就一個細胞而言,可能就會反應在生長的速度快慢上,也可能在某些細胞行為上產生變化。如果擴及到整個生物體,那影響的範圍就更廣泛了,端看我們如何來觀察這個實驗體了。當然也有可能這樣的影響因為生物體的複雜性而導致變化減小,以至於顯現不出來。因此,實驗的進行通常都是由小而大,由簡單而複雜,相關的理論也由此而慢慢建立起來。 由這個實驗令筆者思考一個問題,天人親和的實驗非得用「人」來進行實驗嗎?當然對人有直接而明顯的效果,說服力是最強的,但是由於「系統」太過複雜,有時很難分析出真正的原因,作用機制就不是那麼明瞭,說服力相對就會下降很多。一個實驗能夠證明有影響和證明如何的產生影響是有很大差別的,而其所形成的理論之說服力也會差很多。所以,在我們從事天人親和研究的時候,是否可以考量先從一些簡單、易行的小實驗開始,逐漸地建立起可行的理論架構,這無論對於天帝教或是科學界都會有極大的幫助的。 結 語 發表本篇報告的目的是希望能「拋磚引玉」,讓研究的學者能夠注意到關於「水」的研究議題。現代的科學分工太細,隔行如隔山,每個人太專精的結果就是研究的主題範圍受到限制,只能從熟知的範圍下手。在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的時候,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尤其是對於目前科學界甚至還不相信的「天人親和」研究,需要摸索的路還很長。現代科學的最大優點就在於根據已知來探索未知,依據前人研究的結果,經過不斷的嘗試,試圖找出一條可行之路,來拓展人類對於自然、對於宇宙的認知,進而有利於人類生存與發展。「水」這個研究的議題,在過去討論的很少,相關的研究也不多。同奮每次請的甘露水都只是在「使用」階段而已,卻很少有人認真去探討其中的原由。現在在此提出一篇簡短的報告,提示一些國外學者在「水」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就此吸引一些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共同來研討,發展出一套可行的研究計畫,由實驗的結果來證明「天人親和」的可能機制,拓展有關這方面的相關知識,相信無論對於無形界的瞭解、天人炁功、天人交通等等,都會有莫大的幫助,甚至還有可能促成「天人交通機」的早日完成。 從上面的幾個實驗可以看出,在一般物理及化學狀態都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似乎水會受到意識的影響改變結晶及pH值,同樣也會改變生化酵素的活性,就一般的科學認知下,這樣的情形應該不會出現,可是實驗的結果卻是顯現出具有統計意義的變化,雖然影響的機制並不清楚,但卻清楚的顯示出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參與其中,而這些未知的因素正是我們急切想要知道的。這些在主流科學中所不接受的因素需要更強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而這正是我輩所要努力的目標。 實驗的方向可以從「小」做起,純水是一個好材料,也許可以利用天人炁功或是正宗靜坐來作為「意識操作」的來源,在意識操作的人選上需要作認真的篩選,依「實際操作」過炁功或靜坐的次數或時數來做為篩選依據。上述的實驗可以重複以驗證其再現性,並確認實驗的操作技巧。振盪器可以好好考慮充分的利用,當然必須先驗證其「可用性」,若是真的能「儲存」意識的話,那將是十分有利的工具,試著想像一下,一個「意識電池」能有多少作為啊?太不可思議了,不過,要走的路還很遠,有很多的事需要釐清。生化酵素可能是下一步要做的目標,至少也必須驗證一下,這可能是與生物體實驗連結的重要步驟,這個部份還有很多是不確定的,還需要從長計議。 無形的世界我們瞭解的真的不多,雖說今日是科學昌明的時代,什麼東西都要有科學根據,但有時候我們又太受限於所謂的科學了,科學僅只是一個工具,一個人類為了探索宇宙所發展出來的方法。由於這個工具太有用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沉陷在這個工具之中,而忘記了這個宇宙是多麼的遼闊、多麼的包羅萬象,有太多的可能性了。當人們在說「這個不科學」的時候,其實回頭想想,我們現在所謂「科學」的東西,在過去的時代也有可能是屬於「不科學」的,只因為現在我們弄清楚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已。科學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誰又能保證今日的「不科學」來日就不會變成「科學」了呢?保持開放的心態,在「科學」與「不科學」之間其實還是有很多的空間,這不是是非題,並不是要你一定去相信什麼,或是不相信什麼,只是請你稍微想想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哪怕只是萬分之一,好吧!那你就相信這萬分之一,神奇的事情可能就發生了,也許就因為這萬分之一,你可能會開創出一個全新的局面,一個從未發現的領域隱然成形,開創出人類的另一片天空。科學史中有太多的例子是因為發現了未知的東西,而改變了人類的視野的。面對未知,你抱持什麼態度呢?相信、不相信還是都不是,你的想法決定你去向何方。 [1]涵靜老人,《天帝教教義:新境界》,帝教出版社,1997,16頁。 [2] Radin, D., et al., Double-blind test of the effects of distant intention on water crystal formation. Explore (NY), 2006. 2(5): p. 408-11. [3] 《天人親和真經》,天帝教始院,1982,19頁 [4] 請參閱William A. Tiller之網站:http://www.tillerfoundation.com/index.php [5] Dibble WE Jr., et al., Electronic Device-Mediated pH Changes in Water. J. Scientific Exploration,1999. 13: p155-176. [6] Tiller WA, et al., New experimental data revealing an unexpected dimens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t. Res. Innov. 2001. 5: p21-34.